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03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片是组成电机转子的重要部件,一般由冲床冲压而成,由于电机转子片较薄,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冲床冲压下来的电机转子片通过人工码放整齐,然后将码放整齐的一沓电机转子片转至下道工序。由于电机转子片较薄,电机所需要的电机转子片数量较多,因此电机转子片的生产数量较大,因此,人工码放电机转子片劳动量较大,劳动负担重,且效率较低。另外,人工码放过程中,锋利的电机转子片的边缘容易割伤操作者的手指,给操作者造成人工伤害。

鉴于人工码放电机转子片的上述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设备来使电机转子片实现自动码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电机转子片实现自动码放的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包括机架和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末端处设置向下倾斜的滑道,所述滑道的末端处设置有转子片码放柱,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

所述转子片码放柱包括上端的导向体和下端的圆柱形的码放体,所述导向体包括设于上方的弧形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柱体部,所述引导部的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柱体部的直径与所述码放体的直径一致;

所述码放体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码放体的中心部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导向体固定连接,所述码放体的外径与待码放电机转子片的转子轴孔的孔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柱体部之间还连接有弧形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截面直径自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大,所述柱体部、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引导部一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子片码放柱远离所述滑道的旁侧竖向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电机转子片在所述转子片码放柱上周向定位的定位片。

优选的,所述定位片的上端部靠近所述转子片码放柱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转子片码放柱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子片码放柱远离所述滑道的旁侧竖向设置有用于防止电机转子片滑出所述转子片码放柱的挡片。

优选的,所述挡片与所述定位片的安装位置均可调。

优选的,所述滑道包括滑道底板,所述滑道底板的两侧边部分别竖向设有护板。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滑轨和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两个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方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转子片码放柱。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一端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或者油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与电机转子片冲床连接安装,将冲床冲下来的电机转子片经过输送带输送至向下倾斜的滑道处,电机转子片在滑道上倾斜向下滑落,正好落至转子片码放柱的导向体上,随着导向体的转动,自转子片码放柱的导向体上套入,在转子片码放柱上逐渐下滑至码放体的底部外围叠放,实现了电机转子片的自动码放,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电机转子片的码放效率,降低了劳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片码放柱远离所述滑道的旁侧竖向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电机转子片在所述转子片码放柱上周向定位的定位片。电机转子片在转子片码放柱上叠放时,电机转子片边缘部的相同部位定位于定位片上,整齐叠放,便于下道工序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转子片码放柱远离所述滑道的旁侧竖向设置有用于防止电机转子片滑出所述转子片码放柱的挡片。从而使电机转子片自滑道底板上滑落至转子片码放柱上时,以及随着导向体的转动而下滑时,不会因为晃动而滑出转子片码放柱,保证了电机转子片在转子片码放柱上的有效码放。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有滑轨和沿滑轨滑动的滑板,滑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转子片码放柱。滑板的一端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此种结构,当伸缩装置的伸缩杆处于缩回状态时,前转子片码放柱对应所述滑道的末端处,伸缩装置的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时,后转子片码放柱对应所述滑道的末端处。使前后两个转子片码放柱能够交替使用,不会因为在一个转子片码放柱上码放完后取出成沓的电机转子片时需要停机,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机转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转子片码放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导向体与电机的传动连接图;

图中:1、输送皮带;2、滑道;21、滑道底板;22、护板;3、机架;4、滑轨;5、滑板;6、转子片码放柱;61、导向体;611、引导部;612、过渡部;613、柱体部;62、码放体;621、贯通孔;63、法兰盘;7、气缸;8、定位片;9、挡片;10、电机转子片;101、定位齿槽;11、电机;111、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包括机架3和由电机带动运转的输送皮带1,输送皮带1的末端处设置向下倾斜的滑道2,机架设置于滑道2的末端处,机架上设置有转子片码放柱6,机架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采取电机11。

转子片码放柱6包括上端的导向体61和下端的圆柱形的码放体62,导向体61包括设于上方的弧形的引导部611,引导部6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柱体部613,引导部611的截面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柱体部613的直径与码放体62的直径一致;码放体62通过法兰盘63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码放体62的中心部沿轴向开设有贯通孔621,电机的动力输出轴111穿过贯通孔621与导向体61固定连接,码放体62的外径与待码放电机转子片的转子轴孔的孔径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码放体62的外径略小于待码放电机转子片的转子轴孔的孔径。

此种结构的电机转子片输送码放设备,与电机转子片冲床连接安装,将冲床冲下来的电机转子片经过输送带输送至向下倾斜的滑道处,电机转子片在滑道上倾斜向下滑落,正好落至转子片码放柱的导向体61上方处,随着导向体61的转动,自转子片码放柱的导向体61套入,在转子片码放柱2上逐渐下滑至码放体62的底部外围叠放,实现了电机转子片的自动码放,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电机转子片的码放效率,降低了劳动负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转子片码放柱6可采用以下结构:转子片码放柱6的引导部611和柱体部613之间还设有弧形的过渡部612,过渡部612的截面直径自下端向上端依次减小,柱体部613、过渡部612以及引导部611一体连接形成导向体61,导向体61与码放体62分体独立设置。在生产过程中,电机转子片在自动套入转子片码放柱6上时,引导部611与过渡部612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容易磨损,引导部611、过渡部612以及柱体部613可单独采用硬度较高、较为耐磨的材料制作,而当引导部611、过渡部612被摩擦损坏时,可单独更换引导部611、过渡部612以及柱体部613,而不更换码放体62,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

滑道2包括滑道底板21,滑道底板21的两侧边部分别竖向设有护板22。

机架3上设有滑轨4和沿滑轨滑动的滑板5,滑板5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电机11,两个电机11的上方分别对应设置有转子片码放柱6。

滑板5的一端部设置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可采用气缸或者油缸等,本实施例中,伸缩装置采用气缸7,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与滑板5固定连接。定义两个转子片码放柱6分别为前转子片码放柱和后转子片码放柱,伸缩装置的伸缩杆处于缩回状态时,前转子片码放柱对应滑道2的末端处,伸缩装置的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时,后转子片码放柱对应滑道2的末端处。使前后两个转子片码放柱能够交替使用,不会因为在一个转子片码放柱6上码放完后取出码放成沓的电机转子片10时需要停机,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每个转子片码放柱6远离滑道2的旁侧竖向设置有定位片8,用于使电机转子片在转子片码放柱6上周向定位。电机转子片在转子片码放柱6上叠放时,电机转子片10边缘部的定位齿槽101定位于定位片上,使若干电机转子片10整齐叠放,便于下道工序使用。

其中,其中,定位片8的上端部靠近转子片码放柱6的一侧低于远离转子片码放柱6的一侧。此种结构,能够使电机转子片10的定位齿槽101转至定位片8时,更易于卡于定位片8的侧边处下落。

每个转子片码放柱6远离滑道的旁侧竖向设置有挡片9,用于防止电机转子片滑出转子片码放柱6。从而使电机转子片放置于转子片码放柱6上,随着导向体61的转动而下滑时,不会因为晃动而滑出转子片码放柱6,保证了电机转子片在转子片码放柱6上的有效码放。

挡片9与定位片8在滑板5上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调整挡片9和定位片8与转子片码放柱6之间的距离。当对不同尺寸的电机转子片进行码放操作时,可根据电机转子片的具体尺寸来调整挡片和定位片在滑板5上的具体位置,使挡片9和定位片8与转子片码放柱6之间的距离与待码放的电机转子片的尺寸相适应。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