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起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15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30)的连接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装置(40)中设置有与各个 所述牵拉机构相对应的棘轮卷扬机构,所述棘轮卷扬机构分别控制所述牵拉机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拉绳(42)和 设置在所述拉绳(42)上的连接结构(43),该连接结构(43)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拉紧 固定结构(50)上,以使所述卷收装置(40)所产生的张紧力能够传递到所述伸缩臂(1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10)包括依次套接的处 于所述伸缩臂(10)底部的基本臂(11)和至少三个臂节(12),所述基本臂(11)的顶端连接 于所述超起支架(30),所述基本臂(11)的底端作为所述伸缩臂(10)的底端而连接于所述 拉紧装置(2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臂节(12)的顶部设置有所 述拉紧固定结构(5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装置(40)还包括用于驱动 该卷收装置(40)工作的驱动机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机构的数量 对应与所述伸缩臂(10)上的拉紧固定结构(50)的数量,所述卷收装置(40)能够收放各个 所述牵拉机构,从而根据所述伸缩臂(10)中的臂节的伸出长度调整连接在所述拉紧固定 结构(50)上的所述牵拉机构的数量。
10. -种起重机,包括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
11. 一种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牵拉机构,所 述起重机的伸缩臂(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拉紧固定结构(50),各个 所述牵拉机构分别能够连接到所述伸缩臂(10)的不同位置的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上, 其中, 所述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获得所述伸缩臂的挠度和/或该伸缩臂的稳定性系 数,并且其中在所述伸缩臂的挠度和稳定性系数满足工况要求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牵拉 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的连接;在所述伸缩臂的挠度和/或稳定性系数不满足所述 工况要求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相互连接的数量,以使得 所述伸缩臂的挠度和该伸缩臂的稳定性系数同时满足所述工况要求。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臂的挠度 和/或稳定性系数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 (50)相互连接的数量,直至增加到使得所述伸缩臂的挠度和该伸缩臂的稳定性系数同时满 足所述工况要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方法通过下 述步骤实现: (a) 在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的当前连接数量状态下,获得所述伸缩 臂的挠度f,其中: 在所述伸缩臂的挠度f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 固定结构(50)相互连接的数量,从而使得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的所述 当前连接数量增加一个,并进行以下步骤(b); 在所述伸缩臂的挠度f满足所述工况要求的情况下,获得所述伸缩臂的稳定性系数, 在所述伸缩臂的稳定性系数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 固定结构(50)相互连接的数量,从而使得所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的所述 当前连接数量增加一个,并进行以下步骤(b);以及 在所述伸缩臂的稳定性系数满足所述工况要求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所述牵拉机构与所 述拉紧固定结构(50)相互连接的数量; (b) 重复进行步骤(a)。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 述牵拉机构与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的所述当前连接数量初始为0。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步骤(a)中, 所述伸缩臂的挠度f通过检测仪器获得,其中在f < a* (L/100)2的状态下满足所述工 况要求,否则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其中L为当前臂长,单位为m ;a为臂长计算参数,在0 < L < 45m的状态下,a = 0· 1 ;在L彡45m的状态下,0· l〈a彡0· 16,以及
所述稳定性系数η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N为轴向力, } 单位为N ; μ为变截面长度系数;L为所述当前臂长,单位为m ;Ε为材料弹性模量,单位为 GPa ; I为所述伸缩臂当前伸出状态下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4,其中,在稳定性系数η多[η] 的状态下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否则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其中[η]为许用稳定性系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步骤(a)中, 所述伸缩臂的挠度f通过公式计算获得,
其中L为所述伸缩臂的当前 臂长,单位为m ;E为材料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1为所述伸缩臂当前伸出状态下的截面惯 性矩,单位为m4;Q为起重机当前的起重载荷,单位为N ;M为当前附加载荷,单位为Nm, 其中在f < a* (L/100)2的状态下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否则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其中L 为当前臂长,单位为m ;a为臂长计算参数,在O < L < 45米的状态下,a = 0. I ;在L多45 米的状态下,〇. Ka彡0. 16 ;以及 所述稳定性系数η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N为轴向力, 单位为N ; μ为变截面长度系数;L为所述当前臂长,单位为m ;Ε为材料弹性模量,单位为 GPa ; I为所述伸缩臂当前伸出状态下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m4,其中,在稳定性系数η多[η] 的状态下满足所述工况要求,否则不满足所述工况要求,[η]为许用稳定性系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起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起重机,该超起装置包括伸缩臂(10)、拉紧装置(20)和超起支架(30),所述超起支架(30)连接在所述伸缩臂(10)与所述拉紧装置(20)之间,所述超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超起支架(30)上的卷收装置(40),该卷收装置(4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牵拉机构,所述伸缩臂(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拉紧固定结构(50),所述拉紧固定结构(50)在所述伸缩臂(10)上处于该伸缩臂(10)的顶端与所述超起支架(30)之间,各个所述牵拉机构分别能够连接到所述伸缩臂的不同位置的所述拉紧固定结构上,从而有效地改变伸缩臂的受力以提高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各个臂节(12)的挠度。
【IPC分类】B66C23-687, B66C23-72
【公开号】CN104528552
【申请号】CN201410850835
【发明人】张建军, 张良, 罗贤智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