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4927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调整高度装置,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前轮主要用以控制自行车的平衡以及转向,故基本上自行车的前轮与把手之间主要透过前叉的连接,以期在自行车把手转向的时后,能够让前轮随着把手摆动,达到顺利转向以及控制平衡的目的;因此,自行车的前叉与把手主要是在前叉肩座中间以及把手的中间位置构成联结,让前轮左、右转向的反应一致,避免造成操控的因难。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即为一般自行车习用的前叉与把手联结构造外观立体图及剖视图;其中,自行车在其前叉肩座10的中间位置直设有一前叉竖管11,以及在把手20的中间位置直设有一可相对应套入前叉竖管11的芯杆21,并且透过芯棒212迫使上盖211推顶芯杆21与前叉竖管11内的花片213锁紧,而达到构成把手20与前叉肩座10之间的联结作用。
[0004]然而,习用的联结构造无法调整把手20的高度,即,相同规格的自行车会因为骑乘者身材的不同觉得把手位置太高或太矮而无法进行调整,进而造成适用对象的限制,有待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把手调整高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把手无法调整高度的缺陷,以适用不同身高骑乘者调整把手高低的需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把手调整高度装置,其联结于前叉竖杆以及把手的中间,该调整高度装置至少包含有:加高管、箍座、第一夹固件、第二夹固件以及迫紧组件;该加高管设置于该前叉竖杆上方,并可供该把手联结;该箍座中心设有一套孔,且该箍座具有一延伸至套孔的开槽,该开槽并将该箍座区分为上夹持区段及下夹持区段,而该上、下夹持区段相对于该箍座旁侧分别延伸有一对夹耳,该夹耳之间具有一延伸至套孔的间隙;该第一夹固件穿设于该上夹持区段的夹耳之间,经由该第一夹固件可将该加高管夹制;该第二夹固件穿设于该下夹持区段的夹耳之间,经由该第二夹固件可将该前叉竖杆夹制;该迫紧组件位于该箍座下方,该迫紧组件设有相互套接的上、下环座,且该上、下环座间设有调整结构,使得该调整结构可使该下环座往下移动。
[0007]所述调整结构设有至少一滚件,且该上、下环座并分别凹设有供该滚件容置的上凹槽及下凹槽,该上、下凹槽具有一最大凹入深度的第一凹部以及渐小凹入深度的第二凹部,且该上凹槽的第丨凹部与下凹槽的第一凹部非位于同一轴线位置。
[0008]所述上环座侧边形成有一缺槽,而该下环座则设有可穿设于该缺槽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可于该缺槽内滑移而使该下环座以该套孔为轴心形成枢转。
[0009]所述箍座相对于下夹持区段其中一夹耳下方延伸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可供穿设一调整件,可由该调整件推顶调整该控制部于该缺槽内的滑移距离。
[0010]所述上、下环座间设有结合件,可将该上、下环座相互固定。
[0011]所述结合件可设为簧条。
[0012]所述前叉竖杆外设有一车架车首管,该车架车首管上、下两端上方分别设有一珠碗组,而该迫紧组件则位于该箍座及车架车首管上端的珠碗组间,通过该调整结构使该下环座往下移动,从而迫紧该车架车首管上端的珠碗组。
[0013]所述第一夹固件可设为快拆结构。
[0014]所述第二夹固件可设为锁固件。
[0015]所述箍座设有至少一凹部,而该上环座设有相对应的凸块,该凹部及凸块可相互卡合。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创作通过迫紧组件迫紧下方的珠碗组,且无需破坏原本前叉竖杆之结构,即可组装加高管以达到把手加高的功能,实现了不同身高骑乘者调整把手高度的需求。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前叉与把手的联结构造外观立体图。
[0019]图2是现有技术前叉与把手的联结构造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第三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创作把手调整高度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本新型把手调整高度装置可适用于一自行车,其联结于前叉竖杆11以及把手20的中间,其主要包含有:加高管30、箍座40、第一夹固件51、第二夹固件52以及迫紧组件60。
[0027]该加高管30设置于该前叉竖杆11上方,如图5所示,可供该把手20联结。
[0028]该箍座40其中心设有一套孔41,且该箍座40具有一延伸至套孔41的开槽42,该开槽42并将该箍座40区分为上夹持区段43及下夹持区段44,而该上、下夹持区段43、44相对于该箍座40旁侧分别延伸有一对夹耳45,该夹耳45之间具有一延伸至套孔的间隙46。
[0029]该第一夹固件51穿设于该上夹持区段43的夹耳45之间,经由该第一夹固件51可将该加高管30夹制,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一夹固件51可以为快拆结构;该第二夹固件52穿设于该下夹持区段44的夹耳45之间,经由该第二夹固件52可将该前叉竖杆11夹制,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二夹固件52可以为锁固件,可供锁固于其中一夹耳45。
[0030]该迫紧组件60位于该箍座40下方,该迫紧组件60设有相互套接的上、下环座61、62,且该上、下环座61、62间设有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结构设有至少一滚件63 (可以为滚珠结构),且该上、下环座61、62并分别凹设有供该滚件63容置的上凹槽611及下凹槽621。
[0031]同时参照图6所不,该上、下凹槽611、621分别具有一最大凹入深度的第一凹部612,622以及渐小凹入深度的第二凹部613、623,且该上凹槽的第I凹部612与下凹槽的第一凹部622非位于同一轴线位置,亦即该上凹槽的第I凹部612与下凹槽的第一凹部622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