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822发布日期:2018-09-01 02:5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封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在软包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对电池的电芯进行封装,在传统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封装的技术及方法通常是,首先采用手工或者半自动机械将成卷的铝塑膜分切成片,然后冲制、切余边成型,制备包装袋,然后手工将电芯放入包装袋,将包装袋折叠包住电芯,再将包装袋连同电芯转入顶封、侧封机完成顶侧边的封装。

现有的封装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提出一种高自动化的电芯一次封装系统,同时设计适用于该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所述封装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依次连接上料机构、整形机构、顶封机构、侧封机构、下料机构和控制终端,所述漏装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机架,所述机架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通信连接有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三个调节夹和三根安装杆,所述三根安装杆通过调节夹依次连接,其中一根安装杆通过调节夹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夹包括具有弹性的夹体,所述夹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体上还设置有两个调节螺栓,所述两个调节螺栓分别横穿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光电传感器架设于传送装置一侧,传送装置上经过的治具进行扫描检测,根据治具内有电池和没电池光电传感器接受到的光电信号不同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通过信息处理器转化后传输给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控制后续加工机构跳过对该漏装治具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跳过漏装治具的加工工艺节省了各机构消耗的能源,同时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芯一次封装系统的漏装检测装置,所述封装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依次连接上料机构、整形机构、顶封机构、侧封机构、下料机构和控制终端,所述漏装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机架1,所述机架1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2,所述调节组件2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所述光电传感器3通信连接有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三个调节夹21和三根安装杆22,所述三根安装杆22通过调节夹21依次连接,其中一根安装杆22通过调节夹21与机架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夹21包括具有弹性的夹体211,所述夹体211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夹持槽212和第二夹持槽213,所述第一夹持槽212与第二夹持槽213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体211上还设置有两个调节螺栓,所述两个调节螺栓分别横穿第一夹持槽212和第二夹持槽213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光电传感器3架设于传送装置一侧,传送装置上经过的治具进行扫描检测,根据治具内有电池和没电池光电传感器3接受到的光电信号不同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通过信息处理器转化后传输给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控制后续加工机构跳过对该漏装治具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跳过漏装治具的加工工艺节省了各机构消耗的能源,同时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