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12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选择如图28所示的使齿轮锁定件27向固定板部28按压而固定的状态和如图29所示的使齿轮锁定件27从固定板部28离开而解除固定的状态。如图28所示,通过在第二旋转凸轮部21G产生的轴向力,齿轮锁定件27被向固定板部28侧施力,从而齿部27G与齿部28G啮合。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上述的第一旋转凸轮部23与第一固定凸轮部24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状态。因此,第二固定机构2对柱支架I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28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217]如图29所示,如果第二旋转凸轮部21G与操作杆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则齿轮锁定件27从固定板部28离开,成为解除固定的状态,齿轮锁定件27向固定板部28施加的按压力被解除。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上述的第一旋转凸轮部23与第一固定凸轮部24之间的距离变大的状态。由此,操作者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218]如图30所示,固定板部28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外柱7的缝隙7S的位置处的内柱3。因此,固定板部28的宽度△ w小于缝隙7S的宽度△ S。由此,固定板部28不会阻碍作用于按压支架42间的紧固力。
[0219]固定板部28通过脱离机构30固定于内柱3。脱离机构30包括固定板部28侧的第一孔28h、内柱3侧的第二孔3h以及安全销31。安全销31是用于在二次碰撞时受到剪断力而断裂的机械保险(mechanical fuse)。使安全销31断裂的脱离负荷取决于安全销31的材质和剪切面的截面积。安全销31在脱离前的状态下位于横跨固定板部28侧的第一孔28h和内柱3侧的第二孔3h的位置。如图28所示,安全销31具备:圆筒的安全销主体;设置在安全销主体的一端,具有比安全销主体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安全销头部32;以及设置在安全销主体的另一端,定位于第二孔3h的边缘的钩部34。在安全销主体开设有中空且有底的中空部33,对钩部34施加朝向外侧的弹性力。通过这种结构,脱离机构30将内柱3和固定板部28以可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
[0220]在实施方式5中,安全销31是销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利用使树脂流入固定板部28侧的第一孔28h和内柱3侧的第二孔3h中并使该树脂硬化的树脂注入等方式埋设而成的安全销。
[0221]图3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在发生了一次碰撞的情况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如果对安装于车体的转向柱14施加超过二次碰撞的负荷设定值的过大负荷,转向柱14被向车体前方的力F按压,则安全销31在截断面BK被截断。由此,内柱3在外柱7保持固定于车体VB的状态下插入到外柱7的内部并收纳于外柱7。
[0222]图32是说明比较示例涉及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在发生了一次碰撞后,能够位移的二次碰撞时的负荷的说明图。图33是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柱在发生了一次碰撞后,能够位移的二次碰撞时的负荷的说明图。在图32以及图33中,横轴是内柱3向前方的位移量,纵轴是使内柱3向前方移动所需的负荷。
[0223]如记载在专利文献I中的技术那样,比较示例是将外柱经由盒体安装于车体的情况下的示例。在比较示例中,外柱相比内柱配置在后方侧,如果过大负荷施加于外柱,则杆接触到与外柱一体设置的伸缩调整孔的端部,负荷经由支架传递到盒体。图32所示的力F5表示盒体的容许剪断力。
[0224]在比较示例中,外柱通过由支架所紧固而与内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沿轴向被支承。图32所示的力F4表示支承外柱的该摩擦力。力F4小于力F5。为了使外柱不会因通常使用时所施加的负荷而移动,需要将力F4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0225]在比较示例中,如果有F5以上的负荷施加于外柱,则盒体被切断,外柱从车体脱离。然后,外柱在由其与内柱之间的摩擦力吸收冲击的同时在轴向上移动。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力F4被保持为规定值以上,所以难以使外柱的移动变得流畅来更容易地保护操作者免受二次碰撞。
[0226]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5中,内柱3通过第一摩擦力和由第二固定机构2产生的第二摩擦力,固定于外柱7并在轴向被支承,该第一摩擦力是由第一固定机构20对柱支架I的紧固而与外柱7之间产生的。图33所示的力Fl表示第一摩擦力,力F3表示第一摩擦力和第二摩擦力之和。此外,图33所示的力F2表示脱离机构30的安全销31的容许剪断力。力F2比力F3小且比力Fl大。
[0227]在实施方式5中,如果存在力F2以上的负荷施加于内柱3,则安全销31被截断,内柱3从柱支架1(固定板部28)脱离。由此,第二固定机构2的连结会被解除,因此,上述的第二摩擦力不会作用于内柱3。因此,在脱离机构30的安全销31被截断后,内柱3利用上述的第一摩擦力吸收冲击的同时在轴向上移动。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如果将第一摩擦力设定得较小,则会使内柱3的移动变得流畅,从而缓和二次碰撞给与操作者的冲击。
[0228]在实施方式5中,即使将第一摩擦力的设定值设定得较小,第二摩擦力也能够补充用于沿轴向支承内柱3的力中的第一摩擦力被减小所对应的量。因此,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通过调节第一摩擦力的设定值与第二摩擦力的设定值的相加值,能够抑制内柱3因通常使用时所施加的负荷而移动,并且能够缓和二次碰撞给与操作者的冲击。
[0229]如上所述,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具备筒状的内柱3、筒状的外柱7、柱支架
1、固定板部28、第一固定机构20、第二固定机构2以及脱离机构30。内柱3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承与方向盘4连结的输入轴5。外柱7是内柱3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其内侧的筒状部件,具有将插入内柱3侧的一端切开而形成的缝隙7S。柱支架I固定于车体侧部件13,由夹持外柱7的按压支架42来紧固外柱7。固定板部2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柱7的缝隙7S的内部,并配设在内柱3的外周。第一固定机构20根据操作杆6的旋转,利用按压支架42来紧固外柱7,提高在内柱3与外柱7之间产生的第一摩擦力。第二固定机构2根据操作杆6的旋转,使作为锁定部件的齿轮锁定件27对固定板部28在倾斜方向上施力。在第一固定机构20紧固外柱7,并且第二固定机构2使齿轮锁定件27对固定板部28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的状态下,脱离机构30能够改变内柱3与按压支架42的相对位置而脱离。
[0230]根据该结构,在车体VB中经由车体侧部件13支承外柱7,在二次碰撞时,如果从方向盘4向转向柱14传递力,则内柱3被插入外柱7的内部而收纳于外柱7 ο在这种情况下,外柱7保持固定于车体VB。即便因误动作而使内柱3插入外柱7的内部,也不会发生转向柱落下。即便降低由柱支架I夹持而产生的压力来降低在内柱3与外柱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但由于第二固定机构2使齿轮锁定件27对固定板部28在倾斜方向上施力,因此降低了因二次碰撞以外的其它因素的负荷导致超过脱离负荷的可能性。因此,为了缓和二次碰撞对体重较轻的操作者的冲击,可以减小使方向盘4(内柱3)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
[0231]在操作者的体重较轻的情况下,最好减小使转向柱14中的内柱3向车体前方移动的脱离负荷的设定值,降低由柱支架I夹持而产生的压力,从而来降低内柱3与外柱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固定板部2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柱7的缝隙7S的内部,并与内柱3以能够脱离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在车体VB发生了碰撞(一次碰撞)的情况下,内柱3从柱支架1(固定板部28)脱离,第二固定机构2的连结会被解除。由此,上述的第二摩擦力不会作用于内柱
3。因此,在脱离机构30的安全销31被截断后,内柱3利用上述的第一摩擦力吸收冲击的同时在轴向上移动。其结果,转向装置100能够缓和对体重较轻的操作者的冲击(二次碰撞)。
[0232]脱离机构30在固定板部28具备第一孔28h,并且具备安全销31,其设置成横跨在内柱3开设的第二孔3h和第一孔28h。在由于一次碰撞而对安装于车体VB的转向柱14施加负荷的情况下,如果转向柱14被压向车体前方,则安全销31受到剪断力。如果安全销31断裂,则固定板部28与内柱3的连结会被解除,从而第二固定机构2的连结会被解除。因此,第二固定机构2使齿轮锁定件27对固定板部28在倾斜方向上施加的力不会被传递,上述第二摩擦力不会起作用。
[0233]倾斜螺栓21贯穿按压支架42,并与操作杆6联动地旋转。第二旋转凸轮部21G设置在与外柱7的缝隙7S相向的位置,与倾斜螺栓21联动地旋转。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20与第二固定机构2的动作相关联。而且,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6的操作,就能够解除第一固定机构20以及第二固定机构2的固定,从而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此外,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6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一固定机构20以及第二固定机构2来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固定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234]而且,作为锁定部件的齿轮锁定件27根据第二旋转凸轮部21G的旋转来改变相对于固定板部28在倾斜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因此,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6的操作,就能够解除第二固定机构2的固定,从而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此外,操作者仅通过操作杆6的操作,就能够使第二固定机构2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固定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235]作为锁定部件的齿轮锁定件27在与固定板部28抵接的抵接部分具备齿部27G。由此,第二固定机构2对柱支架I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28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236]固定板部28在表面具备齿部28G。由此,第二固定机构2相对固定板部28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237]在实施方式5涉及的转向装置100中,外柱7位于车体前方侧,具备转轴支架12,且能够插入脱离了的内柱3。根据该结构,即便因误动作而使内柱3插入外柱7的内部,也不会发生转向柱14的落下。
[0238]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
[0239]图3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处于固定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240]实施方式5的变形示例涉及的第二固定机构2是凸轮机构,具备:与操作杆6联动并一体地旋转的倾斜螺栓21的第二旋转凸轮部2IG、偏心凸轮29、以及安装于内柱3的固定板部28。
[0241]如图34所示,偏心凸轮29是锁定部件,具备滑接部29G。偏心凸轮29通过压入等方法来固定于第二旋转凸轮部2IG,与第二旋转凸轮部2IG的旋转联动地旋转。滑接部29G在表面被实施滚花加工、齿轮加工、凹凸形状等防滑加工。固定板部28是具有平滑面28P的平板部件,表面平坦。固定板部28也可以在表面实施滚花加工、齿轮加工、凹凸形状等。
[0242]第二旋转凸轮部21G可以是与螺栓主体21B的轴心同径,也可以是偏心的所谓的紧固螺栓。如果第二旋转凸轮部21G与操作杆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则能够选择图34所示的使偏心凸轮29的滑接部29G向固定板部28按压而固定的状态和使偏心凸轮29的滑接部29G从固定板部28离开而解除固定的状态。如图34所示,通过在偏心凸轮29产生的轴向力,滑接部29G被向固定板部28侧施力,从而被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上述的第一旋转凸轮部23与第一固定凸轮部24之间的距离变小的状态。因此,第二固定机构2对柱支架I在倾斜方向上施力,相对固定板部28侧在伸缩方向被可靠地固定。
[0243]如图34所示,如果第二旋转凸轮部21G与操作杆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则滑接部29G从固定板部28离开,成为解除固定的状态,偏心凸轮29向固定板部28施加的按压力被解除。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上述的第一旋转凸轮部23与第一固定凸轮部24之间的距离变大的状态。由此,操作者能够调整倾斜位置以及伸缩位置。
[0244]作为锁定部件的偏心凸轮29在与固定板部28抵接的抵接部分具备滑接部29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