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46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
在现今的国民收入水平下,助动车由于其不作为机动车管理,因而花费少而得到相当部分中、老年人士的喜爱,但这类车不能采用大功率发动机,以限制车速而保证安全,因此,现在的助动车普遍存在动力不足、上坡时过载严重,导致发动机寿命不长的缺陷,另外,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人力不能随时自由加入或退出驱动且发动机有一定的耗油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基本消除发动机过载提高发动机寿命的助动车动力合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包括装于齿轮箱体内的减速齿轮及传动轴,输出传动轴上装有圆锥齿轮差速器及两个超越离合器,差速器的两个中心轮分别与套装于传动轴上的减速齿轮及传动轴固联,行星架一端套装于行星齿轮齿轴上另一端套装于传动轴上并与链轮固联,超越离合器均装于传动轴上,其外壳分别与齿轮及齿轮箱体固联,脚蹬与传动轴固联。行星齿轮轴与行星齿轮之间装有轴承;二对减速齿轮均为斜齿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差速器结构,使人力可随时自由加入驱动及退出驱动,低速时增力显著,高速时增速有限,能获得足够的扭矩,克服发动机过载的现象,使整车的可靠性和寿命显著提高,同时,提供了助动车省油的新途径。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
图1,本减速装置由齿轮箱体1、齿轮、传动轴、差速器及超越离合器组成,发动机动力经传动轴3输入,经减速斜齿轮2、4减速后传至传动轴6上,再经减速斜齿轮17、16进行二级减速,传动轴3、5、10均支承于齿轮箱体1壁上的轴承内。差速器为圆锥齿轮差速器,它由两个中心轮13、7、两个行星齿轮6、行星齿轮轴12及行星架11组成,中心轮13、7均装于传动轴10上,中心轮13与齿轮16组成二联齿轮经轴承套装于传动轴10上,中心轮7与传动轴10固联,行星齿轮6中心孔内装有轴承,行星齿轮轴12支承于该轴承内,行星架11一端套装于行星齿轮轴12两端,另一端套装于传动轴10上并与齿轮箱体1外的链轮8固联,传动轴10与行星架11之间装有滚针轴承18,而行星架11与箱体1之间装有向心轴承,超越离合器14、15均为棘爪式定向离合器,它们均装于传动轴10上,其外壳分别与圆锥齿轮13及齿轮箱体1固联,脚蹬9装于传动轴10两端与其固联。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①启动发动机当要启动发动机时,以人力踩动脚蹬9,动力传递途径是脚蹬9经超越离合器14-→传动轴10————————→圆锥齿轮13-→斜齿轮16-→斜齿轮17-→传动轴5-→斜齿轮4-→高速斜齿轮2-→传动轴3-→经离合器至发动机。这样就可以启动发动机了。超越离合器15在这个过程中只空转。
②完全以人力驱动超越离合器14是实现本项传动的关键,其作用与传动①中完全一样。
当要完全以人力驱动助动车时,须先切断传动轴3与发动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这部分机构是一个弹簧复位的离合器,其合分由人控制。
动力传递途径是 行星齿轮6-→行星轮轴12-→行星架11-→链轮8-→车轮。
超越离合器14使圆锥齿轮13与圆锥齿轮7通过传动轴10连成一体,因而使差速器自锁而不起减速作用,这时的传动比较大。
在这个过程中,超越离合器16空转,斜齿轮16-→斜齿轮17-→传动轴5-→斜齿轮4-→高速斜齿轮2-→传动轴3,这一系列部件均空转。
③完全以发动机驱动超越离合器15是实现本传动的关键,它只允许传动轴10按附图所示方向转动,而不能反转,在本过程中,超越离合器15处于止动状态,使传动轴10不能转动,从而使圆锥齿轮7不动。
动力传递途径是发动机经离合器-→传动轴3-→高速斜齿轮2-→斜齿轮4-→传动轴5-→斜齿轮17-→斜齿轮16-→圆锥齿轮13-→行星齿轮6(既自转又沿圆锥齿轮7绕传动轴10公转)-→行星齿轮轴12-→行星架11-→链轮8-→车轮。
在这个过程中,超越离合器14空转,差速器起减速作用。
④发动机和人力联合驱动通过选择大小合适的链轮8,使人力踩动传动轴10的转速总小于发动机传递至圆锥齿轮13的转速,从而在本过程中超越离合器14保持空转,差速器起作用。
由部件6、7、11、12、13构成的差速器,是实现本传动的关键,该差速器的作用是将转矩相同而转速不同的两个运动合成一个运动,其转速关系是 式中,n1是发动机传递到圆锥齿轮13上的转速,具有一定的转矩,n2是人力传递到圆锥齿轮7上的转速,它可以具有各种转矩值,由于设计时使n2<n1,故n2的最大转矩值就是n1的转矩值,n是从行星架11上输出的合成运动的转速,这样既提高了整体的驱动力又限制了车速的过高增加,减少发动机高速磨损。
动力传递途径是一方面发动机-→传动轴3-→高速斜齿轮2-→斜齿轮4-→传动轴5-→斜齿轮17-→斜齿轮16-→圆锥齿轮13;另一方面人力-→脚蹬9-→传动轴10-→圆锥齿轮7两方面动力经行星齿轮6(既自转为公转)-→行星轮轴12-→行星架11-→链轮8-→车轮在本过程中,超越离合器15空转。
本装置还提供了助动车省油的新途径,即先加速至高速,然后关闭发动机,而用人力骑行,车速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又启动发动机加速,周而复始。
权利要求1.一种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包括装于齿轮箱体[1]内的减速齿轮(2、4、17、16)及传动轴(3、5、10),其特征在于输出传动轴[10]上装有圆锥齿轮差速器及两个超越离合器[14][15],差速器的两个中心轮[13]、[7]分别与套装于传动轴[10]上的减速齿轮[16]及传动轴[10]固联,行星架[11]一端套装于行星齿轮轴[12]上另一端套装于传动轴[10]上并与链轮[8]固联,超越离合器[14][15]均装于传动轴[10]上,其外壳分别与齿轮[13]及齿轮箱体[1]固联,脚蹬[9]与传动轴[10]固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轴[12]与行星齿轮[6]之间装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速齿轮(2、4、17、16)均为斜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动车动力合成减速装置,它由减速齿轮、传动轴、差速器及超越离合器等组成,由于采用差速器结构,使人力可随时自由加入驱动及退出驱动,低速时增力显著,高速时增速有限,能获得足够的扭矩,克服发动机过载的现象,使整车的可靠性和寿命显著提高,同时,提供了助动车省油的新途径。
文档编号B62M11/00GK2238782SQ95237679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7日
发明者赵申 申请人:赵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