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11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本申请要求2009年7月2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09-158061号以及2009年 7月2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09-158062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援用。
背景技术
带升降机构的行走台车在将重量大的货物向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输送时使用。 例如,在将货物保管在沿着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存放部的收纳架上的自动仓 库中,使用塔式起重机进行货物的输送。该塔式起重机是带升降机构的行走台车的一例。塔式起重机具备在沿着货物的收纳架水平直线状设置的轨道上行走的台车,在该 台车上立设有两根立柱,同时设有使货架沿着前述立柱升降的升降机构。进而,在货架上设 有用于在货架与收纳架之间交接货物的移载装置。在该塔式起重机中,使台车在轨道上行 走,使货架水平移动,通过升降机构使货架上下移动,使货架位于所希望的存放部的正面。 进而通过移载装置在与存放部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移载装置的促动器使用电动马达(以下称为移载装置用马达)。在货架上搭载有 该移载装置用马达及各种传感器。而且,在货架与固定在台车上的控制盘之间装配有向移 载装置用马达供给电力的动力缆线及发送前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缆线等。这些缆线 通过树脂模而捆扎成截面为平形,作为所谓的平形缆线,平形缆线的中途固定在一侧的立 柱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在与货架一侧的固定部之间,平形缆线弯曲成大致U字型。通 过U字型的左右长度的变化而能够与货架的升降相对应。而且,在前述塔式起重机中,前述两根立柱设置在台车的宽度方向(台车的行走 方向)的两端部上台车的进深方向(相对于行走方向正交、接近或远离收纳架的方向)的 中央(以下,将相对于行走方向正交、接近或远离收纳架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该立柱相 对于货架也位于货架的进深方向的中央。而且,前述平形缆线的货架一侧的固定部设在从 前述货架的进深方向中央向进深方向一侧偏离的位置。前述平形缆线配置成沿着立柱的进 深方向的一个侧面悬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平形缆线悬吊在立柱的侧方的理由是平 形缆线弯曲成U字型时的最小半径所决定的。即,在悬吊平形缆线的情况下,必须以最小半 径以上的曲率半径弯曲成U字型。要确保该最小半径以上的曲率半径并使塔式起重机的小 型化容易,沿着立柱的进深方向的一个侧面悬吊平形缆线在构造上是简单的。而且,随之将 平形缆线配置在货架上从进深方向中央偏心的位置上。专利文献1特开平9-202407在高大的塔式起重机的情况下,存在当台车开始行走时或停止时,平形缆线因惯 性而在行走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上摇摆的问题。而且,由于平形缆线的重心位置,也存在平 形缆线在与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进深方向上摇摆的问题。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平形缆 线是偏心于货架的进深方向中央悬吊的,所以与收纳架的距离短。因此,存在当平形缆线在 进深方向上摇摆时,平形缆线与收纳架产生干涉的问题。
根据上述理由,以往,作为抑制平形缆线在进深方向上的摇摆的手段,是在立柱的 侧面上设置水平截面为大致二字型的引导件,平形缆线收放在该引导件的内侧。但是,即使设置引导件,当平形缆线由于行走方向上的摇摆而从引导件上脱离时, 平形缆线也在进深方向上摇摆,不能能完全阻止进深方向上的摇摆。因此,存在平形缆线与 收纳架产生干涉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容许捆扎缆线在进深方向上摇摆, 并能够防止捆扎缆线与周围的部件的干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带升降机构的导轨行走台车采用了以下的手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具备台车,在轨道上行走;立 柱,立设在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前后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 大致中央;货架,能够沿着前述立柱升降;升降机构,使前述货架升降;以及捆扎缆线,将与 前述货架上的电气仪器相连的多根缆线捆扎而成,装配在前述货架与前述立柱的高度方向 的大致中间部之间,能够向下方凸出第悬吊,根据前述货架的升降改变弯曲位置;前述捆扎 缆线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固定部设在前述货架的底部,前述捆扎缆线沿着前述立柱的侧面中 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在前述货架上设有第一缆线弓I导件, 防止前述固定部附近的前述捆扎缆线以规定的最小半径以下弯曲。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中,在前述台车上设有第 二缆线引导件,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将前述固定部附近的前述捆扎缆线向接近前述立 柱的方向水平引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在前述立柱的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 前述侧面上设有摇摆抑制引导件,抑制前述捆扎缆线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摇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前述捆扎缆线是将前述多根缆线收 纳在缆线链中而成,前述缆线链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固定部设在前述货架的底部,前述缆线 链沿着前述立柱的侧面中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吊,前述缆线链是将距前述固定部规 定长度的第一缆线链与相对前述规定长度相比立柱一侧的第二缆线链联结而构成,前述第 一缆线链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前述第二缆线链具有向下方凸出的特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前述第一缆线链的长度短于从前述 固定部至前述立柱的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前述侧面的距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中,在前述货架上设有第一缆线弓I导件, 防止前述第一缆线链以规定的最小半径以下弯曲。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中,在前述台车上设有第二缆线引导件, 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将前述第一缆线链与前述第二缆线链的联结部前后保持在大致 水平姿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中,在前述立柱的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 前述侧面设有摇摆抑制引导件,抑制前述第二缆线链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的技术方案中,前述轨道 由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导轨构成,前述台车构成为跨在前述两根导轨上行走,前述货架配 置在前述两根导轨之间,并配置成俯视时不与前述台车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0中,具有多级存放部的货物收纳架与 前述台车所行走的轨道邻接地设置,在前述货架上设有在前述货架与前述货物收纳架之间 进行货物的交接的移载装置,前述移载装置的驱动马达包含在前述电气仪器中。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由于立柱设在前述台车上与其行走方向在水平面内正 交的方向的大致中央,前述捆扎缆线沿着前述立柱的侧面中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 吊,所以前述捆扎缆线在与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摆的情况下的容许摇摆幅度增大。因 此,能够防止前述捆扎缆线与设置在货架的外侧的仪器(例如沿着轨道设置的货物收纳 架)等的干涉。而且,在前述捆扎缆线在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接近前述立柱的方向上摇摆 时,即使前述捆扎缆线与前述立柱抵接也下垂,从而能够制止前述捆扎缆线的摇摆。而且, 前述捆扎缆线在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离开前述立柱的方向上摇摆时,由于前述货架的下 方为空间,即使前述捆扎缆线摇摆,也不存在与捆扎缆线干涉的部件,所以前述捆扎缆线不 会与其他的仪器产生干涉。因此,即使捆扎缆线在任一个方向上摇摆,也能够防止捆扎缆线 与周围的其他仪器的干涉。而且,由于将前述捆扎缆线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前述固定部设在前述货架的底部, 所以即便是使前述货架与前述立柱接近地配置,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将前述捆扎缆 线从前述固定部向接近前述立柱的方向引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大于规定的最小 半径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因此,能够缩短两根立柱之间的尺寸,使装置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能够阻止前述固定部附近的前述捆扎缆线以规定的最 小半径以下弯曲,并能够防止对前述捆扎缆线施加过度的弯曲负载。本根据发明的技术方案3,由于前述第二缆线引导件阻止了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 层时前述捆扎缆线向下方过度地下垂,所以能够降低前述货架的最下层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由于具备摇摆抑制引导件,所以在前述捆扎缆线位于接 近前述立柱的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前述捆扎缆线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摇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通过将前述缆线链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固定部设在前述 货架的底部,将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前述第一缆线链配置在前述固定部一侧,将 具有向下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前述第二缆线链与前述第一缆线链联结并配置在前述立柱 一侧,即便是使前述货架与前述立柱接近地配置,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也能够减小将 前述缆线链从前述固定部引导到前述立柱附近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幅度。因此,能够缩短 两根立柱之间的尺寸,使装置小型化,并且也能够降低前述货架的最下层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由于前述第一缆线链的长度短于从前述固定部至前述 立柱的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前述侧面的距离,所以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能够使从前 述固定部至前述立柱附近的缆线链为基本上接近水平的形态。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能够阻止与前述固定部相连的前述第一缆线链以规定 的最小半径以下弯曲,并能够防止对前述缆线链以及收纳在缆线链中的缆线施加过度的弯曲负载。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由于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前述第二缆线引导件阻 止前述缆线链向下方过长地下垂,所以能够使前述货架的最下层的位置进一步降低。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由于具备摇摆抑制引导件,所以在前述缆线链位于接近 前述立柱的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前述缆线链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 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由于前述货架配置在前述两根导轨之间,并配置成俯 视时不与前述台车重合,所以将前述货架移动到最下层时,在捆扎缆线的下侧不存在轨道。 因此,由于能够避免前述货架以及前述捆扎缆线与前述轨道的干涉,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 前述最下层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在通过前述移载装置在前述货架与前述货物收纳架的 前述存放部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中,能够防止包括移载装置 驱动用马达的缆线在内的捆扎缆线与货物收纳架产生干涉。


图1是具备作为本发明的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的一例的塔式起重机的 自动仓库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前述自动仓库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前述塔式起重机的主视图。图4是前述塔式起重机的右侧视图。图5是前述塔式起重机的左侧视图。图6是表示前述塔式起重机中货架的最下层与最上层的位置的主视图。图7是省略前述塔式起重机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前述塔式起重机的货架位于最下层时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8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0是放大表示前述塔式起重机的货架位于最上层时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1是从下方看到的前述塔式起重机的货架的立体图。图12是塔式起重机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八、18:货物收纳架,2:存放部,3、3々、38:导轨(轨道),10 塔式起重机(带升降 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11、111 台车,12A、12B、112A、112B 立柱,14、114 货架,15 移载装 置,21 升降机构,43 叉部驱动用电动马达(电气仪器),51 第一缆线引导件,52 第二缆 线引导件,54:第四缆线引导件(摇摆抑制引导件),60:缆线链(捆扎缆线),60a:货架侧 固定部(固定部),60c:侧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这些实施例中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是设置在自动仓库设备中,并在与货物收纳架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的塔式起重机。实施例1图1以及图2是自动仓库设备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自动仓库设备是在水平方向 以及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存放部2的两个货物收纳架1A、1B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向地设 置,在这两个货物收纳架1A、1B之间的地面上距两货物收纳架1A、1B等距离的位置上直线 状地敷设一条导轨(轨道)3,塔式起重机(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10设置成能够在 该导轨3上行走。导轨3延长敷设到与货物收纳架1A、1B邻接设置的入出库台5。另外,货 物收纳架1A、1B也能够称为具有多层存放部2的货物收纳架。在货物收纳架1A、1B的各存放部2的下部两侧设有承接搭载了货物W的集装箱P 的底部的支撑架部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导轨3的延伸方向、即塔式起重机10的行走方向定义为 X方向,将水平面内与塔式起重机10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塔式起重机10的进深方向 定义为Y方向,将货物收纳架1A、1B的高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各图中的箭头X、Y、Z表示这 些方向。接着对塔式起重机10进行详述。图3是塔式起重机10的主视图,图4为右侧视图,图5为左侧视图。塔式起重机10具备在导轨3上行走的台车11,立设在台车11上的两根立柱12Α、 12Β,联结立柱12Α、12Β的上部的上框架13,配置在立柱12Α、12Β之间并能够沿着立柱12Α、 12Β升降地设置的货架14,以及设置在货架14上并在货架14与货物收纳架1Α、1Β的存放 部2之间进行货物W的交接的移载装置15。图6是表示货架14的最下层和最上层的位置的附图,图7是省略上框架13进行 表示的塔式起重机10的俯视图。台车11具有配置成从上部跨在导轨3上的框架16。框架16是与X方向正交的截 面在下侧开口、向上侧凸出的大致二字型,为X方向上细长的形态。在框架16的X方向两 端部的下侧设有在导轨3上滚动的车轮17。两个车轮17中的一个为驱动轮,该驱动轮由设 置在框架16上的行走驱动用电动马达(以下简称为行走用马达)18经由减速机19(参照 图4)驱动而旋转。两根立柱12Α、12Β位于框架16的X方向两端部,相互离开地设置在两车轮17、17 的内侧,沿着Z方向笔直地延伸。立柱12Α、12Β是水平截面为正方形的管状,立柱12Α、12Β 的内部为空洞,用作缆线配线用的空间。立柱12Α、12Β的Y方向尺寸与框架16的Y方向尺 寸相同。因此,可以说是立柱12Α、12Β设在台车11的行走方向前后部与台车11的行走方 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中央。在一侧的立柱12Α的下部设有控制盘20,同时在控制盘20的上方设置有使货架 14升降的升降机构21的驱动部22。驱动部22构成为一对卷取滚筒23、23由升降驱动用 电动马达(以下简称为升降用马达)24经由减速机25驱动而旋转。在卷取滚筒23、23上 卷绕有用于使货架14升降的钢缆26、26,各钢缆26、26沿着立柱12Α向上延伸,通过能够 转动地设置在上框架13的X方向两端部的滑轮27、27改变朝向而向下延伸,分别在后述的 货架14上与对应的垂吊部38、38相连。另外,升降机构21由驱动部21,滑轮27,以及钢缆 26构成。
图11是从斜向下侧看到的货架14的立体图,货架14具备将台车11的框架16 夹在其间地配置在Y方向两端部的基架30A、30B,联结在基架30A、30B上相对向的X方向两 端部彼此的侧架31A、31B,配置基架30A、30B的X方向中央并架设在两基架30A、30B上地设 置的移载装置,以及支撑在侧架31A、31B上的矩形笼状的传感器支撑框架33。基架30A、30B配置成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等间隔地离开台车11的框架16并 相对于框架16平行。侧架31A、31B在其Y方向的端部上具备向X方向外侧突出并在上下 方向(Z方向)上延伸的脚部34、34。在各侧架31A、31B的脚部34、34上分别能够转动地安 装有上下一对导辊35、35。如图7所示,这些导辊35、35配置成和立柱12A、12B上的与货 物收纳架1A、1B相对向的侧面12a、12b抵接地滚动。而且,在各侧架13A、31B上联结脚部 34,34的背板部36上也能够转动地安装有导辊37。如图7所示,该导辊37配置成与立柱 12A、12B上与货架14相对向的侧面12c抵接地滚动。通过侧架31A的导辊35、35 —边与立柱12A的侧面12a、12b抵接一边滚动,侧架 31A的导辊37 —边与立柱12A的侧面12c抵接一边滚动,侧架31B的导辊35、35 —边与立 柱12B的侧面12a、12b抵接一边滚动,侧架31B的导辊37 —边与立柱12B的侧面12c抵接 一边滚动,货架14能够不离开立柱12A、12B地沿着立柱12A、12B顺畅地上下移动。而且,如图7所示,在各侧架31A、31B的内侧分别各设有一个吊挂部38。两吊挂部 38、38从货架14的Y方向中央向外侧偏心地配置,相互位于对角线上。卷绕在前述的升降 机构21的卷取辊23、23上的钢缆26、26的前端联结在该吊挂部38、38上。因此,通过驱动 升降用马达24来卷曲钢缆26、26而能够使货架14上升,通过拉出钢缆26、26而能够使货 架14下降。另外,如图11所示,各侧架31A、31B的背板部36由于是其下侧被切掉,在货架14 位于最下层时台车11的框架16具有间隙地收放在该切口部39的内侧,所以能够避免台车 11与货架14的干涉。而且,如图9所示,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基架30A、30B的下表面 位于导辊3的上表面的稍上方。而且,如图11所示,移载装置32具备在基架30A、30B的X方向中央架设并固定 在两基架30A、30B上的基座40,能够相对于基座40向Y方向滑动地安装的第一叉部41,能 够相对于第一叉部41向Y方向滑动地安装的第二叉部42,以及设置在基座40的底部并作 为使第一叉部41和第二叉部42滑动的促动器的叉部驱动用电动马达(以下简称为叉部用 马达)43。叉部用马达43设置在基座40的底部上基座31A的外侧。移载装置32通过包含叉部用马达43的旋转方向的运行控制,能够使第一叉部41 和第二叉部42从基座40向接近货物收纳架IA或者IB的方向突出或向基座40 —侧拉回。 另外,由于设在叉部用马达41、42之间的驱动机构与现有的机构相同,并且也不是本发明 的要旨,因而省略了图示及其说明。基座40与第第一、二叉部41、42的Y方向尺寸为相同的尺寸。使货架14升降时, 第一、第二叉部41、42被拉入而成为与基座40重合的状态(以下将第一、第二叉部41、42 被拉入而与基座40重合的状态称为移载装置32的中间状态)。而且,货物W与集装箱P — 起被载置在第一叉部41上。传感器支撑框架33构成为配置在侧架31A、31B的各脚部34的Y方向外侧并在竖 直方向(Z方向)上延伸的四根纵向框架44经由支撑件47固定在各脚部34上,配置在基架30A —侧或者基架30B —侧的两根纵向框架44的上端彼此由横向框架45联结,配置在 侧架31A —侧或者侧架31B —侧的两根纵向框架44的上端彼此由联结框架46联结。四根 纵向框架44配置成距中间状态的第一叉部41的中央相同的距离。而且,传感器支撑框架33配置在当集装箱P和最大容许尺寸的货物W装载在中间 状态的第一叉部41的中央时不与该货物W干涉的位置上。在配置于基架30A —侧或者基架30B —侧的两根纵向框架44的各自上能够绕Z 轴转动地设置有检测装载在货架14上的货物W是否在最大容许宽度尺寸(X方向的容许尺 寸)以内的宽度传感器的检测部48。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传感器支撑框架33上设置有检测与集装箱P —起装 载在货架14上的货物W是否在最大容许进深尺寸(Y方向的容许尺寸)以内的进深传感器 及检测与集装箱P—起装载在货架14上的货物W是否在最大容许高度尺寸(Z方向的容许 尺寸)以内的高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而且,用于向叉部用马达43供给电力的动力缆线 及用于发送配置在传感器支撑框架33上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缆线等设在货架 14上的总的与电气设备相连的缆线(均省略了图示)集中在货架14的俯视中央。如图7至图10所示,在基架30A、30B的X方向大致中央设有将基架30A、30B的上 端部彼此联结的托架49,呈板状的第一缆线引导件51从该托架49的Y方向的中央朝向接 近立柱12A的方向延伸设置。而且,在托架49的Y方向中央固定有缆线链60的始端。进 而,在第一缆线引导件51的延长线上的托架49的立柱12B —侧固定有夹板50。而且,集 中在货架14的俯视中央的前述各缆线经由夹板50与收纳在缆线链60内的缆线(省略图 示)相连。缆线链60由树脂或者金属制成,能够将多个垫片像链那样相互相对转动地联结 而能够将多根缆线以排列的状态收纳。而且,该缆线链60采用收纳的缆线不缠绕、缆线的 排列不变化地分隔各缆线的构造。在该实施例中,将缆线收纳在缆线链60内而构成捆扎缆 线。缆线链60的一端侧以水平姿势固定在货架14的托架49上。而且如图3所示,缆 线链60的另一端侧从设置在一侧的立柱12A的侧面12c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大致中间 部的开口(省略图示)拉入立柱12A内,并在前述开口附近固定在立柱12A上。S卩,缆线链 60沿着立柱12A上与货架14相对向的侧面12c悬吊(另外,为了方便以下的说明,将缆线 链60上固定在托架49上的部位称为货架侧固定部60a,将固定在立柱12A上的部位称为立 柱侧固定部60b)。从拉入立柱12A内的缆线链60导出的缆线拉入附设在立柱12A上的控制盘20中
并按规定配线。如图6所示,缆线链60随着货架14的升降其形态发生变化,当货架14位于最上 层时,在缆线链60的货架侧固定部60a的附近成为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态,在另一端60b 附近成为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态,向下方凸出的凸出弯曲部60c随着货架14的降下而向下 方移动。另外,不是说缆线链60能够例如将成为直线状态的前端一侧从正180度自由弯曲 到负180度,具有能够弯曲180度的方向限定在正侧或负侧的某一方,而在另一侧例如仅能 够弯曲20度左右的弯曲特性。而且,缆线链60设定了弯曲时的最小弯曲半径,而不能够以最小弯曲半径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因此,在塔式起重机10中,如图9所示,在缆线链60上,从其货架侧固定部60a — 侧的始端到规定长度的A点使用了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态下的弯曲角度取为较大的 弯曲特性(以下称为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第一缆线链61。而且,在与前述A点相比 立柱侧固定部60b—侧(即立柱12A—侧)上,使用了具有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态的弯曲 角度较大取为较大的弯曲特性的第二缆线链62。另外,在A点联结第一缆线链61和第二缆 线链62,构成一条缆线链60 (以下将A点称为联结部63)。而且,第一缆线链61的长度设定成短于从货架侧固定部60a至立柱12A的与货架 14相对向的侧面12c的距离。通过这样设定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第一缆线链61 的长度,当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能够使从货架侧固定部60a至立柱12A附近的缆线链60 为大致接近水平的形态。而且,从托架49延伸设置的前述第一缆线引导件51配置在第一缆线链61的下 侧,并设置成能够从下侧支撑第一缆线链61上接近货架侧固定部60a的部分。该第一缆线 引导件51是基部侧呈主视时为水平直线状,前端一侧呈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随着向前端 前进而逐渐降低。在第一缆线引导件51上,前端一侧的圆弧部51a的曲率半径设定成大于 第一缆线链61的最小曲率半径,并且在收纳在缆线链61中的缆线弯曲时不对前述缆线施 加过大的负载的曲率半径。另外,当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第一缆线引导件51的前端设定 成位于导轨3的上表面的稍上方,第一缆线引导件51不与导轨3产生干涉。由于通过这种形状的第一缆线引导件51而从下方支撑第一缆线链61,所以能够 防止缆线链61以最小弯曲半径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而且能够在第一缆线链61的货架侧 固定部60a的附近不对第一缆线链61施加过大的负载。进而,能够防止对收纳在第一缆线 链61中的缆线施加过大的负载。另一方面,当使货架14下降到最下层时,需要缆线链60的向下方凸出的凸出弯曲 部60c不与导轨3干涉。为了应对于此,在该塔式起重机10中,如图9所示,在台车11的 框架16上设有第二缆线引导件52。第二缆线引导件52呈平板状,在导轨3的上端规定尺 寸的上方位置设置成水平姿势。第二缆线引导件52具有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能够支撑 缆线链60的第一缆线链61与第二缆线链62的联结部63和联结部63的前后的X方向尺 寸。当货架14下降并到达最下层时,缆线链60的联结部63前后载放在第二缆线引导 件52上,进而在其后,联结部63的前后的第一缆线链61和第二缆线链62通过第二缆线引 导件52姿势控制成水平直线状。而且,为了成为这种状态而预先设定了缆线链60的长度。即,该第二缆线弓丨导件52可以称为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保持联结部63前后的 缆线链60为大致水平姿势的引导件。而且,能够称为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将货架侧固 定部60a附近的缆线链60向接近立柱12A的方向水平引导的引导件。由于具备第二缆线引导件52,所以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能够防止缆线链60与 导轨3的干涉。而且,当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能够阻止缆线链60过长地下垂。因此,能 够进一步降低货架14的最下层的位置。通过在货架14上设置第一缆线引导件51,在台车11上设置第二缆线引导件52, 在使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能够避免配置在货架14的下侧的缆线链60与导轨3的干涉,
10并且能够使缆线链60缓慢地弯曲而基本上水平的引导到立柱12A附近。因此,能够将货架14的最下层设定在更低的位置。而且,能够实现使货架14与立 柱12A接近地配置,并且使缆线链60沿着立柱12A的侧面12c悬吊,能够实现塔式起重机 10的小型化。另外,在图9中,附图标记53是设置在台车11的框架16和立柱12A上的第三缆 线引导件53,以第三缆线引导件53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立柱12A的安装凸缘12d与缆 线链60不干涉的方式引导缆线链60。根据这样构成的塔式起重机10,由于从立柱12A至货物收纳架1A、IB的距离相同, 缆线链60沿着立柱12A上与货架14相对向的侧面12c悬吊,所以与以往那样使缆线悬吊 在距立柱偏心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缆线链60向Y方向的容许摇摆幅度增大,在塔式起重 机10行走中缆线链60在接近货物收纳架IA或者IB的方向(Y方向)上摇摆时,缆线链60 不与货物收纳架1A、1B干涉。而且,当缆线链60在台车的行走方向(X方向)且接近立柱12A的方向上摇摆时, 缆线链60即使与立柱12A抵接也下垂,从而能够防止缆线链60的摇摆。另一方面,当缆线链60在台车1 1的行走方向(X方向)且离开立柱12A的方向上 摇摆时,货架14的下方为空间,不存在当缆线链60摇摆时与其干涉的部件,所以缆线链60 不会与其他的仪器等产生干涉。因此,即使缆线链60在任一个方向上摇摆,均能够防止缆线链60与周围其他的仪
器产生干涉。而且,通过将缆线链60的货架侧固定部60a设在货架14的底部,即使将货架14 与立柱12A接近地配置,在货架14位于最下层时,将缆线链60从货架侧固定部60a向接近 立柱12A的方向引导的情况下,也容易确保大于最小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因此,能 够缩短立柱12A、12B之间的分离尺寸,使装置置小型化。另外,如图3所示,在立柱12A的侧面12c上缆线链60的立柱侧固定部60b的下方 区域,能够以适当的间隔设置使立柱12B —侧开口的水平截面为大致二字型的第四缆线引 导件(摇摆抑制引导件)54。如果具备第四缆线引导件54,当缆线链60位于接近立柱12A 的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缆线链60的Y方向的摇摆。进而,缆线链60能够根据应收纳在内部的缆线的大小及根数自由地设定缆线的 排列。因此,缆线链60的通用性非常高,具有容易地应对塔式起重机10的规格变更的优点。 而且,在本发明中,对与货架14上的电气设备相连的多根缆线进行捆扎的机构并不仅限于 使用缆线链。例如,既可以采用树脂模作为捆扎机构,也可以通过树脂模将多根缆线捆扎成 平形而作为捆扎缆线。实施例2图12是其他的第二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10的示意俯视图。该塔式起重机100构 成为跨在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导轨(轨道)3A、3B上行走。台车111的框架116呈俯视为矩形框缘状,在其四个角落上设有在导轨3A、3B上 滚动的车轮117。在框架116的Y方向框架116y上,在其内侧距导轨3A、3B等距离的位置 上垂直地固定有立柱112A、112B。货架114配置在台车111的框架116和立柱112A、112B 的内侧。即,货架114配置成俯视时不与台车111重合。
11
在该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100中,虽然在货架114沿着立柱112A、112B升降这一 点上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但由于货架114配置成俯视时不与台车111重合,并且在货架 114的下方不存在导轨3A、3B,所以在将货架114向下方移动时,通过使货架114进入台车 111的开口 Illa内,能够使货架114移动到接近敷设有导轨3A、3B的地面的位置。在该塔式起重机100中,与前述的实施例同样,当将缆线链的货架侧固定部配置 在货架114的底部,将缆线链沿着立柱112A的侧面上与货架114相对向的侧面112c悬吊 时,能够避免将货架114移动到最下层时货架114以及缆线链60与导轨3A、3B的干涉,所 以能够进一步降低货架114的最下层的位置。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的实施例。例如,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并不仅限于塔式起重机,也能够适用于不分类 为塔式起重机的其他输送装置的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输送货物的台车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即使在不分类为塔式起重机的其他的输送装置的台车 中,在捆扎缆线在任一个方向上摇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捆扎缆线与周围的其他仪器的 干涉。而且,能够缩短两根缆线之间的尺寸,使装置小型化。而且,能够不对捆扎缆线施加 过度的弯曲负载。而且,能够降低货架的最下层的位置。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捆扎缆线在 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摇摆。而且,能够使从固定部至前述立柱附近的缆 线链基本上为接近水平的形态。而且,能够防止包括移载装置驱动用马达的缆线在内的捆 扎缆线与货物收纳架的干涉。
权利要求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具备台车,在轨道上行走;立柱,立设在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前后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大致中央;货架,能够沿着前述立柱升降;升降机构,使前述货架升降;以及捆扎缆线,将与前述货架上的电气仪器相连的多根缆线捆扎而成,装配在前述货架与前述立柱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之间,能够向下方凸出地悬吊,根据前述货架的升降改变弯曲位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捆扎缆线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固定部设在前述货架的底部,前述捆扎缆线沿着前述立柱的侧面中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货架上设有 第一缆线引导件,防止前述固定部附近的前述捆扎缆线以规定的最小半径以下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台车上设有 第二缆线引导件,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将前述固定部附近的前述捆扎缆线向接近前述 立柱的方向水平引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立柱的与前 述货架相对向的前述侧面上设有摇摆抑制引导件,抑制前述捆扎缆线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前述捆扎缆线是将前述多根缆线收纳在缆线链中而成,前述缆线链相对于前述货架的固定部设在前述货架的底部,前述缆线链沿着前述立柱的侧面中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吊,前述缆线链是将距 前述固定部规定长度的第一缆线链与相对前述规定长度相比立柱一侧的第二缆线链联结而 构成,前述第一缆线链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前述第二缆线链具有向下方凸出的特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缆线链的长度短于从前述固定部至前述立柱的与前述货架相对向的前述侧 面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货架上设有 第一缆线引导件,防止前述第一缆线链以规定的最小半径以下弯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台车上设有 第二缆线引导件,在前述货架位于最下层时将前述第一缆线链与前述第二缆线链的联结部 前后保持在大致水平姿势。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立柱的与前 述货架相对向的前述侧面设有摇摆抑制引导件,抑制前述第二缆线链在与前述台车的行走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摆。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前述 轨道由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导轨构成,前述台车构成为跨在前述两根导轨上行走,前述货 架配置在前述两根导轨之间,并配置成俯视时不与前述台车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轨道行走台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级存放部 的货物收纳架与前述台车所行走的轨道邻接地设置,在前述货架上设有在前述货架与前述 货物收纳架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的移载装置,前述移载装置的驱动马达包含在前述电气仪 器中。
全文摘要
塔式起重机具备台车,在轨道上行走;立柱,立设在台车的行走方向前后部,与台车的行走方向在水平面内正交的方向的大致中央;货架,能够沿着立柱升降;升降机构,使货架升降;以及缆线链,收纳与货架上的电气仪器相连的多根缆线,装配在货架与立柱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之间,能够向下方凸出弯曲地悬吊,根据货架的升降改变弯曲位置。前述缆线链相对于货架的货架侧固定部设在货架的底部,缆线链沿着立柱的侧面中与货架相对向的侧面悬吊。而且,从货架侧固定部至联结部的规定长度由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第一缆线链构成,与联结部相比立柱一侧由具有向下方凸出的弯曲特性的第二缆线链构成。
文档编号B65G1/04GK101941572SQ20101022205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天田弘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Ih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