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袋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1428发布日期:2018-10-13 00:50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袋灌装设备;具体为一种在灌装时对输液袋开袋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袋灌装前需要将袋体的两片袋壁张开。如图1所示,目前是通过吸盘,吸住袋身预留未焊接位置的两侧袋壁,通过在吸盘上抽真空,来达到左侧真空吸盘3吸住左侧袋壁1;右侧真空吸盘吸住右侧袋壁2,两个吸盘在各自气缸或电动缸的作用下,往两侧拉以实现开袋的效果。然后,可以向袋内灌装(分装)药品(药液、粉剂),再进行焊接封口。

由于吸盘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抽真空,会影响到灌装(分装)关键区域的层流保护;另外,由于两层膜完全贴合在一起,开袋能否成功完全依赖于吸盘的真空度。当吸盘的真空度很难保持稳定,导致一次开袋的成功率较低,造成生产不连续,产品合格率低;还有,吸盘需配备单独真空泵,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对层流的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开袋成功率、耗能较低的软袋开袋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袋开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夹手与第二夹手均位于远离袋体的位置;第一夹手与第三夹手处于释放位置;第二夹手与第四夹手处于释放位置;

2)所述第一夹手、第二夹手、第三夹手和第四夹手均向内运动,将袋体夹紧;

3)所述第一夹手与所述第三夹手相向运动;所述第二夹手与所述第四夹手相向运动,分别在袋体的左侧袋壁和右侧袋壁上形成皱折边;第一夹手与第三夹手夹紧左侧袋壁的皱折边,第二夹手与第四夹手夹紧右侧袋壁的皱折边;

4)所述第一夹手与所述第三夹手同时同步向外,夹持左侧袋壁的皱折边向外运动;所述第二夹手与所述第四夹手同时同步向外,夹持右侧袋壁的皱折边向外运动;

5)所述第一夹手与所述第三夹手沿竖直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释放左侧袋壁的皱折边;所述第二夹手与所述第四夹手沿竖直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释放右侧袋壁的皱折边;

6)所述第一夹手、第二夹手、第三夹手和第四夹手均回到步骤1)的位置;准备下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软袋开袋装置,包括四个夹手;第一夹手与第二夹手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分设在袋体的两侧;第三夹手与第四夹手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分设在所述袋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手与所述第三夹手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夹手之间留有缝隙;设置在袋体的同侧;所述第二夹手与所述第四夹手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夹手之间留有缝隙;设置在袋体的同侧。

进一步,所述缝隙大于5mm。

进一步,所述夹手通过直线执行机构驱动。

进一步,所述直线执行机构驱动为气缸或电缸。

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通过袋体两侧的两对夹手相互配合,通过挤压和夹持在两侧的袋壁上形成皱折边,夹手通过夹持皱折边将袋壁向外拉伸,拉开袋体;实现不使用任何真空的情况下完成开袋到释放的动作。该方法能够避免对层流的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开袋成功率、耗能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软袋开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中:1、左侧袋壁; 2、右侧袋壁;3、左侧真空吸盘;4、右侧真空吸盘;5、第一夹手;6、第二夹手;7、第三夹手;8、第四夹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实施例中的开袋装置包括四个夹手。其中,第一夹手5与第二夹手6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分设在袋体的两侧;第三夹手7与第四夹手8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分设在袋体的两侧。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夹手之间留有缝隙;设置在袋体的同侧;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夹手之间留有缝隙;设置在袋体的同侧。夹手可以通过气缸、电缸等直线执行机构来驱动。

为了提高摩擦力,还可以在夹手与袋体接触的面设置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如橡胶。也可以在夹手与袋体接触的面上设置凸点或凸楞提高摩擦系数。

工作时,开袋装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开袋操作:

1)如图2所示,第一夹手5与第二夹手6均位于远离袋体的位置;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处于释放位置,距离大于5mm;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处于释放位置,距离大于5mm;

2)如图3所示,第一夹手5、第二夹手6、第三夹手7和第四夹手8均向内运动,将袋体夹紧;

3)如图4所示,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相向运动;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相向运动,分别在袋体的左侧袋壁1和右侧袋壁2上形成皱折边;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夹紧左侧袋壁1的皱折边,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夹紧右侧袋壁2的皱折边;

4)如图5所示,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同时同步向外,夹持左侧袋壁1的皱折边向外运动;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同时同步向外,夹持右侧袋壁2的皱折边向外运动;

5)如图6所示,第一夹手5与第三夹手7沿竖直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释放左侧袋壁1的皱折边;第二夹手6与第四夹手8沿竖直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释放右侧袋壁2的皱折边;

6)第一夹手5、第二夹手6、第三夹手7和第四夹手8均回到步骤1)的位置;准备下一个循环。

夹手夹持的位置应与袋体的封边保持合理的距离。步骤4)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灌装作业;灌装完成后的袋子进行步骤6)。

本实施例中的开袋装置和开袋方法可以实现不使用任何真空的情况下完成开袋到释放的动作。由于不采用真空吸盘,消除吸盘开袋过程中对层流的不利影响;同时降低了能耗。

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