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468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架系统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门架系统中的外门架和滑车总成是焊接在一起的,维修门架系统时,维修者只能爬到高处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危险系数高。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包含车身、起升系统和前移缸;所述车身的前部对称的设有支撑导轨;所述起升系统包含门架系统和滑车总成;所述滑车总成的两侧对称的设有4个滚轮,滑车总成可在支撑导轨中滚动;所述前移缸的一端和车身铰接,另一端和滑车总成铰接;所述门架系统包含内门架、外门架、货叉架和起升缸;所述起升缸的下端固定在外门架的底部,活塞杆上端固定在内门架的顶部;所述起升缸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货叉架、内门架在内门架、外门架中滑动;所述门架系统和滑车总成之间设有调节拉杆;所述滑车总成的内侧对称的设有倾斜缸后轴;所述外门架的下端对称的设有倾斜轴板;所述货叉架上端设有挡货架、前端对称的设有货叉。

优选的,所述外门架的外侧设有对称的铰接轴,铰接轴上铰接式设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座用螺栓固定在滑车总成的两侧,门架系统可相对于滑车总成旋转。

优选的,所述可调拉杆包含后套、前套、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左螺纹和右螺纹;所述前套螺纹固定在螺杆的一端,并用螺母锁定;所述后套螺纹固定在螺杆的另一端,并用螺母锁定;所述前套和倾斜缸后轴铰接,所述后套和倾斜轴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滑车总成的前端对称的设有缓冲块,可起到缓冲作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将焊接在外门架上的滑车总成改为铰接安装式,并在门架系统和滑车总成之间铰接了调节拉杆,用于调节两者的旋转角度,方便了操作者对门架系统进行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的起升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的调节拉杆的立体图;

其中:1、门架系统;2、滑车总成;3、前移缸;4、车身;5、内门架;6、内门架;7、起升缸;8、挡货架;9、货叉架;10、调节拉杆;11、倾斜缸后轴;12、缓冲块;13、倾斜轴板;14、滚轮;15;铰接轴16、转轴座;17、螺栓;18、货叉;19、前套;20、螺母;21、螺秆;22、后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包含车身4、起升系统和前移缸3;所述车身4的前部对称的设有支撑导轨;所述起升系统包含门架系统1和滑车总成2;所述滑车总成2的两侧对称的设有4个滚轮14,前端对称的设有缓冲块12,可起到缓冲作用;所述滑车总成2可在支撑导轨中滚动;所述前移缸3的一端和车身4铰接,另一端和滑车总成2铰接;所述门架系统1包含内门架5、内门架6、货叉架9和起升缸7;所述起升缸7的下端固定在外门架6的底部,活塞杆上端固定在内门架5的顶部;所述起升缸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货叉架9、内门架5在内门架5、外门架6中滑动;所述外门架6的外侧设有对称的铰接轴15,铰接轴15上铰接式设有转轴座16;所述转轴座16用螺栓17固定在滑车总成2的两侧,门架系统1可相对于滑车2总成旋转;所述门架系统1和滑车总成2之间设有调节拉杆10;所述滑车总成2的内侧对称的设有倾斜缸后轴11;所述外门架6的下端对称的设有倾斜轴板13;所述可调拉杆10包含后套22、前套19、螺杆21和螺母20,所述螺杆21的两端分别设有左螺纹和右螺纹;所述前套19螺纹固定在螺杆21的左端,并用螺母20锁定;所述后套22螺纹固定在螺杆21的右端,并用螺母20锁定;所述前套19和倾斜缸后轴11铰接,所述后套22和倾斜轴板13铰接;所述货叉架9上端设有挡货架8、前端对称的设有货叉18。

需维护保养门架系统1时,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螺杆21,将门架系统1和滑车总成2调节到合适的旋转角度,再进行维护保养操作即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在叉车上的铰接式起升系统将焊接在外门架上的滑车总成改为铰接安装式,并在门架系统和滑车总成之间铰接了调节拉杆,用于调节两者的旋转角度,方便了操作者对门架系统进行维修保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