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纤维的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126发布日期:2018-07-10 18:0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纤维的集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纤维收集装置一般使用收卷筒进行纤维的收卷,在收卷过程中纤维在收卷筒上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收集效率较低。故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纤维收集装置。

如申请号为CN201510179280.1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纤维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润滑装置;每个润滑装置下方均设置有限位轮,每个限位轮下方均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下方设置有集液槽,集液槽右端部的上方设置有张紧轮;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齿轮架,齿轮架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两个齿轮的啮合处下方设置有挡板,挡板下方设置有圆桶。

工作时,若干股纤维从机架上方进入各个润滑装置进行润滑;润滑后通过限位轮将若干股并列的纤维并拢在一起,方便纤维通过导向轮和张紧轮分别进行导向和张紧;然后纤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后落入圆桶中,即可进行集料。圆桶收集满纤维后,直接更换圆桶就能继续收集工作,且圆桶的更换十分方便。该方法收集效率高,且减小了纤维在集料过程中打滑的可能性。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纤维的落料位置相对圆桶是固定的,会导致圆桶某处堆积有许多纤维,而有些地方是空着的。故圆桶的利用效率较低,需更换圆桶的频率较高,进而导致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纤维的集料装置,可将纤维均匀分布在料箱内,减小需更换料箱的频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纤维的集料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和用于集料的料箱,所述安装平台上沿其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和安装平台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滑动平台相对安装平台往复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滑动平台上沿安装平台长度方向设有传输带,所述料箱放置于传输带上,所述传输带和滑动平台之间设有用于驱动传输带沿安装平台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纤维下料时,先通过传输带沿安装平台长度方向驱动料箱移动,此时纤维会随着料箱的运动在料箱内落料成一条线上。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平台沿安装平台宽度方向移动,进而使料箱沿安装平台宽度方向移动,移动到纤维宽度后停止。然后通过传输带驱动料箱沿刚才运动的反向运动,此时纤维落料在刚才落料的一条线旁边,也形成一条线。如此重复直至料箱底面均布一层纤维。然后滑动平台沿刚才方向的反向移动,再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此时在底面的一层纤维上再铺设一层纤维。如此运动,直至料箱内均布纤维,充分利用了料箱。进而减小了需更换料箱的频率,减小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平台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滑动平台和传输带均位于容纳腔内,所述传输带上端面和安装平台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可直接沿这安装平台上端面将料箱推上传输带,减小了搬运料箱时所需的消耗的功,方便了料箱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两侧侧壁沿安装平台宽度方向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滑动平台两端嵌设于支撑槽内且滑动连接于支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槽侧壁对滑动平台有一个支撑力,使滑动平台可更稳定的相对安装平台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平台的收卷辊、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收卷于收卷辊上的拉索和转动连接于安装平台的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容纳腔沿安装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侧壁上下两端,所述拉索一端依次经过位于容纳腔一侧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位于容纳腔一侧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并固定连接于滑动平台一端,所述拉索另一端依次经过位于容纳腔另一侧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位于容纳腔另一侧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并固定连接于滑动平台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收卷辊转动,进而使拉索一端放卷一端收卷,来驱动滑动平台沿拉索被收卷一端滑动。即可通过往复转动收卷辊,来驱动滑动平台沿平台宽度方向往复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与收卷辊呈平行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轴线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落于滑动平台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拉索对滑动平台的拉力尽可能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使滑动平台可更稳定的沿安装平台宽度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索沿收卷辊轴向设有若干根且均收卷于收卷辊上,每个所述拉索均对应四个导向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滑动平台可收到多点拉力,进而使滑动平台可更稳定的沿安装平台宽度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辊外壁沿其周向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沿收卷辊轴向设有若干片,且所述分隔片位于拉索两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防止收卷辊收卷拉索时,相邻拉索之间相互影响,进而使拉索可更顺利的收卷和放卷,确保了拉索可拉动滑动平台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带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滑动平台的转动辊和用于驱动转动辊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辊设有两根且分别套设于传输带两端内使传输带张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滑动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辊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传输。通过控制转动辊正转或反转,即可控制传输带沿其长度方向往复传输,来控制料箱沿安装平台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使纤维可均布在料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辊位于滑动平台上端面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传输带尽可能的靠近容纳腔侧壁,使料箱可更方便的从安装平台推上传输带或将料箱从传输带上推下到安装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带包括柔性带和刚性板,所述柔性带呈环形且套设于转动辊外,所述刚性板固定安装于柔性带上端面且沿柔性带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输带呈柔性,故传输带可在转动辊的带动下传输。刚性板可对料箱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使料箱可更稳定的放置在传输带上,进而使纤维可更稳定的出料到料箱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纤维可稳定均布在料箱内,减小需更换料箱的频率,减少了人工成本;2、可方便的将料箱推上传输带,或从传输带上推下料箱,方便了料箱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局部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驱动机构);

图4为实施例一中安装平台的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拉索的运动轨迹);

图5为实施例一中传输带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挡块);

图7为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件和控制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料箱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料箱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安装平台;2、料箱;3、容纳腔;4、滑动平台;5、传输带;6、容纳槽;7、导向机构;8、导向辊;9、支撑槽;10、第一驱动机构;11、收卷辊;12、第一驱动电机;13、拉索;14、导向滑轮;15、分隔片;16、第二驱动机构;17、转动辊;18、第二驱动电机;19、柔性带;20、刚性板;21、嵌槽;22、第一槽;23、第二槽;24、挡块;25、第三驱动电机;26、柔性垫;27、第一连接件;28、第二连接件;29、控制模块;30、限位块;31、限位槽;32、导向槽;33、弹簧跳豆;3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纤维的集料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和用于集料的料箱2。安装平台1上开设有容纳腔3,容纳腔3内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平台4。滑动平台4可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平台1。滑动平台4上设有传输带5,传输带5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设置且看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传输。料箱2设有两个且分别放置于传输带5上和安装平台1上。料箱2的重心位于其中心线靠近传输带5出料端一侧。

如图1所示,容纳腔3两侧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6,容纳槽6内设有导向机构7。导向机构7包括若干个导向辊8,导向辊8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设置且转动连接于 容纳槽6。导向辊8长度大于料箱2沿导向辊8轴向的长度。导向辊8上端面、传输带5上端面和安装平台1上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

在纤维下料时,先通过传输带5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驱动料箱2移动,此时纤维会随着料箱2的运动在料箱2内落料成一条线上。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0驱动滑动平台4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移动,进而使料箱2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移动,移动到纤维宽度后停止。然后通过传输带5驱动料箱2沿刚才运动的反向运动,此时纤维落料在刚才落料的一条线旁边,也形成一条线。如此重复直至料箱2底面均布一层纤维。然后滑动平台4沿刚才方向的反向移动,再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此时在底面的一层纤维上再铺设一层纤维。如此运动,直至料箱2内均布纤维,充分利用了料箱2。

在料箱2积满,则停止纤维出料。然后通过传输带5带动满料箱2朝向空料箱2运动,使满料箱2和空料箱2结合。再通过传输带5带动两个料箱2朝向另一个方向运动,直至将满料箱2输送到导向机构7上,将空料箱2完全拉到传输带5上。使满料箱2和空料箱2分离,人工将满的料箱2再拉远一点即可完成料箱2的更换。最后通过传输带5将料箱2再输送回纤维下方,用空的料箱2继续盛放落料的纤维即可。

如图2所示,具体的,容纳腔3两侧侧壁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开设有支撑槽9,滑动平台4两端嵌设于支撑槽9内且滑动连接于支撑槽9。安装平台1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10。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0可驱动滑动平台4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0包括收卷辊11、第一驱动电机12、拉索13和导向滑轮14。

如图3所示,收卷辊11转动连接于安装平台1,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1底面。第一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收卷辊11,从而可带动收卷辊11转动。拉索13收卷于收卷辊11上,且沿收卷辊11轴向设有若干根。收卷辊11外壁沿其周向设有用于分隔拉索13的分隔片15,分隔片15沿收卷辊11轴向设有若干片,且每根拉索13两侧均有分隔片15。进而使各根拉索13可独立的收卷在收卷辊11上。

如图4所示,每个拉索13均对应四个导向滑轮14,且分别位于容纳腔3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侧壁上下两端。位于容纳腔3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14与收卷辊11呈平行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容纳腔3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14轴线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落于滑动平台4内。导向滑轮14转动连接于容纳腔3内壁。拉索13一端依次经过位于容纳腔3一侧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14、位于容纳腔3一侧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14并固定连接于滑动平台4一端。拉索13另一端依次经过位于容纳腔3另一侧侧壁下端的导向滑轮14、位于容纳腔3另一侧侧壁上端的导向滑轮14并固定连接于滑动平台4另一端。

第一驱动电机12驱动收卷辊11转动,进而使拉索13一端放卷一端收卷,来驱动滑动平台4沿拉索13被收卷一端滑动。即可通过往复转动收卷辊11,来驱动滑动平台4沿平台宽度方向往复滑动。

如图1所示,滑动平台4上设有第二驱动机构16,第二驱动机构16可驱动传输带5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滑动。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机构16包括转动辊17和第二驱动电机18。转动辊17位于滑动平台4上端面两端且转动连接于滑动平台4。如图1所示,传输带5包括柔性带19和刚性板20,柔性带19呈环形且套设于转动辊17外。刚性板20固定安装于柔性带19上端面且沿柔性带19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电机18固定安装于滑动平台4上,第二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根转动辊17。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8带动转动辊17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5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传输。

如图6所示,为了确保满料箱2可顺利的下料到导向机构7上,在更换料箱2之间需先对传输带5进行对中。容纳腔3内壁开设有嵌槽21,嵌槽21包括第一槽22和第二槽23,一槽连通容纳腔3侧壁,第二槽23开设于第一槽22一侧侧壁且与第一槽22相连通。第一槽22沿传输带5长度方向设置有挡块24,挡块24转动连接于第一槽22。挡块24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挡块24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25,第三驱动电机25嵌设于第二槽23内且固定安装于第二槽23侧壁。当挡块24沿竖直方向设置时,挡块24嵌设于嵌槽21内。挡块24朝向容纳腔3中心一侧侧壁设置有柔性垫26。

料箱2内纤维积满后,可通过第三驱动电机25驱动挡块24转动,使挡块24可阻挡滑动平台4继续滑动。在转下挡块24后,挡块24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落于传输带5内。此时继续驱动滑动平台4朝向挡块24滑动,直至传输带5抵接于挡块24,即可对中完毕。确保传输带5可将料箱2带到导向机构7上,使料箱2顺利出料。

如图2所示,为了使满料箱2出料时,可与空料箱2结合,使空料箱2轻松的被拉到传输带5上方。料箱2两侧分别设有可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呈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27为电磁铁,第二连接件28为永磁铁。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27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连接件27是否有磁性的控制模块29。

当需使满料箱2带动空料箱2运动时,通过传输带5带动满料箱2朝向空料箱2运动,直至满料箱2上的第一连接件27抵接于空料箱2上的第二连接件28。然后同控制模块29使第一连接件27通电生磁,使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吸合,进而可使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相对固定,使满料箱2可稳定带动空料箱2运动。需分离满料箱2和空料箱2时,只需断电,使第一连接件27失去磁性即可。

该集料装置的原理如下:

1、在纤维下料时,第一驱动机构10带动滑动平台4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间歇滑动,到滑动平台4滑动到极限位置后再反向滑动,如此往复,进而带动料箱2沿安装平台1宽度方向滑动;同时第二驱动机构16带动传输带5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连续传输,进而带动料箱2沿安装平台1长度方向滑动,当料箱2运动到极限位置后,再使传输带5反向传输料箱2,如此往复;

在上述两个运动的配合下,使纤维均匀的分布在料箱2内,使整个料箱2空间内均可被纤维填充,充分利用料箱2空间,减少需更换料箱2的次数;

2、当传输带5上的料箱2装满后,通过第三驱动电机25驱动挡块24转动,使挡块24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继续驱动滑动平台4朝向挡块24滑动,直至传输带5抵接于挡块24,即可使传输带5对中完毕,即传输带5与导向机构7位于同一直线上;

3、通过传输带5带动满料箱2朝向空料箱2运动,直至满料箱2上的第一连接件27抵接于空料箱2上的第二连接件28,然后使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沿轴向固定连接;

4、通过传输带5带动两个料箱2朝向另一个方向运动,直至将满料箱2输送到导向机构7上,将空料箱2完全拉到传输带5上;

5、使满料箱2和空料箱2分离,人工将满的料箱2再拉远一点,最后通过传输带5将料箱2再输送回纤维下方,用空的料箱2继续盛放落料的纤维即可;

6、通过叉车或其他方式将满料箱2搬运到所需位置,然后再在靠近传输带5进行端一侧的导向机构7上,放上空的料箱2,在放置空料箱2时尽可能使空料箱2与传输带5上的料箱2对准。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的不同。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27固定连接于料箱2且可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8外。第二连接件28转动连接于料箱2。第二连接件28外壁沿其周向固定设置有限位块30,限位块30呈圆弧形。第一连接件27内壁沿其周向开设有限位槽31,限位块30可嵌设于限位槽31内。如图10所示,当限位块30嵌设于限位槽31内时,限位槽31对其有沿轴向的限位力。如图8所示,限位槽31一侧侧壁沿第一连接件27轴向开设有导向槽32,导向槽32可用于供限位块30滑入限位槽31内。

如图10所示,为了使限位块30可更稳定的嵌于限位槽31内,限位块30上设有弹簧跳豆33,限位槽31内壁开设有用于嵌设弹簧跳豆33的限位孔34。

当需使满料箱2带动空料箱2运动时,通过传输带5带动满的料箱2朝向空的料箱2运动,直至满的料箱2上的第一连接件27抵接于空的料箱2上的第二连接件28。此时第一连接件27套设在第二连接件28外,限位块30通过导向槽32已经滑入限位槽31内。然后只需人工转动第二连接件28,使第二连接件28稳定滑到限位槽31内即可。如图10所示,此时弹簧跳豆33嵌设于限位孔34内,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接件28沿轴向固定,满料箱2可带动空料箱2运动。

需分离满料箱2和空料箱2时,只需使第一连接件27和第二连件相对转动,然后空料箱2,使第二连接件28沿轴线背对第一连接件27运动,使限位块30通过导向槽32离开限位槽31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