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横梁及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8993阅读:1185来源:国知局
卡车横梁及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车架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车横梁。进一步地,本实用新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卡车横梁的卡车。
【背景技术】
[0002]卡车横梁常应用与重型卡车,联接卡车左右纵梁。在现有的设计中,卡车横梁的制造方式多为钣金冲压方式,也有整体铸造方式。
[0003]钣金冲压方式需要将多个钣金件通过螺栓联接在一起,工艺复杂,所需人工工时较多、零部件管理繁琐;另外,这种钣金冲压方式也需要多套模具来实现。另外,钣金冲压结构横梁强度较低,在卡车超载运输或者在恶劣的路况条件下行驶时,由于车辆颠簸形成的巨大扭转力等原因会造成钣金冲压横梁的扭曲变形甚至断裂,降低车架的使用寿命。
[0004]目前市场上的整体铸造卡车横梁的技术方案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巨大的砂芯,例如,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卡车铸造横梁的立体图,为了铸造出该卡车铸造横梁10的两个空腔结构11必需两个大的砂芯(砂芯是铸造生产中用于制造型芯的材料,一般由铸造砂、型砂粘结剂和辅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用于成形铸件内部空腔)。该铸造卡车横梁的两端处还具有结构件12。可见,这种卡车横梁的铸造工艺繁重、铸造工艺成本高,并且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产品重量偏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的卡车横梁。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述卡车横梁的卡车。
[0007]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卡车横梁,其中,所述卡车横梁为一体的铸造结构,并且,所述卡车横梁的主体包括:沿所述主体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立板;以及位于所述立板之间并且沿所述主体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横板,左侧的立板和右侧的立板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有加强翻边。
[0008]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卡车横梁的两端呈Y型结构。
[0009]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横板的数量为一个。
[0010]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主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适于连接至卡车纵梁的连接件。
[0011]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垂直于所述横板延伸的凸台和翼板,在所述凸台上形成有适于连接至所述卡车纵梁的腹面的连接孔,在所述翼板上形成有适于连接至所述卡车纵梁的侧面的连接孔。
[0012]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立板、所述凸台及所述翼板之间的结合处均为平滑过渡。
[0013]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凸台中形成有沿其纵向延伸的减重孔。
[0014]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卡车横梁中,所述横板上形成有镂空部分。
[0015]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型卡车,所述重型卡车具有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车横梁。
[001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以上设置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卡车横梁采用了整体铸造方案,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模具实现了无砂芯的产品设计,并通过有限元计算验证产品设计满足卡车工况要求,从而,简化了产品结构、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并且降低了整车装备质量,同时简化了铸造工艺、提高了铸造效率、降低了铸造工艺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0017]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是示意性的,未按比例绘制也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中:
[0018]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卡车铸造横梁的立体图;
[0019]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的立体图;
[0020]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的剖面图;以及
[0021]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卡车纵梁,其中,在卡车纵梁上装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是描述性、示例性的。
[002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的立体图。
[0024]如图2中所示,卡车横梁100为一体的铸造结构。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车横梁100没有类似于现有技术铸造横梁中的大的空腔,所以铸造时不需要用到大的砂芯,降低了铸造工艺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卡车横梁100的主体110包括两个沿主体I1的纵向延伸的立板111以及位于立板111之间并且沿主体110的纵向延伸的一个横板112,左侧的立板和右侧的立板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有加强翻边113。通过调整立板和横板的结构、位置可以优化铸造卡车横梁承载性能及铸造可行性。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为了增加主体110部分的强度,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成具有多于两个的立板和多于一个的横板。通过这种整体铸造方案及优化产品结构,不仅实现了无砂芯的产品设计,而且,通过有限元计算可以验证产品设计能够满足卡车工况要求。
[0025]如图所示,卡车横梁100的两端可以呈Y型结构。主体110的两端处可以分别形成有适于连接至卡车纵梁200 (见图4)的连接件130。连接件130可以包括垂直于横板112延伸的凸台131和翼板132,在凸台131上可以形成有适于连接至卡车纵梁200的腹面210的连接孔,在翼板132上可以形成有适于连接至卡车纵梁200的侧面220的连接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示,根据不同的车型的需要可以通过调整毛坯的尺寸和机加工而调整左右两端凸台131的联接高度。
[0026]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立板111、凸台131及翼板132之间的结合处均为平滑过渡。
[0027]为了减小横梁100的重量,凸台131中可以形成有沿其纵向延伸的减重孔133,横板112上也可以形成有镂空部分114。横板112上的镂空部分114可以设计在横板112上的任意位置。这样的设计有效地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并能够进一步帮助整车实现轻量化,在计重收费的今天特别适合用于中、重型公路运输车。横板112上的镂空设计114还能够实现有效地排除积水等。
[0028]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的剖面图。图中更清楚地示出了立板111、横板112、翻边113、镂空部分114、凸台131、减重孔133、翼板132等的结构和形状,以及卡车横梁100的主体的断面图。
[0029]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卡车纵梁,其中,在卡车纵梁上装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卡车横梁。可以看出,卡车横梁100通过凸台131和翼板132上的连接孔,利用例如但不限于螺栓等连接元件连接到卡车纵梁200。
[0030]通过以上描述,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何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车横梁连接到卡车纵梁从而应用于重型卡车上,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0031]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应当了解,本申请并非意在使这些具体细节来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2]在不背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等同或类似的改变,这些改变将也落在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卡车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车横梁(100)为一体的铸造结构,并且,所述卡车横梁(100)的主体(110)包括:沿所述主体(110)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立板(111);以及位于所述立板(111)之间并且沿所述主体(110)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横板(112),左侧的立板和右侧的立板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有加强翻边(1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卡车横梁(100)的两端呈Y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立板(1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横板(112)的数量为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主体(110)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适于连接至卡车纵梁的连接件(130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连接件(130)包括垂直于所述横板(112)延伸的凸台(131)和翼板(132),在所述凸台(131)上形成有适于连接至所述卡车纵梁的腹面的连接孔,在所述翼板上形成有适于连接至所述卡车纵梁的侧面的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立板(111)、所述凸台(112)及所述翼板(132)之间的结合处均为平滑过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凸台(131)中形成有沿其纵向延伸的减重孔(133)。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车横梁(100),其中,所述横板(112)上形成有镂空部分(114)0
9.一种重型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卡车具有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车横梁(10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横梁及卡车。本实用新型卡车横梁(100)为一体铸造结构,其主体(110)包括:沿主体(110)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立板(111);位于立板(111)之间且沿主体(110)的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横板(112),左侧和右侧的立板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有加强翻边(113)。本实用新型的卡车包括前述卡车横梁(100)。本实用新型的卡车横梁(100)采用整体铸造方案,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无砂芯产品设计,通过有限元计算验证产品设计满足卡车工况要求,简化了产品结构、实现了产品轻量化并且降低了整车装备质量,同时简化了铸造工艺、提高了铸造效率、降低了铸造工艺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
【IPC分类】B62D21-00
【公开号】CN204296862
【申请号】CN201420527387
【发明人】张小强, S.哈特曼, 严厚林, 亚历山大·格拉夫, R.库夫施密特, D.曼宁, 闵瀚森
【申请人】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