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71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向移位装置在军、民领域均有较多应用,但其装置尺寸较大,底盘较高,顶升重量较小,并不满足空间有限、地板湿滑的船舱内车辆移位需求。因此,为提高船运车辆装卸的快速性,应针对狭窄、湿滑的船舱环境研制专用的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移位装置是通过以为装置自身的运动实现车辆移位,不方便车辆的横向移动,且移动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据统计,车辆舱内移位以横向移位居多,本专利着重解决车辆横向移位问题,同时研制成本和经济效益也是本方案考虑的重要方面,统筹考虑需求和效益,提出基于横向滑动的车辆移位装置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车辆舱内的横向移动,尤其是狭小空间内的车辆横向移动,且移位装置自身移动时,依靠自身的动力电池驱动,实现移位作业时,则连接外部电源。基于该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包括平台主体结构,还包括有行走系统,移位系统,顶升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平台主体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箱式整体结构,本体内设有功能舱室;所述行走系统连接所述本体,驱动本体的行走;所述移位系统设置于功能舱室内,可以横向移动;所述顶升系统设置于功能舱室内;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行走系统、移位系统和顶升系统的运动。顶升系统顶起需要移动的车辆,移位系统实现需要移动的车辆的横向移动,行走系统实现移位装置本体的移动,各系统的工作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系统包括有驱动模块和转向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有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相连的传动机构和第一减速机,与传动机构相连的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模块包括有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的第二减速机,与第二减速机相连的涡轮涡杆装置和回转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悬挂减震模块,所述悬挂减震模块包括荷叶式减震模块和与之连接的伸缩弹簧,所述荷叶式减震模块连接所述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移位系统包括基座,连接在基座上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上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有顶板,第三电机驱动伸缩顶杆,伸缩顶杆推动滑动板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系统包括顶升机构和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带动顶升机构的运动,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油管连接有油箱和液压油泵,所述顶升机构和液压油缸之间设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行走控制器、操作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管理装置和遥控器、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安全控制及警示模块,所述行走控制器包括应急控制系统,行走安全系统和测试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设有握式操控杆,所述握式操控杆与移位系统相连,操控杆上设计有电源开关、电机使能按钮、摇杆以及急停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外侧设有蒙皮,所述本体的四周设有系固环;该装置的前后均设有防撞护栏,所述防撞护栏外挂在所述蒙皮的外表面;该移位装置四边的尖角处设有防撞条。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总体采用嵌入式技术的can总线技术控制,工作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各系统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2)装置自身带有动力源,方便装置自身的移动,占用空间小,不受场地影响;

(3)采用握杆控制和自身急停制动的双保险制动方式,遇突发情况可采取握杆手刹制动和装置本身急停制动,安全性得到良好保证,且采用握杆控制的方式避免了舱内空间狭窄,人员活动受限,线缆容易损坏的状况;

(4)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场地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平台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移位系统作业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顶升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器总体框图;

图6为握式操控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急停按钮示意图;

图中,1-平台主体结构,11-本体,12-功能舱室,13-蒙皮,14-系固环,15-防撞护栏,16-防撞条,2-行走系统,21-驱动模块,212-传动机构,213-第一减速机,214-驱动轮,22-转向模块,222-第二减速机,223-涡轮涡杆装置,224-回转支撑结构,23-悬挂减震模块,231-荷叶式减震模块,232-伸缩弹簧,3-移位系统,31-基座,32-滚动轴承,33-滑动板,34-顶板,35-伸缩顶杆,4-顶升系统,41-顶升机构,42-液压油缸,5-握式操纵杆,51-电源开关,52-电机使能按钮,53-摇杆,54-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包括平台主体结构1,还包括有行走系统2,移位系统3,顶升系统4和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控制行走系统2、移位系统3和顶升系统4的运动。

所述平台主体结构1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采用型材焊接的箱式整体结构,利用型钢作为主梁整体焊接,并在局部区域作加强处理,本体11内设有功能舱室12;功能舱室12内布置电池、外接电源接口、配电模块、控制系统和顶升系统等功能模块。为便于维修与保养,功能舱室12采取模块化设计,采用箱体机构形式便于拆装并能防水防尘。所述行走系统2用于移位装置自身的移动,其连接所述本体11,驱动本体11的行走;所述移位系统3设置于功能舱室12内,可以横向移动;所述顶升系统4设置于功能舱室12内。

如图1、3所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有驱动模块21、转向模块22和悬挂减震模块23;所述驱动模块21包括有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相连的传动机构212和第一减速机213,与传动机构212相连的驱动轮214。本移位装置设计采用舵轮结构,即有多个驱动模组,同时转向轮也是承载轮,所有车轮轮毂均采用优质钢材铸造,表面包覆高强度聚氨酯橡胶,保证轮胎具备足够的适应能力,防止打滑现象的发生;驱动电机采用闭环伺服,既可以保证两个驱动的同步特性,还可保障点动的精确距离控制。所述转向模块22包括有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相连的减速机222,与减速机222相连的涡轮涡杆装置223和回转支撑结构224,通过电机驱动回转支撑实现转向功能。所述悬挂减震模块23包括荷叶式减震模块231和与之连接的伸缩弹簧232,所述荷叶式减震模块231连接所述传动机构212。为杜绝驱动与地面打滑现象,驱动模块21通过荷叶式减震模块231和伸缩弹簧压向地面从而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由于弹簧反映灵敏,可靠性好,耐疲劳,可以保证在地面不平的时候不会失去驱动力。

所述移位系统3包括基座31,连接在基座31上的滚动轴承32,滚动轴承32上设有滑动板33,所述滑动板33上设有顶板34,电机驱动伸缩顶杆35,伸缩顶杆35推动滑动板33的运动。如图3所示,通过电机驱动伸缩顶杆35推动坐落在滚动轴承32上的滑动板33实现车辆横向短距离移位。使用时,车辆坐落在顶板34上,顶板下部为移位舱室的滑动板33,滑动板33位于滚动轴承32的上部,由于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较低,借助小型横向伸缩顶杆35产生的横向推力即可将车辆进行短距离横向移位。

如图4所示,所述顶升系统4包括顶升机构41和液压油缸42组成,液压油缸42带动顶升机构41的运动,所述液压油缸42通过油管连接有油箱和液压油泵,所述顶升机构41和液压油缸42之间设有电磁阀。主要通过油缸活塞杆的运动带动整体升降平台的运动,可实现小行程的顶升动作将车辆进行托举操作。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系统总体采用嵌入式技术的can总线技术实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器、操作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管理装置和遥控器、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安全控制及警示模块,所述行走控制器包括应急控制系统,行走安全系统和测试接口。由于舱内空间狭窄,人员活动受限,若采用有线遥控容易致使线缆遭车辆碾压损坏,因此本方案控制系统设有设计为握式操控杆形式的控制器。

如图6所示,握式操控杆与移位系统相连,操控杆上设计有电源开关、电机使能按钮54、摇杆等,移位装置运行时安全保障采用的方式是在握式操控杆上设置急停按钮,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制动,

如图6-7所示,所述控制系统设有握式操控杆5,所述握式操控杆5与移位系统3相连,操控杆上设计有电源开关51、电机使能按钮52、摇杆53以及急停按钮54。由于本发明中,行走系统2、移位系统3和顶升系统4均设有各自的电机,所以电机使能按钮52最少有3个,分别与各系统的电机相对应。

所述本体11的外侧设有蒙皮13,所述本体11的四周设有系固环14;该装置的前后均设有防撞护栏15,所述防撞护栏15外挂在所述蒙皮13的外表面;该移位装置四边的尖角处设有防撞条16。蒙皮13采用5mm钢板加工成型后,进行防锈处理和表面涂装。为移位装置自身防护考虑,移位装置前后应外挂橡胶防撞护栏15,四边尖角处采用橡胶防撞条16保护,防止平台紧急制动时撞击物体造成平台主体结构损伤。

系固环14布置在移位装置四周,用于运输船艇舱内固定,移位装置本体的轮子适用于移位装置在平面上的移动,而在吊装作业时可兼作吊耳所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钢与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15,钢与钢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仅为0.001~0.006,即应用滚动原理推动车辆进行横向移位所需的推力远小于应用滑动原理开展移位作业所需的推力,则车辆移位装置应选用轴-板相对运动的滚动原理开展移位作业。滑动式车辆移位装置一般为成套配对使用,一套包括2台相同装置。主要利用主动式全向轮将2台装置分别自行机动至车辆底盘前后两端部,再将移位系统下降稳定坐落于舱内甲板表面,利用顶升系统将车辆顶升脱离地面,再由伸缩顶杆推动坐落于滚动轴承上的滑板完成车辆横向短距离移位操作。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是:启动行走系统,使2组该装置分别自行机动至车辆底盘的前后两端部,移位系统下降至最低的位置,然后启动操作杆上的电机使能按钮,分别进行顶起、移动车辆的动作。当车辆移动搭配制定的位置后,放下顶升系统,然后该装置驶离车辆。车辆移位过程中,如果前后位置有偏差,则通过车辆自身或者该装置来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