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卸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689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污泥卸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我国近年来污水排放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随之污泥量不断增大。其中,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体、无机颗粒和胶体等组成的非均质体。为了保护环境,通常需要采用一系列设备对污泥进行运输和处理,例如,污泥收集设备以及污泥卸料设备等。

目前,污泥卸料设备种类繁多,卸料方式包括有螺旋卸料、闸刀式卸料、星形卸料等。由于污泥性质较为复杂,在卸料时,特别是低含水率的污泥会容易产生扬尘,而污泥产生的扬尘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使得污泥卸料操作较为困难。上述设备尽管都能够实现卸料的功能,但仍然存在操作复杂,卸料效率低,臭气大,会产生扬尘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污泥卸料设备会产生扬尘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卸料系统,其包括:

储存仓,所述储存仓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

输送装置,其包括输送壳体以及输送器,所述输送壳体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输送器设置于所述输送壳体内且用于将物料从所述第二进料口输送至所述第二出料口;以及,

卸料器,所述卸料器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

其中,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对接,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三进料口对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器包括螺旋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旋转的驱动件,所述螺旋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进料口且所述螺旋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出料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料口为设置于所述储存仓的底部的圆筒状开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储存仓的第一出料口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输送装置绕所述第一出料口的轴线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泥卸料系统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储存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输送壳体或者所述卸料器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单元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输气管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气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的尾气管路以及与所述尾气管路连接的引风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料器包括筒状的伸缩壳体以及喇叭状的卸料壳体,所述伸缩壳体的上端为所述第三进料口,所述卸料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伸缩壳体的下端对接且所述卸料壳体的下端为所述第三出料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壳体包括筒状的软壳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软壳的多个支撑框架,多个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软壳的轴向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料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支撑框架相互靠拢或者分离的伸缩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料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伸缩壳体外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上端固定于所述输送壳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泥卸料系统还包括运输设备,所述运输设备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能够与所述第四进料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污泥卸料系统,储存仓、输送装置以及卸料器均分别形成为相对封闭的壳状结构,并且相邻结构的出料口与进料口对接,从而能够防止污泥的扬尘从污泥卸料系统中泄露而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输送器能够提升污泥的输送效率,有效控制污泥的输送量,调节污泥输送速度,从而防止设备堵塞。此外,输送器设置在相对封闭的输送壳体内,由输送器扬起的灰尘被输送壳体阻挡并再次收集,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扬尘外泄,并且无臭气排放,以杜绝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污泥卸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卸料器的放大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外两个实施例中的污泥卸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存仓;101、仓壁;102、第一进料口;103、第一出料口;104、第一进气口;105、第二出气口;106、排气单元;2、输送装置;201、输送壳体;202、第二进料口;203、第二出料口;204、输送器;205、驱动件;206、第一出气口;3、卸料器;301、伸缩壳体301;302、卸料壳体;303、支撑框架;304、连杆;305、驱动机构;306、连接框架;307、第三出料口;308、中空管;3081、第二进气口;3082、第三出气口;309、第三进料口;4、运输设备;401、第四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污泥卸料系统,其包括储存仓1,储存仓1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02和第一出料口103;输送装置2,其包括输送壳体201以及输送器204,输送壳体201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02和第二出料口203,输送器204设置于输送壳体201内且用于将物料从第二进料口202输送至第二出料口203;以及,卸料器3,卸料器3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309和第三出料口307;其中,第一出料口103与第二进料口202对接,并且,第二出料口203与第三进料口309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储存仓1、输送装置2以及卸料器3均分别形成为相对封闭的壳状结构,并且相邻结构的出料口与进料口对接,从而能够防止污泥的扬尘从污泥卸料系统中泄露而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输送器204能够提升污泥的输送效率,还能够有效控制污泥的输送量,调节污泥输送速度,从而防止设备堵塞。此外,输送器204设置在相对封闭的输送壳体201内,由输送器204扬起的灰尘被输送壳体201阻挡并再次收集,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扬尘跑出,并且无臭气排放,以杜绝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进料口102设置在储存仓1的顶部,而第一出料口103设置在储存仓1的底部。并且,如图1所述,输送器204可以为螺旋输送器或者带式输送器等,输送方式还可以是滚筒输送或者负压真空输送等。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输送器204为螺旋输送器,且螺旋输送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并排设置,其可包括螺旋以及用于驱动螺旋旋转的驱动件205,螺旋的一端靠近第二进料口202且螺旋的另一端靠近第二出料口203。其中,驱动件205可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的一端连接,从而驱动螺旋绕自身轴线旋转。螺旋的设置方式优选为轴线水平或者轴线沿送料方向下倾斜,从而能够促进污泥的输送。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进料口202设置在输送壳体201的上部并位于驱动件205的附近,驱动件205设置在输送壳体201的一端并且远离第二出料口203,而第二出料口203设置在输送壳体201的底部并位于螺旋的一端,从而有利于污泥的输送,并且方便污泥从输送壳体201内排出。

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能够在输送装置2的第二进料口202与储存仓1的第一出料口103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未图示),从而能够根据下文中的运输设备4的位置和大小,来调整输送装置2与卸料器3的位置。具体为,第一出料口103为设置于储存仓1的底部的圆筒状开口,利用旋转机构驱动输送装置2绕第一出料口103的轴线转动,使卸料器3上的第三出料口307到达运输设备4的第四进料口401的位置,以使得卸料操作更加灵活,而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其中,旋转机构可以包括固定于第二进料口202上的齿轮圈(齿顶朝外)以及驱动齿轮圈转动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可由电机提供旋转动力。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污泥卸料系统还包括通风装置,储存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04和第二出气口105,第一进气口104设置于储存仓1的仓壁101的侧壁上,输送壳体201或者卸料器3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206,通风装置包括与第二出气口105连通的排气单元106以及连通第一进气口104与第一出气口206的输气管路(未标示)。当启动污泥卸料系统进行卸料时,由于输送壳体201和卸料器3中的污泥扬尘较大,此时启动通风装置,将污泥扬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06经输气管路及第一进气口104输送回储存仓1中,使得污泥扬尘重新返回至储存仓1中沉积,而产生的尾气从第二出气口105排出,并进入尾气处理设备,从而在卸料至运输设备4时,可以有效控制污泥扬尘,防止粉尘污染。第一出气口206设置在输送壳体201的上部并靠近第二出料口203的一端。在上述实施例中,排气单元106包括与第二出气口105连通的尾气管路(未标示)以及与尾气管路连接的引风机,通过引风机能够对储存仓1进行抽气,从而将输送壳体201以及卸料器3内的扬尘抽出。

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卸料器3包括筒状的伸缩壳体301以及喇叭状的卸料壳体302,伸缩壳体301的上端为第三进料口309,卸料壳体302的上端与伸缩壳体301的下端对接且卸料壳体302的下端为第三出料口307,第三进料口309的直径大于第三出料口307的直径,以将污泥导向至第四进料口401。伸缩壳体301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伸缩,从而能够根据运输设备4的位置调整第三出料口307的高度,以尽量减小第三出料口307与第四进料口401之间的间隙,防止污泥或者污泥扬尘溢出。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在输送装置2的底部可并排设置多个卸料器3,以针对多个运输设备4的卸料转载,使卸料效率更高。

其中,伸缩壳体301可以为多种形式的结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伸缩壳体301包括筒状的软壳以及用于支撑软壳的多个支撑框架303,多个支撑框架303沿软壳的轴向间隔分布。软壳可为软管或者可选用滤布等可折叠的材质进行制造,以便调节卸料器3的高度。为了方便对伸缩壳体301的伸缩度进行控制,卸料器3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支撑框架303相互靠拢或者分离的伸缩单元(未标示)。伸缩单元包括连接框架306、与连接框架306连接的连杆304以及驱动连杆304运动的驱动机构305,连接框架306设置于伸缩壳体301的底部,通过连杆304穿过输送装置2使驱动机构305与连接框架306相连接,驱动机构305能够对连接框架306进行提升或者使连接框架306下降,从而可以控制卸料器3的高度。其中,驱动机构305可以是电动葫芦、卷扬机或者链式电动提升机等。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卸料器3还包括套设于伸缩壳体301外的中空管308,中空管308的上端固定于输送壳体201上。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由第三出气口3082代替第一出气口206,中空管308上设置有位于中空管308下端的第二进气口3081和位于中空管308上部的第三出气口3082,第二进气口3081与第四进料口401对接,而卸料壳体302的自由端从第四进料口401伸入运输设备4内。第三出气口3082通过输气管路与第一进气口104连接,中空管308的靠近第二进气口308的一端通过固定件(未图示)与输送壳体201连接,从而使伸缩壳体301与中空管308之间形成通风通道,其中,中空管308可为软管或者可选用滤布等可折叠的材质制造。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污泥卸料系统还包括运输设备4,运输设备4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401,第三出料口307能够与第四进料口401对接。并且,在一套污泥卸料系统中能够设置多台运输设备4,以提升污泥卸料和运输的效率。而且,在上述的多个实施例中,在污泥卸料系统中对输送器204、卸料器3以及通风装置的控制均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以下将通过对污泥卸料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描述,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首先,经过处理后的污泥从第一进料口102输送至储存仓1中,储存仓1作为临时储存容器。当污泥在储存仓1储存到一定量时,将运输设备4的第四进料口401对准并位于卸料器3的第三出料口307的下方,启动驱动机构305,驱动连杆304通过连接框架306使卸料器3的高度下降,伸缩壳体301的至少两个支撑框架303在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使伸缩壳体301在纵向方向上伸展,以使得卸料壳体302上的第三出料口307与第四进料口401对接,完成对接后停止驱动机构305。

随后,开启储存仓1上的第一出料口103和输送装置2的第二进料口202,污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储存仓1的第一出料口103输送至输送装置2中,与此同时,启动输送装置2中的驱动件205,通过驱动件205带动螺旋转动,把进入输送装置2中的污泥通过螺旋输送至第二出料口203,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污泥从输送壳体201的第二出料口203排出,再经卸料器3的第三出料口307下落至运输设备4中。

运输设备4装满污泥后,关闭储存仓1的第一出料口103和输送装置2的第二进料口202,待输送装置2和卸料器3的污泥排空后,停止输送装置2,启动驱动机构305,驱动连杆304通过连接框架306提升卸料器3的高度,伸缩壳体301的至少两个支撑框架303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靠近,使伸缩壳体301在纵向方向上折叠,则第三出料口307远离第四进料口401。当达到预定的高度时,停止驱动机构305,最后运输设备4外运出厂。

当污泥启动卸料时,由于输送装置2和卸料器3中的污泥扬尘较大,此时,启动通风装置,使污泥扬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06,经输气管路及储存仓1的第一进气口104输送回储存仓1中,使得污泥扬尘重新返回至储存仓1中沉积,而产生的尾气从第二出气口105排出至尾气处理设备。

如图4所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卸料器3还包括中空管308,在卸料时,首先启动驱动机构305,驱动连杆304通过连接框架306使卸料器3的高度下降,中空管308的第二进气口3081与第四进料口401连接,而第三出料口307下降至运输设备4内,随后开始卸料。然而在卸料过程中,为了使运输设备4的气压与外部环境一致,需要把运输设备4中的气体排出,因此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口3081排出,再通过伸缩壳体301与中空管308之间形成的通风通道从第三出气口3082排出,第三出气口3082排出的气体由输气管路输送至储存仓1中,最后从第二出气口105排出至尾气处理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