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784发布日期:2018-09-01 02:4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滑板车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一体延伸设置的车架并具有高结构强度的滑板车结构。



背景技术:

相较于自行车,滑板车具有体积轻巧、高机动性及容易操作等优点,使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滑板车的踏板多为单片板状设置,并在板状结构上额外设置斜板以与手把立杆及前轮进行连接。然而,具有单片板状踏板的滑板车在结构强度上较为脆弱,容易因滑板车在运行过程中所遭受的震动与冲击而使前轮松动,而影响滑板车骑乘的安全性,更甚者可能使踏板发生断裂等现象,而使滑板车因此报销。

为了解决滑板车结构强度的问题,遂有业者在踏板上增设补强结构,以增加踏板的整体强度。然而,现有滑板车是采用人力驱动的方式进行移动,当利用滑板车进行移动时必须受限于使用者的体力,加之人力驱动的速度较为缓慢,而使现有的滑板车会有无法进行快速或长距离运行的限制。

而近来为使滑板车的使用更加机动与便利,遂有业者在滑板车上装设如马达、电池等驱动单元,以使滑板车适于进行长时间的移动。然而,现有的滑板车上并无适于驱动单元装设的容纳空间,使其仅能以附加的方式装设于踏板或手把立杆之上,加之驱动单元有可能受滑板车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的现象,不仅容易影响驱动单元驱动滑板车运行的效率,也可能造成驱动单元的损坏。

为了解决驱动单元的容设问题,市面上遂出现一种具有四方形框架的踏板的滑板车,驱动单元可进一步容设于四方形框架之中,进而防止驱动单元受滑板车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的现象。然而,前述的滑板车同样需在踏板上额外组装倾斜构造,以此倾斜构造与手把立杆及前轮连接,且四方形框架的制造方式也较为繁复,使其不仅在结构强度上较为脆弱,也大幅降低滑板车的制造效率及增加制造的成本。

有鉴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仍需开发一种具有高结构强度且利于驱动单元设置的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结构,其具有一体弯设而形成倾斜外升段的车架,使其不需额外组装设置与手把立杆及前轮连接的倾斜构造,进而大幅增加车架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结构,其借由第一架件与第二架件对应设置而形成容置空间,使驱动单元可稳定设置于容置空间之中,避免驱动单元受滑板车结构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的现象,进而提高驱动单元驱动滑板车结构运行的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滑板车结构,其包含车架、立杆、前轮组以及后轮组。车架具有一体成形的第一端、弯设延伸的倾斜外升段以及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倾斜外升段的最外侧。立杆枢接于车架的第一端,且立杆的一端具有手把。前轮组连接于立杆的另一端,而后轮组则连接于车架的第二端。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前述的车架包含第一架件及第二架件,第一架件与第二架件相对向组设。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第一架件呈左侧半管结构,而第二架件呈右侧半管结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第一架件呈上侧半管结构,而第二架件呈下侧半管结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其中第一架件与第二架件利用加压成型法制作而成。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第一架件包含第一封闭段以及第一凹槽,第二架件包含第二封闭段以及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置驱动单元或电池。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前述的车架还包含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以及定位单元。第一贯孔开设于第一架件上。第二贯孔开设于第二架件上且与第一贯孔对应。定位单元穿设于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以使第一架件与第二架件固定衔接。另外,定位单元包含套筒以及两个栓头。两个栓头分别穿设于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且分别固定于套筒的两端。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前述的车架还包含勾爪座,勾爪座可拆卸地螺锁连接于车架的第二端,且后轮组通过勾爪座而与车架连接。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前述的车架还包含前管,前管组设于车架的第一端,前管组供立杆穿设定位,且立杆通过前管而与车架连接。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车架呈管状,且车架还包含至少一个肋条,肋条设置于车架内且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车架还包含踏板段,踏板段一体延伸于第二端与倾斜外升段之间。另外,倾斜外升段与踏板段中至少其中之一为封闭结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立杆可折叠的连接于车架。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滑板车结构的其他实施例,其中第一架件包含第一前开放段以及第一后开放段,第二架件包含第二前开放段以及第二后开放段,且第一前开放段与第二前开放段相对向组设,第一后开放段与第二后开放段相对向组设。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结构,利用一体弯设成形的车架,可免去滑板车结构的车架在制造过程中增设倾斜外升段的步骤,以降低车架制造的成本与制造时间,且一体成形的车架还可大幅增加滑板车结构的结构强度,使滑板车结构的使用更加安全,并可利用第一端、倾斜外升段以及第二端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封闭结构而进一步提升车架的强度。再者,利用第一架件及一第二架件对应组设而形成车架的方式不仅可提升车架的结构强度,也可在滑板车结构上提供封闭的容置空间,以供驱动单元进行安装,进而防止驱动单元受滑板车结构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的现象,以提升驱动单元驱动滑板车结构运行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肋条设置于车架中的方式也可进一步提升滑板车结构的结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滑板车结构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滑板车结构的车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3的滑板车结构的车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又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绘示图5的滑板车结构的车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再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还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又另一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示范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以利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需过度解读与实验的情形下完整利用并实践本实用新型。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则是绘示图1的滑板车结构100的车架20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滑板车结构100包含车架200、立杆300、前轮组400以及后轮组500。

车架200具有一体成形的第一端201、弯设延伸的倾斜外升段230以及第二端202,第一端201位于倾斜外升段230的最外侧,且车架200包含第一架件210以及第二架件220,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件210呈左侧半管结构,第二架件220呈右侧半管结构,且第二架件220与第一架件210相对向组设。借此,可大幅提升滑板车结构100以及车架200的结构强度,并可免去车架200在制造过程中增设倾斜外升段230的步骤,进而降低车架200制造的成本与提升制造效率。此外,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则可利用加压成型法制作而成。借此,可有效提升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的制造效率。

立杆300枢接于车架200的第一端201,且立杆300的一端具有手把310。前轮组400连接于立杆300的另一端,而后轮组500则连接于车架200的第二端202。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0可还包含定位单元240,且第一架件210具有第一贯孔211,第二架件220具有第二贯孔221,定位单元240则穿设于第一贯孔211与第二贯孔221以使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固定衔接。而如图2所示,定位单元240可包含套筒242以及两个栓头241,两个栓头241分别穿设于第一贯孔211与第二贯孔221且分别固定于套筒242的两端。借此,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可借由定位单元240而稳固地进行连接,并使车架200的组装更为快速。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除可通过定位单元240进行连接固定,也可利用焊接方式或粘接方式进行固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的固定方式为限。再者,上述的第一贯孔211、第二贯孔221以及定位单元240的数目可视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并设置为至少一个以上,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或附图的公开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0还包含前管250,前管250组设于车架200的第一端201,以供立杆300穿设定位,且立杆300通过前管250而与车架200连接。前管250可利用焊接方式或粘接方式固定于车架200之上,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的固定方式为限。借由立杆300穿设于前管250的方式除可增加车架200与立杆300之间的枢接强度,也可同时增加以立杆300操纵滑板车结构100运行方向时的枢转灵活度。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0还包含勾爪座260,勾爪座260可拆卸地螺锁连接于车架200的第二端202,且后轮组500是通过勾爪座260而与车架200连接。借由勾爪座260的设置有利于后轮组500装设于车架200之上,其中第一架件210及第二架件220组合后形成爪座空间以供容设勾爪座260,且勾爪座260的两侧是分别螺锁固定于车架200的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上,可进一步提升第一架件210与第二架件220之间的组装强度。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车架200还可包含踏板段,踏板段一体延伸于第二端202与倾斜外升段230之间。滑板车结构100利用踏板段的设置可直接供使用者进行站立与踩踏,而无需额外在车架200上增设踩踏结构。再者,倾斜外升段230与踏板段中至少其中之一为封闭结构。借此,可提供驱动单元或电池进行容置,也可进一步提升车架200的结构强度,以使滑板车结构100的整体强度更为稳固。

再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杆300是可折叠的连接于车架200,借此可缩小滑板车结构100的体积,而有利于收纳。

请同时参照图3与图4,图3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100a的立体示意图,而图4则是绘示图3的滑板车结构100a的车架200a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滑板车结构100a包含车架200a、立杆300a、前轮组400a以及后轮组500a。

车架200a具有第一端201a、弯设延伸的倾斜外升段230a以及第二端202a,第一端201a位于倾斜外升段230a的最外侧,且车架200a包含第一架件210a以及第二架件220a,且第二架件220a与第一架件210a是相对向组设,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件210a与第二架件220a分别呈上侧半管结构与下侧半管结构。而如图3所示,车架200a可还包含定位单元240a,且第一架件210a具有第一贯孔211a,第二架件220a具有第二贯孔221a,定位单元240a则穿设于第一贯孔211a与第二贯孔221a以使第一架件210a与第二架件220a固定衔接,而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单元240a包含套筒242a以及两个栓头241a,两个栓头241a分别穿设于第一贯孔211a与第二贯孔221a且分别固定于套筒242a的两端。借此,可同时满足车架200a的快速组装以及增加车架200a的结构强度。

立杆300a枢接于车架200a的第一端201a,且立杆300a的一端具有手把310a。前轮组400a连接于立杆300a的另一端,而后轮组500a则连接于车架200a的第二端202a。而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0a还包含前管250a以及勾爪座260a,前管250a组设于车架200a的第一端201a,勾爪座260a可拆卸地螺锁连接于车架200a的第二端202a,其中,立杆300a穿设于前管250a中而与车架200a连接,而后轮组500a则通过勾爪座260a而连接于车架200a之上。借此,前管250a的设置可增加车架200a与立杆300a的枢接强度,而勾爪座260a的设置则有利于后轮组500a装设于车架200a之上,并可借由勾爪座260a的设置而进一步提升第一架件210a与第二架件220a之间的组装强度。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前管250a可利用焊接方式或黏接方式固定于车架200a之上,而第一架件210a与第二架件220a也可利用焊接方式或粘接方式进行固定,且车架200a可还包含踏板段(图未标示)或是让立杆300a可折叠的连接于车架200a,以增加滑板车结构100a的结构强度及应用广度,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的固定方式为限。再者,上述的第一贯孔211a、第二贯孔221a以及定位单元240a的数目可视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并设置为至少一个以上,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或附图的公开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6,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又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结构100b的立体示意图,而图6是绘示图5的滑板车结构100b的车架200b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滑板车结构100b与图1及图2的滑板车结构10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元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

滑板车结构100b包含车架200b、立杆300b、前轮组400b以及后轮组500b。车架200b包含第一架件210b以及第二架件220b,第二架件220b与第一架件210b相对向组设,且第一架件210b与第二架件220b分别呈左侧半管结构与右侧半管结构,其中,车架200b具有第一端201b以及第二端202b,第一端201b一体弯设而形成倾斜外升段230b。如图6所示,车架200b可还包含定位单元240b,而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单元240b包含套筒242b以及两个栓头241b,两个栓头241b分别穿设于第一架件210b的第一贯孔211b与第二架件220b的第二贯孔221b并分别固定于套筒242b的两端,以使第一架件210b与第二架件220b固定衔接。借此,可同时满足车架200b的快速组装以及提升车架200b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件210b包含第一封闭段212b以及第一凹槽213b,第二架件220b包含第二封闭段222b以及第二凹槽223b,且第一凹槽213b与第二凹槽223b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270b,用以容置驱动单元或电池(图未示)。借此,驱动单元可稳定设置于容置空间270b之中,避免驱动单元受滑板车结构100b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的现象,进而提高驱动单元驱动滑板车结构100b运行的效率。

请参照图7,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再一实施例的车架200c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架200c呈现管状,并包含倾斜外升段230c、前管250c与两个肋条280c。前管250c组设于车架200c的第一端201c,而两个肋条280c则设置于车架200c之内且从车架200c的第一端201c延伸至第二端202c。借此,车架200c的结构强度可进一步提升。更详细的说,车架200c具有上壁及下壁(图未示),肋条280c一侧抵顶于上壁而另一侧抵顶于下壁,因而可避免车架200c受重力影响而变形。

请参照图8,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还一实施例的车架200d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架200d呈管状,并包含倾斜外升段230d、前管250d与两个肋条280d。前管250d组设于车架200d的第一端201d,而两个肋条280d则设置于车架200d之中且从车架200d的第一端201d延伸至第二端202d。而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外升段230d靠近第二端202d的一端逐渐地往靠近前管250d的一端渐缩,而使倾斜外升段230d呈现一等腰三角形设计。借此,车架200d的结构强度可进一步提升,并可在车架200d的第一端201d进行后续零件装设时具有更大的装设空间。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图7的肋条280c以及图8的肋条280d的数目可视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并设置为至少一个以上,且车架200d可还包含踏板段(图未标示)或是让立杆300d可折叠的连接于车架200d,以增加滑板车结构100d的结构强度及应用广度,且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或附图的公开为限。

请参照图9,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又另一实施例的车架200e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0e与图1及图2的车架200e的结构类似,相同的元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件210e包含第一前开放段214e以及第一后开放段215e,第二架件220e包含第二前开放段224e以及第二后开放段225e,且第一前开放段214e与第二前开放段224e相对向组设,第一后开放段215e与第二后开放段225e相对向组设,并利用定位单元240e的两个栓头241e分别穿设于第一架件210e的第一贯孔211e与第二架件220e的第二贯孔221e且分别固定于套筒242e的两端,以将第一架件210e与第二架件220e对应组设。另外,第一架件210e与第二架件220e可利用加压成型法制作而成。借此,第一架件210e与第二架件220e可利用液压成型的方式分别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凹后,再以二次成型的制作方式制作而成,而借由第一前开放段214e与第一后开放段215e、以及第二前开放段224e与第二后开放段225e的对应设置可在车架200e上形成半封闭式的结构,以同时达成精简车架200e的结构与提升结构强度的目的。

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结构利用一体弯设成形的车架,可免去制造过程中车架额外增设倾斜外升段的步骤,进而降低车架制造的成本与制造时间,而一体成形的车架可更大幅增加滑板车结构的结构强度,使滑板车结构的使用更加安全。其二,利用第一架件及第二架件对应组设而形成车架的方式不仅可提升车架的结构强度,也可在滑板车结构上提供封闭的容置空间,以供驱动单元进行安装,进而防止驱动单元受滑板车结构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而发生摇晃或脱落等现象,以提升驱动单元驱动滑板车结构运行的效率。其三,借由肋条设置于车架中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滑板车结构的结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滑板车结构的耐用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