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07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污泥装卸设备对车辆运装污泥是直线性的装填,这样车斗内的污泥装载的不均匀,导致车斗内的污泥会成一定角度进行堆积,使得车斗内的污泥无法装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包括门架,门架上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污泥软管;还包括电动行走机构;污泥软管的出料端布置在电动行走机构上,电动行走机构沿轨道延伸方向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所述的轨道上还设有滑动小车,滑动小车下方吊起污泥软管。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所述的污泥软管与不锈钢污泥管相连通,不锈钢污泥管通过污泥泵将污泥缓存斗中污泥抽出。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所述的污泥软管的出料端设有超声波料位计。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可以多模式卸料,模式①根据污泥运输车车厢长度,设定好限位开关,电动行走机构带动卸料口在车厢内进行往复式均布卸料,直到车厢内污泥高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卸料;模式②从车厢的一头开始卸料,卸料到设置高度后,逐步往车厢的另一头卸料。

不锈钢管道上安装有污泥流量计,每次卸料的流量可以上传至控制箱。泥堆积角在30°-45度,单点卸料是容易形成污泥堆,车辆无法满装,该装置实现了多点卸料功能,可以实现对污泥车满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包括门架1,门架1上设有轨道2;轨道2上设有污泥软管5;污泥软管5的出料端布置在电动行走机构3上,电动行走机构3沿轨道2延伸方向滑动。轨道2上还设有滑动小车4,滑动小车4下方吊起污泥软管5。

污泥软管5与不锈钢污泥管7相连通,不锈钢污泥管7通过污泥泵8将污泥缓存斗9中污泥抽出。污泥软管5的出料端设有超声波料位计6。

工作原理:

1、污泥泵安装在脱水设备出料下发,为了便于将脱水后的污泥收集,在污泥泵上方安装一个缓存斗。污泥泵运行后将污泥打至污泥管内,最终掉入污泥运输车内。

2、电动行走机构通过滑触线受电后可以在轨道内行走,轨道内设有行程开关。

3、电动行走机构移动时将带动滑动小车在轨道内滑动,电动行走机构和滑动小车均与污泥软管连接,从而带动污泥软管移动。

4、卸料口通过结构件与行走电机固定,卸料口机构件边上安装一超声波料位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该装置包括门架,门架上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污泥软管;还包括电动行走机构;污泥软管的出料端布置在电动行走机构上,电动行走机构沿轨道延伸方向滑动。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污泥装载装置,可以多模式卸料,模式①根据污泥运输车车厢长度,设定好限位开关,电动行走机构带动卸料口在车厢内进行往复式均布卸料,直到车厢内污泥高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卸料;模式②从车厢的一头开始卸料,卸料到设置高度后,逐步往车厢的另一头卸料。

技术研发人员:包卫彬;罗洪波;沙齐;严娟;张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华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1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