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纸垫及纸垫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7493发布日期:2020-09-15 19:0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纸垫及纸垫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缓冲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纸垫及纸垫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运输行业也愈发发达,一件货物的运输途中,可能就涉及到海、陆、空三种运输交通方式及装卸、搬运等环节,在此些过程当中,磕碰、摇晃在所难免,轻则外包装变形,重则里面的产品破损,而易碎物品或蔬果等,更是经受不了这些行为,所以缓冲物就成为运输途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如今,市场上多数使用泡沫、褶皱纸垫或充气袋等物当做缓冲物,然而泡沫占空间大且摩擦会产生各种废屑;充气袋同样占空间大,且可能运输途中会产生漏气,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适于使用充气袋充当缓冲物,褶皱纸垫经过人工折叠弄皱后缓冲效果不佳,且胡乱随意的方法,不能保证满足严格的包装要求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且生产效率低、次品率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占空间小且能够运用广泛的缓冲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冲物占空间大、且使用范围受局限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占空间小,且广泛使用的缓冲纸垫。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冲纸垫,所述缓冲纸垫为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的表面中部包括多排平行设置的波浪型压痕,所述波浪型压痕两侧设置有缓冲空间,所述波浪型压痕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层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每排所述波浪型压痕的波峰与波谷交错设置。

所述层状结构包括4排所述波浪型压痕,相邻所述波浪型压痕的波峰与波谷形成定型卡槽。

所述层状结构由上至下包括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与第三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与第三缓冲层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缓冲层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连接。

所述第三缓冲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的连接处设置有内陷褶皱部。

所述波浪型压痕由成型机构压制而成,所述成型机构包括转轴和偶数组的齿轮组,所述转轴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形成啮合配合,且在啮合处形成波浪型压痕。

所述齿轮组由两个同轴设置的齿轮组成,所述同轴设置的两个齿轮相互错开。

所述缓冲空间由导纸机构及导纸轮配合形成,所述导纸轮设置于所述导纸机构的后端。

所述导纸机构包括若干层分离件和若干个导纸支撑杆,所述的分离件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的空隙的一侧面为缺口,所述的空隙的另一侧面连接相邻的两个分离件,所述的导纸支撑杆的一端与分离件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导纸圆台;所述导纸轮设置于所述导纸圆台的后端,所述导纸轮上设有若干个塞打件,所述导纸轮与若干所述塞打件配合,对所述层状结构的侧面进行加工,形成内陷褶皱部。

所述内陷褶皱部均匀分布在所述层状结构两侧形成缓冲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纸垫为牛皮纸。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纸垫采用一体成型的层状结构,包括三层缓冲层,分别为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与第三缓冲层,第三缓冲层与第一、第二缓冲层的连接处设置有内陷褶皱部,形成缓冲空间,在层状结构的表面中部设有多排的波浪型压痕,即使用成型机构压制而成,相邻每排波浪型压痕的波峰与波谷交错设置,使层状结构相互定型;多重缓冲层与侧边设有缓冲空间的结合,加上波浪型压痕的设置,使整个缓冲纸垫更加蓬松,用充当做缓冲物时,能卸掉运输过程中更多的磕碰、摇晃等造成的外力,更好的保护了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纸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机构与导纸机构的结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纸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层状结构;11第一缓冲层;12第二缓冲层;13第三缓冲层;2波浪型压痕;3缓冲空间;4成型机构;41转轴;411第一转轴;412第二转轴;42齿轮组;421第一齿轮组;422第二齿轮组;5导纸机构;51导轮轴;52导纸支撑板;53支撑杆;54分纸导轮;55导纸圆台;6导纸轮;61塞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纸垫,所述缓冲纸垫为层状结构1,所述层状结构1的表面中部包括多排平行设置的波浪型压痕2,所述波浪型压痕2两侧设置有缓冲空间3,所述波浪型压痕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层状结构1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每排所述波浪型压痕2的波峰与波谷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层状结构1包括4排所述波浪型压痕2,相邻所述波浪型压痕2的波峰与波谷形成定型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层状结构1由上至下包括第一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2与第三缓冲层13,所述第一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2与第三缓冲层13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缓冲层13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缓冲层13与所述第一缓冲层11、第二缓冲层12的连接处设置有内陷褶皱部。

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型压痕2由成型机构4压制而成,所述成型机构4包括转轴41和2组的齿轮组42,所述转轴4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411和第二转轴412,所述第一转轴411上设有第一齿轮组421,所述第二转轴412上设有第二齿轮组422,所述第一齿轮组421与所述第二齿轮组422形成啮合配合,且在啮合处形成波浪型压痕。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42由两个同轴设置的齿轮组成,所述同轴设置的两个齿轮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空间3由导纸机构5及导纸轮6配合形成,所述导纸轮6设置于所述导纸机构3的后端。

进一步的,导纸机构5包括了分离组件和支撑组件,分离装置包括两层分离件,分离件之间均设有空隙,空隙对应的两个侧面中一个侧面为开口设置,另一侧面连接相邻的两个分离件,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杆53,支撑杆53的一端与分离件连接,支撑杆53的另一端设有导纸圆台55,两层分离件包括上层分离件和下层分离件,上层分离件为导纸支撑板52,下层分离件为导轮轴51,导轮轴51的一端与导纸支撑板52的一端连接,支撑杆53与导轮轴51连接,导轮轴51的两端均设有分纸导轮54,分纸导轮54为柱体,柱体的末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导纸轮6设置于所述导纸圆台55的后端,所述导纸轮6上设有若干个塞打件61,所述导纸轮6与若干所述塞打件61配合,对所述层状结构1的侧面进行加工,形成内陷褶皱部。

导纸机构5和成型机构4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纸轮6,导纸轮6上设有三个塞打件61,即为塞打螺丝,两个导纸轮5之间的距离小于层状结构1的宽度,导纸轮6的上方设有倾斜的导纸下压板,导纸机构5的两侧设有导纸板,导纸板向内侧倾斜。

导纸结构5运行时,导纸轮6进行转动,导纸轮6上设置的塞打螺丝61的对层状结构1的侧面进行加工,随着层状结构1的向前运动,导纸轮6持续转动,其上的塞打件也不间断的对层状结构1的侧面进行着加工,由于挤压层状结构1,使得成型后的折叠层之间形成缓冲的空隙,即为缓冲空间3,向内侧倾斜的导纸板将层状结构1沿宽度方向挤压并导引到成型机构,使得成型后的缓冲纸垫之间具有缓冲的空隙,缓冲效果更好,使得最终产品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内陷褶皱部均匀分布在所述层状结构1两侧形成缓冲空间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纸垫为牛皮纸。

一种缓冲纸垫的成型方法,包括:

折叠纸导入步骤:通过进纸口将多层折叠卷纸导入导纸机构,导纸装置将卷纸的折叠层分开;

纸垫成型的步骤:折叠层分开后,卷纸的前端嵌入到成型机构中,开启成型装置,通过成型机构的挤压加工生成缓冲纸垫;

切断控制步骤:按照预设的纸垫参数,包括纸垫的长度、各个纸垫长度的个数对缓冲纸垫进行切断。

本实用新型由一整张牛皮纸制成的缓冲纸垫,牛皮纸一边向里折,另一边在这个基础上再向里继续折叠,折叠成的三层,相互叠合,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处,即叠合后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缓冲纸垫的两侧边,设有内陷褶皱部,使两侧边向内折叠,形成缓冲空间,使之缓冲纸垫的内部厚度增加,再将之导入纸垫成型机的导纸机构,导入的折叠纸垫嵌入纸垫成型机的成型机构上,启动成型机构,通过成型机构的挤压加工生成缓冲纸垫,这里的加工为对缓冲纸垫施加波浪型压痕的加工,本实用新型一体成型的缓冲纸垫上设有波浪型压痕,增加其蓬松度,具备有填充、包裹、定位、缓冲等功能,对不同形状、质量、尺寸和防震要求的产品,起到更良好的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