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钩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09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吊钩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钩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吊钩是起重机最常用的取物装置。目前起重机企业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用途和起重量的要求,会根据钩头、钢丝绳的力学性能以及产品性能制造一系列不同吨位和倍率的吊钩。例如,某型号的全地面起重机,根据起重性能需配备30t、80t、130t和160t这四种吊钩来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当用户需要更换吊钩时,首先须将钢丝绳从吊钩中取出,然后将钢丝绳穿过所需吊钩来完成吊钩的更换工作。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吊钩包括滑轮1'、立板2'、挡护板4'、螺柱5'、套筒6'和钩头8'。多块挡护板4'沿滑轮1'的轴向分布且间隔设置。多块挡护板4'通过螺柱5'与立板2'连接。相邻的挡护板4'之间设置有套设于螺柱5'上的套筒6'。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吊钩通过限制挡护板4'与滑轮1'之间的径向距离来防止钢丝绳在工作时出现跳绳。

虽然现有技术中的吊钩的挡护板4'可以有效防止钢丝绳跳绳,但是由于挡护板4'相对于滑轮1'的位置固定不变,而钢丝绳的绳头的直径比钢丝绳的直径较大,例如,某型号钢丝绳的直径为24mm,而绳头的直径为56mm,因此会造成钢丝绳穿绳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钩和起重机,在较好地防止钢丝绳跳绳的基础上还能方便穿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吊钩,包括滑轮、滑轮支架和挡绳结构,滑轮设置于滑轮支架上,挡绳结构包括挡绳部,挡绳部相对于滑轮支架的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得挡绳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工作状态,挡绳部防止缠绕于滑轮上的起重绳跳绳,在第二工作状态,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该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远离滑轮的轮面以在滑轮上缠绕起重绳时使起重绳的绳头顺利通过与该至少一部分相对的轮面。

进一步地,至少一部分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

吊钩还包括限制至少一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限位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二工作状态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和/或

吊钩还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位置锁定结构使至少一部分锁定在第一位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位置锁定结构使至少一部分锁定在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上的第一连接柱,挡绳部上设有沿至少一部分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第一连接柱穿设于长孔中并能相对于长孔往复运动,当第一连接柱与长孔的第一端抵接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一连接柱与长孔的第二端抵接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和/或,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上的第二连接柱,挡绳部上设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一锁定孔以连接挡绳部与滑轮支架时,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一位置;当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二锁定孔以连接挡绳部与滑轮支架时,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柱包括螺柱、螺母和弹性元件,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锁定孔或第二锁定孔配合,螺母与螺柱配合用于限定螺柱插入第一锁定孔或第二锁定孔的深度,螺柱的第二端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滑轮支架上,弹性元件分别与螺母和滑轮支架连接或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柱还包括拉环,拉环设于螺柱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挡绳部包括挡绳板,挡绳板设于滑轮的径向外侧且沿滑轮的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包括挡绳板的周向第一端,挡绳板的周向第二端与滑轮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挡绳板的周向第一端靠近或远离滑轮,当挡绳板从第一工作状态向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时,挡绳板的周向第一端远离滑轮;当挡绳板从第二工作状态向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时,挡绳板的周向第一端靠近滑轮。

进一步地,挡绳板包括弧形板。

进一步地,挡绳板的远离滑轮的一侧面上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滑轮支架包括至少两块沿滑轮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立板,至少两块立板包括设置于滑轮的两侧的滑轮立板。

进一步地,滑轮的周向上设置至少两个挡绳结构。

进一步地,吊钩还包括挡绳轴,挡绳轴与挡绳结构在滑轮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吊钩。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钩和起重机,吊钩包括滑轮、滑轮支架和挡绳结构。滑轮设置于滑轮支架上。挡绳结构包括挡绳部,挡绳部相对于滑轮支架的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得挡绳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工作状态,挡绳部防止缠绕于滑轮上的起重绳跳绳。在第二工作状态,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该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远离滑轮的轮面以在滑轮上缠绕起重绳时使起重绳的绳头顺利通过与该至少一部分相对的轮面。本实用新型的吊钩通过使挡绳部相对于滑轮支架的位置可调节,使得挡绳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吊钩在较好地防止钢丝绳跳绳的基础上还能方便穿绳。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吊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吊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挡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挡绳结构与滑轮支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挡绳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挡绳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滑轮;2'-立板;4'-挡护板;5'-螺柱;6'-套筒;8'-钩头;1-滑轮;2-滑轮支架;4-挡绳结构;41-挡绳板;42-第一挡绳立板;42A-长孔;43-第二挡绳立板;43A-第一锁定孔;43B-第二锁定孔;49-加强板;5-第一连接柱;6-第二连接柱;7-转动柱;8-钩头;9-挡绳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钩包括滑轮、滑轮支架和挡绳结构。滑轮设置于滑轮支架上。挡绳结构包括挡绳部,挡绳部相对于滑轮支架的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得挡绳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工作状态,挡绳部防止缠绕于滑轮上的起重绳跳绳。在第二工作状态,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该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远离滑轮的轮面以在滑轮上缠绕起重绳时使起重绳的绳头顺利通过与该至少一部分相对的轮面。

在第一工作状态即挡绳状态,挡绳部防止缠绕于滑轮上的起重绳跳绳。而在第二工作状态即穿绳状态,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该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远离滑轮的轮面以在滑轮上缠绕起重绳时使起重绳的绳头顺利通过与该至少一部分相对的轮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钩通过使挡绳部相对于滑轮支架的位置可调节,使得挡绳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钩在较好地防止钢丝绳跳绳的基础上还能方便穿绳。

优选地,至少一部分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吊钩可以包括限制至少一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限位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二工作状态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

具体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上的第一连接柱。挡绳部上设有沿至少一部分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第一连接柱穿设于长孔中并能相对于长孔往复运动。当第一连接柱与长孔的第一端抵接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一连接柱与长孔的第二端抵接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长孔的设置可限定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运动路径,有利于保证挡绳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运动的平稳性和位置的准确性。

优选地,至少一部分至少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挡绳结构可以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位置锁定结构使至少一部分锁定在第一位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位置锁定结构使至少一部分锁定在第二位置。

具体地,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上的第二连接柱。挡绳部上设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一锁定孔以连接挡绳部与滑轮支架时,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一位置。当第二连接柱穿过第二锁定孔以连接挡绳部与滑轮支架时,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二位置。位置锁定结构通过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与第二连接柱之间的配合来锁定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至少一部分可以在超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范围内活动,只要在至少一部分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利用第二连接柱将滑轮支架与挡绳部连接即可。

挡绳结构还可以既包括限位结构也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当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利用位置锁定结构将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一位置。当限位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利用位置锁定结构将至少一部分锁定于第二位置。位置锁定结构与限位结构的结合使挡绳部可以较稳定地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

下面将根据图3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吊钩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吊钩包括滑轮1、滑轮支架2、挡绳结构4和钩头8。滑轮1设于滑轮支架2上。钩头8连接于滑轮支架1的底部。挡绳结构4包括挡绳部。如图4和图5所示,挡绳部包括挡绳板41。挡绳板41设于滑轮1的径向外侧且沿滑轮1的周向延伸。至少一部分包括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挡绳板41的周向第二端与滑轮支架2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靠近或远离滑轮1。当挡绳板41从第一工作状态向第二工作状态切换时,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远离滑轮1。当挡绳板41从第二工作状态向第一工作状态切换时,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靠近滑轮1。

优选地,挡绳板41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形状与滑轮1的外周的形状相适应,因此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弧形板的形状对于操作者的穿绳作业具有导向和支撑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4所示,挡绳板41的远离滑轮1的一侧面上设有加强板49。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挡绳板4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绳立板42和第二挡绳立板43。第一挡绳立板42和第二挡绳立板43的第二端都开设有通孔。如图5所示,通孔中穿设有转动柱7。转动柱7的两端与滑轮支架2连接。因此第一挡绳立板42和第二挡绳立板43就可以绕着转动柱7转动从而带动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转动以靠近或远离滑轮1。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2上的第一连接柱5。如图4所示,第一挡绳立板42上设有沿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42A。第一连接柱5穿设于长孔42A中并能相对于长孔42A往复运动。当第一连接柱5与长孔42A的第一端抵接时,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一连接柱5与长孔42A的第二端抵接时,挡绳板41的周向第二端处于第二位置。长孔42A限定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的运动路径,更利于挡绳板41的运动平稳性。另外,当操作者将挡绳板41从第一工作状态向第二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时,方便操作。

优选地,长孔42A为长圆孔。

为了使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可以在到达第一位置时可锁定于第一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吊钩还包括位置锁定结构。如图5所示,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滑轮支架2上的第二连接柱6。如图4所示,第二挡绳立板43上设有第一锁定孔43A。第二连接柱6穿过第一锁定孔43A以连接挡绳板41与滑轮支架2。

同样地,为了使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可以在到达第二位置时可锁定于第二位置,本实施例的第二挡绳立板43上还设有第二锁定孔43B。第二连接柱6穿过第二锁定孔43B以连接挡绳板41与滑轮支架2。

在一个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可以和长孔都设置于第一挡绳立板上。当然,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也可以和长孔都设置于第二挡绳立板上。

在一个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长孔,只要在第一挡绳立板上设置不同位置的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即可。例如,在第一挡绳立板上设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通过第二连接柱将第一锁定孔与滑轮支架连接就可将挡绳板的周向第一端锁定于第一位置。通过将第二连接柱将第二锁定孔与滑轮支架连接就可将挡绳板的周向第二端锁定于第二位置。

在一个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挡绳板的两侧可以不设第一挡绳立板和第二挡绳立板。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孔和长孔均设于挡绳板上同样可以实现挡绳板的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6包括螺柱、螺母和弹性元件。螺柱的第一端与第一锁定孔43A或第二锁定孔43B配合。螺母与螺柱配合用于限定螺柱插入第一锁定孔43A或第二锁定孔43B的深度。螺柱的第二端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滑轮支架2上。弹性元件分别与螺母和滑轮支架2连接或抵接。由于螺柱的第二端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滑轮支架2上,因此当挡绳板41需要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时,可将螺柱从第一锁定孔43A或第二锁定孔43B中拉出以使挡绳板41可运动。当挡绳板41要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时,可将螺柱插入到第一锁定孔43A中,此时螺母就限定了螺柱插入第一锁定孔43A的深度。另外,弹性元件分别与螺母和滑轮支架2抵接,因此当操作者将螺柱插入到第一锁定孔43A时,弹性元件的弹力会将螺母抵靠于第二挡绳立板43上,从而可防止螺柱从第一锁定孔43A中脱离。当挡绳板41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时,可将螺柱插入到第二锁定孔43B中,此时螺母就限定了螺柱插入第二锁定孔43B的深度。

为了方便操作,第二连接柱45还包括拉环。拉环设于螺柱的第二端。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吊钩的挡绳板的第一工作状态即挡绳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即穿绳状态的操作过程。

当需要穿绳时,通过操作拉环将螺柱拉出,此时挡绳结构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着转动柱7转动。当第一连接柱5与长孔42A的第二端抵接时,挡绳板41会停留于第二位置上。然后松开拉环,螺柱将插入第二锁定孔43B中。此时挡绳板41与滑轮1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穿绳方便。

当穿绳完成后需要进入挡绳状态时,通过操作拉环将螺柱拉出并将挡绳板41向上推。当第一连接柱5与长孔42A的第一端抵接时,挡绳板41会停留于第一位置上。然后松开拉环,螺柱将插入到第一锁定孔43A中。此时挡绳板41与滑轮1之间的间隙变小并达到相应的挡绳的标准的要求,起到挡绳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滑轮支架2包括至少两块沿滑轮1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立板。至少两块立板包括设置于滑轮1的两侧的滑轮立板。

优选地,滑轮1的周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挡绳结构。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滑轮1的周向上设置有两个挡绳结构4。

当需要穿绳时,如图7所示,使两个挡绳结构4的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都远离滑轮1,因此为穿绳提供更大的空间。当需要挡绳时,如图6所示,使两个挡绳结构4的挡绳板41的周向第一端都靠近滑轮1,使挡绳板41起到防止钢丝绳跳绳的作用。

如图3所示,吊钩还包括挡绳轴9。挡绳轴9与挡绳结构4在滑轮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挡绳轴9与挡绳结构4共同防止钢丝绳跳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