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8988发布日期:2020-09-25 18:1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副车架和前纵梁,车辆一般左右两侧各有一根前纵梁,副车架连接于车辆的前纵梁。前纵梁在车辆受到碰撞时,需要能够碰撞吸能,以减少碰撞伤害。

上述方案中,前纵梁既作为结构件承载一部分发动机舱零部件的重量,又要在碰撞过程中吸收大部分的动能,因此,前纵梁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其作为结构件,强度不能太弱,另一方面,其作为碰撞吸能主要部件,结构又不能太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辆的副车架,所述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包括相固定的主纵梁和副纵梁,所述主纵梁用于碰撞吸能,所述副纵梁用于连接所述副车架。

可选地,所述主纵梁的侧壁设有推动块;所述副纵梁能够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主纵梁碰撞并相对所述副纵梁产生前后位移时,所述推动块能够推动所述紧固件以剪断所述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推动块设有槽口朝向所述紧固件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尾端开口;所述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还设有活动块,所述紧固件能够插入所述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推动块在碰撞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块,以实现推动所述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所述活动块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大径孔与所述螺母适配。

可选地,所述推动块的前端面为斜面。

可选地,所述副纵梁呈筒状,所述主纵梁插入所述副纵梁中。

可选地,所述主纵梁和所述副纵梁均焊接于所述前尾板;所述副纵梁的四周至少部分设有镂空结构,以便焊接所述主纵梁。

可选地,所述副纵梁的顶部设有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副纵梁能够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能够压入所述副车架的连接套筒内,所述紧固件插入所述衬套并与所述副纵梁连接;所述衬套包括外铁套、橡胶以及内铁套,所述橡胶插入于所述外铁套,所述内铁套插入于所述橡胶,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内铁套。

可选地,所述外铁套、所述橡胶、所述内铁套朝向所述副纵梁的端部边缘均设有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依序叠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副车架,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

可见,相较于背景技术中单根的前纵梁结构,本方案提供的车辆及其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将连接副车架以承载重量的结构件,和碰撞吸能的部件,进行分离,分别由副纵梁和主纵梁承担,从而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各取所需,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提高结构可靠性,便于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紧固件和推动块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活动块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5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7的安装爆炸图;

图9为图8中衬套的立体视图;

图10为图9中衬套的轴向剖视图。

图1-10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前尾板、20副纵梁、201纵梁加强板、202纵梁连接板、30主纵梁、301推动块、301a插槽、302活动块、302a大径孔、302b小径孔、40连接套筒、501螺栓、502螺母、60垫片、701外铁套、702橡胶、703内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本文所述的前后方向,以图2为视角,向左为后,向右为前,前后方向的参考也与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保持一致。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能够连接车辆的副车架(图中未示出),具体地,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包括相固定的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图1中,还示出车辆的前尾板10,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均固定于前尾板10。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可以分别单独焊接于前尾板10,也可以事先存在连接关系,例如,二者之间设置连接筋,或者二者尾端尺寸设计为可相贴靠而焊接固定。该实施例中,设置前尾板10以固定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便于布置和安装。

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构成本文所述的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的“双纵梁”。其中,主纵梁30用于碰撞吸能,即主纵梁30可以设计为强度较弱,这样在碰撞时,能够溃缩变形,达到碰撞吸能的目的,图1中可看出主纵梁30向前突出于副纵梁20一定距离,以便承担碰撞吸能的职能;副纵梁20用于连接副车架,则副纵梁20可以设计为强度较高,从而满足承载结构件的强度要求。可见,相较于背景技术中单根的前纵梁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具有前纵梁结构的功能),将连接副车架以承载重量的结构件,和碰撞吸能的部件,进行分离,分别由副纵梁20和主纵梁30承担,从而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各取所需,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提高结构可靠性,便于设计。

进一步,可结合图3、4理解,图3为图1中主纵梁3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紧固件和推动块301处的放大图。

主纵梁30的侧壁可设有推动块301。副纵梁20能够通过紧固件与副车架连接,紧固件配置为:紧固副车架和副纵梁20后,与推动块301,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至少部分重合,比如,紧固件和推动块301前后相抵触或者存在很小间隙。这样,主纵梁30碰撞并相对副纵梁20产生前后位移时,推动块301能够向后推动紧固件,以剪断紧固件。图1、3中,设置推动块301的侧壁为主纵梁30的底部,使用过程中,推动块301朝向地面,因为副纵梁20与紧固件连接的位置位于副纵梁20的底部,如图1、2中所示的紧固件连接于处于副纵梁20底部的纵梁连接板202。可以理解,根据副车架和副纵梁20连接位置的变化,紧固件位置发生变化,推动块301也可随之调整位置,不限于设置于主纵梁30的底部,比如也可以是两侧或者顶部等。

该实施例中,紧固件具体是螺栓501和螺母502,如图2、4所示,副车架设有连接套筒40,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还设置衬套70,衬套70压入连接套筒40内,然后,将螺栓501穿过连接套筒40的底部、衬套70、副纵梁20的底部侧壁,并与螺母502配合,从而与副纵梁20完成连接。同时,螺栓501还进一步深入到推动块301内,当发生碰撞时,主纵梁30溃缩形变,沿前后方向相对副纵梁20产生位移,此时,推动块301会向后推动螺栓501、螺母502,产生剪切力,从而剪断螺栓501,则副纵梁20与副车架的连接失效,副车架在重力作用下可下落,切断碰撞的传递,从而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当然,紧固件不限于是螺栓501和螺母502,例如也可以是插销等。

如图5、6所示,图5为图4中活动块302的立体视图;图6为图5的轴向剖视图。

为了便于推动紧固件,实现剪切,还进一步设置活动块302,活动块302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大径孔302a与螺母502适配,当螺母502是六角螺母502时,大径孔302a设置为六角孔,小径孔302b显然是与螺栓501的栓体适配。如图2所示,螺母502和螺栓501的端部位于台阶孔的大径孔302a中,副纵梁20的底部侧壁(即纵梁连接板202)夹持于衬套70和活动块302之间。如此设置,推动块301通过推动活动块302,推动螺母502,继而推动螺栓501,并在推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剪断螺栓501,活动块302的设置可以增加推动块301与紧固件的接触面积,加大推力,且活动块302的设置可以抬高螺栓501穿出副纵梁20后的长度,增加推力的力臂,从而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更容易实现剪切。可以理解,不设置活动块302也是可以的,推动块301直接抵靠在紧固件穿出副纵梁20的部分,发生位移时,也可以推动而切断紧固件,但显然设置活动块302的方式为更优的方案。

具体还可参考图3,推动块301设有槽口朝向紧固件的插槽301a,并且插槽301a的尾端设有开口,这里的尾端以前后方向为参考,即更靠后的一端,此时的插槽301a为u形槽。可以将活动块302设于插槽301a内,则活动块302被u形槽的侧壁和底壁包围,活动块302的位置较为稳定,也就有利于保持紧固件的稳定,且利于推动块301在产生位移时更可靠地推动活动块302,移动力主要由u形槽的底壁传递。活动块302可以从u形槽的开口插入。当然,不设置插槽301a也可以,比如,推动块为整块结构,并与活动块302抵触。

图3中可看出,推动块301的前端为斜面,斜面相当于一块肋板,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推动块301可焊接于主纵梁30,斜面肋板能够缓解焊缝处的应力集中,增加结构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副纵梁20大概呈筒状,主纵梁30则插入副纵梁20中。如上工作过程描述可知,主纵梁30用于膨胀吸能,副纵梁20用于连接副车架,为了不干涉副车架的连接,将主纵梁30插入副纵梁20中为更优的方案。可以理解,也不限于此设置,比如二者并列设置,或者副纵梁20插入在主纵梁30中,主纵梁30预留开口以供副纵梁20和副车架的连接,也是可以的,但显然图1的实施例更易于操作,而且副纵梁20设置为筒状,主纵梁30插于其内,则副纵梁20可以设计为截面积更大的结构,从而具备更高的强度,满足结构承载连接的需求。

如前所述,主纵梁30和副纵梁20可以焊接固定在前尾板10上,此时,副纵梁20的四周至少部分设有镂空结构,以预留出操作空间,便于焊接主纵梁30至前尾板10。当然,根据焊接的方式不同,副纵梁20也可以不镂空,即在副纵梁20的外侧实现对主纵梁30的焊接。如图1、2所示,还可以在副纵梁20的顶部设置纵梁加强板201,以进一步加强副纵梁20的强度。当然,副纵梁20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设置加强板或者加强筋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7-10,图7为图4中结构的立体视图;图8为图7的安装爆炸图;图9为图8中衬套的立体视图;图10为图9中衬套的轴向剖视图。

上述的衬套70可以设置为包括外铁套701和位于外铁套701内部的橡胶702。具体如图10所示,衬套70包括外铁套701、橡胶702、内铁套703,橡胶702插入外铁套70内,橡胶702中部开设有通孔,内铁套703插入橡胶702的通孔内,内铁套703为套筒结构,紧固件可以从内铁套703的内孔穿出,具体是螺栓501贯穿内铁套703的内孔。外铁套701可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且防止外表面受到磨损,设置橡胶702可以减小振动。进一步设置内铁套703,利于提高与紧固件的插接可靠性,避免紧固件与橡胶703产生磨损。

具体如图10所示,内铁套703、外铁套70及中部的橡胶702可以减少水平方向的振动。另外,如图10所示,外铁套70朝向副纵梁20底部侧壁的端部边缘具有环形翻边,橡胶702相应的端部边缘也具有环形翻边,叠压在外铁套70的环形翻边上,内铁套703的端部同样设置对应的环形翻边,叠压在橡胶702的端部,即三者的环形翻边依序叠压。翻边的设置可以减少垂直方向的振动。即副车架和副纵梁20采取“软连接”的方式。当然,副车架和副纵梁20也可以采取“硬连接”,比如,不设置衬套70,紧固件直接连接副车架和副纵梁20。

请参考图4,连接套筒40和螺栓501的端帽之间可以设置垫片60,可以减少螺栓501与连接套筒40之间的磨损,提高连接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具体的主副双纵梁连接机构的安装过程如下:

先将副纵梁20与前尾板10焊接成一体,副纵梁20可作为副车架和主纵梁30的定位基准;

再将主纵梁30插入副纵梁20中,通过副纵梁20四周的镂空设计对主纵梁30和前尾板10连接焊接;

然后将纵梁加强板201焊接至副纵梁20的顶部;

将衬套70压入副车架的连接套筒40内,将螺母502放置在活动块302内,从底部将活动块302放置在主纵梁30底部u型的插槽301a处;

最后将垫片60和螺栓501从连接套筒40的底部安装,螺栓501向上拧紧,从而实现副车架与副纵梁20的连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