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驾驶室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496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驾驶室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背景技术】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并排式多用途车辆和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0002]一般地,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用来在多种地形上运载一个或多个乘客。更特别地,某些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可以包括并排式座椅,在这种并排式座椅中,乘客可以紧邻驾驶员就坐于车辆的前部。并排式座椅还可以包括后部座椅区域,以在车辆中容纳其他乘客。防滚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座位上方。另外,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可以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提供货物区域以便运载货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车架;以及由车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车辆还包括由车架支承的座椅区域。座椅区域包括呈并排式布置的至少操作者座椅和乘客座椅。车辆还包括能够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的多个纵向构件;以及联接至纵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构件的联接设备。联接设备具有用以改变联接设备的力的调节构件。
[0004]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盖;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车辆还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以及位于座椅区域后方的货物区域。另外,车辆包括能够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的防滚架。防滚架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第一位置包括防滚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第二位置包括防滚架沿向前方向枢转并且支承在发动机盖上。当防滚架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滚架与货物区域间隔开。
[0005]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本公开的车辆还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座椅区域包括至少操作者座椅、前部乘客座椅以及定位在操作者座椅和前部乘客座椅后方的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框架包括定位在操作者座椅和前部乘客座椅上方的第一可移动部以及定位在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上方的第二可移动部。第二可移动部联接至第一可移动部,使得第一可移动部和第二可移动部构造成一起移动。
[0006]本公开的又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前部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前部地面接合构件后方的多个后部地面接合构件;以及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框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由前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前部部分;由后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后部部分;以及位于前部部分的后方和后部部分的前方的中间部分26。车辆还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另外,车辆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以及能够定位在座椅上方的多个纵向构件。多个纵向构件构造成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升高位置包括纵向构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并且降低位置包括纵向构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前方。纵向构件中的各个纵向构件包括与相邻的枢转设备间隔开的枢转设备。
[0007]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另外,车辆包括座椅区域,该座椅区域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包括至少操作者座椅以及与操作座椅侧向相邻的乘客座椅。车辆还包括握杆,该握杆联接至框架并且位于乘客座椅的前方。握杆构造成在第一运动范围和第二运动范围内移动。第一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前和向后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二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运动。
[0008]在考虑到以下说明性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说明性的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如当前所认识到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
【附图说明】
[0009]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以及多个预期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同样也变得更好理解。
[0010]图1是本公开的说明性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12]图3是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本公开的车辆的说明性的防滚架和框架的前侧立体图;
[0014]图5是说明性的联接设备的分解图;
[0015]图6A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图5的联接设备的后侧立体图;
[0016]图6B是包括向上旋转的手柄的联接设备的另一后侧立体图;
[0017]图6C是具有向后延伸的手柄的联接设备的后侧立体图;
[0018]图6D是处于打开位置的联接设备的另一后侧立体图;
[0019]图7是图5的联接设备的截面图;
[0020]图8A是本公开的枢转设备的前侧立体图;
[0021]图8B是图8A的枢转设备的分解图;
[0022]图9是沿图8A中的线9-9截取的枢转设备的截面图;
[0023]图10是本公开的握柄的侧视立体图;
[0024]图11是图10的握柄的分解图;
[0025]图12是沿图10中的线12-12截取的图10的握柄的截面图;
[0026]图13是本公开的踩踏板组件的侧视立体图;
[0027]图14是图13的踩踏板组件的底侧立体图;
[0028]图15是踩踏板组件的分解图;
[0029]图16是本公开的货物区域的前侧立体图;
[0030]图17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分解图;
[0031]图18是货物区域的俯视图;
[0032]图19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支承板的分解图;
[0033]图20是货物区域的后侧立体图;
[0034]图21是货物区域的仰视图,其中包括本公开的发动机组件、无级变速器组件以及进气系统;
[0035]图22k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前侧立体图;
[0036]图22B是图22A的货物区域的俯视图;
[0037]图23是在防滚架与框架断开联接时的本公开的防滚架的后侧立体图;
[0038]图24是本公开的车辆的侧视图,其公开了折叠该防滚架的说明性步骤;
[0039]图25是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40]图26是图25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41]图27是图25的车辆的侧视图;
[0042]图28是图25的车辆的防滚架和框架的前侧立体图;
[0043]图29是图25的车辆的踩踏板组件的分解图;
[0044]图30是图25的防滚架的后侧立体图;
[0045]图31是图25的车辆的侧视图,其公开了折叠该防滚架的说明性步骤;
[0046]图32是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47]图33是图32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48]图34是图32的车辆的框架组件的前部部分和前防撞器的分解图;
[0049]图35是图33的车辆的框架组件的后部部分和后防撞器的分解图;
[0050]图36是图32的车辆的货物区域的前侧立体图;
[0051]图37是图36的货物区域的俯视图;以及
[0052]图38是图32的车辆的承架杆的前侧立体图。
[0053]贯穿多幅视图,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零部件。尽管附图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多种特征以及部件的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放大某些特征,以便更好地说明和解释本公开。本文中所陈述的示例性表示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这种示例性表示并不构成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为穷举的或将本发明限制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选取和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它们的教示。尽管本公开主要涉及多用途车辆,但是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特征可以应用于诸如全地形车辆、摩托车、水运工具、雪地机动车以及高尔夫球车之类的其他类型的车辆。
[0055]参照图1至图3,示出了车辆10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且其包括地面接合构件、动力传动系组件16、框架20、车身或车架30、前悬挂组件80、后悬挂组件85以及货物区域100。车辆10可以称为多用途车辆(“UV”)、全地形车辆(“ATV”)或者并排式车辆(“SxS”)并且构造成用于在多种地形或表面上行进。更特别地,车辆10可以构造成用于军事应用。
[0056]车辆10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其说明性地为一组前车轮12和一组后车轮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用履带代替一个或多个车轮12、14,该履带例如从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地那市 55 号公路 2100 号(55340) (2100 Highway 55,Medina,MN 55340)的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可得的PROSPECTOR II型履带。
[0057]动力传动系组件16以可操作的方式支承在框架20上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连接至车轮12、14中的一个或多个车轮。如图21所示,动力传动系组件16可以包括发动机274、例如无级变速器(“CTV”)272的变速器、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未示出)以及驱动轴(未示出)。发动机274可以为燃烧燃料的内燃发动机,然而,可以设想诸如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或者电动发动机之类的任何发动机组件。
[0058]前悬挂组件80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前车轮12。如图1和图3所示,前悬挂组件80包括联接至各个前车轮12的减震器82以及可以包括前控制臂组件84的前轴布置。相似地,后悬挂组件85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后车轮14。说明性地,后悬挂组件85包括联接至各个后车轮14的减震器86以及后轴布置88。动力传动系组件16和前悬挂组件80的其他细节在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N0.7,819,220(代理案号为吣.?1^-06-1688.01?)以及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08/0023240 (代理案号为N0.PLR-06-1688.02P)中进行了描述;并且后悬挂组件85的其他细节在2010年8月3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12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