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55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用纸从装载于用纸装载台的用纸堆抽出并送出的供纸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供纸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平6-146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装置。在此,在用纸载置台的上方配置用纸输送带,使空气从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通过吸气通道向风扇吸引,将用纸装载台上的用纸堆的用纸吸附到用纸输送带进行输送,并使从同一风扇被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向用纸装载台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吹出,向用纸堆的各用纸间吹入空气,使各用纸间的贴合力降低,从而容易对各用纸进行抽出,利用単一的风扇一并进行吸排气,減少了零件数量。另外,在吸气通道设置有阀,利用该阀缩小吸气通道的通气路径来调节流经吸气通道的通气路径的空气量。但是,在利用単一的风扇从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通过吸气通道吸引空气、使空气通过排气通道向用纸装载台上的用纸堆侧面吹出的结构中,利用风扇吸引的空气量与排气的空气量大致相同,如一者的空气量减少则另一者的空气量也減少。因此,在用纸被吸附于用纸输送带时,如果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堵塞,所吸引的空气量減少,那么向用纸装载台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吹出的空气量随之減少,空气不被吹至各用纸之间,各用纸间的贴合力不降低,有时会产生多张用纸同时被抽出这样的输送故障。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利用阀缩小吸气通道的通气路径来调节流经吸气通道的通气路径的空气量,但是,在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堵塞造成被吸引向吸气通道的空气量减少时,即便打开如上述那样的阀,空气量也不会增加。因此,本发明使鉴于上述现有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和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供纸装置以利用単一的风扇ー并进行吸排气、将用纸吸附至用纸输送带并且将空气吹至用纸堆的侧面这一结构为前提,即使在用纸被用纸输送带吸附时,被吹至用纸堆侧面的空气量也不会減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特征在于在用于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带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通气孔,用于进行空气的吸排气的风扇与排出空气且形成有开ロ部的排气通道连接,空气从上述风扇通过上述排气通道排出,上述风扇与吸进空气的吸气通道连接,空气从上述通气孔通过上述吸气通道被吸引向上述风扇,将用纸吸附于上述用纸输送带并通过上述用纸输送带输送,上述供纸装置还包括对上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和空气流量中的至少ー个进行检测的空气状态检测部;对形成于上述吸气通道的上述开ロ部进行开关的开关部;和基于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开关上述开ロ部的控制部。但是,在供纸装置中,存在当用纸被吸附于用纸输送带时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被堵塞从而吸进的空气量減少的情况,此时通过排气通道排出的空气量也減少,导致无法利用排出的空气。例如,在将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吹入各用纸间,使各用纸间的吸附カ减弱的情况下,发生各用纸间的吸附カ不减弱而使得多张用纸同时被抽出的输送故障。因此,在本发明中,着眼于当被吸引的空气量減少时吸气通道内的气压和空气流量的变化,对气压和空气流量中的至少ー个进行检測,并基于该检测结果开关开关部。即,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开关部,以开关吸气通道的开ロ部。由此,在被吸引的空气量减少时,能够使空气从开ロ部流入吸气通道,从风扇吸排气的空气量增加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空 气被吹入各用纸间,能够防止多张用纸同时被抽出的输送故障。此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当通过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开关部以打开上述开ロ部,当上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开关部以关闭上述开ロ部。可以像这样预先设定与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流量进行比较的阈值,在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流量不足阀值时,打开开ロ部。由此,能够在被吸引的空气量减少时,使空气从开ロ部流入吸气通道。另外,在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流量为阀值以上吋,即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流量上升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时,由于关闭着开ロ部,几乎不会减小来自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的空气的吸引力,能够抑制用纸输送带对用纸的吸附カ减小,维持用纸吸附于用纸输送带的状态。而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当通过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开关部以打开上述开ロ部,当自打开上述开ロ部的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开关部以关闭上述开ロ部。可以像这样在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流量不足阀值时,打开开ロ部。由此,在被吸引的空气量减少时,能够使空气从开ロ部流入吸气通道。另外,通过自打开开ロ部的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闭开ロ部,几乎不减小来自用纸输送带的通气孔的空气的吸引力,能够抑制用纸输送带对用纸的吸附カ减小,維持用纸吸附于用纸输送带的状态。此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控制上述开关部以打开上述开ロ部时,控制上述风扇,使上述风扇的旋转速度增速。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开开ロ部后,空气从开ロ部流入吸气通道,从风扇排出的空气量増加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此时增加风扇的旋转速度的话,能够更快地恢复从风扇排出的空气量。而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设置于上述吸气通道的开ロ部附近。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打开开ロ部形成的气压或空气流量的变化。此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设置于上述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的该吸气通道的开ロ部的下游ー侧。
在这种情况下,当打开开ロ部吋,空气从开ロ部通过吸气通道流入风扇,因此,当空气状态检测部设置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开ロ部的下游ー侧时,能够最快地检测出气压或空气流量的变化。另ー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发挥与上述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I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供纸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2的供纸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从斜后方观察的拆下用纸抽出部的状态下的供纸装置的斜视图。图6是简略地表示供纸装置中的用纸装载台、线材、从动滑轮和卷绕滑轮的侧视图。图7A是简略地表示检测用纸装载台上装载的用纸堆的高度的高度位置传感器的侧视图。图7B是简略地表示检测用纸装载台上装载的用纸堆的高度的高度位置传感器的俯视图。图7C是表示高度位置传感器的一个动作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的斜视图。图9是从斜上后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的斜视图。图10是从斜下后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的斜视图。图11是放大显示用纸抽出部中的用纸输送带等的俯视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用纸抽出部的主视图。图13A是示意地表示吸气通道的开ロ部和开关体的俯视图。图13B是示意地表示吸气通道的开ロ部和开关体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供纸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I图像形成装置2原稿读取装置11印刷部12用纸输送部13用纸供给部14大容量供纸盒(LCC)71供纸装置72外侧框体73 底板74用纸装载台75用纸抽出部
76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7,78辅助通道79、80辅助风扇81用纸输送带82、83 辊84吸排气风扇(风扇)85吸气通道85k 开ロ部86排气通道92脉冲发动机93高度位置传感器101开关体(开关部) 102气压传感器(空气状态检测部)106螺线管107输送发动机111控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I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I是将图像数据表示的黑白图像印刷到记录用纸上的装置,其结构大致包括原稿读取装置2、印刷部11、用纸输送部12、用纸供给部13和大容量供纸盒(LCC) 14。该图像形成装置I,通过原稿读取装置2读取原稿图像生成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的終端装置等接收输入图像数据而取得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后,通过印刷部11将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印刷到记录用纸上。在印刷部11的大致中央配置有感光鼓21,在其周围配置有充电装置22、激光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辊25和清洁装置26。在印刷部11的上侧配置有定影装置27。定影装置27具有相互压接的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把记录用纸夹在加热辊28与加压辊29之间的压接区域,对记录用纸加热并加压,使被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该记录用纸从定影装置27向排纸辊对36输送,由排纸棍对36向排纸托盘37排出。另ー方面,用纸供给部13包括多个供纸盒38。各供纸盒38是用于预先收纳记录用纸的托盘,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另外,各供纸盒38分别包括用于将记录用纸逐张抽出并送出的搓纸辊39,使抽出的记录用纸向用纸输送部12的输送路径33送出。此外,大容量供纸盒(LCC)14能够收纳大量的记录用纸,与各供纸盒38同样,将记录用纸逐张地抽出后向用纸输送部12的输送路径33送出。用纸输送部12包括用于输送记录用纸的多个输送辊对31、阻挡辊对32、输送路径33、迂回路径34、分岔爪35、排纸辊对36和排纸托盘37等。在该输送路径33上,将从任意ー个供纸盒抽出的记录用纸沿用纸输送方向C输送并交给阻挡辊对32,记录用纸的前端碰撞到暂时停止的阻挡辊对32,使记录用纸弯曲,利用记录用纸的弹力使该记录用纸的前端与阻挡辊对32平行对齐,之后,阻挡辊对32开始旋转,通过阻挡辊对32使记录用纸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压接区域输送。该记录用纸通过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压接区域,在记录用纸上转印调色剂像,通过加热辊28与加压辊29之间的压接区域,在记录用纸上定影调色剂像,通过排纸辊对36使记录用纸沿顺方向A向排纸托盘37排出。在记录用纸的反面也印刷图像的情况下,在使记录用纸沿顺方向A输送而向排纸托盘37排出的途中,停止排纸辊对36。即,在夹着记录用纸的状态下停止排纸辊对36,将分岔爪35切换为斜下方的朝向后,使排纸辊对36反转,使记录用纸沿逆方向B输送并向迂回路径34引导,通过了迂回路径34后再使记录用纸向输送路径33引导,使该记录用纸向阻挡辊对32返回。这样的记录用纸输送方向的切换称为转回输送,通过该转回输送记录用纸的正反 面被翻转,同时记录用纸的前端与后端被调换。因此,当记录用纸被翻转后返回时,记录用纸的后端与阻挡辊对32抵接,记录用纸的后端与阻挡辊对32平行对齐,通过阻挡辊对32使记录用纸从该后端开始向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之间的压接区域输送,在记录用纸的反面进行印刷,通过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用纸的反面,记录用纸经由排纸棍对36向排纸托盘37排出。接下来,对内置于大容量供纸盒(LCC) 14的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该供纸装置是收纳大量的记录用纸并将记录用纸逐张抽出并送到输送路径33(图I所示)的装置。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供纸装置71包括外侧框体72 ;底板73 ;配置于外侧框体72内侧的用纸装载台74 ;和配置于外侧框体72的一端上侧的用纸抽出部75等。用纸装载台74能够装载大量的记录用纸(用纸堆),被设置为能够在外侧框体72的内侧升降。用纸抽出部75包括用于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带81 ;架设于用纸输送带81上的
I组辊82、83 ;用于进行空气吸排气的吸排气风扇(未图示);吸气的吸气通道85 ;和排气的排气通道86等。在用纸输送带81上,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多个通气孔81a,空气从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通过吸气通道85被吸引向吸排气风扇,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记录用纸被吸附于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用纸输送带81间歇性地环绕移动,使吸附于其下表面的记录用纸向抽出方向E抽出并向输送辊对31输送。该记录用纸,通过图I的输送路径33向阻挡辊对32输送。从吸排气风扇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86引导,从排气通道86的排气ロ 86b吹至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前端面的上层,进入各记录用纸之间,吹散各记录用纸。由此,用纸堆的上层的各记录用纸的紧贴カ减小,从用纸堆抽出记录用纸变得容易,逐张地抽出记录用纸变得容易。因此,利用単一的吸排气扇,从用纸输送带81的通气孔81a通过吸气通道85吸引空气,也通过排气通道86使空气吹向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图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如图3、图4所示,在用纸装载台74上,在记录用纸的抽出方向(供纸和输送方向)E上形成有长的长形孔74a。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以能够在底板73上沿记录用纸的抽出方向E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且通过用纸装载台74的长形孔74a而向上方突出。此外,记录用纸的抽出方向E为前方,抽出方向E的反方向为后方。在该用纸装载台7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凹处74b,在各凹处74b分别配置有辅助通道77、78。各辅助通道77、78以能够在外侧框体72的两侧沿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能够相互接近地移动或者相互分离地联动移动。用纸抽出部75包括4个用纸输送带81 ;架设于各用纸输送带81上的I组辊82、83 ;吸排气风扇84 ;吸气通道85 ;和排气通道86等。在各用纸输送带81形成有多个通气孔81a,通过吸气通道85使空气从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被吸引向吸排气风扇84。另外,从吸排气风扇84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86被引导,沿抽出方向E的反方向(后方)从排气通道86向外侧框体72的内侧吹出。图5是取出了用纸抽出部75的状态下从斜后方观察外侧框体72、底板73和用纸装载台74等的斜视图。如图5所示,在各辅助通道77、7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辅助风扇79、80。各辅助通道77、78是中空体,内部有通气路径,通过各辅助风扇79、80吸引的空气被送到各自的辅助通道77、78的通气路径,该空气从各辅助通道77、78的排气ロ 77a、78a向外侧框体72的内侧吹出。如图3和图5所示,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能够沿着记录用纸的抽出方向E往复移动,能够在沿抽出方向E的任意位置定位。而且,如图3和图5所示,各辅助通道77、78能够沿着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能够在沿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的任意位置定位。在此,在要将用纸堆放到用纸装载台74上时,预先使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向后方移动,使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柱部76a与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的距离变宽,并使各辅助通道77、78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各辅助通道77、78之间的距离变宽。在此状态下,将用纸堆放到用纸装载台74上,之后使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沿着抽出方向E移动,通过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柱部76a使用纸堆的后端压向抽出方向E,使用纸堆在用纸装载台74上滑着移动,使用纸堆的前端抵接于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使用纸堆的前端和后端夹在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柱部76a与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以进行定位。另外,各辅助通道77、78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将用纸堆的两端夹在各辅助通道77、78之间以进行定位。 如图5所示,在用纸装载台7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2个突出片74c,各突出片74c从外侧框体72的两侧的矩形孔72a突出来。在外侧框体72的ー侧,2根线材87与用纸装载台74的一侧的各突出片74c连结,各线材87挂在多个从动滑轮88上被其牵引着与缠绕滑轮89连结。另外,在外侧框体72的另ー侧,另外2根线材87与用纸装载台74的另ー侧的各突出片74c连结,另外的各线材87挂在另外的多个从动滑轮88上被其牵引着与另外的缠绕滑轮89连结。各缠绕滑轮89固定于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的共用的轴91的两端,通过脉冲发动机92驱动轴91旋转,各缠绕滑轮89旋转,各线材87缠绕在各缠绕滑轮89上或从各缠绕滑轮89放出。图6是简略地表示用纸装载台74、各线材87、各从动滑轮88和各缠绕滑轮89的侧视图。从图6明显可以看出,通过脉冲发动机92驱动轴91旋转,当各缠绕滑轮89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各线材87缠绕在各缠绕滑轮89上,用纸装载台74上升,当各缠绕滑轮89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各线材87从各缠绕滑轮89放出,用纸装载台74下降。另外,通过脉冲发动机92驱动旋转的缠绕滑轮89的旋转角度与用纸装载台74的高度存在对应关系。因此,通过控制脉冲发动机9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能够调节设定用纸装载台74的高度。如图3和图5所示,在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头部76b设置有对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高度进行检测的高度位置传感器93。图7A、7B是简略地表示在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头部76b设置的高度位置传感器93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7A、7B所示,高度位置传感器93包括由水平的轴94支承而能够自由旋转的“ く ”型挡杆95 (L字型挡杆);和夹着“ く ”型挡杆95的一个端部95a的旋转移动区域相向配置的发光元件96和受光元件97。“く ”型挡杆95的前端部95c朝向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其弯曲部95b从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头部76b向下方突出。因此,在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夹在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柱部76a和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的状态下,“ く ”型挡杆 95位于用纸堆的后端部的上方。此时,如图6所示,通过脉冲发动机92使各缠绕滑轮89逆时针方向旋转,用纸装载台74下降,在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离开了高度位置传感器93的“ く ”型挡杆95的状态下,如图7C所示,“ く ”型挡杆95由于其自重以轴94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く ”型挡杆95与制动器98抵接,“ く ”型挡杆95的一个端部95a离开发光元件96与受光元件97之间的光路,发光元件96的光被受光元件97接收。另外,通过脉冲发动机92使各缠绕滑轮89顺时针方向旋转,用纸装载台74上升,当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达到检测基准的高度时,如图7A所示,最上层的用纸与“ く”型挡杆95的弯曲部95b接触而将弯曲部95b向上推,“ く ”型挡杆95以轴9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く ”型挡杆95的一个端部95a截断发光元件96与受光元件97之间的光路,发光元件96的光不能够被受光元件97接收。进ー步,用纸装载台74继续上升,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超过检测基准的高度后,“ く ”型挡杆95进ー步顺时针旋转,“ く ”型挡杆95的一个端部95a离开发光元件96和受光元件97之间的光路,发光元件96的光被受光元件97接收。因此,能够基于受光元件97的受光输出的变化检测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是否达到检测基准的高度。接下来,对用纸抽出部7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75的斜视图。图9是从斜上后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75的斜视图。图10是从斜下后方观察到的用纸抽出部75的斜视图。在图8、图9、图10中,吸气通道85是中空体,在其内部具有沿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的长通气路径,其一侧端部85a与吸排气风扇84连接,如箭头F所示,空气通过ー侧端部85a从吸气通道85的通气路径被吸引到吸排气风扇84的吸气ロ(未图示)。吸气通道85的上表面85b呈平面,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也呈平面。并且,在吸气通道85的前端部85c和后端部85d分别形成有凹处85h,辊82、83分别配置于这些凹处85h,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在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在抽出方向E上长的多个肋部85j沿着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排列形成。而且,如图11的主视图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在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上的各肋部85j之间,形成有穿过吸气通道85的通气路径的多个吸气孔85e。输送发动机107沿箭头方向D旋转驱动前方的辊82,伴随该辊82被驱动旋转,后方的辊83从动旋转,各用纸输送带81沿箭头方向D环绕移动。此时,各用纸输送带81与在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形成的各肋部85j滑动接触。此处,图11的主视图中放大表示的那样,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形成为沿着抽出方向E排列为多列,这些列以与各肋部85j相同的间隔形成,用纸输送带81安装成使得这些列位于各肋部85j之间。因此,在各肋部85j之间,形成有由该各肋部85j、用纸输 送带81和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围着的空间,在该空间,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和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的各吸气孔85e成为空气的出入口。因此,当通过吸排气风扇84吸引吸气通道85内的空气时,空气通过该空间从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向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的各吸气孔85e流入,空气通过吸气通道85流向吸排气风扇84。由此,能够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吸附记录用纸。另ー方面,排气通道86也是中空体,具有在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长的通气路径,其一侧端部86a与吸排气风扇84连接,如箭头K所示,通过排气通道86的一侧端部86a将空气从吸排气风扇84的排气ロ(未图示)送入排气通道86的通气路径。在排气通道86的内壁面86d,形成有穿过排气通道86的通气路径的各排气ロ86b。这些各排气ロ 86b沿与抽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并排设置。该排气通道86的内壁面86d与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 (图5所示)的外侧面重叠设置,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86b隔着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的缺ロ部72c面向外侧框体72的内側。当空气从吸排气风扇84向排气通道86送入时,这些空气从排气ロ 86b向外侧框体72的内侧后方吹出。并且,吸气通道85的一侧端部85a和排气通道86的一侧端部86a都与吸排气风扇84连接,吸气通道85的另ー侧端部85f和排气通道86的另ー侧端部86c互相连接,由此吸排气风扇84、吸气通道85和排气通道86 —体化。在这样的供纸装置71中,如图2的侧视图所示,将用纸堆放到用纸装载台74上,将用纸堆的前端和后端夹在用纸后端导向装置76的柱部76a与外侧框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以进行定位,并将用纸堆的两端夹在各辅助通道77、78之间以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脉冲发动机92使各缠绕滑轮89顺时针旋转,使用纸装载台74上升,当通过高度位置传感器93检测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时,即当最上层的用纸到达检测基准的高度时,停止脉冲发动机92,确定最上层的用纸位于检测基准的高度。另外,从各辅助风扇79,80向各辅助通道77、78送入空气,使空气从各辅助通道77、78的排气ロ 77a、78a吹至用纸装载台74上装载的用纸堆的靠前端集两侧面的上层,而使空气进入各记录用纸之间,使各记录用纸分散。并且,使空气从吸排气风扇84送向排气通道86,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吹至用纸堆的前端面的上层,而使空气进入(流到)各记录用纸之间,使各记录用纸分 散。由此,用纸堆的上层的各记录用纸的吸附カ(重叠放置产生的力等)减弱,记录用纸从用纸堆的抽出变得容易,逐张地抽出记录用纸变得容易。在该状态下,当使空气从吸气通道85吸引到吸排气风扇84,通过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和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的各吸气孔85e吸入空气,并且使各辊82、83间歇性地旋转而使各用纸输送带81间歇性地环绕移动时,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吸附记录用纸,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使记录用纸沿抽出方向E抽出向输送辊对31输送,记录用纸通过输送路径33被输送,继续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吸附下记录用纸,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使记录用纸沿抽出方向E抽出向输送辊对31输送,之后同样地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吸附记录用纸,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使记录用纸沿抽出方向E抽出井向输送辊对31输送。可是,对于供纸装置71,因为是通过单ー的吸排气风扇84使空气通过吸气通道85从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被吸引、并通过排气通道86向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吹出空气的结构,所以利用吸排气风扇84吸引的空气量与排出的空气量大致相同,当一方的空气量减少时,另一方的空气量也減少。因此,在用纸被各用纸输送带81吸附后,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堵塞,被吸引到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減少,并且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向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吹出的空气量也減少。如果放任这样的吸排气的空气量减少的现象的话,则空气不能够吹入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上层的各记录用纸之间,各记录用纸之间的吸附カ就不变小,就会发生多张记录用纸被同时抽出的输送故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对用纸抽出部75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气压传感器,并如图3和图8等所示在吸气通道85的上表面85b侧的壁部形成有开ロ部85k,且设置有用于开关开ロ部85k的开关体101。在此,因为当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堵塞使被吸引到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减少时,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降低,所以能够基于通过气压传感器检测的气压判断被吸引向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是否減少。然后,在判断为被吸引到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减少时,通过移动开关体101打开吸气通道85的上表面85b侧的开ロ部85k,能够使空气通过开ロ部85k流入吸气通道85,流入的空气能够使通过吸排气风扇84吸排气的空气量增大。結果,減少了的空气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向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侧面吹出的空气量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空气吹入各记录用纸之间,各记录用纸之间的吸附カ变小,能够防止多张记录用纸被同时抽出的输送故障。接下来,对气压传感器、开关体101和供纸装置71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2是示意地表示供纸装置71的用纸抽出部75的主视图。如图12所示,吸气通道85的一侧端部85a和排气通道86的一侧端部86a都与吸排气风扇84连接,吸气通道85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内侧通过。在吸气通道85内的通气路径85p中,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和吸气通道85的各吸气孔85e流入的空气沿箭头F的方向流动,被吸引到吸排气风扇84。在沿该箭头F的方向的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游ー侧的部位形成有开ロ部85k,且设置有用于开关该开ロ部85k的开关体101。另外,在沿空气流动的箭头F的方向的开ロ部85k的下游ー侧的部位且在开ロ部85k的附近配置有气压传感器102,气压传感器102固定于吸气通道85的内壁。由于该气压传感器102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最快且可靠地检测出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堵塞之后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变化和开ロ部85k被打开空气通过开ロ部85k流入后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变化。另外,在排气通道86内的通气路径86p中,从吸排气风扇84排出的空气沿箭头K的方向流动,这些空气从各排气ロ 86b吹出。图13A、图13B是示意地表示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和开关体101的俯视图。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大致形成为三角形,配合该开ロ部85k的三角形状,开关体101也大致形成为三角形。开关体101通过穿过其角部IOla的孔的轴103而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另外,“ く ”型(L字型)的双钮簧104的中央的环104a穿过轴103,双钮簧104的一个端部104b固定于吸气通道85的外壁,双钮簧104的另ー个端部104c固定于开关体101,通过双钮簧104开关体101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施力。并且,螺线管106固定于吸气通道85的外壁,螺线管106的铁心107通过缓冲器108与开关体101连结。在将螺线管106消磁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铁心107向箭头Q的方向突出,由双钮簧104使开关体101逆时针旋转移动,直到开关体101与制动器105抵接,由开关体101使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关闭。在将螺线管106励磁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鉄心107向箭头Q的反方向缩进,开关体101抵抗双钮簧104的弾性カ而顺时针旋转移动,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被打开。 因此,能够通过将螺线管106消磁或励磁来关闭打开开ロ部85k。图14是表示供纸装置71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在图14中,控制部111,用于统一地控制供纸装置71等,包括CPU、RAM、ROM和各种接ロ等。例如,控制部111,基于通过高度位置传感器93检测出的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的高度来控制脉冲发动机92,并调节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的高度,且基于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而将螺线管106消磁或励磁,并使开关体101旋转,以关闭或打开开ロ部85k。接下来,对基于控制部111的供纸装置71的控制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控制部111驱动控制脉冲发动机92,使各缠绕滑轮89旋转,使用纸装载台74上升。然后,当通过高度位置传感器93检测出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达到了检测基准的高度时,控制部111停止脉冲发动机92,停止用纸装载台74的上升,使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位于检测基准的高度。此时,如图2所示,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的离开距离h0为规定的距离ha。此外,控制部111驱动各辅助风扇79、80,使空气从各辅助通道77、78的排气ロ77a、78a吹出到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靠前端的两侧面的上层。并且,控制部111驱动吸排气风扇84,通过排气通道86使空气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吹出到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前端面的上层,并且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和吸气通道85的下表面85g的各吸气孔85e使空气吸引向吸气通道85。由此,用纸堆上层的各用纸的吸附カ变小,记录用纸被吸附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而且,控制部111驱动控制输送发动机107,使各辊82、83间歇性地旋转,使各用纸输送带81间歇性地环绕移动。由此,如下反复进行记录用纸的抽出和输送,即,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吸附记录用纸,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抽出记录用纸并使该记录用纸向图像形成装置I的输送路径33输送。当这样从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依次抽出记录用纸进行输送时,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的高度降低,通过高度位置传感器93检测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比检测基准的高度低(h0>ha)。伴随于此,控制部111驱动控制脉冲发动机92,使用纸装载台74再次上升,将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的离开距离hO重新设定为规定的距离ha,直到通过高度位置传感器93检测出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达到检测基准的高度。之后同样地,从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依次抽出并进行记录用纸,当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变得比检测基准的高度低时(h0>ha),用纸装载台74上升,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最上层的用纸被定位于规定的高度,离开距离hO被设定为规定的距离ha。因此,离开距离hO能够基本持续维持在规定的距离ha。该规定的距离ha为适于将记录用纸吸附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的距离,能够通过各用纸输送带81使用纸装载台74上的记录用纸逐张迅速地被吸附抽出。另ー方面,控制部111在这样的供纸装置71运转时,监视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将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然后,如果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被維持为阈值以上,则控制部111仍然使螺线管106消磁,以继续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另外,当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降低到不足阈值时,控制部111使螺线管106励磁,以打开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使空气通过开ロ部85k流入吸气通道85。同时,控制部111驱动控制吸排气风扇84,使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增速,増大通过吸排气风扇84吸排气的空气量。由此,通过开ロ部85k流入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迅速増大,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迅速上升。然后,当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恢复为阈值以上吋,控制部111使螺线管106消磁,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并把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降低到通常的速度。在此,当使各用纸输送带81间歇性地环绕移动,在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逐张地吸附抽出记录用纸时,由于用纸的吸附使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堵塞,因此会发生被吸引到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减少的现象,伴随着这ー现象,从吸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吹出的空气量也減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降低到不足阈值,螺线管106被励磁,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被打开,使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增速,空气通过开ロ部85k迅速流入吸气通道85。由此,通过吸排气风扇84增大吸排气的空气量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吹出到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侧面的空气量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空气被吹入各记录用纸之间,各记录用纸之间的吸附カ降低,能够防止发生多张记录用纸被同时抽出的输送故障。然后,当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由于来自开ロ部85k的空气的流入恢复到阈值以上吋,使螺线管106消磁,以再次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使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回到通常的速度。由此,通过吸气通道85从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吸引到排气风扇84的空气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向各用纸输送带81下表面的吸附カ也被恢复。之后重复操作同样的动作,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大致維持为阈值以上,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不会大大低于阈值。因此,不存在从吸排气风扇84送向排气通道86的空气量不足的情况,能够将空气从排气通道86的各排气ロ 86b吹出到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上层,不会发生多张记录用纸被同时抽出的输送故障。另外,记录用纸能够持续吸附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71中,设置对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气压传感器102,在吸气通道85的内壁形成开ロ部85k,设置用于开关开ロ部85k的开关体101,当由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降低到不足阈值时,使螺线管106励磁,打开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使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增速,通过开ロ部85k使空气迅速流入吸气通道85,在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恢复到阈值以上时,使螺线管106消磁,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由于吸排气风扇84的旋转速度恢复到通常的速度,因此能够使空气从排气通道86的各通气孔81a吹至用纸装载台74上的用纸堆的上层,防止输送故障,还能够使记录用纸持续吸附于各用纸输送带81的下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恢复到阈值以上后,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是关闭着的,但也可以对从打开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 85k开始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该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规定时间)后,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或者,也可以在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出的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恢复到阈值以上或经过时间达到了所定时间时,关闭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这是因为,在吸气通道85的开ロ部85k开着的状态下,空气从开ロ部85k流向吸排气风扇84,从各用纸输送带81的通气孔81a吸引的空气量減少,各用纸输送带81的记录用纸的吸附カ降低,因此,通过将打开开ロ部85k的时间限定得短来防止各用纸输送带81的记录用纸的吸附カ明显降低。另外,通过气压传感器102检测吸气通道85内的气压,作为代替,也可以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吸气通道85内的空气流量。当因记录用纸的吸附而堵塞各用纸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时,被吸引到吸气通道85的空气量減少,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空气流量也減少,因此,在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空气流量减低到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打开开ロ部85k,使空气通过开ロ部85k流入吸气通道85,并在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空气流量增大而恢复到阈值以上吋,关闭开ロ部85k。以上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子。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应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用于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带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通气孔, 用于进行空气的吸排气的风扇与排出空气且形成有开ロ部的排气通道连接,空气从所述风扇通过所述排气通道排出, 所述风扇与吸进空气的吸气通道连接,空气从所述通气孔通过所述吸气通道被吸引向所述风扇,将用纸吸附于所述用纸输送带并通过所述用纸输送带输送, 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 对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和空气流量中的至少ー个进行检测的空气状态检测部; 对形成于所述吸气通道的所述开ロ部进行开关的开关部;和 基于所述空气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开关所述开ロ部的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空气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开关部以打开所述开ロ部,当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开关部以关闭所述开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空气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或空气的流量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开关部以打开所述开ロ部,当自打开所述开ロ部的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开关部以关闭所述开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控制所述开关部以打开所述开ロ部时,控制所述风扇,使所述风扇的旋转速度增速。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状态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吸气通道的开ロ部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状态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的该吸气通道的开ロ部的下游ー侧。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和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供纸装置中,在用于输送用纸的用纸输送带上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通气孔,用于进行空气的吸排气的风扇与排出空气且形成有开口部的排气通道连接,空气从上述风扇通过上述排气通道排出,上述风扇与吸进空气的吸气通道连接,使空气从上述通气孔通过上述吸气通道吸引向上述风扇,使得用纸吸附于上述用纸输送带,并通过上述用纸输送带输送该用纸,上述供纸装置还包括对上述吸气通道内的气压和空气流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检测的空气状态检测部;对形成于上述吸气通道的上述开口部进行开关的开关部;和基于上述空气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开关上述开口部的控制部。
文档编号B65H3/12GK102795493SQ20121016461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
发明者藤田正彦, 木村正治, 深田泰章, 桥本进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