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运输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468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钢运输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矩形钢板的运输台,尤其涉及一种传送钢板并需要对钢 板进行对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行业的带钢生产线中,根据生产需要,需要将后一卷带钢与前一卷带 钢进行焊接以适应连续性生产,在某些机组中,其中一卷带钢仅作为引带输送到焊机处,使 机组保持连续性生产。焊接后的引带在随后生产中会被剪掉,所以通常对引带的质量要求 不高。为满足这种生产要求,需要一台设备能同时起到传输、对中及夹送带钢的作用,而且 结构要求简单,便于在生产线上的布置以及节省投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空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完备,并且 能满足冶金行业某些机组生产要求的带钢运输台。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钢运输台,主要由依次排列在机架上的用于输送带钢的辊道 输送装置、带钢侧导装置和用于夹送带钢前进至某一指定位置的夹送辊装置组成。其中带 钢侧导装置共设三组,均布在辊道输送装置中;所述辊道输送装置,其由第一托辊组和第二 托辊组组成,每组托辊组包含多个固定在机架上的托辊及托辊过渡导板,这些托辊依次通 过链轮和链条连接,其中一根托辊通过链轮与齿轮马达连接。所述带钢侧导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一组侧导辊,一根钢丝绳依次绕过四 组滑轮连接着这两组侧导辊和滑杆,气缸通过驱动滑杆进而驱动钢丝绳运动,该钢丝绳带 动两组侧导辊对称于机组中心线相向或反向运动。所述气缸由装在机架上的气缸支座支撑,气缸连接着压头,该压头固定在滑杆上。 两根第一导杆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导杆支座连接组成一个导向轨道,所述滑杆沿着两根 第一导杆滑动,钢丝绳穿过滑杆、绕过滑轮、穿过侧导辊,最后通过螺旋扣汇合,形成上股钢 丝绳和下股钢丝绳,螺旋扣用来调节钢丝绳的松紧度。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导杆支座与第 二导杆连接组成另一个导向轨道,侧导辊沿着第二导杆滑动。所述侧导辊主要由辊筒、滚动轴承及辊轴组成,侧导辊运动过程中当辊筒与带钢 边部接触时,带钢带动辊筒绕辊轴自由转动,两者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所述侧导辊和滑杆两端分别固定有卡板。所述气缸的运动行程通过可滑移挡块来调整,可滑移挡块通过锁紧螺钉与T型滑 块连接,T型滑块安装在滑轨的滑槽内,滑轨固定在机架上。在锁紧螺钉未完全拧紧时,可 滑移挡块与T型滑块一起可沿着滑槽滑动,在锁紧螺钉完全拧紧时,可滑移挡块与T型滑块 一起被固定在滑槽中某一位置,当气缸连接着的压头运动到被可滑移挡块止挡时,气缸停 止运动,带钢对中完成。可滑移挡块上粘结着指针,该指针与刻度板配合使用。所述夹送辊装置主要由入口导板、压辊摆动气缸、摆臂、压辊、出口导板、传动辊、夹送辊底座组成,其中压辊安装在摆臂上,传动辊固定在夹送辊底座上,压辊摆动气缸与 摆臂铰接相连。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能实现带钢运输台的在线和离线功能的横移装置,该横移装置 主要由安装在机架上的车轮装置、铺设在基础上的轨道组成,在轨道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止 挡块。所述机架上装有用来指示侧导辊之间距离的刻度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小、布置灵活,可同时完成带钢输送及对中的运 输台,可在冶金行业连续生产线上实现一个独立的带钢运输通道。其二 .传统的带钢运输通道一般由穿带台、夹送辊及带钢对中装置等几台设备组 成,组成投资较大,并且一旦在机组中布置下来,则无法进行功能和结构上的相关更改。本 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台巧妙地将这些设备的功能按模块化思想集成在一起,使其成为一 个独立的设备,并对其中的带钢侧导装置模块进行了结构上的大幅创新,使其结构非常简其三.运输台的三个组成模块功能上十分易于分解和组合,通过增删部分模块, 可以满足生产线上对类似带钢运输通道的各种要求。其四.该运输台设计为可移动式,可作为冶金企业生产车间中的标准设备,供有 类似需求的生产线上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带钢侧导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B向视图。图5是图4的C向视图。图6是图4的D向视图。图7是图3的E-E向视图。图8是图5的F-F向视图。图9是带钢侧导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0是夹送辊装置的主视图。图中1.第一托辊组;2.托辊过渡导板;3.第二托辊组;4.带钢侧导装置; 5.夹送辊装置;6.止挡块;7.机架;8.轨道;9.车轮装置;10.齿轮马达;11.托辊;
12.链轮;13.链条;14.侧导辊;15.气缸;16.卡板;17.滑杆;18.螺旋扣;19.第一导杆; 20.上股钢丝绳;21.第一导杆支座;22.气缸支座;23.压头;24.刻度板;25.滑轨; 26.可滑移挡块;27.指针;28.下股钢丝绳;29.滑轮;30.第二导杆;31.第二导杆支座; 32. T型滑块;33.锁紧螺钉;34.辊筒;35.滚动轴承;36.辊轴;37.入口导板; 38.压辊摆动气缸;39.摆臂;40.压辊;41.出口导板;42.传动辊;43.夹送辊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钢运输台,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由依次排列的辊道 输送装置、带钢侧导装置4和夹送辊装置5组成,其中辊道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带钢。带钢 侧导装置4共设三组(图中省略了一组),均布在辊道输送装置中。夹送辊装置5用于夹送带 钢前进至某一指定位置。使用时,当带钢被吊运至辊道输送装置中的托辊组的上面时,两台 齿轮马达10分别同时驱动托辊组中其中一个托辊转动,进而驱动整个托辊组的所有托辊 转动,从而将带钢向前输送,当带钢运行到每组带钢侧导装置4的出口时,该组带钢侧导装 置开始工作,对带钢进行对中,对中后的带钢最后通过夹送辊装置5夹送前进至指定位置。所述辊道输送装置,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由第一托辊组1和第二托辊组3组 成,每组托辊组包含多个固定在机架7上的托辊11及托辊过渡导板2,这些托辊依次通过链 轮12和链条13连接,其中一根托辊11通过链轮12与齿轮马达10连接,当齿轮马达10驱 动这根托辊转动时,该托辊通过链传动的形式带动同一个辊组中的其它托辊转动,从而实 现该托辊组的整体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被放置在托辊组上的带钢前进或后退。所述带钢侧导装置4安装在机架7上,其结构如图3至图9所示在带钢侧导装置 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一组侧导辊14,一根钢丝绳依次绕过四组滑轮四连接着这两组 侧导辊和滑杆17,气缸15通过驱动滑杆17进而驱动钢丝绳运动,钢丝绳带动两组侧导辊 14对称于机组中心线相向或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对中功能。上述气缸15由装在机架7上的气缸支座22支撑。气缸15连接着压头23,该压头 固定在滑杆17上。两根第一导杆19与固定在机架7上的第一导杆支座21连接组成一个 导向轨道,滑杆17可沿着两根第一导杆19滑动,钢丝绳穿过滑杆17、绕过滑轮29、穿过侧 导辊14,最后通过螺旋扣18汇合,形成上股钢丝绳20和下股钢丝绳28,螺旋扣18用来调 节钢丝绳的松紧度。固定在机架7上的第二导杆支座31与两根第二导杆30连接组成另一 个导向轨道,侧导辊14可沿着第二导杆30滑动。侧导辊14和滑杆17两端分别固定有卡 板16,用来将穿过其中的一股钢丝绳与其固定在一起,这样钢丝绳可与其一起运动,如果两 端未设置卡板16,则该股钢丝绳可自由穿过侧导辊14和滑杆17而不带动其运动。T型滑块 32通过锁紧螺钉33与可滑移挡块沈连接,在锁紧螺钉33未完全拧紧时,T型滑块32与可 滑移挡块26 —起可沿着滑轨25的滑槽滑动,在锁紧螺钉33完全拧紧时,T型滑块32与可 滑移挡块26便一起被固定在滑槽中某一位置,可滑移挡块沈上粘结着与刻度板M配合使 用的指针27。刻度板对装在机架7上,用来指示侧导辊之间的距离“d”。侧导辊14由辊 筒;34、滚动轴承35及辊轴36等组成,侧导辊14运动过程中当辊筒34与带钢边部接触时, 带钢带动辊筒34绕辊轴36自由转动,两者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其具体工作原理是当带钢被托辊组输送到每组带钢侧导装置的出口时,该组侧 导装置启动,气缸15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滑杆17沿着第一导杆19向右运动,由于滑杆17 与下股钢丝绳观通过卡板16形成固定连接,所以下股钢丝绳观与滑杆17 —起向右运动, 上股钢丝绳20因此向左运动,如图5所示,下股钢丝绳28与位于左侧的侧导辊14通过卡 板16形成固定连接,上股钢丝绳20与位于右侧的侧导辊14通过卡板16形成固定连接,所 以上股钢丝绳20带动右侧的侧导辊14沿第二导杆30向左运动,下股钢丝绳观带动左侧 的侧导辊14沿第二导杆30向右运动,所以入口组侧导辊对称于机组中心线且向机组中心 线方向相向移动。同理根据图6所示,出口组侧导辊也将对称于机组中心线且向机组中心线方向相向移动,即带钢侧导装置关闭。在运输台工作之前,根据已知的带钢宽度信息,将 锁紧螺钉33拧松,移动可滑移挡块沈直到指针27指向对应的刻度上,之后拧紧锁紧螺钉 33,从而固定可滑移挡块26,当滑杆17向右运动到被可滑移挡块沈止挡时,此时每组侧导 辊之间的距离“d”刚好等于带钢的宽度,即带钢与两侧侧导辊成临界接触状态,对中完成。 当气缸15反向运动至极限位时,两股钢丝绳的运动方向皆与之前的运动方向反向,由之前 的分析过程可知,入口侧及出口侧侧导辊皆对称于机组中心线且向背离中心线方向反向运 动,即带钢侧导装置打开。每组侧导辊14之间的距离“d”与滑杆17的位移成一简单数学 函数关系,据此设计出刻度板M以指示“d”值,在侧导装置装配时,需将气缸15置于初始 位置,调整侧导辊14之间的距离“d”为某设计值,并在该位置将其与卡板16及相应钢丝绳 固结,此时滑杆17对准的刻度值即为该设计值,这样当滑杆17运动时,其对准的刻度值始 终等于侧导辊14之间的距离“d”。所述夹送辊装置5安装在机架7上,其结构如图10所示,由入口导板37、压辊摆动 气缸38、摆臂39、压辊40、出口导板41、传动辊42、夹送辊底座43等组成,其中压辊40安 装在摆臂39上,传动辊42固定在夹送辊底座43上,压辊摆动气缸38与摆臂39铰接,当带 钢运行到传动辊42处时,压辊摆动气缸38工作,驱动摆臂39上的压辊40摆下,与传动辊 42 一起夹住带钢并向前夹送带钢使带头到达指定位置。所述运输台横移装置,能实现运输台的在线和离线功能。主要由安装在机架7上 的车轮装置9、铺设在基础上的轨道8和止挡块6组成,在轨道8的两端分别焊接止挡块6, 实现运输台的机械限位。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具体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一 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变化,都落在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主要由依次排列在机架(7)上的用于输送带钢的辊道输送装 置、带钢侧导装置(4)和用于夹送带钢前进至某一指定位置的夹送辊装置(5)组成,其中 带钢侧导装置(4)共设三组,均布在辊道输送装置中;所述辊道输送装置,其由第一托辊组 (1)和第二托辊组(3 )组成,每组托辊组包含多个固定在机架(7 )上的托辊(11)及托辊过渡 导板(2 ),这些托辊依次通过链轮(12 )和链条(13 )连接,其中一根托辊(11)通过链轮(12) 与齿轮马达(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在所述带钢侧导装置(4)的入口和出 口处分别设有一组侧导辊(14),一根钢丝绳依次绕过四组滑轮(29)连接着这两组侧导辊 和滑杆(17),气缸(15)通过驱动滑杆(17)进而驱动钢丝绳运动,该钢丝绳带动两组侧导辊 (14)对称于机组中心线相向或反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所述气缸(15)由装在机架(7)上的 气缸支座(22)支撑,气缸(15)连接着压头(23),该压头固定在滑杆(17)上;两根第一导杆 (19)与固定在机架(7)上的第一导杆支座(21)连接组成一个导向轨道,所述滑杆(17)沿 着两根第一导杆(19)滑动,钢丝绳穿过滑杆(17)、绕过滑轮(29)、穿过侧导辊(14),最后通 过螺旋扣(18)汇合,形成上股钢丝绳(20)和下股钢丝绳(28),螺旋扣(18)用来调节钢丝绳 的松紧度;固定在机架(7)上的第二导杆支座(31)与第二导杆(30)连接组成另一个导向轨 道,侧导辊(14)沿着第二导杆(30)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所述侧导辊(14)主要由辊筒(34)、滚 动轴承(35)及辊轴(36)组成,侧导辊(14)运动过程中当辊筒(34)与带钢边部接触时,带 钢带动辊筒(34)绕辊轴(36)自由转动,两者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所述侧导辊(14)和滑杆(17)两端分 别固定有卡板(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所述气缸(15)的运动行程通过可滑移 挡块(26)来调整,可滑移挡块(26)通过锁紧螺钉(33)与T型滑块(32)连接,T型滑块(32) 安装在滑轨(25)的滑槽内,滑轨(25)固定在机架(7)上;在锁紧螺钉(33)未完全拧紧时, 可滑移挡块(26)与T型滑块(32) —起沿着滑槽滑动;所述可滑移挡块(26)上粘结着指针 (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所述夹送辊装置(5)主要由入口导板 (37)、压辊摆动气缸(38)、摆臂(39)、压辊(40)、出口导板(41)、传动辊(42)、夹送辊底座 (43)组成,其中压辊(40)安装在摆臂(39)上,传动辊(42)固定在夹送辊底座(43)上,压 辊摆动气缸(38 )与摆臂(39 )铰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还设有能实现带钢运输台的在线和离 线功能的横移装置,该横移装置主要由安装在机架(7)上的车轮装置(9)、铺设在基础上的 轨道(8)组成,在轨道(8)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止挡块(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运输台,其特征是在所述机架(7)上装有用来指示侧导 辊之间距离的刻度板(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钢运输台,该带钢运输台主要由依次排列在机架(7)上的用于输送带钢的辊道输送装置、带钢侧导装置(4)和用于夹送带钢前进至某一指定位置的夹送辊装置(5)组成,其中带钢侧导装置(4)共设三组,均布在辊道输送装置中;所述辊道输送装置,其由第一托辊组(1)和第二托辊组(3)组成,每组托辊组包含多个固定在机架(7)上的托辊(11)及托辊过渡导板(2),这些托辊依次通过链轮(12)和链条(13)连接,其中一根托辊(11)通过链轮(12)与齿轮马达(10)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可同时完成带钢输送及对中。
文档编号B65H20/02GK201923687SQ2010206579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4日
发明者况群意, 李素珍, 杨国良, 胡立华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