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020发布日期:2019-02-12 23: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



背景技术:

公共汽车,又称城市客车或公交车,是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工具。公共汽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的角度来看,与其它大、中型客车的车型(如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等)不同,这种车辆设有乘客座椅及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要求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踏板低。

目前,城市中公共汽车后段台阶高度较高,乘客在上下到车辆后段时不方便。此外,公共汽车的离去角较小,当路况不佳时,通过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以降低公共汽车后段的台阶高度,并增大了公共汽车的离去角。

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与车架中段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具有两相互平行的主梁,以及固定在主梁上的多根横梁;所述主梁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所述主梁向车架中段方向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

可选地,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在两主梁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后轮罩和右后轮罩。

可选地,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在靠近车架中段的地方设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位于两根主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台阶结构具有两级台阶。

可选地,所述倾斜角度在1度至5度之间。

可选地,所述倾斜角度具体为3.5度。

可选地,所述主梁和横梁为方管。

可选地,所述主梁与车架后悬段结构两端下侧的横梁之间设有斜向支撑筋;所述斜向支撑筋为方管。

可选地,所述主梁由上下两根方管构成。

可选地,所述台阶结构由方管构成。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具有两相互平行的主梁,以及固定在主梁上的多根横梁;所述主梁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所述主梁向车架中段方向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由于车架后悬段的主梁向车架中段倾斜,有效的降低了城市中公共汽车后段的台阶高度,使得乘客进出到后段车厢时更为容易。此外,由于车架后悬段的向前倾斜,增大了车辆的离去角,提高了汽车在糟糕路面上的通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车架后悬段结构,该车架后悬段结构的后段的台阶高度较低,且扩大了整车的离去角。

具体地,该车架后悬段结构用于与车架中段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具有两相互平行的主梁,以及固定在主梁上的多根横梁;所述主梁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所述主梁向车架中段方向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架后悬段的主梁向车架中段倾斜,有效的降低了城市中公共汽车后段的台阶高度,使得乘客进出到后段车厢时更为容易。此外,由于车架后悬段的向前倾斜,增大了车辆的离去角,提高了公共汽车在糟糕路面上的通过能力。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后悬段结构与车架中段之间设有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可具有两级台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后悬段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1与车架中段2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1具有两相互平行的主梁11,以及固定在主梁上的多根横梁12;所述主梁11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2,所述主梁11向车架中段2方向倾斜,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斜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架后悬段结构1上设有后段车厢,由于车架后悬段结构1的主梁11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2,在车厢内部形成一高度差,使得乘客进入到后段车厢时不方便。当主梁11向车架中段2方向倾斜时,可有效的降低该高度差,方便乘客进出后段车厢。

此外,由于主梁11向车架中段2方向倾斜,使得车辆尾部向上抬高了,进而增大了车辆的离去角,提高了汽车在糟糕路面上的通过能力。

另外,主梁11向车架中段2方向倾斜,使得车架后悬段结构1与车架中段2在连接处具有较低的高度,整体上增加了车架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抗扭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度在1度至5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角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例如设置在1度至5度之间。

参考图3,所述倾斜角度具体为3.5度。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虚线为水平参考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1在两主梁11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后轮罩13和右后轮罩14。

需要说明的是,左后轮罩13和右后轮罩14用于罩在两后轮的上方。左后轮罩13和右后轮罩14凸出于主梁11的上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后悬段结构1在靠近车架中段2的地方设有台阶结构15;所述台阶结构15位于两根主梁11之间。

由于车架后悬段结构1的主梁11的高度高于车架中段2,在车厢内部形成一高度差,车架后悬段结构1在靠近车架中段2的地方设有台阶结构15,台阶结构15用于方便乘客进出后段车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结构15具有两级台阶。考虑到较大的高度差,将台阶结构15设置为两级台阶,相比一级台阶,两级台阶使得乘客更易于通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1和横梁12为方管。

需要说明的是,将主梁11和横梁12设置为方管,取消了传统的粗大梁结构,结构上更加灵活,且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整车的重量,降低了油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1与车架后悬段结构1两端下侧的横梁之间设有斜向支撑筋16;所述斜向支撑筋16为方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主梁11设有斜向支撑筋16,有利于增加结构强度和抗扭性能。

此外,还可在多个地方增加斜向设置的支撑筋以增加车架后悬段结构1的整体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1由上下两根方管构成。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主梁具体包括:上方管111和下方管112,通过设置上下两根方管,增加了主梁11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结构由方管构成。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后悬段结构1的主体结构由方管构成,取消了传统车架上的粗重的大梁,有效的降低了车重和成本。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