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44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新型起吊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块安装机构,特别是一种新型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中小型模具、检具在需要运输或翻转时必须用到起吊装置,通常使用吊车与起吊装置配合实现模具、检具的运输或翻转。

现有的起吊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检具或模具底板上设置四个吊耳101,其包括悬挂部102和连接部103,该悬挂部102的纵剖面呈T形;连接部103上设有两个贯穿其自身的安装孔104,每个吊耳101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检具或模具底板上。其起承重作用的悬挂部102凸出模、检具体,模具、检具在存放时所占空间较大,而且存放时容易发生磕碰,给吊耳101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吊耳101的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起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自由伸缩,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吊棒本体的端部不会超出模、检具的外轮廓尺寸,降低了发生磕碰的可能,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起吊装置,包括套筒、吊棒本体和安装座,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吊棒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套筒插接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吊棒挡块,所述套筒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套筒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棒本体插入所述套筒内的一端连接。

前述的新型起吊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至少设有2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有一根螺栓。

前述的新型起吊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L形通孔,所述L形通孔的长边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其短边与所述长边靠近所述吊棒挡块的一端连接;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与所述L形通孔滑动配合,其一端螺接在所述吊棒本体的侧壁上。

前述的新型起吊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吊棒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吊棒挡块上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设有沉头螺栓,所述沉头螺栓穿过所述台阶孔后与所述吊棒本体一端的螺纹孔螺接。

前述的新型起吊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吊棒本体与所述弹簧连接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杆,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设有第二U形杆,所述弹簧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U形杆上,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U形杆上。

前述的新型起吊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吊棒挡块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筒、吊棒本体和安装座,套筒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吊棒本体的一端与套筒插接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吊棒挡块,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通过调节螺栓与套筒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吊棒本体插入套筒内的一端连接。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模具或检具上,需要对模具或检具进行吊装或翻转时,只需将吊棒本体从套筒内拔出即可,将钢丝绳套在吊棒本体上,由于吊棒本体的端部设有吊棒挡块,因此可以防止钢丝绳松脱,当不需要进行吊装或翻转操作时,拆掉钢丝绳,在弹簧的作用下吊棒本体会自动缩回到套筒内,防止产生磕碰,对吊棒本体起到有效的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101-吊耳,102-悬挂部,103-连接部,104-安装孔;

图2-图3中:1-套筒,2-L形通孔,3-第一限位螺栓,4-吊棒本体,5-吊棒挡块,6-沉头螺栓,7-安装座,8-螺栓,9-锁紧螺栓,10-第一U形杆,11-调节螺栓,12-第二U形杆,13-弹簧,14-第二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起吊装置,包括套筒1、吊棒本体4和安装座7,套筒1固定设置在安装座7上,为了保证套筒1的结构强度,通常套筒1与安装座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吊棒本体4的一端与套筒1插接连接,另一端安装有起限位作用的吊棒挡块5,套筒1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通过调节螺栓11与套筒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吊棒本体4插入套筒1内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常配合吊车使用,在需要进行吊装或翻转操作时,将吊棒本体4从套筒1内拉出一段距离,将吊车的钢丝绳套在吊棒本体4上,由于吊棒本体4的端部设有吊棒挡块5,因此钢丝绳不会脱出。当完成吊装或翻转操作后,拆掉钢丝绳,在弹簧13的回复力作用下,吊棒本体4自动缩进套筒1内,防止模具或检具在使用过程中磕伤吊棒本体4。

上述安装座7上至少设有2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设有一根螺栓8。在将安装座7装到模具或检具上时,需要注意的是,安装后要保证吊棒挡块5的外端面不能超出模具或检具的外轮廓面,这样才能对吊棒本体4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优选地,在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L形通孔2,L形通孔2的长边沿套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短边与长边靠近吊棒挡块5的一端连接;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3,第一限位螺栓3与L形通孔2滑动配合,其一端螺接在吊棒本体4的侧壁上。在将吊棒本体4向外拔出时,第一限位螺栓3沿L形通孔2的长边移动,当移动至端部时吊棒本体4无法继续向外移动,然后转动吊棒本体4,此时第一限位螺栓3沿L形通孔2的短边移动,并在弹簧13的作用下定位在短边区域内,防止吊棒本体4自动回退。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吊装、翻转时的安全性。

由于吊棒挡块5为易损件,为了便于吊棒挡块5的更换,优选地,在吊棒本体4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吊棒挡块5上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有沉头螺栓6,沉头螺栓6穿过台阶孔后与吊棒本体4一端的螺纹孔螺接,需要更换吊棒挡块5时只需拆下沉头螺栓6即可。

进一步,为了使弹簧13便于安装和拆卸,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吊棒本体4与弹簧13连接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栓9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杆10,调节螺栓11的端部设有第二U形杆12,弹簧13的一端卡接在第一U形杆10上,另一端卡接在第二U形杆12上。

更进一步,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簧13,吊棒本体4在弹簧13的作用下能自动缩入套筒1内,为了便于将吊棒本体4从套筒1内拔出,优选地,在套筒1靠近吊棒挡块5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螺栓14。通过第二限位螺栓14的设置,可以使吊棒本体4与套筒1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便于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设置第二限位螺栓14仅是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手段来实现,例如将吊棒挡块5的直径设置的比套筒1的直径大也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