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60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线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夹装置,具体的说是导管接头包扎机用线夹装置,属于包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包扎设备十分普及,但包扎方式各有差异,能够完全模拟手工包扎方式的包扎设备还未多见,对于具有严格工艺流程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其已制定的工艺标准,当其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包扎时,包扎效果要求与手工包扎相当,而要用机械化组件来实现手工包扎动作,这在技术上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难度,因此全自动的包扎设备也不多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细线从进线端无张紧状态到出线端有张紧状态的线夹装置,增加细线的规律性,便于自动化过程中细线的控制。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线夹装置包括固定架、出线绕杆、夹板轴、夹板和弹簧,其特征是:固定架一侧并排连接出线绕杆和夹板轴,夹板轴为阶梯轴,夹板轴的中部为定位轴段,定位轴段的直径大于夹板轴两端轴段直径,定位轴段右侧的夹板轴轴段上从左往右依次套装两个夹板和弹簧,夹板轴右侧末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锁紧锁紧螺母,第二锁紧锁紧螺母通过弹簧将两个夹板夹紧在定位轴段右侧。

进一步的,第二锁紧螺母和弹簧之间设有第三平垫片。

进一步的,夹板和弹簧之间设有第二平垫片。

进一步的,夹板轴左端穿过固定架并连接第一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将夹板轴紧固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第一锁紧螺母和固定架之间设有第一平垫片。

进一步的,夹板轴的定位轴段上设有夹板轴铣平面。

进一步的,出线绕杆上设有绕杆铣平面,出线绕杆右端设有定位块,定位块的直径大于出线绕杆的直径。

进一步的,两个夹板的外侧端面为平直表面,两个夹板内侧端面为中间鼓出的圆弧端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实现细线从进线端无张紧状态到出线端有张紧状态,增加细线的规律性,便于自动化过程中细线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架、2-出线绕杆、3-夹板轴、4-夹板、5-弹簧、6-第一锁紧螺母、7-第二锁紧螺母、8-第一平垫片、9-第二平垫片、10-第三平垫片、11-夹板轴铣平面、12-绕杆铣平面、13-定位轴段、14-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固定架1、出线绕杆2、夹板轴3、夹板4和弹簧5。

固定架1一侧并排连接出线绕杆2和夹板轴3,夹板轴3为阶梯轴,夹板轴3的中部为定位轴段13,定位轴段13的直径大于夹板轴3两端轴段直径。定位轴段13右侧的夹板轴3轴段上从左往右依次套装两个夹板4和弹簧5,夹板轴3右侧末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锁紧锁紧螺母7,第二锁紧锁紧螺母7通过弹簧5将两个夹板4夹紧在定位轴段13右侧。

所述第二锁紧螺母7和弹簧5之间设有第三平垫片10,夹板4和弹簧5之间设有第二平垫片9。

所述两个夹板4的外侧端面为平直表面,两个夹板4内侧端面为中间鼓出的圆弧端面,细线从两个夹板4之间穿过时会被压紧,手动调整第二锁紧螺母实现弹簧的调整,从而控制两个夹板4之间的压紧力,通过调整压紧力的大小就可调整出线端细线的张紧力,即实现手动调节张紧力。

所述夹板轴3左端穿过固定架1并连接第一锁紧螺母6,第一锁紧螺母6将夹板轴3紧固在固定架1上。

所述第一锁紧螺母6和固定架1之间设有第一平垫片8,第一平垫片8能够提高第一锁紧螺母6和固定架1之间的锁紧力。

所述夹板轴3的定位轴段13上设有夹板轴铣平面11,夹板轴铣平面11方便进行装配拧紧。

所述出线绕杆2上设有绕杆铣平面12,绕杆铣平面12方便进行装配拧紧。出线绕杆2右端设有定位块14,定位块14的直径大于出线绕杆2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时,无张紧状态细线从任意方向通过两个夹板之间,细线变为张紧状态,再绕过出线绕杆即可自由控制出线方向。通过手动调整第二锁紧螺母实现弹簧压缩和伸长,即可控制两个夹板之间的压紧力,通过调整压紧力的大小就可调整出线端细线的张紧力,即实现手动调节张紧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