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65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将包装体内抽气呈一真空状而在移开吸气导管的同时,便自动密封该包装体与外界的气流通道,以有效防止外界气体再度流入包装体内的一种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
目前,在保存物品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有效防潮、防虫蛀,故通常在缩减如棉被等物品的体积时,最佳的方式便是采用真空包装的储存方式,所以目前已有制造厂商开发出相关的真空气密装置。
请参阅图1、2所示,习知的结构在进行保存袋的抽真空作业时,是先将上盖(C)旋松使其底部的通孔(C’)可与保存袋(B)内导通,这样,便可借由一吸气管(T)将保存袋(B)内的空气抽出而呈一真空状态,使保存袋(B)内的保存物如棉被等物,在袋外的空气压力作用下而被压缩,从而可缩小储存空间并具有防潮、防虫的效果,但上述的真空气密结构在操作上仍存在以下的缺点1、当使用者完成抽气作业时,必须在移开吸气管后,迅速地将上盖(C)向下旋紧,使底端的橡皮(P)可以密合通往袋内的通孔(C1),但是如图2所示,在向下旋紧上盖(C)的过程中,由于原被压缩的棉被会有一膨胀的趋势,且在此旋紧过程,即橡皮(P)的底缘仍未与通孔(C1)完全密合,故外界气流便可轻易迅速经此一管道重新被吸入保存袋中,使保存袋(B)仍会残存有部分的气体,故无法达到真空保存的目的。
2、使用者为防止上述的现象产生,而用单手手持吸气管(T)持续有效地对保存袋(B)内做吸气作业,然而仅用单手锁紧该上盖(C)是无法有效地固定保存袋(B),势必难以从容锁紧上盖(C),容易造成手忙脚乱,而使真空抽气作业无法顺利、确实完成。
3、另外,上述习知的气密结构,其保存袋(B)仅借底座的一通孔(C1)与外界相通,故吸气的速率较慢,效果不佳。
本创作人有鉴于此,积极研究创新,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以便使其具有以下效果1、在进行通气(抽气)使包装体呈一真空状后,在移开吸气导管的同时,即自动密封该包装体与外界气流的通道,操作极为简便,不会手忙脚乱。
2、对包装体内的气体进行抽气作业时,气体是由导气栓的四周向外抽出,排气速率快,缩短抽气时间。
3、平时除了用导气栓自动密封包装体与外界的气流通道外,亦借一外盖体螺合于该上座体上,以达到双重气密的功效,使气密更为确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包括一底座,贯穿有多个洞孔;一上座体,稳固地跨置于该底座上,而与该底座气密夹固于一包装体上,并至少贯穿一中央轴孔;一导气栓,滑设于该上座体的中央轴孔中,在该导气栓的周缘至少贯穿一导气孔,且于导气栓的底端连设一底盘部,令该导气栓被一复位弹簧向上顶推,平时使该底盘部紧贴于上座体的底缘,以阻绝经该导气孔至包装体内的气流通道;以及一外盖体,螺合于上座体上,以阻绝外界气体流入该上座体内的气流通道,这样,在使用者弹性下压导气栓对包装体内进行吸气操作后,而移除导气栓的压力时,该导气栓即自动地重新密合上座体的底缘,而达到自动密封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及功效,可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
如下图1为习知气密结构在进行抽气操作时的示意图。
图2为习知气密结构由图1向下旋紧上盖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抽气操作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去吸气导管瞬间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包装棉被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100),包括一底座(1)、一上座体(2),以与该底座(1)气密夹固于一包装体(5)上、一导气栓(3),滑设于该上座体(2)中,并令上述导气栓(3)的底盘部(32)平时被一复位弹簧(30)顶推而紧贴于该上座体(2)的底缘(20),以阻绝外界气体进入该包装体(5)中、以及一外盖体(4),螺合于上座体(2)上,以进一步确保气密功效,借助上述结构使用者便可以一吸气导管(6)下压上座体(2)中的导气栓(3),以便对包装体(5)内的气体进行抽气操作,并借复位弹簧(30)的弹性复位,使得在移去吸气导管(6)的同时,即可使导气栓(3)的底盘部(32)重新密合上座体(2)的底缘(20)而达到自动密封的效果。
上述底座(1)包括一盘缘部(11),且于该盘缘部(11)上贯穿有多个扣孔(111)、一气巢筒部(12),自盘缘部(11)的中央向下突伸且于该气巢筒部(12)周缘及底侧贯穿有多个气孔(121),另于气巢筒部(12)的底侧向上环突一突缘而形成一弹簧承座(122),以跨置该复位弹簧(30)的第一簧端(301)。
上座体(2)包括一盘体(21),自该盘体(21)的下方向下突伸多个扣钩(211),以卡扣该底座(1),以及一联接轴部(22),自该盘体(21)向上突伸,于该联接轴部(22)的外周面形成一外螺纹部(221),以螺接外盖体(4),并在该联接轴部(22)上贯通一中央轴孔(222)以滑合所述的导气栓(3)。
上述盘体(21)借助其下方的扣钩(211)卡扣底座(1)的具体步骤是该盘体(21)可借由各扣钩(211)与上述底座盘缘部(11)的扣孔(111)稳固上扣而包夹在一包装体(5)上,当然上述盘体(21)与盘缘部(11)包夹在包装体(5)上后,可沿周缘施以高频焊接而达到气密状态。
如图3、图4所示,上述导气栓(3)是呈一中空筒体,在其筒身(31)的底段四周贯穿有多个导气孔(311),而于该筒身(31)的底端连设一实心底盘部(32),并使该底盘部(32)的外径大于上座体(2)的中央轴孔(222)的孔径,且于该底盘部(32)的底端突设一突座(321),以套接上述复位弹簧(30)的第二簧端(302),使导气栓(3)的底盘部(32)平时即向上顶推密贴于上座体(2)的中央轴孔(222)底缘(20),当然在底盘部(32)上还套合一防漏垫圈(322),以阻绝各导气孔(311)与包装体(5)间的气流通路而呈一气密状态,另外在该筒身(31)的顶端环突连设一突缘板(33),以供吸气导管(6)跨置,并用该突缘板(33)压按下移导气栓(3)。
上述导气栓(3)的筒身(31),沿轴向至少突设一定位突条(312),以吻合滑套于上述中央轴孔(222)沿轴向凹设的定位滑穴(222a)中,这样,使导气栓(3)可在该中央轴孔(222)中滑移。本实用新型为增进导气栓(3)与上座体(2)在平时的气密效果,于该上座体(2)的中央轴孔(222)底端周缘向下环突一突环(223),使导气栓(3)平时受复位弹簧(30)顶推,而使其底盘部(32)朝上座体(2)紧贴时,该底盘部(32)上所跨置的防漏垫圈(322)是被该突环(223)及底盘部(32)所紧压以增进其气密功效。
如图4所示,上述外盖体(4)包括一内螺纹沉孔(41),自其底部向上凹设以螺合该上座体(2)的联接轴部(22),并于该内螺纹沉孔(41)的周缘环突一突环(411)以与该上座体(2)的盘体(21)间紧迫一垫圈(42),以阻绝包装体(5)与外界的气流通道,而使导气栓(3)与上座体(2)的气密结构具有一双重气密功能,以彻底使包装体(5)达到气密状态。
如图4、图5所示,当使用者要将包装体(5)内的气体抽出时,可在卸下外盖体(4)后,直接以吸气导管(6)向下压移导气栓(3),而使导气栓(3)的底段各导气孔(311)穿出于该上座体(2)的中央轴孔(222)下方,而与底座(1)气巢筒部(12)的各气孔(121)形成一气流通道,使吸气导管(6)可抽取包装体(5)内的气体,而可使包装体(5)内成为真空状态。本实用新型在此抽气过程中,包装体(5)内的气体,是经由底座(1)气巢筒部(12)上的多个气孔(121)及导气栓(3)在筒身(31)四周所贯穿的多个导气孔(311)向外推离,故气体通道极为顺畅,可增加抽气的速率,以快速地使包装体(5)内呈一真空状态。
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完成抽气操作而在移开吸气导管(6)的瞬间,由于导气栓(3)平时是被复位弹簧(30)向上顶推复位,故在向上移出吸气导管(6)同时,也随之向上复位,使底盘部(32)紧压防漏垫圈(322)而达到气密状态,故当完成抽气操作并移出吸气导管(6)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即已自动地完成气密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习知结构因必须由使用者来执行气密操作,使气流有机会回流至包装体中的缺点。
上述抽气操作所使用的吸气导管(6)可取自吸尘器的吸气导管或其它气泵的导管,本实用新型并不予限制。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棉被收藏或者其它物品的收藏,亦可应用于其它包装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完成包装体内的抽气操作后,在抽离吸气导管的同时,上述导气栓(3)即自动紧贴上座体(2)而达到气密状态,以阻绝该包装体外界的气流通道,有效防止气流回流于包装体中。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一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所以在完成抽气操作后,可免除如习知技术必须慌张进行气密锁紧程序,故不会手忙脚乱,操作极为简便。
3、本实用新型在上座体上还锁设一外盖体,以配合导气栓与上座体的气密构造,从而达到一双重气密的功效。
4、本实用新型的导气栓四周穿设有多个导气孔,可提高包装体内与外界的气流流动速率,以迅速完成抽气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形状,可在不违背本创作的精神下,加予修饰应用,而其包装体可为软性袋状物或刚性的瓶体。
权利要求1.一种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座,贯穿有多个洞孔;一上座体,稳固地跨置于该底座上,而与该底座气密夹固于一包装体上,并至少贯穿一中央轴孔;一导气栓,滑设于该上座体的中央轴孔中,在该导气栓的周缘至少贯穿一导气孔,且于导气栓的底端连设一底盘部;以及一外盖体,螺合于上座体上,以阻绝外界气体流入该上座体内的气流通道,这样,在使用者弹性下压导气栓对包装体内进行吸气操作后,而移除导气栓的压力时,该导气栓即自动地重新密合上座体的底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一盘缘部,且于该盘缘部上贯穿有多个扣孔,一气巢筒部,自盘缘部的中央向下突伸且贯穿有多个气孔,另于该气巢筒部的底侧向上环突一突缘形成一弹簧承座,以跨置该复位弹簧的第一簧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座体包括一盘体,自该盘体下方向下突伸多个扣钩以卡扣该底座,以及一联接轴部,自该盘体向上突伸,于该联接轴部的外周面形成一外螺纹部,以螺接外盖体,并在该联接轴部上贯通一中央轴孔以滑合所述的导气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栓是一中空筒体,在其筒身的周缘贯穿有多个导气孔,而于该筒身的底端连设一底盘部以跨置一防漏垫圈,且于该底盘部的底端突设一突座以套接所述的复位弹簧的第二簧端,另于该筒身的顶端环突连设一突缘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栓的筒身外缘,轴向至少突设一定位突条,以吻合滑套于该中央轴孔轴向凹设的定位滑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座体的中央轴孔底端周缘向下环突一突环,以与所述的导气栓的底盘部紧迫一防漏垫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体包括一内螺纹沉孔,并于该内螺纹沉孔的周缘环突一突环,以与所述的上座体的盘体间紧迫一垫圈。
专利摘要一种通气后自动密封的气密构造,包括一底座,其上贯穿多个洞孔,一上座体,可稳固跨置于底座上,以便与底座气密夹固于包装体上,一导气栓,滑设于上座体中,并令导气栓底盘部平时被一复位弹簧顶推而紧贴于上座体底缘,一外盖体,螺合于上座体上,以确保气密,当旋开外盖体,以一吸气导管下压导气栓对包装体内部进行吸气作业,可使包装体内呈一真空状态。其操作简便,排气快,密封效果好。
文档编号B65D81/20GK2288935SQ97200419
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4日
发明者苏福隆 申请人:苏福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