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输入和差动式转向履带车辆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027807阅读:来源:国知局
左至右移动,以实现挡位高、低挡切换,如图4所示,以低挡为例说明其传动路线:ΡΤ0双联滑移换挡齿轮Ρ2的右侧齿轮与PTO双联换挡齿轮Ρ5的右侧齿轮啮合一PTO双联换挡齿轮Ρ5带动PTO动力传动轴Ρ6旋转一PTO动力传动轴Ρ6带动PTO主减速主动齿轮Τ3旋转传递动力一PTO主减速主动齿轮Τ3与PTO主减速从动齿轮Τ2啮合一PTO主减速从动齿轮Τ2带动PTO输出轴Tl旋转,该传动过程整体为减速传动;通过拨动动力换挡拨叉Ρ4左右滑动PTO双联滑移换挡齿轮Ρ2,以实现PTO输出轴Tl高速与低速切换。
[0060]参见图5所示,左履带驱动机构Q包括左履带驱动轴Ql、履带驱动齿盘Q2、制动盘Q3、支撑前套Q4、支撑中套Q5、制动器Q6、制动蹄片Q7、卡环G2、螺栓G5、深沟球轴承G6、唇型密封圈G8、驱动端盖G12 ;左履带驱动轴Ql —端通过深沟球轴承G6安装在驱动端盖G12内,另一端安装有履带驱动齿盘Q2,驱动端盖G12通过螺栓G5紧固安装于箱体X上,并在安装有履带驱动齿盘Q2端的左履带驱动轴Ql两侧分别安装有卡环G2,用于对左履带驱动轴Ql进行限位;制动盘Q3套装在左履带驱动轴Ql上,且通过螺栓G5安装在履带驱动齿盘Q2上,制动盘Q3 —侧安装有制动蹄片Q7,制动蹄片Q7下方安装有制动器Q6 ;同时在左履带驱动轴Ql上还套装有支撑前套Q4与支撑中套Q5,支撑中套Q5 —端与支撑前套Q4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端盖G12连接,支撑前套Q4内安装有深沟球轴承G6,深沟球轴承G6上方设置有唇型密封圈G8,用于对左履带驱动轴Ql进行密封;
[0061]左履带驱动机构Q与右履带驱动机构R结构相同,且关于主减速从动齿轮DlO对称。
[0062]参见图6所示,中间传动机构M包括中间轴Ml、中间轴传动齿轮M2、中间轴从动齿轮M3、换向齿轮Μ4、换向轴Μ5、卡环G2、螺栓G5、深沟球轴承G6、套筒G7及传动端盖Gl3 ;中间轴Μ1、换向轴Μ5两端结构相同,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G6安装在传动端盖G13内,传动端盖G13通过螺栓G5紧固安装于箱体X上,并在中间轴Ml上套装有套筒G7,中间轴传动齿轮M2套装在位于套筒G7上方的中间轴Ml上,且与换向齿轮M4啮合,换向齿轮M4安装在换向轴M5上,中间轴从动齿轮M3套装在位于套筒G7下方的中间轴Ml上;同时在中间轴Ml与换向轴M5上分别安装有卡环G2,用于换向齿轮M4与中间轴传动齿轮M2限位;增加换向轴M5的目的用于改变机械挡位,由于该变速器安装在发动机上后,机械挡经过此次换向,才能使得发动机旋转,履带车辆向前行驶,否则车履带辆的机械挡将一直处于倒挡状态。
[0063]参见图7~11所示,双动力输入机构S包括静液压无级变速器S1、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S2、机械挡主动齿轮S3、动力输入第二轴S4、从动锥齿轮S5、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S7、变速换挡拨叉S8、结合套S9、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10、第三轴S11、第三轴输入齿轮S12、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卡环G2、推力轴承G4、螺栓G5、深沟球轴承G6、套筒G7、滑动轴承套G10、动力端盖G14、轴端盖G15 ;静液压无级变速器SI安装在箱体X —侧,并在静液压无级变速器SI上设置有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S2与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S7,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S2嵌套于动力输入第二轴S4 —端内,动力输入第二轴S4另一端通过推力轴承G4安装在动力端盖G14内,动力端盖G14通过螺栓G5紧固安装于箱体X上;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S7上套装有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机械挡主动齿轮S3与从动锥齿轮S5套装在动力输入第二轴S4上,且通过卡环G2进行限位,并在从动锥齿轮S5下方的动力输入第二轴S4上套装有套筒G7,从动锥齿轮S5与套装在动力输入第一轴P3上的动力输入锥齿轮Pl啮合;
[0064]第三轴Sll两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G6安装在轴端盖G15内,轴端盖G15通过螺栓G5紧固安装于箱体X上;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分别通过滑动轴承套GlO空套在第三轴Sll上呈滑动空转状态,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lO位于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与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之间,并通过花键套装在第三轴Sll上,结合套S9设置在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lO上,变速换挡拨叉S8安装在结合套S9上;同时在第三轴Sll上套装有套筒G7,套筒G7 —端与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轴输入齿轮S12连接;此外,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与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啮合,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与机械挡主动齿轮S3啮合;向上滑动变速换挡拨叉S8,结合套S9上移,固定在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lO与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上,动力由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传递至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再传递至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10,而后传递至第三轴输入齿轮S12,此时变速器为静液压无级挡,变速器可输出无级变速的前进挡和倒车挡;向下滑动变速换挡拨叉S8,结合套S9下移,固定在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lO与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上,动力由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传递至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再传递至双动力输入花键毂S10,而后传递至第三轴输入齿轮S12,此时变速器为机械挡,变速器固定输出某一速度的前进挡时不能输出倒车挡,此挡位主要用于履带式车辆田间高效作业;双动力输入,重点为解决田间工作时机械挡高效传动问题和其他工况液压无级变速操控便捷性问题。
[006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动力输入,包括机械挡与静液压无级挡,其两挡动力传输路线如下:
[0066]机械挡动力传动路线为:动力输入第一轴P3上的动力输入锥齿轮Pl与从动锥齿轮S5啮合一从动锥齿轮S5带动动力输入第二轴S4旋转传递动力一机械挡主动齿轮S3旋转一机械挡主动齿轮S3与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啮合一第三轴机械挡齿轮S13带动第三轴Sll旋转一第三轴Sll带动第三轴输入齿轮S12旋转一第三轴输入齿轮S12将动力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M ;
[0067]静液压无级挡动力传动路线为:动力输入第一轴P3上的的动力输入锥齿轮Pl与从动锥齿轮S5啮合一从动锥齿轮S5带动动力输入第二轴S4旋转传递动力一动力从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入轴S2传递进静液压无级变速器SI无级变速,而后从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S7输出一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轴S7带动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旋转一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输出齿轮S6与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啮合一第三轴无级挡齿轮S14带动第三轴Sll旋转一第三轴Sll带动第三轴输入齿轮S12旋转一第三轴输入齿轮S12将动力传递给中间传动机构M0
[0068]参见图12?19所示,差速式驱动机构D包括差速转向左侧齿轮D1、转向轴D2、换向惰轮D3、液压马达D4、马达驱动轴D5、马达齿轮D6、太阳轮式支撑轴D7、右侧行星齿轮机构D8、左侧行星齿轮机构D9、主减速从动齿轮D10、右行星齿轮支撑轴D81、右行星齿轮D82、右行星架齿轮D83、右行星齿轮固定架D84、左行星齿轮支撑轴D91、左行星齿轮D92、左行星架齿轮D93、左行星齿轮固定架D94及左履带驱动轴Ql、右履带驱动轴R1、卡环G2、推力轴承G4、螺栓G5、深沟球轴承G6、套筒G7、滚针轴承G9、滑动轴承套GlO、换向端盖G16 ;转向轴D2两端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G6安装在换向端盖G16内,换向端盖G16通过螺栓G5紧固安装于箱体X上,并在转向轴D2上套装有差速转向左侧齿轮Dl与换向惰轮D3,换向惰轮D3下方的转向轴D2上套装有套筒G7,液压马达D4安装在转向轴D2与太阳轮式支撑轴D7之间的箱体X上,太阳轮式支撑轴D7 —端通过深沟球轴承G6套装在左履带驱动轴Ql内,另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G6套装在右履带驱动轴Rl内,用于将动力输出以驱动左履带驱动机构Q与右履带驱动机构R行走,同时在太阳轮式支撑轴D7两端分别设置有滚针轴承G9,用于承接左履带驱动轴Ql与右履带驱动轴Rl动态旋转传递动力时的轴向分力;太阳轮式支撑轴D7外端面加工有外齿,此外齿用于起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作用;太阳轮式支撑轴D7中部套装有主减速从动齿轮D10,主减速从动齿轮DlO —侧设置有右侧行星齿轮机构D8,另一侧设置有左侧行星齿轮机构D9,液压马达D4的马达驱动轴D5上安装有马达齿轮D6,马达齿轮D6与换向惰轮D3啮合;
[0069]左侧行星齿轮机构D9中,左行星齿轮D92套装在左行星齿轮支撑轴D91上,且沿左行星齿轮固定架D94在圆周上均分四组对称布置,左行星齿轮固定架D94通过滑动轴承套GlO安装在太阳轮式支撑轴D7上,左行星架齿轮D93挂接在太阳轮式支撑轴D7、左履带驱动轴Ql的外齿上,并通过换向惰轮D3与马达齿轮D6啮合;当向左侧转向时,差速转向左侧齿轮Dl与左行星齿轮D92啮合,当向右侧转向时,马达齿轮D6与左行星齿轮D92啮合;
[0070]右侧行星齿轮机构D8中,右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