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220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顶升装置很多,对于较重物料的顶升大多采用液压的形式作为动力的供给,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的场合,液压的动力供给方式不便于环境的控制,不能适应用户对顶升方式简洁易控制的要求。

现有的顶升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利于设备的精度安装,增大了施工难度及安全施工风险;第二,施工作业空间会受限制;第三,需要占用较大的建筑场地,不利于场地资源的调配,影响整个建筑场所的施工运行;第四,需要很多的人力或者吊车配合安装,这在无形之中增大了施工成本,第五,一般采用液压顶升系统,需要通电来进行作业,结构复杂,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施工工期,不利于施工成品的节约。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王晓强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项名称为“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其申请号是201620003766.x,包括包括升降架装置,用于提升该升降架装置的钢丝绳,和用于紧固和收纳该钢丝绳的紧线器装置,所述升降架装置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设置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中间的至少一组剪叉机构,剪叉机构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可拆式连接,该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上支撑部的端部,另一端通过紧线器装置进行收纳;所述剪叉机构包括2个相同的叉杆在中部铰接,叉杆的下端与下支撑部通过下连接杆铰接,下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叉杆下端滑动的下导向槽,所述下连接杆可在下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叉杆上下运动,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叉杆的上端与上支撑部通过上连接杆铰接,上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叉杆上端滑动的上导向槽,所述上连接杆可在上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叉杆上下运动;此专利产品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安装连接稳定性不高,钢丝绳的拉升强度有限,顶升高度以及顶升重量受到一定限制。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灵活、安全,工作性能稳定的,还不受施工作业空间的限制的顶升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升装置,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下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两组升降架装置,两组升降架装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装置;两组升降架装置对称布设于固定杆装置的两侧,固定杆装置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架装置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架装置是以一个剪叉单元为基础的并以其为起点往上依次叠加多个所述剪叉单元的剪叉机构;所述剪叉单元包括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呈上下叠加放置并在中心转动连接成剪叉;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的上端与叠加在其上部相邻的剪叉单元中的第二剪叉臂、第一剪叉臂的下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处于最底层的剪叉单元的其中一个剪叉臂的下端设有下滚轮与下边轮,另一个剪叉臂的下端与下支撑部的底部铰接;下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剪叉臂下端滑动的下导向槽,所述剪叉臂可在下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剪叉单元上下运动,与此相对应的,处于最顶层的剪叉单元的其中一个剪叉臂的上端设有上滚轮与上边轮,另一个剪叉臂的上端与上支撑部的顶部铰接;上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剪叉臂上端滑动的上导向槽,所述剪叉臂可在上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剪叉单元上下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之间连接有丝杠;该丝杠的一端以固定但可旋转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在相邻剪叉单元的之间,丝杠的另一端与固定杆装置连接,丝杠与固定杆装置连接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机构,该锁紧螺母机构位于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之间,所述锁紧螺母机构具有与所述丝杠相互配合的螺纹表面,所述锁紧螺母机构能够在啮合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剪叉单元设置有六组,包括相对称的第一剪叉单元、第二剪叉单元、第三剪叉单元、第四剪叉单元、第五剪叉单元和第六剪叉单元;丝杠位于第一剪叉单元与第二剪叉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剪叉单元与第四剪叉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二丝缸;第五剪叉单元与第六剪叉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三丝缸;所述锁紧螺母机构包括相对称的第一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和第三锁紧螺母;所述固定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相对称的丝杠中间连接有第三固定杆,第一锁紧螺母位于第三固定杆与相邻第一剪叉单元和第二剪叉单元之间;相对称的第二丝缸中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二锁紧螺母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相邻第三剪叉单元和第四剪叉单元之间;相对称的第三丝缸中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三锁紧螺母位于第二固定杆与相邻第三剪叉单元和第四剪叉单元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设于第二固定杆上的齿轮;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杆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上支撑杆装置,上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第一上支撑杆与第一固定杆转动连接,第一下支撑杆与第二固定杆转动连接,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中间转动布设有上连接轴,上连接轴上套接有上双齿轮;上双齿轮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齿轮,上双齿轮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齿轮;与此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三齿轮,第三固定杆上设有第四齿轮,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下支撑杆装置,下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第二上支撑杆与第二固定杆转动连接,第二下支撑杆与第三固定杆转动连接,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中间转动布设有下连接轴,下连接轴上套接有下双齿轮;下双齿轮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三齿轮,下双齿轮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四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丝杠、第二丝缸和第三丝缸的外端部依次设置有轴承和压力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丝杠、第二丝缸和第三丝缸的长度与剪叉臂的长度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相互平行且位置对应,该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均为为l型,一边为长,另一边为短,短边为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的底面,长边为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的外侧面,在底面或顶面上有别于长边的另一边还附带有翻边,防止下滚轮和上滚轮跳轨,下滚轮和上滚轮与下边轮和上边轮在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内滚动,其中,下滚轮和上滚轮与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的底面之间实现相对滚动,而下边轮和上边轮与下导向槽和上导向槽的侧面实现相对滚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的铰接部的两端均为圆弧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架装置是以一个顶升单元为基础的并以其为起点往上依次连接多个所述顶升单元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单元包括两组相对称的顶升部件,顶升部件由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组成,该第一剪叉臂的一端与第二剪叉臂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的另一端与其上部相邻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的另一端相铰接,相邻顶升部件的相邻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之间连接有丝杠;该丝杠的一端以固定但可旋转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在相邻顶升部件之间,位于顶升部件上部的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的上端与叠加在其上部相邻的顶升部件下部第一剪叉臂、第二剪叉臂的下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处于最底层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之间设有下顶升滚轮,下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下顶升滚轮滑动的下导向槽,所述下顶升滚轮可在下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顶升装置上下运动,与此相对应的,处于最顶层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与第二剪叉臂之间设有上顶升滚轮,上支撑部内形成有用于上顶升滚轮滑动的上导向槽,所述上顶升滚轮可在上导向槽内左右滑动,并带动顶升装置上下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分别布设有两根,分别布设于升降架装置的左右两侧端部,当定位装置位于升降架装置右侧时,上定位片的一端与上支撑部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剪叉臂的中点相铰接;下定位片的一端与下支撑部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剪叉臂的中点相铰接;当定位装置位于升降架装置左侧时,上定位片的一端与上支撑部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剪叉臂的中点相铰接;下定位片的一端与下支撑部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剪叉臂的中点相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顶升装置由相对称的两组升降架装置,两组升降架装置平行布设,一方面提高了升降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通过六组剪叉单元相互之间配合,使得顶升重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另外,通过齿轮与丝杠之间的连接配合,提升该顶升装置,相比较现有的液压顶升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a向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c-c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b向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d-d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e向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f向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上支撑部1,下支撑部2,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丝杠5,下滚轮6,下边轮7,下导向槽8,上滚轮9,上边轮10,上导向槽11,第二丝缸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固定杆15,第三丝缸16,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第三锁紧螺母19,齿轮20,驱动电机21,第一齿轮22,第一上支撑杆23,第一下支撑杆24,上连接轴25,上双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三齿轮28,第四齿轮29,第二上支撑杆30,第二下支撑杆31,下连接轴32,下双齿轮33,轴承34,压力轴承35,下顶升滚轮36,上顶升滚轮37,上定位片38,下定位片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一种顶升装置,包括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上支撑部1与下支撑部2之间设置有两组升降架装置,两组升降架装置之间连接有固定杆装置;两组升降架装置对称布设于固定杆装置的两侧,固定杆装置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架装置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升降架装置是以一个剪叉单元为基础的并以其为起点往上依次叠加多个所述剪叉单元的剪叉机构;所述剪叉单元包括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呈上下叠加放置并在中心转动连接成剪叉;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的上端与叠加在其上部相邻的剪叉单元中的第二剪叉臂4、第一剪叉臂3的下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从顶升装置的稳定性考虑,下支撑部2的宽度大于上支撑部1的宽度,增大下支撑部2的宽度,使下支撑部2底部与地面受力面积增大,在物体的提升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该顶升装置的稳定度和牢固度,也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使用过程中,该顶升装置可以为左右相对称的两组升降架装置;左侧两组升降架装置与右侧两组升降架装置并排放置,并且在左右两侧的两组升降架装置的下支撑部2上套接有呈内凹的方形的定位板,定位板与地面水平接触,两组升降架装置的下支撑部2放置于定位板中,与此相对应的,左右两侧的两组升降架装置的上支撑部1上也套接有呈内凹的方形的放置板,放置板用于罩住左右两侧的两组升降架装置,并且使得放置板的上部处于水平状,这样,左右两侧的两组升降架装置在顶升过程中,通过底部的定位板和顶部的放置板,使得该顶升装置形成一个顶升平台,所顶升的重量可以增加,同时,顶升物料的稳定度和安全性也得到增强。

当然,该顶升装置的两组升降架装置可以为三组或者四组连接起来使用,该两组升降架装置平行排列或者合为呈一个方形结构,在升降架装置的下支撑部2和上支撑部1分别放置定位板和放置板,根据需要顶升的物料的体积或者重量进行选择,适用范围广。

剪叉单元与上支撑部1和下支撑部2可拆卸连接,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情况进行选择,便于该顶升装置的拆卸和安装,使该顶升装置可以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1,固设于第二固定杆14上的齿轮20;驱动电机21通过链条带动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杆14旋转;驱动电机2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安放,驱动电机21通过齿轮20带动第二固定杆14旋转,驱动电机21可以正转或反转,通过锁紧螺母机构与丝杠5的啮合使得第一剪叉臂3和第二剪叉臂4张开或者闭合,用于顶升物料上升或者下降;同时,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无线遥控装置、无线接收器、控制器和电控开关,所述无线遥控装置与所述无线接收器采用无线通信信号连接,用于将操作指令以无线方式发送给所述无线接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器和电控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电控开关设置在驱动电机21的驱动行程中,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1的开启或者关闭状态,使得顶升高度的最合理化。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无线遥控装置,并到达顶升装置前端适合的位置进行远程控制,由于该位置视线不受影响,因此在顶升定位过程中能够方便地快速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相比于现有的手动控制系统,本实施例通过无线控制方式,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而处于最底层的剪叉单元的其中一个剪叉臂的下端设有下滚轮6与下边轮7,另一个剪叉臂的下端与下支撑部2的底部铰接;下支撑部2内形成有用于剪叉臂下端滑动的下导向槽8,所述剪叉臂可在下导向槽8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剪叉单元上下运动,与此相对应的,处于最顶层的剪叉单元的其中一个剪叉臂的上端设有上滚轮9与上边轮10,另一个剪叉臂的上端与上支撑部1的顶部铰接;上支撑部1内形成有用于剪叉臂上端滑动的上导向槽11,所述剪叉臂可在上导向槽11内左右滑动,并带动剪叉单元上下运动。

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相互平行且位置对应,该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均为为l型,一边为长,另一边为短,短边为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的底面,长边为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的外侧面,在底面或顶面上有别于长边的另一边还附带有翻边,防止下滚轮6和上滚轮9跳轨,下滚轮6和上滚轮9与下边轮7和上边轮10在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内滚动,其中,下滚轮6和上滚轮9与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的底面之间实现相对滚动,而下边轮7和上边轮10与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的侧面实现相对滚动。顶升装置在实现伸展时,其重心不断由内向外,自身的重力使得整个顶升装置向上运动,这样导致顶升装置的最底部需要承受很大的支撑力,下边轮7和上边轮10承受了倾斜力,保证了剪叉臂之间距离能够轻松的实现增大、减小。

相邻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连接有丝杠5;该丝杠5的一端以固定但可旋转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在相邻剪叉单元的之间,丝杠5的另一端与固定杆装置连接,丝杠5与固定杆装置连接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机构,该锁紧螺母机构位于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所述锁紧螺母机构具有与所述丝杠5相互配合的螺纹表面,所述锁紧螺母机构能够在啮合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旋转。

锁紧螺母机构包括相对称的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和第三锁紧螺母19;每个锁紧螺母机构均具有内螺纹,用于与丝杠5啮合,通过驱动电机21带动齿轮20旋转,进而带动锁紧螺母机构与丝杠5啮合,使得剪叉单元伸展或闭合,通过驱动电机21转动第二固定杆14以使第三锁紧螺母19沿着第三丝缸16相右滑动,使负载上升。

本发明方案中的剪叉单元设置有六组,包括相对称的第一剪叉单元、第二剪叉单元、第三剪叉单元、第四剪叉单元、第五剪叉单元和第六剪叉单元;丝杠5位于第一剪叉单元与第二剪叉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剪叉单元与第四剪叉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二丝缸12;第五剪叉单元与第六剪叉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三丝缸16;所述锁紧螺母机构包括相对称的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和第三锁紧螺母19;所述固定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和第三固定杆15;相对称的丝杠5中间连接有第三固定杆15,第一锁紧螺母17位于第三固定杆15与相邻第一剪叉单元和第二剪叉单元之间;相对称的第二丝缸12中间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3,第二锁紧螺母18位于第一固定杆13与相邻第三剪叉单元和第四剪叉单元之间;相对称的第三丝缸16中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4,第三锁紧螺母19位于第二固定杆14与相邻第三剪叉单元和第四剪叉单元之间。

第二固定杆14上设有第二齿轮27,第一固定杆13上设有第一齿轮22,第一固定杆13与第二固定杆14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上支撑杆装置,上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一上支撑杆23和第一下支撑杆24;第一上支撑杆23与第一固定杆13转动连接,第一下支撑杆24与第二固定杆14转动连接,第一上支撑杆23和第一下支撑杆24中间转动布设有上连接轴25,上连接轴25上套接有上双齿轮26;上双齿轮26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齿轮22,上双齿轮26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齿轮27;与此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杆14上设有第三齿轮28,第三固定杆15上设有第四齿轮29,第二固定杆14与第三固定杆15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下支撑杆装置,下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二上支撑杆30和第二下支撑杆31;第二上支撑杆30与第二固定杆14转动连接,第二下支撑杆31与第三固定杆15转动连接,第二上支撑杆30和第二下支撑杆31中间转动布设有下连接轴32,下连接轴32上套接有下双齿轮33;下双齿轮33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三齿轮28,下双齿轮33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四齿轮29。

第一上支撑杆23与第一下支撑杆24的长度为两个相邻剪叉单元的顶升的最大高度,满足了该顶升装置的最大提升高度。

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的外端部依次设置有轴承34和压力轴承35;设置轴承34,使得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与其相对运动位置,用于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同时,轴承34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的旋转体,用以降低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压力轴承35是由压力顶胶35-1与压力轴承座35-2两部分组成,压力顶胶35-1套接于丝杠5上,压力轴承座35-2与丝杠5的端部相连接,相邻的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的上下伸展,使得压力顶胶35-1与轴承34相抵,保持剪叉单元与压力轴承35之间的软性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在伸展时所产生的振动,减小对压力轴承35以及顶升装置所造成的冲击。

压力轴承35布设于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的最外端,用于防止轴承34向外滑动的同时,也使得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与压力轴承35的压力轴承座35-2一起转动,使之保持丝杠5转向的灵活性,进而使得剪叉单元的提升稳定。

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的长度与剪叉臂的长度相对应,采用该方案,使得剪叉单元在提升或者收缩中,保证丝杠5与锁紧螺母机构的连接稳定性,以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

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的铰接部的两端均为圆弧过渡;在使用过程中,升降架装置上的剪叉单元伸展时,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的角度越来越大,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的贴合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小,重量集中在铰接部处,铰接部连接的两端采用圆弧过渡,能够分担整个剪叉单元伸展开后自身承受的重力,保证使用的安全稳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1、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通过链条带动固设于第二固定杆14上的齿轮20旋转,由于第二固定杆14上还固设有第二齿轮27与第三齿轮28,同时,第二齿轮27与第三齿轮28也同时旋转,第二齿轮27固定于第二固定杆14上,第一固定杆13上设有第一齿轮22,第一固定杆13与第二固定杆14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上支撑杆装置,上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一上支撑杆23和第一下支撑杆24;第一上支撑杆23与第一固定杆13转动连接,第一下支撑杆24与第二固定杆14转动连接,第一上支撑杆23和第一下支撑杆24中间转动布设有上连接轴25,上连接轴25上套接有上双齿轮26;上双齿轮26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一齿轮22,上双齿轮26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二齿轮27;并带动第二齿轮27旋转。

第三齿轮28固定于第二固定杆14上,第三固定杆15上设有第四齿轮29,第二固定杆14与第三固定杆15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下支撑杆装置,下支撑杆装置包括第二上支撑杆30和第二下支撑杆31;第二上支撑杆30与第二固定杆14转动连接,第二下支撑杆31与第三固定杆15转动连接,第二上支撑杆30和第二下支撑杆31中间转动布设有下连接轴32,下连接轴32上套接有下双齿轮33;下双齿轮33的其中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三齿轮28,下双齿轮33的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第四齿轮29。

使得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同时转动,带动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第三锁紧螺母19联动相邻的剪叉单元的两个剪叉臂沿着下导向槽8和上导向槽11滑动,

使剪叉单元的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上升或下降,带动上支撑部1上升或下降,同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第三锁紧螺母19在使得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转动的同时,位于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外端的轴承34和压力轴承35也同时装动,使之保持丝杠5转向的灵活性,进而使得剪叉单元的提升稳定,快速和高效;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一种顶升装置的使用方法:首先,通过操作者将该顶升装置放置到需要顶升工件的下方,将需要顶升的工件放置到上支撑部1上,放置平稳后,通过驱动装置上设置的无线遥控装置,控制驱动电机21的开启,驱动电机21带动齿轮20旋转,与此同时,带动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7,第三齿轮28和第四齿轮29旋转,并带动丝杠5,第二丝缸12和第三丝缸16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上移并使工件下部与上支撑部1顶端充分接触;然后,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在驱动电机21带动下上移并承担工件的重力,工件对上支撑部1的反作用力使上支撑部1下移并下压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此时上支撑部1开始全部承担工件的重力;当工件到达一定位置以后,确认工件定位稳定以后,通过无线遥控装置使得驱动电机21回旋,此时,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下移直至顶升装置完全不承担工件的重力,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回收,最后,当该顶升装置完全脱离工件下部时,操作者将该顶升装置从工件下方取出,准备进行一下次的顶升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一种顶升装置的升降架装置是以一个顶升单元为基础的并以其为起点往上依次连接多个所述顶升单元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单元包括两组相对称的顶升部件,顶升部件由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组成,该第一剪叉臂3的一端与第二剪叉臂4的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的另一端与其上部相邻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的另一端相铰接,相邻顶升部件的相邻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连接有丝杠5;该丝杠5的一端以固定但可旋转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在相邻顶升部件之间,位于顶升部件上部的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的上端与叠加在其上部相邻的顶升部件下部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的下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提高了该顶升装置的顶升高度,使得该顶升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处于最底层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设有下顶升滚轮36,下支撑部2内形成有用于下顶升滚轮36滑动的下导向槽8,所述下顶升滚轮36可在下导向槽8内左右滑动,并带动顶升装置上下运动,与此相对应的,处于最顶层的顶升部件的第一剪叉臂3与第二剪叉臂4之间设有上顶升滚轮37,上支撑部1内形成有用于上顶升滚轮37滑动的上导向槽11,所述上顶升滚轮37可在上导向槽11内左右滑动,并带动顶升装置上下运动。

升降架装置还包括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上定位片38和下定位片39;上定位片38和下定位片39分别布设有两根,分别布设于升降架装置的左右两侧端部,当定位装置位于升降架装置右侧时,上定位片38的一端与上支撑部1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剪叉臂3的中点相铰接;下定位片39的一端与下支撑部2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剪叉臂3的中点相铰接;当定位装置位于升降架装置左侧时,上定位片38的一端与上支撑部1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剪叉臂4的中点相铰接;下定位片39的一端与下支撑部2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剪叉臂4的中点相铰接;通过设置相对称布设的上定位片38和下定位片39,一是保证了该顶升装置的定位稳定性,使该顶升装置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也增加了该装置的牢固度。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上支撑部1,下支撑部2,第一剪叉臂3,第二剪叉臂4,丝杠5,下滚轮6,下边轮7,下导向槽8,上滚轮9,上边轮10,上导向槽11,第二丝缸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固定杆15,第三丝缸16,第一锁紧螺母17,第二锁紧螺母18,第三锁紧螺母19,齿轮20,驱动电机21,第一齿轮22,第一上支撑杆23,第一下支撑杆24,上连接轴25,上双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三齿轮28,第四齿轮29,第二上支撑杆30,第二下支撑杆31,下连接轴32,下双齿轮33,轴承34,压力轴承35,下顶升滚轮36,上顶升滚轮37,上定位片38,下定位片3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