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5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迅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习惯,而网购所发的物流快递、货物运输也成为了一种问题,货物运输过程一般都需要进行物品的搬运,通过搬运装置将一些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此过程有时候需要人工用力,因此会造成费时费力,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搬运受伤。

现有的货物搬运装置存在搬运效率低、搬运不灵敏的、搬运安全性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搬运效率高、搬运灵敏的、搬运安全性高的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货物搬运装置存在搬运效率低、搬运不灵敏的、搬运安全性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搬运效率高、搬运灵敏的、搬运安全性高的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包括有推手、轮子、底板、第一弹性件、左右移动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搬运框;用于推动装置移动的推手固接于底板顶部一端;轮子固接于底板底部,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运作的左右移动机构固接于底板顶部;用于稳定搬运框的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左右移动机构,另一端固接于搬运框底部;第一升降机构固接于搬运框底部,且与左右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升降机构固接于搬运框远离推手的一侧部。

优选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安装板、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拉线、电动绕线轮、第二滑块、第三弹性件和第二拉线;安装板固接于底板顶部,第一滑轨嵌于安装板;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一侧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另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板一端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弹性件与安装板另一端连接;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一滑轨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拉线与电动绕线轮传动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拉线与电动绕线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四弹性件、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嵌于搬运框底部,第三滑块与第二滑轨一侧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二滑块的另一侧部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三滑块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与第四滑块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一升降杆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的中部铰接,第四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升降杆,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升降杆。

优选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第三滑轨、第五滑块、齿轮、转轴、电机和齿条;电机固接于搬运框远离推手底部,转轴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五滑块固接于搬运框远离推手的一侧部,第三滑轨与第五滑块滑动式连接,升降板固接于第三滑轨;齿条固接于升降板靠近搬运框的一侧部,且齿条与齿轮啮合。

工作原理:当要对货物进行搬运时,通过控制左右移动机构启动,从而控制第一升降机构上升、下降,从而方便搬运框到达所需要的高度,此时第一弹性件起到一个稳定搬运框的作用,防止因为货物过重导致搬运框倾斜,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当搬运框上升或下降到所需要的高度时,再控制第二升降机构下降至搬运框底部,使得工人能更方便的将货物放入到搬运框中,当货物装好时,控制第二升降机构上升,从而保证搬运的安全,防止货物掉落,通过推手推动装置将货物推到指定的地方,控制第一升降机构下降,再控制第二升降机构下降,将搬运框中的货物搬出,如此完成货物的搬运,使得货物能安全的搬运,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安装板、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拉线、电动绕线轮、第二滑块、第三弹性件和第二拉线;安装板固接于底板顶部,第一滑轨嵌于安装板;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一侧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另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滑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板一端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弹性件与安装板另一端连接;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一滑轨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拉线与电动绕线轮传动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拉线与电动绕线轮传动连接,当要搬运框需要下降时,控制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电动绕线轮放线,此时由于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在第一滑轨上做相离滑动,从而驱使升降机构带动搬运框下降,如此完成带动搬运框升降,减少了功率的消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因为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四弹性件、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和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嵌于搬运框底部,第三滑块与第二滑轨一侧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二滑块的另一侧部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三滑块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二升降杆的一端与第四滑块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一升降杆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的中部铰接,第四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升降杆,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升降杆,当搬运框需要上升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带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合拢,从而带动第二滑轨上升,进而带动搬运框上升,同时第四弹性件被拉伸,当搬运框需要下降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带动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分离,此时因为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分离,从而带动第二滑轨下降,进而带动搬运框下降,如此完成带动搬运框升降,使得第一升降机构能升降到指定高度,方便搬运。

因为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板、第三滑轨、第五滑块、齿轮、转轴、电机和齿条;电机固接于搬运框远离推手底部,转轴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五滑块固接于搬运框远离推手的一侧部,第三滑轨与第五滑块滑动式连接,升降板固接于第三滑轨;齿条固接于升降板靠近搬运框的一侧部,且齿条与齿轮啮合,当要将货物搬运到搬运框中时,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当电机顺时针转动时,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齿轮使得齿条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下降,使得货物能够更容易搬运至搬运框内,当电机逆时针转动时,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转动的齿轮使得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上升,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掉落,如此达到货物搬运安全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移动机构驱动第一升降机构运作,使得该装置减少了功率的消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升降搬运框,使得搬运框能达到各种高度,通过控制第二升降机构升降,方便了工人将货物搬运到搬运框中,防止货物在搬运的过程中掉落砸到人员,通过左右移动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相配合,使得货物在搬运的过程中,达到高效搬运、安全搬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推手,2-轮子,3-底板,4-第一弹性件,5-左右移动机构,51-第二弹性件,52-安装板,53-第一滑轨,54-第一滑块,55-第一拉线,56-电动绕线轮,57-第二滑块,58-第三弹性件,59-第二拉线,6-第一升降机构,61-第一升降杆,62-第二升降杆,63-第四弹性件,64-第三滑块,65-第四滑块,66-第二滑轨,7-第二升降机构,71-升降板,72-第三滑轨,73-第五滑块,74-齿轮,75-转轴,76-电机,77-齿条,8-搬运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物流用安全型货物搬运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推手1、轮子2、底板3、第一弹性件4、左右移动机构5、第一升降机构6、第二升降机构7和搬运框8;用于推动装置移动的推手1固接于底板3顶部一端;轮子2固接于底板3底部,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机构6运作的左右移动机构5固接于底板3顶部;用于稳定搬运框8的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固接于左右移动机构5,另一端固接于搬运框8底部;第一升降机构6固接于搬运框8底部,且与左右移动机构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升降机构7固接于搬运框8远离推手1的一侧部。

左右移动机构5包括有第二弹性件51、安装板52、第一滑轨53、第一滑块54、第一拉线55、电动绕线轮56、第二滑块57、第三弹性件58和第二拉线59;安装板52固接于底板3顶部,第一滑轨53嵌于安装板52;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3一侧滑动连接,第二滑块57与第一滑轨53另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滑块54通过第一弹性件4与安装板52一端连接,第二滑块57通过第三弹性件58与安装板52另一端连接;电动绕线轮56固接于第一滑轨53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7之间;第一滑块54通过第一拉线55与电动绕线轮56传动连接,第二滑块57通过第二拉线59与电动绕线轮56传动连接。

第一升降机构6包括第一升降杆61、第二升降杆62、第四弹性件63、第三滑块64、第四滑块65和第二滑轨66;第二滑轨66嵌于搬运框8底部,第三滑块64与第二滑轨66一侧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65与第二滑块57的另一侧部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杆61的一端与第三滑块64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54铰接;第二升降杆62的一端与第四滑块65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二滑块57铰接;第一升降杆61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62的中部铰接,第四弹性件63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升降杆61,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升降杆62。

第二升降机构7包括有升降板71、第三滑轨72、第五滑块73、齿轮74、转轴75、电机76和齿条77;电机76固接于搬运框8远离推手1底部,转轴75与电机7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五滑块73固接于搬运框8远离推手1的一侧部,第三滑轨72与第五滑块73滑动式连接,升降板71固接于第三滑轨72;齿条77固接于升降板71靠近搬运框8的一侧部,且齿条77与齿轮74啮合。

工作原理:当要对货物进行搬运时,通过控制左右移动机构5启动,从而控制第一升降机构6上升、下降,从而方便搬运框8到达所需要的高度,此时第一弹性件4起到一个稳定搬运框8的作用,防止因为货物过重导致搬运框8倾斜,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当搬运框8上升或下降到所需要的高度时,再控制第二升降机构7下降至搬运框8底部,使得工人能更方便的将货物放入到搬运框8中,当货物装好时,控制第二升降机构7上升,从而保证搬运的安全,防止货物掉落,通过推手1推动装置将货物推到指定的地方,控制第一升降机构6下降,再控制第二升降机构7下降,将搬运框8中的货物搬出,如此完成货物的搬运,使得货物能安全的搬运,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5包括有第二弹性件51、安装板52、第一滑轨53、第一滑块54、第一拉线55、电动绕线轮56、第二滑块57、第三弹性件58和第二拉线59;安装板52固接于底板3顶部,第一滑轨53嵌于安装板52;第一滑块54与第一滑轨53一侧滑动连接,第二滑块57与第一滑轨53另一侧滑动连接;第一滑块54通过第一弹性件4与安装板52一端连接,第二滑块57通过第三弹性件58与安装板52另一端连接;电动绕线轮56固接于第一滑轨53中部,且位于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7之间;第一滑块54通过第一拉线55与电动绕线轮56传动连接,第二滑块57通过第二拉线59与电动绕线轮56传动连接,当要搬运框8需要下降时,控制电动绕线轮56逆时针转动,电动绕线轮56放线,此时由于第二弹性件51、第三弹性件58的弹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54、第二滑块57在第一滑轨53上做相离滑动,从而驱使升降机构带动搬运框8下降,如此完成带动搬运框8升降,减少了功率的消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因为第一升降机构6包括第一升降杆61、第二升降杆62、第四弹性件63、第三滑块64、第四滑块65和第二滑轨66;第二滑轨66嵌于搬运框8底部,第三滑块64与第二滑轨66一侧部滑动连接,第四滑块65与第二滑块57的另一侧部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杆61的一端与第三滑块64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一滑块54铰接;第二升降杆62的一端与第四滑块65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二滑块57铰接;第一升降杆61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62的中部铰接,第四弹性件63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升降杆61,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升降杆62,当搬运框8需要上升时,第一滑块54、第二滑块57带动第一升降杆61、第二升降杆62合拢,从而带动第二滑轨66上升,进而带动搬运框8上升,同时第四弹性件63被拉伸,当搬运框8需要下降时,第一滑块54、第二滑块57带动第一升降杆61、第二升降杆62分离,此时因为第四弹性件63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升降杆61、第二升降杆62分离,从而带动第二滑轨66下降,进而带动搬运框8下降,如此完成带动搬运框8升降,使得第一升降机构6能升降到指定高度,方便搬运。

因为第二升降机构7包括有升降板71、第三滑轨72、第五滑块73、齿轮74、转轴75、电机76和齿条77;电机76固接于搬运框8远离推手1底部,转轴75与电机7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五滑块73固接于搬运框8远离推手1的一侧部,第三滑轨72与第五滑块73滑动式连接,升降板71固接于第三滑轨72;齿条77固接于升降板71靠近搬运框8的一侧部,且齿条77与齿轮74啮合,当要将货物搬运到搬运框8中时,控制电机76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当电机76顺时针转动时,电机76的输出端带动转轴75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74顺时针转动,转动的齿轮74使得齿条7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71下降,使得货物能够更容易搬运至搬运框8内,当电机76逆时针转动时,电机76的输出端带动转轴75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齿轮74逆时针转动,转动的齿轮74使得齿条77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71上升,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容易掉落,如此达到货物搬运安全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