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48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在食品行业,包括液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原料添加的工艺步骤。在原料添加时需将固态、半固态、液态等不同状态的原料添加到原料添加机中。进而使得各种不同状态的原料在同一容器中进行混合,最终使原料添加及混料的工艺步骤得以完成。

在实际的原料添加过程中,由于原料状态及其自身性质等因素。在添加原料的过程中很难将包装袋内的原料取净。即在原料添加后包装袋内的原料残留量较大,从而造成原料的浪费。以:在生产花生味乳饮料的过程中,以添加花生酱这种原料为例。由于花生酱的粘稠性较高(类似膏体),很难将其从包装袋内取干净。在添加时存在费时、费力及取不净等弊端。并且,由于在原料添加后,包装袋内原料的残留量较大,除了资源浪费,甚至还会给终产品的口感乃至质量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生产中的解决方法:为了不降低生产效率而增加原料添加人员。即增加专人负责对原料包装袋进行详细、认真的挤压,目的是降低包装袋内原料的残留量,从而使袋内原料可以尽可能完全的被添加到产品当中。

但上述方法存在:手工对大量的包装袋进行挤、压等反复操作,实际中造成耗费人工、操作人员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下、原料残留量较高以及不好控制等诸多弊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尤其适于包装流动性差、粘度高的酱类原料。并在对该类粘稠原料进行取出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原料最大程度的取净(添加完全)。因此也避免了原料的浪费,同时保证了终产品的质量。并且在进行原料添加(取出原料)的操作过程,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利用原料挤出装置将包装袋内的原料最大程度的寄出,避免浪费同时保证终产品的质量,特别适用于流动性差、粘度较高的酱类原料,并且在挤出原料的操作过程中,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减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和原料挤出装置,所述原料挤出装置包括上连接轴、上挤压辊、下连接轴、下挤压辊和连接杆,所述包装袋本体的底部外侧固定设有包装袋固定辊,所述包装袋本体的两侧面外分别设置上连接轴和下连接轴,所述上连接轴和下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轴上固定设置可绕上连接轴转动的上挤压辊,所述下连接轴上固定设置可绕下连接轴转动的下挤压辊。所述固定辊的作用是,当使用原料挤出装置寄出原料时,可以将固定辊固定在某处,或者操作人员用手将固定辊固定住,然后才能利用原料挤出装置的移动将原料从包装袋本体中挤出。

优选地,所述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的间距等于包装袋本体的厚度。当操作人员握住包装袋本体两侧的连接杆,从原料挤出装置从包装袋固定辊一端向包装袋本体的开口一端移动时,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做相向的旋转运动,由于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的间距等于包装袋本体的厚度,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运动经过的包装袋本体内的原料被完全挤出。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可调节。连接杆的长度决定了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的间距,调节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的间距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包装袋本体的原料挤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降低了原料挤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易于将粘度高的原料从包装袋本体中挤出,并且在挤出过程中可以显著降低包装袋本体内的原料残留,保证了终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展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的展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包装袋固定辊,2包装袋本体,301上连接轴,302上挤压辊,303下连接轴,304下挤压辊,30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液态饮料生产工艺中存在原料添加的工艺步骤,在原料添加的工艺步骤存中,存在添加包装于塑料包装袋中粘度较高的酱类原料。在添加该类高粘度的原料过程中需要将这一高粘度的原料从塑料包装袋内取出。目前方法:操作人员用手对包装于塑料包装袋中的粘稠原料进行挤压、拿捏、手捋等一系列费力费时的反复操作。操作人员进行多次重复上述动作,目的是欲将原料包装袋内的原料残留量降低。实际结果显示,上述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费时、费力、对人员的手磨损较为严重(手容易受伤)、原料残留量没有显著降低。例如:以独立包装花生酱20kg/袋为例,残留量范围:0.15-0.35kg/20kg,(残留量百分比:0.75%-1.75%),该液态饮料中花生酱的使用(添加)量为:3.5%,即在1000kg液态饮料产品中添加35kg花生酱。按照液态饮料相应生产线产能:19吨/小时计算,去除设备清洗、升温时间,每日可连续生产20小时。对应实际产量为:380吨/日。花生酱实际使量为:380×35kg=13300kg/日,包装袋本体2中花生酱的残留(浪费)量为:99.75kg-232.75kg/日,年生产天数按照300天/年计算为:29925kg-69825Kg/年。

如图1-图5所示,为了避免造成上述浪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原料挤出装置的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2和原料挤出装置,所述原料挤出装置包括上连接轴301、上挤压辊302、下连接轴303、下挤压辊304和连接杆305,所述包装袋本体2的底部外侧固定设有包装袋固定辊1,所述包装袋本体2的两侧面外分别设置上连接轴301和下连接轴303,所述上连接轴301和下连接轴30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305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轴301上固定设置可绕上连接轴301转动的上挤压辊302,所述下连接轴303上固定设置可绕下连接轴303转动的下挤压辊304。

所述上挤压辊302和下挤压辊304的间距等于包装袋本体2的厚度,能够将包装袋本体2内的原料完全挤出。

所述连接杆305的长度可调节,控制上挤压辊302和下挤压辊304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包装袋本体2的原料挤出。

操作人员使用时,首先将包装袋本体2的包装袋固定辊1的相对方向,及包装袋本体2的开口端打开,使包装袋本体2形成原料出口,包装袋本体2两侧各站一人,两人分别一手握包装袋固定辊固定辊1,另一手握连接杆305,并将连接杆305向包装袋本体2的开口端方向移动施力,在连接杆305向包装袋本体2移动的同时,上挤压辊302和下挤压辊304相向做旋转运动,将包装袋本体2内的原料挤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