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36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食用菌内含有多类对人体有益成分,故食用菌的种植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产业的重要部分。而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则由于其在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食用菌安全、环保、高效的生产处理,故会逐渐取代传统人工生产成为该产品种植产业的主流方式。

在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其需要将对应食用菌在瓶装环境下完成培育后,将其同一储藏直至其成熟;上述工艺流程中往往需要将装载有食用菌菌瓶的菌筐置于育菇室内的床架之中。为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育菇室内的床架分布较为密集,相邻床架之间留有间距较窄。针对上述情形,现有的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于菌筐的上架以及下架处理无法通过叉车等工具得以实现,故其仍需由人工进行操作,致使其效率以及工作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可针对育菇室内环境以实现食用菌菌筐的自动上架以及下架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包括有搬运小车,搬运小车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之上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升降端板,升降端板之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

所述升降平台之上设置有至少3层菌筐安置端架,每一层菌筐安置端架之上均匀排列有多个菌筐,菌筐安置端架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在菌筐安置端架宽度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之中设置有第一驱动丝杆;所述菌筐安置端架之中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推杆,推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向轨道内部,且其与第一驱动丝杆相连接,第一驱动丝杆用于驱动推杆沿导向轨道进行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端板,其平行于导向轨道进行延伸,所述导向轨道之中的第一驱动丝杆连接至驱动端板之上;所述驱动端板之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丝杆,所述推板的端部连接至第二驱动丝杆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对于菌筐安置端架进行水平搬运处理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丝杆驱使驱动端板连同推板以对于菌筐安置端架形成一次推移处理,并可通过第二驱动丝杆驱使推板对于菌筐安置端架形成二次推移处理,进而在使得菌筐安置端架的可推移距离得以延长的同时,避免单一运动行程导致的运动部件所需预留空间过大,致使本申请中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在满足育菇室内床架的多侧安放菌筐的需求同时,亦可使得设备整体体积相对于相邻床架间的间距得以有效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菌筐安置端架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进行延伸的调节丝杆,所述导向轨道的外侧端面固定于调节丝杆之上;所述菌筐的上边部设置有钩耳,钩耳的宽度至少与推杆宽度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调节丝杆驱使导向轨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处理,进而使得推杆可随导向轨道一同进行升降;当推杆移动至菌筐的钩耳内部时,即可实现推杆与菌筐的相对固定处理,以在显著改善菌筐自菌筐安置端架向床架之上运动过程中的支撑稳定性的同时,亦可通过推杆相对于菌筐的固定以实现菌筐自床架向菌筐安置端架之上进行下架处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申请中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可满足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菌筐的任意搬运需求,致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向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调节轨道,导向轨道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延伸至调节轨道之中的调节端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调节轨道以及调节端体的设置以确保导向轨道在进行升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菌筐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亦可随之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钩耳的长度至少为菌筐长度的2/3,其可确保推杆与钩耳连接过程中对于菌筐整体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平台之中设置有升降轨道,升降端板延伸至升降轨道内部,升降轨道包括有驱动槽体与固定槽体,升降轨道的固定槽体设置于驱动槽体的两侧,且其采用彼此相对的“匚”形结构,升降轨道的驱动槽体内部设置有升降链条;所述升降端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固定槽体内部,升降端板的后端面延伸至固定槽体中,且其与升降链条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升降链条以对于升降端体连同升降哦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处理,进而避免升降端体在不同高度位置时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以确保菌筐安置端架在任意高度位置均可保持良好的位置稳定性,进而确保其搬运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可在育菇室内的相邻两个床架之间实现菌筐的搬运处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多个菌筐完成加工过程中并在菌筐安置端架之上排列整齐后,即可通过搬运小车将多个菌筐安置端架运输至对应的床架之间,并通过升降端板将其传输至对应的高度位置;当菌筐安置端架与床架之上的待安置工位齐平时,菌筐安置端架两侧的第一驱动丝杆驱使推杆沿导向轨道进行运动,进而推动多个菌筐一同自菌筐安置端架朝向床架进行水平运动;当菌筐完成进入至床架时,即完成菌筐的搬运处理;当菌筐需进行下架处理时,驱使上述推杆在固定菌筐时进行反向运动,即可使得菌筐自床架之上运动至菌筐安置端架之中。上述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可针对育菇室的狭小环境实现菌筐的上架与下架搬运处理,进而使得食用菌的搬运效率得以显著改善,进而使其整体生产效率亦可随之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升降端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升降端板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菌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导向轨道与调节轨道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搬运小车、2—支撑平台、3—升降端板、4—升降平台、5—菌筐安置端架、6—菌筐、7—导向轨道、8—第一驱动丝杆、9—推杆、10—驱动端板、11—第二驱动丝杆、12—调节丝杆、13—钩耳、14—调节轨道、15—调节端体、16—升降轨道、1601—驱动槽体、1602—固定槽体、17—升降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包括有搬运小车1,搬运小车1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平台2,支撑平台2之上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升降端板3,升降端板3之上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4;所述升降平台4之上设置有至少3层菌筐安置端架5,每一层菌筐安置端架5之上均匀排列有多个菌筐6,菌筐安置端架5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在菌筐安置端架5宽度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导向轨道7,导向轨道7之中设置有第一驱动丝杆8;所述菌筐安置端架5之中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推杆9,推杆8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向轨道7内部,且其与第一驱动丝杆8相连接,第一驱动丝杆8用于驱动推杆9沿导向轨道7进行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推杆9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端板10,其平行于导向轨道7进行延伸,所述导向轨道7之中的第一驱动丝杆8连接至驱动端板10之上;所述驱动端板10之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丝杆11,所述推板9的端部连接至第二驱动丝杆11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对于菌筐安置端架进行水平搬运处理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丝杆驱使驱动端板连同推板以对于菌筐安置端架形成一次推移处理,并可通过第二驱动丝杆驱使推板对于菌筐安置端架形成二次推移处理,进而在使得菌筐安置端架的可推移距离得以延长的同时,避免单一运动行程导致的运动部件所需预留空间过大,致使本申请中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在满足育菇室内床架的多侧安放菌筐的需求同时,亦可使得设备整体体积相对于相邻床架间的间距得以有效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菌筐安置端架5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进行延伸的调节丝杆12,所述导向轨道7的外侧端面固定于调节丝杆12之上;所述菌筐6的上边部设置有钩耳13,钩耳13的宽度至少与推杆9宽度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调节丝杆驱使导向轨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处理,进而使得推杆可随导向轨道一同进行升降;当推杆移动至菌筐的钩耳内部时,即可实现推杆与菌筐的相对固定处理,以在显著改善菌筐自菌筐安置端架向床架之上运动过程中的支撑稳定性的同时,亦可通过推杆相对于菌筐的固定以实现菌筐自床架向菌筐安置端架之上进行下架处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申请中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可满足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菌筐的任意搬运需求,致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可在育菇室内的相邻两个床架之间实现菌筐的搬运处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多个菌筐完成加工过程中并在菌筐安置端架之上排列整齐后,即可通过搬运小车将多个菌筐安置端架运输至对应的床架之间,并通过升降端板将其传输至对应的高度位置;当菌筐安置端架与床架之上的待安置工位齐平时,菌筐安置端架两侧的第一驱动丝杆驱使推杆沿导向轨道进行运动,进而推动多个菌筐一同自菌筐安置端架朝向床架进行水平运动;当菌筐完成进入至床架时,即完成菌筐的搬运处理;当菌筐需进行下架处理时,驱使上述推杆在固定菌筐时进行反向运动,即可使得菌筐自床架之上运动至菌筐安置端架之中。上述育菇室用食用菌菌筐搬运机器人,其可针对育菇室的狭小环境实现菌筐的上架与下架搬运处理,进而使得食用菌的搬运效率得以显著改善,进而使其整体生产效率亦可随之提高。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导向轨道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调节轨道14,导向轨道7的外侧端面设置有延伸至调节轨道14之中的调节端体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调节轨道以及调节端体的设置以确保导向轨道在进行升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菌筐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亦可随之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钩耳13的长度至少为菌筐长度的2/3,其可确保推杆与钩耳连接过程中对于菌筐整体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平台2之中设置有升降轨道16,升降端板3延伸至升降轨道16内部,升降轨道16包括有驱动槽体1601与固定槽体1602,升降轨道16的固定槽体1602设置于驱动槽体1601的两侧,且其采用彼此相对的“匚”形结构,升降轨道16的驱动槽体1601内部设置有升降链条17;所述升降端板3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固定槽体1602内部,升降端板16的后端面延伸至固定槽体1601中,且其与升降链条17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升降链条以对于升降端体连同升降哦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处理,进而避免升降端体在不同高度位置时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以确保菌筐安置端架在任意高度位置均可保持良好的位置稳定性,进而确保其搬运效果。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3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