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8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是在汽车轮胎内以车轮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汽车轮毂就是位于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在汽车轮毂生产领域中,其生产工艺流程大体为:熔化—精炼—材料检验—低压铸造—X射线探伤—热处理—机械加工—动平衡—气密性检验—涂装。用于装载汽车轮毂原材料的型箱在不同工艺过程中流转时,由于工艺流程较多且工序较为复杂,不仅型箱温度较高、运输线较长而且有时需要转向,仅依靠人工搬运耗时耗力、降低生产效率,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用于装载有轮毂原材料的型箱的传送,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横向机架、第一纵向机架、转向装置、直线运送装置、第二液压缸、第二横向机架、造型室、第二纵向机架及下料台,所述第一横向机架、所述第一纵向机架、所述第二横向机架及所述第二纵向机架的下方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横向机架、所述第一纵向机架、所述第二横向机架、所述造型室、所述第二纵向机架及所述下料台依次连接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料台,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机架一端的型箱相抵,所述第一横向机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转向装置,所述第一纵向机架的上部设有所述直线运送装置,所述第一纵向机架与所述第二横向机架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纵向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方便用于装载汽车轮毂原材料的型箱在不同工艺过程中流转,能够适应较长及有时需要转向的运输线,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齿条及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配合,所述齿轮用于驱动型箱作转向运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转向装置内设有齿轮齿条转向结构,型箱设置于齿轮上,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转向,节省了安装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交流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驱动件设计为交流伺服电机,易于控制、反应迅速。

进一步,所述直线运送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主动轮、皮带、从动轮及推送块;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均转动固定于所述第一纵向机架,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上套设有所述皮带,所述皮带上固定有所述推送块,所述推送块上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带动型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直线运送装置内设有带传动驱动结构,能够对单个型箱进行直线长距离推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进行长距离推动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液压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二驱动件设计为液压缸,液压驱动能够提供稳定和较大的驱动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中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中直线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运输装置;10、第一液压缸;20、第一横向机架;30、第一纵向机架;40、转向装置;41、第一驱动件;42、齿条;43、齿轮;50、直线运送装置;51、第二驱动件;52、主动轮;53、皮带;54、从动轮;55、推送块;551、挂钩;60、第二液压缸;70、第二横向机架;80、造型室;90、第二纵向机架;101、下料台;200、型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100,用于装载有轮毂原材料的型箱200的传送,所述运输装置100包括第一液压缸10、第一横向机架20、第一纵向机架30、转向装置40、直线运送装置50、第二液压缸60、第二横向机架70、造型室80、第二纵向机架90及下料台101,所述第一横向机架20、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所述第二横向机架70及所述第二纵向机架90的下方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横向机架20、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所述第二横向机架70、所述造型室80、所述第二纵向机架90及所述下料台10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闭环结构,所述第一液压缸10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料台101,所述第一液压缸10的输出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机架20一端的型箱200相抵,所述第一横向机架20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转向装置40,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的上部设有所述直线运送装置50,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与所述第二横向机架70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液压缸60,所述第二液压缸6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横向机架20为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中的上料区,上料区内依次摆放有多个型箱200,第一液压缸10将型箱200推送到转向装置40上,第二纵向机架90为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中的下料区,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在上料区和下料区内可以分别对型箱200进行熔化精炼和热处理等工艺步骤;造型室会对型箱200进行90度~180度旋转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自动生产循环系统的运输装置100,方便用于装载汽车轮毂原材料的型箱200在不同工艺过程中流转,能够适应较长及有时需要转向的运输线,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转向装置40包括第一驱动件41、齿条42及齿轮43,所述第一驱动件41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41的输出端与所述齿条42固定连接,所述齿条42与所述齿轮43相配合,所述齿轮43用于驱动型箱200作转向运动。通过在转向装置40内设有齿轮齿条转向结构,型箱设置于齿轮43上,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转向,节省了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1为交流伺服电机。通过将第一驱动件41设计为交流伺服电机,易于控制、反应迅速。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直线运送装置50包括第二驱动件51、主动轮52、皮带53、从动轮54及推送块55;所述第二驱动件51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5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52与所述从动轮54均转动固定于所述第一纵向机架30,所述主动轮52及所述从动轮54上套设有所述皮带53,所述皮带53上固定有所述推送块55,所述推送块55上设有挂钩551,所述挂钩551用于带动型箱200。

通过在直线运送装置50内设有带传动驱动结构,能够对单个型箱200进行直线长距离推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进行长距离推动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51为液压缸。通过将第二驱动件51设计为液压缸,液压驱动能够提供稳定和较大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启动第一液压缸10,所述第一液压缸10将型箱200向前推送至转向装置40,转向装置40对型箱200进行90~180度旋转运动,直线运送装置50将经旋转之后的型箱200向前直线输送至第二液压缸60处,第二液压缸60继续将型箱200向造型室内输送,型箱200在造型室内完成造型后进入第二纵向机架90的下料区,最终到下料台101后即成品加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