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距微型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77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杆(17)前端插入后轮支杆缸体(19)中,车身支撑杆(18)上支杆插入座椅板(13)下支杆缸体中,靠背垫(10)固定在靠背板架(9)上,靠背板架(9)下端铰接在座椅板
(13)后端,方向盘(6)、转向杆(5)托架在前挡板⑷上,前挡板⑷上铰接在前轮架(3)前端,展开时在各连接处位置插上横销锁定为车,收缩合上如箱子形状。
[0022]前轮支杆缸体(12)、后轮支杆缸体(19)、座椅板(13)下支杆缸体,缸体中各个支杆顶端有密封圈形成活塞,将缸体分成两部分腔体,两端用管道相连,管道中部安置一个旋转阀门,形成液、气缸体,通过阀门控制各个支撑杆的伸缩。
[0023]可拆车顶组件为车顶(8) —端与前挡车窗(7)铰接,前挡车窗(7)另一端与前挡板(4)铰接,车顶(8)设有钩子,靠背板架(9)顶端设有铰接轴,展开车顶(8)其钩子卡在靠背板架(9)顶端铰接轴上,并由靠背板架(9)顶端的金属锁扣固定。
[0024]方向盘(6)其形状制作成蝶形置手臂易于握住的位置,其中间的竖杆插入转向杆
(5),并可滑动,转向杆(5)经万向轴与摆杆相连,在两个前轮(I)轴上用连杆组成平行联杆机构,摆杆一端与连杆相连,这样形成方向盘(6)转动使得两个前轮(I)同步转向现有汽车的转向方式。
[0025]侧箱(11)是一种前窄后宽外侧圆滑的楔形形状,中间开有车轮的放置位置近似T字形状,其内部空间可作为电池箱,前地板(21) —端铰接在前轮支杆(20)前端.,另一端有横销置于车身支撑杆(18)的槽中,前地板(21)安装有脚踏板(22)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支撑轮(16)固定在车身支撑杆(18)后端,前保险杠(2)后端用弹簧顶在,为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靠背板架(9)上端插上头枕。图1、2为车,图3、4为箱子,图5为车示意图,图6为箱示意图。图7为拆掉车顶(8)、前挡车窗(7)为车。
[0026]使用时先伸出前轮、车身支撑杆,如此使得两个后轮悬空,再伸出两个后轮,直至后轮架推至最后端并固定了后轮架,再收缩车身支撑杆,让两个后轮着地,反之也是如此先落下车身支撑杆,悬空两个后轮再收回两个后轮,再升起车身支撑杆,再收回前轮,通过铰接端的蜗轮蜗杆转动靠背板、前挡板,收缩折叠成为箱子形状,图1、2为车,图3、4为箱子。
[002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目前一般都市中汽车的速度在60km/h适宜,因此展开时具有保持适当的速度所需的轮距和轴距,且乘坐舒适、安全,以及自动收缩后外形如同旅行箱,泊车时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1/2-1/3,体积缩小约8倍,外形规则,易于码放和运输,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若竖立放置占地面积更小,采用电动方式,行驶时噪音小,没有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如不常展开和收缩,就可通过锁扣件来固定一些暂时不用的活动结点。该车用途广泛,适用年龄范围大,也可根据不同需要,如在尺寸、速度、车重量等方面作一些调整,这样可成为人们上下班、远足郊游、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的代步工具,当人们去往路途较远的异地时,收缩折叠后方便的搭乘火车、汽车、轮船,甚至通过飞机进行托运等,到达目的地可方便展开成车进行驾驶来满足人们办理公务、观光等,不仅效率高而且舒适,其体积小巧穿行自如灵活方便,流线性的外形美观、大方,速度适宜,可以满足人们都市生活的快捷、时效要求,若将该实用新型纳入城市整体的交通网络体系规划中,形成运行、存放、维修、运输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更能发挥其作用,会成为人们未来都市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主权项】
1.一种箱式变距微型车,主要由前轮(I)、前保险杠(2)、前轮架(3)、前挡板(4)、转向杆(5)、方向盘(6)、前挡车窗(7)、车顶(8)、靠背板架(9)、靠背垫(10)、侧箱(11)、前轮支杆缸体(12)、座椅板(13)、后轮架(14)、后轮(15)、支撑轮(16)、后轮支杆(17)、车身支撑杆(18)、后轮支杆缸体(19)、前轮支杆(20)、前地板(21)、脚踏板(22)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是由座椅板(13)与两侧箱(11)固定在一起,从中部向前伸出前轮支杆缸体(12),向后伸出两个斜后后轮支杆缸体(19),从顶部看两个后轮支杆缸体(19)呈夹角与前轮支杆缸体(12)为三叉形状,座椅板(13)向下伸出支杆缸体构成,前轮架(3)支杆前端与车前轮转向机构连接为一体固定在前轮支杆(20)前端,前轮支杆(20)后端插入前轮支杆缸体(12)中,两个后轮架(14)分别固定在后轮支杆(17)后端,后轮支杆(17)前端插入后轮支杆缸体(19)中,车身支撑杆(18)上的支撑杆插入座椅板(13)下支杆缸体中,靠背垫(10)固定在靠背板架(9)上,靠背板架(9)下端铰接在座椅板(13)后端,方向盘(6)、转向杆(5)托架在前挡板(4)上,前挡板(4)上铰接在前轮架(3)前端,展开时在各连接处位置插上横销锁定为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支杆缸体(12)、后轮支杆缸体(19)、座椅板(13)下支杆缸体,缸体中各个支杆顶端有密封圈形成活塞,将缸体分成两部分腔体,两端用管道相连,管道中部安置一个旋转阀门,形成液、气缸体,通过阀门控制各个支杆的伸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各支杆末端设有螺母,而前轮支杆(20)、后轮支杆(17)、车身支撑杆(18)上支撑杆为螺杆,通过各个螺母的转动带动前轮支杆(20)、后轮支杆(17)及车身支撑杆(18)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车顶(8)—端与前挡车窗(7)铰接,前挡车窗(7)另一端与前挡板(4)铰接,车顶(8)设有钩子,靠背板架(9)顶端设有铰接轴,展开车顶(8)其钩子卡在靠背板架(9)顶端铰接轴上,并由靠背板架(9)顶端的金属锁扣固定,车顶(8)、前挡车窗(7)可拆,称为可拆车顶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I)或两个后轮(15)轮毂上安有电机,通过电机转速的调整,实现车转向时车轮差速。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收缩成为箱体的整车外部座椅靠背、侧箱(11)外侧可附加软织物,增加箱体的柔软性。
【专利摘要】由前轮架、车架、车把、车座、后轮架、动力部件及附件组成的箱式变距微型车,其特征在于展开为单座或单排双座车供人坐上驾驶,收缩合上后外形为箱形,实现车、箱之间转换,其车架呈星形状,座椅板与侧箱为一体从中部向前伸出前轮支杆缸体、向后伸出两个斜后后轮支杆缸体、向下伸出座椅支杆缸体固定,前轮架后端插入前轮支杆缸体中,两个后轮架分别插入后轮支杆缸体中,车身支撑杆插入座椅支杆缸体中,靠背铰接在座椅板后端,方向盘固定铰接在前轮架的前挡板上组成的车,可拆车顶组件铰接在前挡板上,收缩合上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移动,其外形规则、体积小易于停放、码放,是都市人们上班、购物及观光代步,而乘火车、轮船、飞机等长途旅行时携带的交通工具。
【IPC分类】B62K15/00
【公开号】CN204846215
【申请号】CN201420872961
【发明人】胡静宇, 马侠安, 胡钧赫
【申请人】马侠安, 胡静宇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