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贴标装置和邮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7426发布日期:2020-09-11 21:5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自动贴标装置和邮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贴标装置和邮封机。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信用卡的应用较为普及,申请信用卡也越来越方便。通常来说,银行根据用户提交的个人信息完成卡片制备后再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卡片送达用户预留的地址。当前信用卡的申请量较大,为满足发卡需求,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装卡及封袋的邮封机应用而生。信封上需要粘贴含有收件人地址等信息的标签,采用人工进行粘贴的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人工粘贴标签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贴标装置和邮封机。

一种自动贴标装置,包括输料组件,用于传送料带,所述料带上贴附有多个标签纸;及粘贴组件,包括拨块、真空吸附板及动力单元,所述拨块位于所述料带的绕设路径上,当位于料带上的所述标签纸移动经过所述拨块时,所述拨块能够将所述标签纸从所述料带剥离,所述真空吸附板用于承接被剥离的标签纸并在所述动力单元的驱使下将所述标签纸贴附于待贴物;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粘贴组件与所述输送台的相对位置。

上述自动贴标装置,贴附有标签纸的料带被输送经过粘贴组件的拨块时,拨块将打印有邮寄信息的标签纸由料带剥离。真空吸附板承接被剥离的便签纸,并将该标签纸粘贴至位于输送台的邮件上。通过调节组件调整粘贴组件与输送台的相对位置,使得粘贴组件与输送台上的邮件对准,以确保标签纸被贴附于邮件的设定位置。该自动贴标装置实现了自动化贴标,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邮封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自动上料装置中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自动上料装置中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f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开盖装置和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装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自动装袋装置中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储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储料机构中推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推卡组件中第二传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所示自动装袋装置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0所示自动装袋装置中信封张口机构的侧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信封张口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贴标装置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d处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贴标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所示邮封机中自动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自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分拣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2中e处的放大图;

图26为图22所示自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分拣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邮封机10包括输送台100、自动上料装置200、自动开盖装置300、自动装袋装置400、自动封口装置500、自动贴标装置600及自动分拣装置700。输送台100设置有传输机构110,用于对信封进行传输。自动上料装置200、自动开盖装置300、自动装袋装置400、自动封口装置500、自动贴标装置600及自动分拣装置700沿信封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信封包括盛装部和连接于盛装部的封盖,邮件包括信封和盛装于信封内的工件。在一实施例中,工件为包含芯片的卡片,例如信用卡、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居住证。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件还可以是护照、户口本等。

自动上料装置200用于将成摞的信封依次放置于输送台100上。自动开盖装置300用于将信封的封盖展平。自动装袋装置400用于将卡片装入信封内以得到邮件。自动封口装置500用于对邮件进行封口,封口即将封盖粘贴至盛装部。自动贴标装置700用于将包含邮寄信息的标签纸贴附于邮件上。自动分拣装置600能够根据邮寄信息对邮件进行分拣,以方便邮寄。

请参阅图2和图3,自动上料装置200包括存储机构210、吸取机构220及抓取机构240。存储机构210用于存放若干堆叠放置的工件且具有用于输出工件的出料口214,工件中具有与出料口214相对的第一工件。吸取机构220用于吸取位于第一工件,并使得第一工件与位于第一工件上方的其他工件形成间隙。抓取机构240用于将第一工件从出料口214取出。

请参阅图2和图3,存储机构210包括垂直设置的底板211和挡板212,底板211和挡板212之间形成出料口214。底板211相对输送台100的上表面形成有夹角θ,θ大于0°且小于10°。也就是说,存储机构210倾斜放置,位于存储机构210内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有朝出料口214滑动的趋势,方便吸取机构220吸取工件。

存储机构210还包括限位板213,底板211和挡板212均设于机架140上,底板211、挡板212、机架140及限位板213围设形成储料腔。

自动上料装置200还包括分料机构230。请结合图4,分料机构230包括连杆组件231及挡爪232,连杆组件231用于带动挡爪232发生摆动,并使挡爪232能够由出料口214伸入存储机构210内插入第一工件和其他工件的间隙中。抓取机构240能够由吸取机构220拾取第一工件并将第一工件转移至输送台100。

挡爪232在连杆组件231的带动下能够插入第一工件和位于第一工件上方的工件所形成的间隙中,从而对位于第一工件上方的其他工件起到承托作用,避免抓取机构240带动第一工件运动的过程中,其他工件被拖动掉落至输送台100。

上述自动上料装置200的工作流程如下:将工件堆叠放置于存储机构210内;吸取机构220由出料口214吸取第一工件,连杆组件231带动挡爪232运动至挡板212下方以承托剩余的工件;抓取机构240由吸取机构220拾取第一工件并转移至输送台100。

请参阅图2和图3,抓取机构240包括夹持组件241、旋转轴244、传动组件242及旋转电机243。旋转电机243能够带动旋转轴244转动,旋转轴244通过传动组件242带动夹持组件2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输送台100上还设有若干挡条120。夹持组件241由吸取机构220拾取工件并带动工件运动,直至工件的边缘抵接于挡条120,夹持组件241松开工件,工件在挡条120的导向作用下掉落在输送台100上。

第一位置是指夹持组件241能够由吸取机构220抓取工件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指位于夹持组件241上的工件的边缘与挡条120相抵接的位置。

请参阅图5,旋转轴244上设有第一凸轮244a,连杆组件231包括若干转动连接的连杆231a,第一凸轮244a与其中一个连杆231a相抵接。具体的,连杆231a上设有抵持部231b,抵持部231b与第一凸轮244a的边缘相抵接。第一凸轮244a能够与旋转轴244发生同步转动,随着第一凸轮244a与连杆231a的配合关系的变化,能够带动挡爪232做往复运动。

请参阅图2和图3,吸取机构220包括若干真空吸嘴221。吸取机构220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摆动。具体的,吸取机构220还包括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用于带动真空吸嘴221转动。转动组件包括支撑杆222和两个转动杆223,真空吸嘴221设于支撑杆222上,转动杆223一端转动设于机架140上,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222。

请参阅图5,旋转轴244上还设有第二凸轮244b,转动杆223与第二凸轮244b相抵接。具体的,转动杆223上设有滚轮223a,滚轮223a与第二凸轮244b的周缘相抵接,以减少第二凸轮244b的转动阻力。

第二凸轮244b随旋转轴244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223与第二凸轮244b的配合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并带动真空吸嘴221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当真空吸嘴221转动至高点时,真空吸嘴221的吸附面与位于出料口214的第一工件平行,方便吸附第一工件。当真空吸嘴221转动至低点时,真空吸嘴221的吸附面与夹持组件241的运动轨迹相切,方便夹持组件241抓取工件。

旋转轴244带动夹持组件241做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轮244a、第二凸轮244b能够与旋转轴244发生同步转动。通过第一凸轮244a与分料机构230的连杆231a相配合、第二凸轮244b与吸取机构220的转动杆223相配合,实现了分料机构230、吸取机构220的动作衔接,方便夹持组件241抓取工件。并且,吸取机构220、分料机构230及抓取机构240均通过旋转电机243驱动,使得自动上料装置200的结构更精简。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第一工件被吸取机构220吸附,使第一工件和位于第一工件上方的工件产生间隙。而后,挡爪232在连杆组件231的带动下穿过出料口214进入前述间隙内,并承托剩余工件。最后,抓取机构240将吸取机构220上的第一工件取走。其中,当吸取机构220预备再次吸附位于出料口214的工件时,挡爪232在连杆组件231的带动下朝远离挡板212的方向运动。

请参阅图6,夹持组件241包括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第一夹持单元包括主体241a和设于主体241a末端的夹持部241f。第二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块241b和导向元件241c,夹持块241b具有与夹持部241f相对设置的夹持端,主体241a和夹持块241b转动连接,导向元件241c穿设于主体241a并转动连接于夹持块241b的连接端。

夹持部241f上形成有凹槽241f’,夹持块241b的夹持端能够部分嵌入凹槽241f’中。当夹持组件241夹持信封时,夹持块241b的夹持端抵持于夹持部241f,凹槽241f’的边缘使得信封被夹持部位形成不平整表面,信封的封盖相对于盛装部翘起,方便后续自动开盖装置300打开封盖。

抓取机构240还包括导引块245,导引块245设于机架140顶部。夹持组件241运动至第三位置时,导向元件241c与导引块245相互抵接。第三位置处于夹持组件241的运动轨迹上,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引块245形成有连续的导向面245a,在夹持组件241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导向元件241c与导向面245a相抵接,使得导向元件241c相对主体241a沿a方向做直线运动并推动夹持块241b相对主体241a转动,以使夹持端张开于夹持部241f。

通过导引块245与导向元件241c的配合,能够使夹持组件241张开,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机构作为夹持组件241完成张开动作的动力来源,因而该夹持组件241结构更为精简。

为减少导向元件241c和导向面245a之间的摩檫力,导向元件241c末端设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套设有滚轮241c’。

请参阅图6和图7,夹持组件241还包括锁合单元241g,锁合单元241g用于固定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的相对位置,以使夹持块241b的夹持端和夹持部241f保持张开状态。锁合单元241g包括配合件241h、活动件241j及第一弹性件241k,配合件242h转动设于主体241a且与导向元件241c转动连接,活动件241j转动设于主体241a背离导向元件241c的一侧,第一弹性件241k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配合件242h和活动件241j,导向元件241c在导引块245的推动下沿a方向做直线运动时,配合件242h相对主体241a发生转动并卡合于活动件241j,以使夹持端和夹持部241f保持张开状态。

请结合图3和图6,抓取机构240还包括撞块246,用于解除配合件242h和活动件241j的卡合状态,以使夹持端夹紧于夹持部241f。撞块246设置于挡板212上,夹持组件241靠近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撞块246与活动件241j发生碰撞,使得活动件241j相对主体241a发生转动,进而配合件242h与活动件241j相互脱离。

导向元件241c包括第二弹性件241e。当导引块245推动导向元件241c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41e发生形变并储存弹性势能。当夹持组件241运动至第一位置,撞块与锁合单元发生碰撞,使得锁合单元的配合件和活动件接除卡合状态,第二弹性件241e上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夹持块241b朝反方向转动并夹紧工件。

夹持组件241还包括缓冲件241d,起到降噪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封上的夹持痕迹。

请参阅图8和图9,传输机构110包括链条111、若干夹持单元112、气缸113及动力组件114,多个夹持单元112间隔设于链条111上,输送台100开设有条形槽,夹持单元112由条形槽露出。气缸113能够推动夹持单元112张开以便夹持信封。动力组件114通过链条111带动夹持单元112沿条形槽在各个工位之间运转。抓取机构240将工件转移至输送台100的过程中,在气缸113的推动作用下,夹持单元112张开。当工件落入夹持单元112内之后,气缸113的推杆回缩,夹持单元112能够并拢以夹紧工件。而后夹持单元112和工件在动力组件114的带动下被传输至下一工位。

请结合图2,自动上料装置200还包括定位元件260,定位元件260位于输送台100的起始端。工件被抓取机构240转移至输送台100后,定位元件260能够推动工件朝靠近夹持单元112的方向移动,以使工件的边缘对准夹持单元112。

请参阅图8,自动开盖装置300包括支撑块310和展平件320,支撑块310设于输送台100的一侧,展平件320连接于支撑块310且与支撑块310形成有间隙。信封包括盛装部和连接于盛装部的封盖,在初始状态,封盖贴合于盛装部。当信封传输至自动开盖装置300所对应的工位时,展平件320插入封盖和盛装部之间,信封向前传输的过程中,展平件320将封盖完全展平。处于展平状态的信封的盛装部和封盖的夹角接近180°,方便后续自动装袋装置400进行相应操作。

请参阅图10,自动装袋装置400包括存储模块、第一图形码识别器、信息读取模块、储料机构410、信封张口机构420及送料机构430。第一图形码识别器用于获取信封的编码信息,信息读取模块能够读取工件的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信封的编码信息与工件的信息的对应关系,送料机构430用于承接由储料机构410推出的工件并将工件推入被信封张口机构420张开的信封内。

需要说明的是,信封上印制有唯一的编码信息,可以在将信封放入自动上料装置200前印刷编码信息,也可以在自动开盖装置300设置用于打印编码信息的打印机。该编码信息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工件的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工件编码信息以及邮寄信息。

在后续生产流程中,由于工件被装入信封内而无法直接读取工件信息,通过识别信封的编码信息并根据信封的编码信息和工件信息的对应关系,可获取工件的信息,以便对工件进行分拣。

请参阅图11和图12,储料机构410包括底座413、储料架411及推送组件412,储料架411设于底座413上。该储料架411用于盛装成摞放置的卡片,储料架411的侧壁设有输出口411a,推送组件412用于将卡片由输出口411a推出。推送组件412能够将位于储料架411底部的卡片由输出口411a推出。

推送组件412包括推块412a、偏心运动组件及驱动件412d,底座413上开设有避让口413a,推块412a位于避让口413a内,驱动件412d能够驱使偏心运动组件运动,并使得偏心运动组件带动推块412a相对底座413做往复直线运动。

驱动件412d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

请参阅图13,偏心运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块412b和第二传动块412c,第二传动块412c和驱动件412d之间设有传动皮带412h。请结合图12,第一传动块412b滑动设于底座413,推块412a与第一传动块412b固定连接,第一传动块412b开设有导向槽412e,第二传动块412c能够在旋转电机412d带动下沿导向槽412e移动,并通过第一传动块412b带动推块412a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将卡片顺序推出。底座413具有中空结构,推送组件412设于底座413内。该推送组件412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推块412a设有阶梯槽412a’,卡片的端部抵接于阶梯槽412a’的侧壁,方便推块412a将卡片由储料机构410推出。

请参阅图14,第二传动块412c包括旋转部412f、配合端412g及连接端412i。配合端412g偏离旋转部412f的旋转轴线设置并能够沿导向槽412c滑动,连接端412i设于旋转部412f远离配合端412g的一侧。第一传动块412b和第二传动块412c相互配合,将旋转电机412d的圆周运动转换为推块412a的往复直线运动,设计巧妙,且配合精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送组件412能够将卡片推出且完全脱离储料机构410。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储料机构410还包括滚动组件414。为缩短推块412a的运动行程,提高工作效率,推块412a只需将卡片推动至部分露出于储料机构410。被推送组件412推出的卡片进入滚动组件414,滚动组件414进而将卡片完全推出至储料机构410外部。

具体的,滚动组件414位于输出口411a的一侧,滚动组件414包括主动轮414a和从动轮414b,主动轮414a和从动轮414b形成有通道。推送组件412将卡片推送进入主动轮414a和从动轮414b之间的通道内,主动轮414a开始转动,并推动卡片继续朝靠近承载台431的方向运动。

储料机构410还包括接近传感器415,接近传感器415用于检测卡片的接近信号,并将接近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控制主动轮414a启动。当卡片被推块412a推出并部分进入主动轮414a和从动轮414b之间的通道时,接近传感器415检测到接近信号,控制系统控制主动轮414a启动,从而实现不同序的紧密衔接,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可以理解的,接近传感器415设于底座413上,且靠近输出口411a。接近传感器415具体可以是激光传感器,包括激光信号发射端和激光信号接收端。

请参阅图10,送料机构430设于储料机构410和信封张口机构420之间,用于传输由储料机构410推出的卡片并将卡片推入位于信封张口机构420的信封内。

请参阅图15,送料机构430包括承载台431和传输组件432。承载台431用于放置由储料机构410推出的卡片,传输组件432包括输送件432a和动力元件432b,输送件432a包括皮带432c和至少一个推动部432d,推动部432d间隔设于皮带432c上,推动部432d能够在动力元件432b的带动下推动卡片沿承载台431前进并进入信封内。上述自动装袋装置400,通过送料机构430将由储料机构410推出的卡片传送至信封张口机构420,确保储料机构410和信封张口机构420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承载台431的一端位于储料机构410的侧面,用于承接由储料机构410推出的卡片。传输组件432设于承载台431的一侧。承载台431远离传输组件432的一侧设有挡边431a,该挡边431a与承载台431的表面围设形成滑槽,卡片的侧边容纳于该滑槽内,能够对卡片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卡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部432d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推动部432d在皮带432c上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推动部432d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卡片的长度。

送料机构430还包括滚筒433,滚筒433和动力元件432b沿承载台4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皮带432c分别绕设于动力元件432b的输出端和滚筒433。该动力元件432b具体可以是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转动过程中,带动皮带432c运动。

请参阅图16和图17,信封张口机构420包括压持块421、第一吸附组件422及第二吸附组件423。信封被传输至信封张口机构420所对应的工位时,停止运动,压持块421将信封压持于输送台100,避免信封位置发生偏移。

信封包括相对的第一封面和第二封面。第一吸附组件422位于输送台100的下方,输送台100设有开口120,第一吸附组件422能够通过开口120对第一封面产生吸附作用,第二吸附组件423能够对第二封面产生吸附作用。

第二吸附组件423包括支撑座423a、推动气缸423b、连接块423c及吸嘴423d,连接块423c转动连接于推动气缸423b的输出端,且转动设于支撑座423a并连接于吸嘴423d,推动气缸423b能够推动连接块423c带动吸嘴423d朝靠近或远离输送台100的方向移动。推动气缸423b的推杆伸长时,推动连接块423c转动并带动吸嘴423d靠近第二封面以吸附第二封面;而后推动气缸423b的推杆缩回,通过连接块423c带动吸嘴423d使第二封面朝远离第一封面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信封张开,以便送料机构430将卡片推入信封内。

请参阅图18,自动封口装置500包括上胶机构510、翻折件520及滚压机构530。上胶机构510设于输送台100的上方,用于将胶水涂覆于邮件上,翻折件520用于将邮件的封盖向上翻折,滚压机构530包括辊筒531和驱动组件532,驱动组件532能够推动辊筒531滚压封盖,辊筒531的移动方向与邮件的传输方向垂直。

上胶机构510包括热熔胶机和与热熔胶机连接的上胶头,邮件移动至上胶机构510的下方时,上胶头将胶水涂覆于盛装部。翻折件520整体呈片状,垂直设于输送台100的一侧,当邮件被传输至自动封口装置500所在位置时,翻折件520能够将封盖向上翻折,使得封盖与盛装部的夹角接近90°。邮件传输至滚压机构530的正前方时,驱动组件532推动辊筒531移动并滚压封盖,使得封盖与盛装部粘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19,自动贴标装置600包括打印单元610、输料组件620及粘贴组件630,打印单元610设于输送台100的一侧,输料组件620用于传送料带640,料带640上贴附有多个标签纸。料带640上贴附有多个标签纸,打印单元610用于将邮寄信息打印在标签纸上。

粘贴组件630包括拨块、真空吸附板632及动力单元633,拨块位于料带640的绕设路径上。当位于料带640上的标签纸经过拨块时,拨块能够将标签纸由料带640剥离,真空吸附板632能够承接被剥离出的标签纸,并在动力单元633的带动下将标签纸贴附于待贴物。在本实施例中,该待贴物为邮件。

粘贴组件630包括安装架636,真空吸附板632转动设置于安装架636上,动力单元633包括第一驱动件633a,该第一驱动件633a用于驱动真空吸附板632相对安装架636转动,以便承接被剥离的标签纸。第一驱动件633a具体可以是气缸,气缸固定设于安装架636上,气缸的推杆连接于真空吸附板632。

拨块形成转角结构,料带640绕过该转角结构时,黏附于料带640表面的标签纸翘起。真空吸附板632与拨块相邻设置,标签纸打印有邮寄信息的表面吸附于真空吸附板632,标签纸有粘胶的一面朝向输送台100,而后动力单元633带动真空吸附板632转动至与输送台100上表面平行的位置,从而将标签纸粘贴于邮件上。

输料组件620包括开卷轴621、检测滚筒623及传感器,检测滚筒623活动设于安装架636上。料带640的起始端卷绕于开卷轴621,并绕设于检测滚筒623,当打印单元610开始打印时,检测滚筒623被料带640下压,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信号并使开卷轴621启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0,检测滚筒623通过连接柄623a转动设于安装架636上,且检测滚筒623与安装架63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623b。

输料组件620还包括调节滚筒624、弹性件及收卷轴622,调节滚筒624和安装架636之间滑动连接且设有弹性件,料带640的末端承载于调节滚筒624并卷绕于收卷轴622。调节滚筒624能够调节料带640的张紧度。

请参阅图21,自动贴标装置600还包括检测元件660,检测元件660用于检测标签纸,当料带640上的标签纸用尽时,检测元件660向打印单元610发出停止工作信号。检测元件660能够检测到料带640到达末端,即标签纸将要用尽,以便及时向打印单元610发出停止工作信号,避免打印单元610将邮件信息打印在料带640的空白处,从而保证邮封机10高速运转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标签纸和料带640的空白处的反光率或透射率不同,检测元件660可以通过检测反光率或透射率以判断标签纸是否用尽。

自动贴标装置600还包括调节组件670,用于调整粘贴组件630和输送台100的相对位置。调节组件670包括x轴运动模组、y轴运动模组及z轴运动模组,分别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调节粘贴组件630的位置。通过调节组件670调整粘贴组件630与输送台100的相对位置,使得粘贴组件630与输送台100上的邮件对准,以确保标签纸被贴附于邮件的设定位置。

自动贴标装置600还包括第二图形码识别器650,第二图形码识别器650用于读取邮件的信息,即印制于信封表面的编码信息,并将该编码信息传输至打印机610。打印单元610根据信封上的编码信息以及信封的编码信息和工件信息的对应关系,能够获取工件的信息,从而将与工件对应的邮寄地址等信息打印于信封上。

请参阅图22,自动分拣装置700包括若干分发框710、分拣机构720、第三图形码识别器730及控制系统。输送台100的两侧均设有分发框710,分拣机构720位于输送台100的上方。分拣机构720能够朝靠近输送台100的方向运动并将位于输送台100上的待分拣物推送进入相应的分发框710内。第三图形码识别器730用于读取输送台100上的待分拣物的信息并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待分拣物的信息和分发框710的编码的对应关系向分拣机构720发出指令,分拣机构720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并将待分拣物推入相应的分发框710。

待分拣物可以是包装在不同包装袋或者具有不同包装信息的卡片袋、公文袋或邮件等内的物品。下文仅以待分拣物为邮件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邮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或每两个分发框710对应设有一个分拣机构720,若干分拣机构720沿输送台100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输送台100包括若干推送工位,每一个分拣机构720对应设置一个推送工位,当邮件被传输至某一推送工位时,相应的分拣机构720下降并进行推送动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拣机构720的个数为1个,分拣机构720能够沿邮件传输的方向移动,当邮件传输至与相应的分发框710相对的位置时,分拣机构720移动至邮件上方而后将邮件推送进入分发框710内。

可以理解的,在对一批邮件进行分拣操作前,邮件的邮寄信息(即邮件内存放的工件的邮寄信息)已经录入控制系统中,为每一分发框710设置一个编号。根据统计出的发往各个省份的邮件数量,设定将某一省份的邮件分拣至其中一个或几个分发框710内,从而建立邮件的邮寄信息与分发框710的编码的对应关系。邮件上一般打印有包含邮寄信息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第三图形码识别器730能够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以获取前述邮寄信息,并将该邮寄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传输机构110将邮件传输至与相应的分发框710相对的位置,而后分拣机构720将邮件推送至前述分发框710内。

传输机构110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将邮件传输至相应的推送工位上。该传输机构110将邮件传输至相应的推送工位后停止运转,以便分拣机构720进行推送邮件的动作,有利于提高分拣的准确率。传输机构110带动邮件依次通过各个推送工位之间。当夹持单元112上的邮件到达与设定分发框710相对的推送工位时,动力组件114停止运转,同时夹持单元112松开邮件。

进一步地,输送台100开设有用于放置传输机构110的安装槽,以避免对分拣机构720产生干涉,从而分拣机构720能够靠近并贴合于输送台100。

上述自动分拣装置700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第三图形码识别器730获取邮件上的信息,即印制于信封表面的编码信息,并根据信封的编码信息和工件信息的对应关系,可获取工件的信息。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工件信息和分发框710的编码的对应关系,传输机构110将工件运输至相应的分发框710后停止运动。最后,控制系统控制分拣机构720靠近输送台100并将邮件推送进入相应的分发框710内。该自动分拣装置700能够实现大批量邮件的自动分拣,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台100设置为输送带的形式,当邮件恰好被传输至相应的推送工位时,分拣机构720动作以将邮件推入分发框710内。

分拣机构720包括升降组件721和推动组件722,升降组件721用于带动推动组件722朝靠近或远离输送台100的方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该推动组件722的推送方向与传输机构110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每两个分发框710对应设有一个分拣机构720,两个分发框710分别为第一分发框和第二分发框,第一分发框和第二分发框分别设于输送台100的两侧且相对设置。旋转单元722b正向转动能够将邮件推送进入第一分发框,旋转单元722b反向转动能够将邮件推送进入第二分发框。上述设置方式,分拣机构720的数目仅为分发框710数目的一半,使得自动分拣装置700的结构更精简,有利于减小设备体积。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和图24,升降组件721包括若干第一导向单元721a、第一安装板721b、第二安装板721c及升降单元721d,第一导向单元721a设于第一安装板721b和第二安装板721c之间,升降单元721d的主体设于第一安装板721b,升降单元721d的推杆设于第二安装板721c。升降单元721d的推杆伸出时,能够带动设于第二安装板721c的推动组件722下降,即靠近输送台100;升降单元721d的推杆缩回时,能够带动推动组件722上升,即远离输送台100。

升降组件721还包括若干第二导向单元721e和若干弹性件721f,第二导向单元721e和弹性件721f均设于第二安装板721c和安装座722a之间。推动组件722朝靠近输送台100的方向运动直至与放置于输送台100上的邮件接触,才能够进行推送动作。在推动组件722下降的过程中,弹性件721f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推动组件722与输送台100发生刚性碰撞。

具体的,第一导向单元721a和第二导向单元721e均包括导杆和直线轴承,其中,直线轴承套设于导杆上。

推动组件722包括安装座722a、旋转单元722b、传送带722c及若干滚筒722d,旋转单元722b和滚筒722d均设于安装座722a上,传送带722c依次绕设于旋转单元722b的输出端和滚筒722d。

传输机构110将邮件输送至分拣机构720下方时,传输机构110的动力组件114停止运转,并且夹持单元112松开邮件。升降组件721随后带动推动组件722靠近输送台100,同时旋转单元722b启动并带动传送带722c运转,邮件的上表面与传送带722c接触,并被推送进入分发框710内。当完成推送邮件的动作后,升降组件721带动推动组件722远离输送台100,避免阻碍其他邮件的传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5,分拣机构720还包括若干辅助模块,辅助模块设于输送台上并与推动组件722相对设置。具体的,该辅助模块可以是滚轮130,可在输送台100上对应分拣机构720的位置设置若干滚轮130,传动带722c驱动邮件朝靠近分发框710运动的过程中,滚轮130随之发生滚动,以减少邮件推送过程的阻力。

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6和图27,升降组件721包括推动单元721g、安装块721h及连接杆721i,推动单元721g的主体设于安装块721h上,连接杆721i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推动单元721g的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722a,安装块721h与安装座722a转动连接。

推动组件722包括安装座723、旋转单元722b、传送带722c及若干滚筒722d,旋转单元722b和滚筒722d均设于安装座723上,传送带722c依次绕设于旋转单元722b的输出端和滚筒722d。

安装座723包括第一连接板723a、过渡板723b及第二连接板723c,第一连接板723a和过渡板723b、过渡板723b和第二连接板723c均垂直设置,第一连接板723a转动连接于安装块721h,旋转单元722b设于第二连接板723c。

升降组件721还包括两个缓冲器721j,其中一个缓冲器721j设于第一连接板723a和安装块721h之间,另一个缓冲器721j设于安装块721h和过渡板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