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801发布日期:2018-09-01 02:4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动滑板车,尤其是一种折叠方式,将其操作步骤简化,且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外观简明大方,易于拖拉随行,成为人们便捷贴身好用的运具,有效扮演大众运输最后一公里路的角色,让用车者更接近目的地。



背景技术:

多年来,政府投入庞大经费发展大众运输,以解决都会区交通及空气污染问题,成效却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大众运输两端的最后一公里路交通没有运具协助解决,致使汽机车数量持续增加,交通及空污问题依然持续恶化;电动滑板车是大众运输最好的辅助运具之一,现有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车体杂乱且沉重,不利随身携行,人们购置后,使用起来均感不便而舍弃,造成当前电动滑板车无法发挥大众运输的辅具功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电动滑板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其解决现有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车体杂乱且沉重,以及不利随身携行的缺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滑板车,其包括一车架部,其包括一立管、一把手、一前枢接单元、一折叠单元、一踏板、一安全护杆、一折叠座椅、一后枢接单元、及一滑轮座,该把手设于该立管,该前枢接单元设于该立管的下端,该折叠单元枢接于该踏板与该立管,该折叠座椅可移动地设于该踏板上,该后枢接单元设于踏板的后端部,该滑轮座枢设于该折叠单元,该安全护杆设于该踏板,该安全护杆可拆卸地扣设于该立管;一轮胎部,其包括至少一前轮、至少一后轮及至少一轮毂马达,各前轮设于该车架部的前枢接单元,各后轮设于该车架部的后枢接单元,至少一轮毂马达设于至少一前轮或至少一后轮,各轮毂马达可驱动各前轮及后轮至少其中一个的转动;一控制部,其包括一控制器及一蓄电单元,各轮毂马达及该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该蓄电单元,该控制器设于该车架部,该蓄电单元设于该车架部,该蓄电单元电性连接一电源开关。

进一步的,

所述安全护杆枢接于所述踏板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折叠座椅。

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安全护杆可拆卸地扣设于所述立管。

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座椅、立管及踏板略呈平行设置。

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座椅位于所述立管与踏板之间。

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蓄电单元位于所述立管与踏板之间。

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滑轮座横向于所述立管设置。

所述折叠座椅包括一伸缩杆及一坐垫,该坐垫可枢设定位于该伸缩杆的一端部,该伸缩杆的另一端部枢设定位于所述踏板。

所述滑轮座包括一座体及至少两个间隔设于该座体的轮体,该座体枢设于所述折叠单元。

所述立管为一圆管或方管;所述安全护杆枢接于所述踏板且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折叠座椅;当该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座椅、立管及踏板略呈平行设置,所述折叠座椅位于所述立管及踏板之间,所述蓄电单元位于所述立管及踏板之间,所述滑轮座横向于所述立管设置;所述折叠座椅包括一伸缩杆及一坐垫,该坐垫可枢设定位于该伸缩杆的一端部,该伸缩杆的另一端部枢设定位于该踏板;所述滑轮座包括一座体及至少两个间隔设于该座体的轮体,该座体枢设于所述折叠单元;该座体是呈一拱门型的架体,该架体设有两脚部,至少两轮体分别设于两脚部;当所述滑轮座于一收折位置时,所述滑轮座一端可接触所述踏板;所述立管设有一固定环;所述蓄电单元为一蓄电池盒,所述电源开关设于所述蓄电池盒外;所述滑轮座设于所述折叠单元下方;至少一后轮设有一挡泥板,该踏板末端设有一握把;所述蓄电单元设于所述立管下段及折叠单元至少其中一个上;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滑板车,其收折步骤简化可达到快速收折的效果,且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外观简明大方,无杂乱感,易于拖拉随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拖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滑轮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折叠座椅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但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滑板车,其包括一车架部1、一轮胎部2及一控制部3。

车架部1包括一立管12、一把手11、一前枢接单元14、一折叠单元15、一踏板25、一安全护杆27、一折叠座椅22、一后枢接单元19、及一滑轮座20。其中,立管12可为圆管或方管,于本实施例中,立管12设有一固定环23,以供拉扣、或供吊挂物品。把手11设于立管12,于本实施例中,把手11插设于立管12上方并与前枢接单元14连接;于其他实施例中,把手11可伸缩地连接于立管12。前枢接单元14设于立管12的下端,折叠单元15枢接于踏板25与立管12之间,折叠座椅22可移动地设于踏板25上,后枢接单元19设于踏板25的后端部,踏板25末端设有一握把28,安全护杆27设于踏板25,安全护杆27可拆卸地扣设于立管12。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电动滑板车于一折叠状态时,安全护杆27可拆卸地扣设于立管12,如此安全护杆27可固定折叠后的踏板25与立管12;较佳地,安全护杆27枢接于踏板25且可拆卸地连接折叠座椅22,以利于收折。详细地说,安全护杆27可设有一套环及一勾部等可扣设立管12的结构。滑轮座20枢设于折叠单元15,于本实施例中,当滑轮座20设于折叠单元15下方;较佳地,当电动滑板车于折叠状态时,滑轮座20横向于立管12设置,以利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站立停放,亦可拖拉随行。此外,滑轮座20于一收折位置时,滑轮座20一端可接触踏板25,以利于缩小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的尺寸。

轮胎部2包括至少一前轮16、至少一后轮17及至少一轮毂马达18,各前轮16设于车架部1的前枢接单元14,各后轮17设于车架部1的后枢接单元19,至少一轮毂马达18设于至少一前轮16或至少一后轮17,各轮毂马达18可驱动各前轮16及后轮17至少其中一个的转动;此外,至少一后轮17设有一挡泥板29,挡泥板29遮盖至少部分至少一后轮17,以挡止于滑行时泥砂的喷溅。

控制部3包括一控制器30及一电性连接控制器30的蓄电单元13,控制器30设于车架部1,于本实施例中,设于把手11,各轮毂马达18及控制器30分别电性连接蓄电单元13,控制器30可为转动式驱动机构或驱动按钮,蓄电单元13设于车架部1,详细地说,设于立管12下段及折叠单元15至少其中一个上,于本实施例中,蓄电单元13设于立管12靠近折叠单元15,如此当电动滑板车于一折叠状态时,蓄电单元13位于立管12及踏板25之间,且与折叠座椅22错位设置,以缩小整体尺寸,且可降低蓄电单元13浸水故障的机率。蓄电单元13电性连接一电源开关24,于本实施例中,蓄电单元13为一蓄电池盒,电源开关24设于蓄电池盒外。

当电动滑板车于一折叠状态时,折叠座椅22、立管12及踏板25略呈平行设置;较佳地,折叠座椅22位于立管12及踏板25之间,使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具有较小的体积,利于收纳。详细地说,折叠座椅22包括一伸缩杆26及一坐垫21,坐垫21可枢设定位于伸缩杆26的一端部,伸缩杆26的另一端部枢设定位于踏板25,以利于伸缩调整坐垫21相对踏板25的高度,并可相对踏板25枢摆呈收折状。

滑轮座20包括一座体201及至少两个间隔设于座体的轮体202,座体201枢设于折叠单元15;于本实施例中,座体201呈一拱门型的架体,架体设有两脚部203,至少两轮体202分别设于两脚部203,以减轻重量级足够的支撑力,并提供简约的外观。

详细地说明,于操作上,当折叠电动滑板车时,先收折滑轮座20停置踏板25下方,解除坐垫21与伸缩杆26的定位状态,使车架部1的坐垫21与踏板25相叠紧靠,例如松开坐垫21下扣环往前拉,再以车架部1的折叠单元15为折转点,提起车架部1的踏板25末端的握把28,使踏板25与立管12上端紧密相靠,再通过车架部1的安全护杆27扣紧立管12固定,使踏板25及坐垫21分别紧靠车架部1的立管12,侧面形成一字形;电动滑板车折叠后,车架部1的踏板25末端即为顶部,使顶部具有握把28,供拖拉使用;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下方的滑轮座20即成为底座,如图2所示,可站立停放,亦可拖拉随行。使用前,立管12保持竖立状,松开扣在立管12上的安全护杆27,将车架部1的踏板25后端的握把28及轮胎部2的后轮17放至地面,拉起座椅21并扣紧固定,收起滑轮座20,再开启控制部3的电源开关24即可骑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滑板车,其收折步骤简化可达到快速收折的效果,且折叠后的电动滑板车外观简明大方,无杂乱感,易于拖拉随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