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送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213发布日期:2019-11-15 21:28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线束送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线束送线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多样性造成了主机厂对线材需求的多样性,需要人工用下线设备、剥头设备、中转流线等设备共同来完成线材的切线、剥皮工作,其周转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一致性差等,已不能满足中、高端客户生产需求。如今汽车销量每年持续增加、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人工作业已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的线束制造加工,缺乏一种全自动切线剥皮设备。而线束送线作为线束加工的一道工序,同样亟待一种适用于全自动切线剥皮的线束送线机构被研发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束送线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一种适用于全自动切线剥皮的线束送线机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束送线机构,包括送线驱动和送线主体,所述的送线主体包括送线座、上压块v、下压块v和升降驱动,上压块v和下压块v滑动设置在送线座上,升降驱动控制上压块v和下压块v滑动,上压块v和下压块v上均设有送线轮组件,送线驱动驱动送线轮组件。

所述的送线驱动包括安装座v和驱动器v,驱动器v上设有同步轮甲v,安装座v上设有活动的转轴甲v,转轴甲v的一端设有同步轮乙v,转轴甲v的另一端设有同步轮丙v,同步轮甲v通过同步带甲v驱动同步轮丙v,同步轮乙v通过同步带丙v驱动送线轮组件,安装座v上设有与同步带丙v配合的弹性张紧轮。

所述的安装座v包括底板甲v、支撑板v、固定板v和加强筋v,底板甲v设在送线座上,支撑板v和加强筋v均固定在底板甲v和固定板v之间,转轴甲v通过轴承甲v活动设在支撑板v上,转轴甲v通过轴承乙v活动设在加强筋v上。

所述的驱动器v为电机v,电机v的输出轴上设有同步轮甲v,电机v设在电机板v上,电机板v设在安装座v上。

所述的送线座包括底板乙v和上盖板v,底板乙v和上盖板v之间设有导向轴v,上压块v和下压块v上设有滑动套在导向轴v上的轴套v。

所述的升降驱动包括气缸v,气缸v设在送线座上,气缸v驱动上压块v和下压块v滑动,上压块v上设有齿轮板v,齿轮板v上设有活动的齿轮v,上压块v和下压块v上相对设有与齿轮v啮合的齿条v。

所述的送线轮组件包括同步带乙v,两条同步带乙v均通过设在上压块v、下压块v上的主动轮件v、从动轮a件v、从动轮b件和从动轮c件设为三角形,两三角形对称布置,主动轮件v和从动轮b件位于三角形的两底角,从动轮c件位于三角形的顶角,从动轮a件v位于三角形的底边,送线驱动通过同步带丙v驱动主动轮件v。

所述的主动轮件v包括转轴乙v,转轴乙v活动设在上压块v、下压块v上,转轴乙v的一端设有同步轮丁v,转轴乙v的另一端设有同步轮戊v,同步轮丁v与同步带丙v配合,同步轮戊v与同步带乙v配合。

所述的从动轮a件v包括转轴丙v,转轴丙v设在上压块v、下压块v上,转轴丙v上设有活动的同步轮己v,同步轮己v与同步带乙v配合。

所述的从动轮c件v包括偏心的转轴戊v,转轴戊v设在上压块v、下压块v上,转轴戊v上设有活动的同步轮辛v,同步轮辛v与同步带乙v配合,转轴戊v上设有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自动化机构替代人工送线,节省人力成本;通过气缸的驱动,实现送线轮组件的夹紧和松弛;齿轮和齿条的配合,满足上下压块的同步滑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线驱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线驱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送线主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送线主体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件v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a件v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b件v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c件v爆炸图。

图中:51-送线驱动,5101-底板甲v,5102-支撑板v,5103-固定板v,5104-加强筋v,5105-电机板v,5106-电机v,5107-同步轮甲v,5108-同步轮乙v,5109-轴承甲v,5110-转轴甲v,5111-轴承乙v,5112-同步轮丙v,5113-同步带甲v,5114-弹性张紧轮;52-送线主体,5201-底板乙v,5202-支撑块v,5203-下压块v,5204-上压块v,5205-上盖板v,5206-气缸v,5207-轴套v,5208-导向轴v,5209-齿轮板v,5210-齿条v,5211-齿轮v,5212-轴承丙v;53-送线轮组件,531-同步带乙v,532-主动轮件v,5321-转轴乙v,5322-键甲v,5323-键乙v,5324-轴承丁v,5325-同步轮丁v,5326-同步轮戊v,5327-盖板甲v,533-从动轮a件v,5331-转轴丙v,5332-轴承戊v,5333-轴环甲v,5334-同步轮己v,5335-盖板乙v,534-从动轮b件v,5341-转轴丁v,5342-轴承己v,5343-轴环乙v,5344-同步轮庚v,5345-盖板丙v,535-从动轮c件v,5351-转轴戊v,5352-轴承庚v,5353-轴环丙v,5354-同步轮辛v,5355-盖板丁v,5356-手轮,536-同步带丙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0所示,一种线束送线机构,包括送线驱动51、送线主体52和送线轮组件53。

送线主体52包括送线座、上压块v5204、下压块v5203和升降驱动,送线座包括底板乙v5201和上盖板v5205,底板乙v5201通过支撑块v5202设在机架上,底板乙v5201和上盖板v5205之间设有导向轴v5208,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上设有滑动套在导向轴v5208上的轴套v5207,升降驱动包括气缸v5206,气缸v5206设在底板乙v5201和上盖板v5205上,气缸v5206驱动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滑动,上压块v5204上设有齿轮板v5209,齿轮板v5209通过轴承丙v5212活动设有齿轮v5211,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上相对设有与齿轮v5211啮合的齿条v5210。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通过导向轴v5208实现滑动,气缸v5206为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的滑动提供动力,控制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的靠近和远离,齿轮v5211啮合上下两根相对设置的齿条v5210,实现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的同步滑动。

送线驱动51包括安装座v和驱动器v,安装座v包括底板甲v5101、支撑板v5102、固定板v5103和加强筋v5104,底板甲v5101设在底板乙v5201上,支撑板v5102和加强筋v5104固定在底板甲v5101和固定板v5103之间,转轴甲v5510通过轴承甲v5109活动设在支撑板v5102上,转轴甲v5510通过轴承乙v5111活动设在加强筋v5104上,驱动器v为电机v5106,电机v5106的输出轴上设有同步轮甲v5107,电机v5106设在电机板v5105上,电机板v5105设在底板甲v5101上,转轴甲v5510的一端设有同步轮乙v5108,转轴甲v5510的另一端设有同步轮丙v5112,同步轮甲v5107通过同步带甲v5113驱动同步轮丙v5112,同步轮乙v5108通过同步带丙v536驱动同步轮戊v5326,支撑板v5102上设有与同步带丙v536配合的弹性张紧轮5114。以电机v5106为送线动力源,驱动送线轮组件53的转动送线,同步轮甲v5107带动两个同步轮丙v5112,再通过转轴甲v5510的传递,将动力传递至同步轮乙v5108,两个同步轮乙v5108分别驱动一个压块上的同步轮戊v5326,弹性张紧轮5114张紧同步带丙v536,以适应上下压块的滑动。

上压块v5204和下压块v5203上各配置一套送线轮组件53,送线轮组件53包括同步带乙v531、主动轮件v532、从动轮a件v533、从动轮b件534、从动轮c件535和同步带丙v536。

主动轮件v532包括转轴乙v5321,转轴乙v5321通过轴承丁v5324活动设在上压块v5204、下压块v5203上,转轴乙v5321的一端通过键乙v5323固定同步轮丁v5325,转轴乙v5321的另一端通过键甲v5322固定同步轮戊v5326,转轴乙v5321的两端设有盖板甲v5327,盖板甲v5327对同步轮进行限位,同步轮丁v5325与同步带丙v536配合,同步轮戊v5326与同步带乙v531配合。

从动轮a件v533包括转轴丙v5331,转轴丙v5331设在上压块v5204、下压块v5203上,转轴丙v5331通过两个轴承戊v5332活动设有同步轮己v5334,两个轴承戊v5332之间设有轴环甲v5333,转轴丙v5331的端部固定限位用的盖板乙v5335,同步轮己v5334与同步带乙v531配合。

从动轮b件v534与从动轮a件结构相同,包括转轴丁v5341,转轴丁v5341设在上压块v5204、下压块v5203上,转轴丁v5341通过两个轴承己v5342活动设有同步轮庚v5344,两个轴承己v5342之间设有轴环乙v5343,转轴丁v5341的端部固定限位用的盖板丙v5345,同步轮庚v5344与同步带乙v531配合。

从动轮c件v535包括偏心的转轴戊v5351,转轴戊v5351设在上压块v5204、下压块v5203上,转轴戊v5351上通过两个轴承庚v5352活动设有同步轮辛v5354,两个轴承庚v5352之间设有轴环丙v5353,转轴戊v5351的端部固定限位用的盖板丁v5355,同步轮辛v5354与同步带乙v531配合,同时转轴戊v5351上设有手轮5356,由于转轴戊v5351偏心,通过旋转手轮5356可改变转轴戊v5351的中心位置,实现同步带乙v531的张紧与松弛。

两条同步带乙v531均通过同步轮戊v5326、同步轮己v5334、同步轮庚v5344和同步轮辛v5354设为三角形,两三角形对称布置,同步轮戊v5326和同步轮庚v5344位于三角形的两底角,同步轮辛v5354位于三角形的顶角,同步轮己v5334位于三角形的底边,两个同步带乙v531三角形的底边夹持住线材,实现对线材的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