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清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822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清纱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清纱装置。



背景技术:

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络筒过程中设备都带有电子清纱器,,该电子清纱器会自动检测到纱线的粗节、细节等纱疵并自动切断纱线 ,清纱器安装后纱线在高速滑动和抖动时很容易从清纱器的切断口上脱开,使用很不方便,对过粗、过细或粗细明显不一致的纱线不能及时的切除,影响了纱线的整体质量。

SAVIO络筒机容易带回丝,然后附入纱线,该类回丝容易游离出电子清纱器,进入筒纱,造成织造工序断头增多,纱线可织性较差。客户多次反馈因带回丝所造成的织造断头多,布面疵点等。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能杜绝筒纱中的带回丝现象,尽早解决该类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清纱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清纱装置,包括整体支架,其特征是,整体支架上设置有滚轮,滚轮下方设置有安装在整体支架上的清纱器,清纱器一端设置有切断口,清纱器的上侧设置有限位片,限位片上安装有吸嘴支架,吸嘴支架内安装有塑料软管。

所述的限位片豁口的边缘为弧形。塑料软管的前端为金属吸嘴,金属吸嘴与吸嘴支架相互配合,金属吸嘴为椭圆形,金属吸嘴的长半径为12mm,金属吸嘴的短半径为6mm,塑料软管的另一端与吸风筒连接。所述的吸嘴支架为U形,设置有两个供金属吸嘴穿过的孔。所述的整体支架上设置有被纱线穿过的限位环。

所述的整体支架的下方设置有纱筒。

改造后,加装的捕纱嘴能及时将纱线上附着的回丝及时吸入风筒内,保证筒纱质量,且成本较低,加装方便,极大的稳定了产品质量,避免了质量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固定方便,当清纱器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纱线过粗、过细或粗细明显不一致时,切断口能够及时的将纱线切断,保证了纱线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滚轮;2、纱线;3、固定架;4、金属吸嘴;5、限位片;6、支架;7、清纱器;8、切断口;9、限位环;10、纱筒;11、塑料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新型清纱装置,包括整体支架6,其特征是,整体支架6上设置有滚轮1,滚轮1下方设置有安装在整体支架6上的清纱器7,清纱器7一端设置有切断口8,清纱器7的上侧设置有限位片5,限位片5上安装有吸嘴支架3,吸嘴支架3内安装有塑料软管11。

所述的限位片5豁口的边缘为弧形。

塑料软管11的前端为金属吸嘴4,金属吸嘴4与吸嘴支架3相互配合,金属吸嘴4为椭圆形,金属吸嘴4的长半径为12mm,金属吸嘴4的短半径为6mm,塑料软管11的另一端与吸风筒连接。

所述的吸嘴支架3为U形,设置有两个供金属吸嘴4穿过的孔。

所述的整体支架6上设置有被纱线2穿过的限位环9。

所述的整体支架6的下方设置有纱筒10。

纱线经过滚轮1的向下移动,首先经过金属吸嘴4,能将纱线上的游离回丝及时吸入风筒内,保证了筒纱质量,纱线2经过限位片5,有效的防止纱线跑偏,限位片5中间的豁口两边为圆弧形,限制线跑偏,纱线方便的放入,纱线经过清纱器7,检测出不符合要求的纱线及时被切断口切断,下侧的限位环8可以将合格的纱线2再一次固定位置,然后缠入纱筒10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