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的快速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831发布日期:2018-06-19 19:4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的快速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折叠机构。以该方案为指导,制作完成的无人机起落架可省去频繁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节约大量时间,起落架折叠后占用空间少,具有更好的环境适用性。



背景技术:

多旋翼无人机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多个旋翼的飞行器,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操控等特点,可集成多种载荷完成复杂的任务,在军事行业和社会生活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旋翼无人机可应用于边防监控、军事侦查和警情消防监控等行业,也可广泛的应用于航拍、摄影。无人机使用领域越来越宽广、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对无人机各部件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的便携性及快速展开和撤收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大多采用螺丝固定或插拔结构,组装及拆卸耗时长,不利于战时快速使用;拆卸下来配件数量众多,不易于保管;维修工序复杂,需要配备专用的拆装设备。特别对于挂载大载荷的无人机,对起落架的高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起落架不能折叠将导致无人机收纳时占用大量空间,携带极不方便。

为实现起落架的快速折叠回收,有效降低占用空间,依托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以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感受作为设计核心,采用快速折叠机构进行设计,实现起落架的快速展开和撤收性能的提升,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环境,充分发挥无人机系统的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无人机起落架不能折叠,收纳时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等问题,设计快速折叠机构,起落架折叠后与悬臂贴合,并被固定在悬臂上,有效的防止了撤收后起落架的随意晃动,设计充分突出了机构的快捷性与可靠性。

本发明的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的快速折叠机构利用锁定机构能够使起落架快速展开或折叠并加以锁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壳体、导柱和复位弹簧,所述导柱为两条直臂连接在底壁上形成的整体U型状,其中一条直臂比另一条直臂短,所述壳体两侧边分别开设有用于U型导柱的两直臂穿出的通孔,借助两侧壁上的通孔,两个U型导柱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弹簧在壳体中安装在两个U型导柱的底壁之间,用以对两个U型导柱施加弹力,起落架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于电机座的两耳片之间的转轴上,电机座两耳片上均设置有用于穿过U型导柱的两个直臂的通孔,在起落架的端部设有分别从外侧贴合电机座两耳片的对称的连接耳片,每个连接耳上均设置有两个限位孔,两个限位孔均在起落架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与电机座耳片上用于插入短直臂的通孔重合,通过穿过电机座耳片上通孔的短直臂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孔中,将起落架锁定在展开的工作位置或者锁定在折叠的收放位置。

优选所述壳体分为下壳体和上卡板,通过将下壳体滑进电机座两耳片上对称设置的凹槽后,再将两个U型导柱对称卡在两侧通孔槽,并将各直臂分别插入电机座耳片的通孔中,再安装复位弹簧,最后盖合上卡板,而能够将所述锁定机构稳定地装配在电机座上。

优选所述下壳体中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制弹簧的压缩行程,当压缩弹簧的操作被所述限位块阻挡时,所述短直臂刚好从限位孔中脱出,但不能脱离电机座耳片的通孔。

优选所述起落架两个耳片上的两个限位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其间隔角度等于起落架从工作位置到收放位置的旋转角度。

优选两个所述限位孔之间通过弧形滑槽连接,在起落架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所述短直臂在弧形滑槽内滑动。

优选限位孔、通孔的孔径均与两个所述直臂的直径相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可实现无人机的快速展开和撤收,使用时节约大量的时间,战时可迅速投入使用;

2)起落架折叠后与悬臂贴合在一起,通过再次折叠悬臂,起落架与机身贴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占用空间,携带更为便利。

3)起落架处于展开和折叠状态时,通过U型导柱将起落架稳稳地固定在电机座上,而不会发生随意的晃动,保证了飞行和装包时的安全性能。

4)整个折叠控制机构结构简单,依托起落架和电机座结构而设计,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起落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折叠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电机座结构示意图。

图4折叠控制组件与起落架装配结构图。

图5折叠控制组件与电机座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6起落架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起落架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创作特征、达成目的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起落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机座结构示意图,首先通过转轴4将起落架安装在电机座的耳片9上。将折叠控制组件的下壳体13,如图2所示,按照滑槽10方向插入电机座,依次在下壳体中安装两个U型导柱,限位块7及复位弹簧5,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U型导柱的凸台6上。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弹簧的意外弹出,将上卡板插入下壳体。

在起落架的耳片上设有限位孔1、限位孔2和弧形滑槽3,限位孔1为起落架展开状态时的锁止位置,限位孔2为起落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锁止位置,起落架在转动的过程中两个U型导柱的B1和B2端始终位于弧形滑槽3中。

在电机座的耳片上设有限位孔11和12,两个U型导柱的A1和A2端与限位孔11位置相合,B1和B2端与限位孔12位置相合。折叠控制组件与起落架装配结构和折叠控制组件与电机座装配结构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所述限位孔1、限位孔2、限位孔11及限位孔12的孔径大小与两个U型导柱A、B端的直径大小相等。

所述弧形滑槽3,其弧形角度的大小与起落架折叠过程中旋转角度的大小相等。

所述限位块7到两个U型导柱底端的距离相等,当在外力压缩作用下,两个U型导柱相向移动,移动到限位块7时,B1和B2端正好处于弧形滑槽内,可有效的防止弹簧被过度压缩而导致U型导柱失位。

所述限位孔11,当折叠控制组件装配进电机座时,两个U型导柱的A1和A2端分别贯穿在限位孔11中,从而保证了折叠控制组件的位置固定。

当起落架由展开状态,如图6所示,进行折叠回收时,其具体实施过程为:用手按下U型导柱的A1和A2两端,两个U型导柱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弹簧向里移动,U型导柱底端移动至限位块7时,B1和B2两端分别进入弧形滑槽3。用手转动起落架,起落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此过程中B1和B2两端始终处于弧形滑槽3中。当限位孔2与限位孔12位置相合时,两U型导柱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出,B1和B2端分别进入限位孔2,此时起落架被固定,如图7所示处于折叠状态。

当起落架由折叠状态进行展开时,用手再次按下U型导柱的A1和A2两端,B1和B2两端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弧形滑槽,此时起落架可进行展开,当限位孔1与限位孔12位置再次相合时,起落架被锁止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