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15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的箱体通常由底盘和盖合在底盘上的箱盖组成。工作人员需要进入箱体内作业时,需要借助吊装设备将箱盖吊离底盘,再将箱盖放置到底盘旁的空间。工作人员作业完毕,再借助吊装设备将箱盖吊回底盘上。

在将现有的集装箱的箱盖吊离底盘放置的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需要将箱盖放置到底盘旁的空间,这样集装箱的使用环境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存放箱盖,且箱盖在反复放置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物的损坏,导致箱盖与底盘不能紧密贴合,从而导致箱体的密封性变差,直接给箱体内存放的货物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用于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支撑在预定高度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柱、支撑件以及止动件。所述支柱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连接至所述支柱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在回收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止动件构造为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柱移动,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保持在支撑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极高。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合件,所述第一接合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连接,且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件接合所述支撑件。

以此设置方式,第一部件的形状不受限制,即第一部件无需与支撑件匹配的形状,只要能够将第一接合件安装至第一部件即可,因此通用性高。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二接合件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接纳所述第一接合件。

以此设置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进一步地支撑件)的稳定接合,无需螺钉等紧固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将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稳定地支撑在预定高度处,安全性高。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固定连接,用于加强所述第一接合件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柱在所述回收位置和所述支撑位置之间旋转。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孔,所述支柱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转轴孔和所述第二转轴孔,以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绕所述转轴在所述回收位置和所述支撑位置之间旋转。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止动孔,所述支柱上设置有第二止动孔,在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止动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止动孔和所述第二止动孔,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柱旋转。

优选地,所述支柱上还设置有限位孔,在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止动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止动孔和所述限位孔,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柱旋转。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把手,以方便使用者移动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系接件,所述系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止动件连接,所述系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柱或所述支撑件连接。以此设置方式,可以防止止动件丢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 盘和用于盖合所述底盘的箱盖。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将所述箱盖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撑在支撑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集装箱内部进行作业时,箱盖能够被支撑装置支撑在底盘的上方,不占用底盘以外的横向空间,从而节约空间,扩大集装箱的使用范围,也避免了放置过程中外力对箱盖的损害,增加使用寿命,保证了集装箱内部装载的货物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四个所述支撑装置,以分散箱盖的重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装置保持在支撑位置;

图2为图1中示出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装置保持在回收位置;以及

图4为图3中示出的B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 110底盘

120箱盖 130支撑装置

131立柱 132旋转臂

133左旋转臂 134右旋转臂

135卡合凹槽 136转轴

137止转件 138卡合件

140把手 141左转轴孔

142限位孔 143链条

144加固件 145左止转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 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集装箱的支撑装置以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需要说明的而是,虽然本实用新型示出为支撑装置应用于集装箱,但是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不限于集装箱领域,其还可以应用于需要将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支撑的其他领域中。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首先结合图1和图3对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中所示,集装箱100主要包括底盘110和箱盖120。箱盖120大体呈立方体形状,其盖合在底盘110的上方且与底盘110可拆卸地连接。在运输过程中,箱盖120与底盘110密封锁紧,如图3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集装箱100内部作业时,可以借助于吊装设备将箱盖120吊离底盘110,以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如图1所示。

此外,集装箱100还包括四个支撑装置130。四个支撑装置130用于在将箱盖120吊离底盘110之后支撑箱盖120,使得箱盖120可以平稳地放置在支撑装置130上。这样保证工作人员在进入集装箱100内部工作时,箱盖120被支撑在底盘110的上方,不占用底盘110以外的横向空间,从而节约空间,使得集装箱100的使用不受环境、空间的限制,也避免了放置箱盖120的过程中外力对箱盖120的损害,从而不会影响箱盖120与底盘110之间的密封性能,增加使用寿命,保证了集装箱100内部装载的货物的安全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支撑装置130分别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四个角部处,以在支撑箱盖120时均匀地分散箱盖120本身的重力。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130示出为四个,但是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支撑装置130,例如2个、3个、5个、6个甚至更多个等。虽然在 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支撑装置130分别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四个角部处,但是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装置130可以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其他位置处。

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4对支撑装置13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支撑装置130主要包括支柱131、旋转臂132、卡合凹槽135(作为“第二接合件”的示例)、转轴136、止转件137(作为“止动件”的示例)和卡合件138(作为“第一接合件”的示例)。

支柱131与底盘110固定连接。支柱131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以满足其强度需要。旋转臂132的一端通过转轴136与支柱131连接,另一端与卡合凹槽135连接。因此,旋转臂132能够绕转轴136相对于支柱131在支撑位置(图2)和回收位置(图4)之间旋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柱131上设置有支柱转轴孔(作为“第二转轴孔”的示例,未图示)。旋转臂132包括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支柱131位于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之间。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在对应于支柱131上的支柱转轴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左转轴孔141(作为“第一转轴孔”的示例)和右转轴孔(作为“第一转轴孔”的示例,未图示)。因此,转轴136能够依次穿过左转轴孔141、支柱转轴孔和右转轴孔,或者,转轴136能够依次穿过右转轴孔、支柱转轴孔和左转轴孔141,以使得旋转臂132(包括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至旋转臂132的卡合凹槽135一起绕转轴136相对于支柱131在支撑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旋转。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臂132与连接至旋转臂132的卡合凹槽135一起构成了能够相对于支柱131在回收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旋转的支撑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支撑位置”是指相对于回收位置而言,支撑件(包括旋转臂132和卡合凹槽135)被支撑至预定高度处,该预定高度足以使工作人员能够进入集装箱100内部进行作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臂132示出为与卡合凹槽135分体地设置,但是可以理解,旋转臂132也可以与卡合凹槽135一体地设置,即卡合凹槽135可以为旋转臂132的一部分。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臂132示出为包括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但是可以 理解,旋转臂132也可以仅包括一个臂。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130包括棒状的止转件137,该止转件137能够穿过旋转臂132和支柱131,以限制旋转臂132以及连接至旋转臂132的卡合凹槽135(即“支撑件”)相对于支柱131旋转,使得旋转臂132以及连接至旋转臂132的卡合凹槽135保持在支撑位置或回收位置。

具体的,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上分别设置有左止转孔145(作为“第一止动孔”的示例)和右止转孔(作为“第一止动孔”的示例,未图示),支柱上设置有支柱止转孔(作为“第二止动孔”的示例,未图示)和限位孔142。在支撑装置130处于支撑位置时,止转件137能够依次穿过左止转孔145、支柱止转孔和右止转孔,或者止转件137能够依次穿过右止转孔、支柱止转孔和左止转孔145,从而限制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相对于支柱131旋转,以使得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一起能够保持在支撑位置。在支撑装置130处于回收位置时,止转件137能够依次穿过左止转孔145、限位孔和右止转孔,或者止转件137能够依次穿过右止转孔、限位孔和左止转孔145,从而限制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相对于支柱131旋转,以使得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一起能够保持在回收位置。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臂132(包括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上具有把手140,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把手140来旋转旋转臂132(包括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和卡合凹槽135。

卡合件138连接至箱盖120,且卡合件138具有与卡合凹槽135适配的形状。当卡合件138随箱盖120一起被吊至预定高度处时,工作人员旋转旋转臂132,以使得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一起保持在对应的支撑位置处,卡合凹槽135与卡合件138卡合,从而将卡合件138支撑在预定高度处,进一步将连接至卡合件138的箱盖120支撑在预定高度处。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130还包括加固件144,加固件144与卡合件138呈直角,加固件144的底面与卡合件138固定连接,加固件144的侧面固定连接至箱盖120,以加强卡合件138的强度和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130还可以设置有链条143(作 为“系接件”的示例)。链条143的一端与止转件137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柱131上,以防止止转件137在运输过程中丢失。当然,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链条的另一端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旋转臂132上。此外,还可以使用绳索等其他系接件连接止转件。

下面将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支撑装置130的工作过程与原理。

如图3-4所示,在通常状态下,例如在运输集装箱100期间,支撑装置130的卡合件138与旋转臂132上的卡合凹槽135分离。此时,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与支柱131上的限位孔142对齐,止转件137依次穿过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支柱131上的限位孔142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旋转臂132和卡合凹槽135处于回收位置。

如图1和2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集装箱100内部作业时,先借助吊装设备将箱盖120相对于底盘110吊起一定的高度。然后将止转件137从左止转孔145、限位孔142以及右止转孔中抽出。接下来则可以通过把手140将旋转臂132绕转轴136向上旋转抬起,使得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处于支撑位置。此时,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不再与支柱131上的限位孔对齐,而是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与支柱131上的支柱止转孔对齐。因此,可以将止转件137插入左止转孔145、支柱止转孔和右止转孔中,从而限制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卡合凹槽135相对于支柱131绕转轴136旋转,以将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卡合凹槽135保持在支撑位置。然后吊装设备将箱盖120下落至对应高度处,使得固定连接在箱盖120上的卡合件138与卡合凹槽135卡合,此时箱盖120与卡合件138一起被支撑装置130稳定的支撑在预定高度处,工作人员可以任意进出集装箱100进行作业。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工作人员完成作业后,先借助吊装设备将箱盖120吊起,以使卡合件138与卡合凹槽135脱离。然后将止转件137从左止转孔145、支柱止转孔和右止转孔中拔出。此时,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不再受止转件137的限制,在旋转臂132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可以绕转轴136旋转至与支柱131贴合,即旋转 至回收位置。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避免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在旋转至回收位置时与支柱131互相撞击,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把手140慢慢地将将旋转臂132绕转轴136旋转,使得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缓慢回落至与支柱131贴合。此时,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不再与支柱上的支柱止转孔对齐,而是左旋转臂133上的左止转孔145以及右旋转臂134上的右止转孔与支柱131上的限位孔142对齐。因此,止转件137可以插入左止转孔145、限位孔142和右止转孔内,从而限制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卡合凹槽135相对于支柱131绕转轴136旋转,以将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卡合凹槽135保持在回收位置。以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运载过程中,由于集装箱100受到路面的颠簸产生震荡,导致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卡合凹槽135没有受到约束而旋转并不断地撞击支柱131,导致支撑装置130损坏。当左旋转臂133和右旋转臂134保持在回收位置之后,借助吊装设备将箱盖120盖合到底盘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旋转臂132与卡合凹槽135)示出为能够相对于支柱131在回收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旋转,但是可以理解,支撑件也可以相对于支柱在回收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移动。例如,支柱上可以设置大体竖直方向的凹槽,旋转臂132可以包括位于该凹槽中的突出部,并且能够在凹槽中沿竖直方向移动至预定高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件示出为卡合件138,第二接合件示出为卡合凹槽135,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接合,但是可以理解,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接合,例如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接合在一起。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件也可以从支撑装置省略。例如,待支撑的第一部件(例如箱盖120)可以直接放置在支撑装置的支撑件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安全性极高。具有该支撑装置的集装箱的使用不受环境、空间的限制,也避免了放置箱盖的过程中外力对箱盖的损害,从而不会影响箱盖与底盘之间的密封性能,增加使用寿命,保证了集装箱内部装载的货物的安全性。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