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931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流罩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设计手册》第2册《标准与标准件》公开了一种结构用带凸肩压入衬套标准号hb3-8-83,用于重要叉耳接头或者摇臂,不足之处是设计材料均为金属,在发动机桨毂整流罩等高速旋转、振动区域结构应尽量采用柔性连接进行减振降噪,目前金属材质衬套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目前飞机结构严格限制镁合金的使用范围,但为达到发动机桨毂整流罩特定的动、静平衡水平,需要重新考虑镁铝合金的使用,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桨毂整流罩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桨毂整流罩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支架和螺栓连接结构处设置有橡胶衬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橡胶衬套为国产1152混炼胶模压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桨毂整流罩支架采用镁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在桨毂整流罩后支架的加强筋之间设置有配重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配重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涡桨类发动机由于桨毂安装结构不平衡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等技术难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发动机安装结构疲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配重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为桨毂前支架、2为螺桩、3为桨毂后支架、4为橡胶衬套、5为配重、6为螺栓,d为衬套内径、d为衬套外径、d1为衬套凸肩直径、r内径转角半径、r为衬套外径转角半径、h为衬套高度、h为衬套凸肩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主要起传递飞机螺旋桨载荷的作用,发动机工作时由螺旋桨带动桨毂整流罩高速旋转。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主要由桨毂前支架1、螺桩2、桨毂后支架3、橡胶衬套4、配重5、螺栓6组合而成。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支架和螺栓连接结构处设置有橡胶衬套4。

橡胶衬套4目前采用国产1152混炼胶模压制造,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为衬套内径d、为衬套外径d、为衬套凸肩直径d1、内径转角半径r、为衬套外径转角半径r、为衬套高度h、为衬套凸肩厚度h。橡胶衬套4应满足飞机结构设计三防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试验,防烟雾、防霉菌、防潮湿,要求橡胶衬套4应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一定工作寿命。

桨毂前支架1、桨毂后支架3采用zm5-t4精铸制造,铸件化学氧化后涂环氧锌黄自干底漆,再涂黑色磁漆。桨毂前支架1、桨毂后支架3需要100%x光检查及荧光检查。桨毂后支架3还需要单独做静平衡试验,静不平衡度不大于5克·米。为防止镁合金材料被氧化,需要在装配过程中,所有钻孔部位均涂环氧聚酰胺底漆进行保护,包括凸出的螺纹部分和螺母,直接与桨毂前支架1、桨毂后支架3接触的零件和标准件要求采用不锈钢、钛合金以及非金属材料,其中配重块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桨毂整流罩前、后支架通过n个固定在桨毂上的螺桩2用橡胶衬套4、专用垫圈、螺母安装在桨毂上,见图1。橡胶衬套的压缩量初始值为1至1.5毫米,拧紧后用开口销hb0-2-a进行防松。当桨毂整流罩前、后支架安装最大偏摆量超过1毫米时,可通过拧紧螺母调整橡胶衬套的压缩量来进行矫正。当桨毂整流罩静不平衡度超过允许值时,支架内允许增加配重片,配重片采用镀镉得20号钢板,一般厚度不超过6毫米,且配重片数量不超过两处,见图3。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流罩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桨毂整流罩减振连接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桨毂整流罩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支架和螺栓连接结构处设置有橡胶衬套。本发明解决了涡桨类发动机由于桨毂安装结构不平衡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等技术难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发动机安装结构疲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常鑫荣;梁芳明;赵占军;严培霞;何晓春;任永胜;牟明川;宋金;李新文;李敏敏;张建波;谭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7.01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