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104发布日期:2019-08-16 22:3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缆工井内进行高压电缆电气试验时,因电缆工井井口较小,且工作人员上下工井需要通过梯子,导致井口处空间狭小,当需要在电缆井内与地面之间上下传递试验仪器或工器具时,非常的不方便,而工作人员在传递一起或工器具时,也可能不慎将其掉落,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者仪器工器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升降装置,能够方便地传递工具,避免工具在传递过程中掉落,防止工作人员受伤或工具被损坏,保证人身和工具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升降装置,用于在电缆井内与地面之间传递工具,包括设置在电缆井口处的底座、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的两支撑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支撑机构之间的绕线盘、设置在绕线盘上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绕设在绕线盘上的升降绳,升降绳一端与工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支撑机构之间的转动杆、相对设置在两支撑机构上的两圆环、沿圆环径向间隔设置在圆环与转动杆之间的多个径向杆和分别设置在两圆环对应的径向杆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所述升降绳绕设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转动杆端部连接以驱动转动杆转动的手柄,手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手握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田”字型框和间隔设置在两“田”字型框之间的两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横杆之间的竖杆、分别设置在竖杆下部与两横杆之间的两斜板和设置在竖杆上部与“田”字型框之间的斜杆,所述绕线盘设置在两竖杆上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绳一端设置有挂环以连接所述工具。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所述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支撑机构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设置在电缆井口,当需要向电缆井内传递工具时,将工具与升降绳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机构转动绕线盘,使工具随升降绳下降至电缆井内,反之也可通过转动绕线盘,使工具随升降绳上升至地面,如此即可方便地传递工具,避免工具在传递过程中掉落,从而防止工作人员受伤或工具被损坏,保证人身和工具安全。

2、升降绳一端设置有登山扣,在连接工具时,将升降绳紧密缠绕在工具上后,利用登山扣扣紧升降绳,反之,将登山扣拆除即可将工具与升降绳分离,即升降绳的连接和拆除都更方便。

3、驱动机构包括两手柄,当人手不足或者工具较轻时,可单人操作一手柄,当工具较重时,可两侧同时操作两手柄,以适应于不同情况,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田”字型框;12、横杆;2、支撑机构;21、竖杆;22、斜板;23、斜杆;3、绕线盘;31、转动杆;32、圆环;33、径向杆;34、连接杆;41、手柄;42、手握部;5、升降绳;51、登山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用于在电缆井内与地面之间传递工具,包括设置在电缆井口处的底座1、间隔设置在底座1上的两支撑机构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支撑机构2之间的绕线盘3、设置在绕线盘3上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绕设在绕线盘3上的升降绳5,升降绳5一端向下垂落且与工具连接,其中,工具包括试验仪器或工器具。

底座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田”字型框11和间隔设置在两“田”字型框11之间的两横杆12。工作时,将两“田”字型框11分别放置在电缆井两侧的地面上,两横杆12横跨过电缆井。其中,“田”字型框11尺寸为400mm*400mm,横杆12长度为640mm,能够满足常见电缆井宽度。

支撑机构2包括设置在两横杆12之间的竖杆21、分别设置在竖杆21下部与两横杆12之间的两斜板22和设置在竖杆21上部与“田”字型框11之间的斜杆23,两斜板22相对布置,绕线盘3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竖杆21上端之间。

绕线盘3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竖杆21上端之间的转动杆31、相对设置在两竖杆21上端的两圆环32、沿圆环32径向间隔设置在圆环32与转动杆31之间的五个径向杆33和分别设置在两圆环32对应的径向杆33之间的五个连接杆34,升降绳5绕设在连接杆34上。两圆环32能够限定升降绳5的活动范围,防止升降绳5脱落。连接杆34既用于绕设升降绳5,又能提高初始转矩,避免升降绳5初始缠绕半径为零,以方便使用。

驱动机构包括两驱动转动杆31转动的手柄41,两手柄41一端分别穿过两竖杆21后与转动杆31两端连接,两手柄41另一端均向上折弯形成手握部42。两手柄41一端与竖杆21可转动连接。转动绕线盘3时,握住手握部42即可进行操作。

升降绳5向下垂落的一端设置有登山扣51,以方便升降绳5的连接和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支撑机构2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