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泵、车用起重设备及车用起重充气两用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41834阅读:来源:国知局
_油路II ;162a-油路II与千斤顶组件内腔连通处;162b-油路II与排油孔46连通处;
181-单向轴承;182-左传动轴;183-轴承;186-右传动轴;187-轴承;188-单向轴承;191-旋盖;192-基座;193-阀芯;194-密封圈;195-弹簧;1921-盖槽;1922-方孔;1931-方台;1932-密封圈安装槽;1933-泄油槽;1934_通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11所示,一种新型液压泵,包括由前、后盖(2,4)配合形成的壳体,壳体的主腔中安装有齿轮组件3 (主腔由前盖上的齿轮组件安装孔21,后盖上的齿轮组件安装孔45组成,齿轮组件3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的齿轮泵中的齿轮组件原理一致)。齿轮组件3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外部的微型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转到。
[0027]主腔的左侧与壳体内的吸油腔44连通,主腔的右侧与壳体内的排油腔42连通,即,前盖上成型有导油槽23,24 ;导油槽24连通主腔和吸油腔44,导油槽23连通主腔和排油腔42,电机带动齿轮组件3正转时,齿轮组件3将导油槽24中的油液输送至导油槽23中,电机带动齿轮组件3反转时,齿轮组件3将导油槽23中的油液输送至导油槽24中;所述后盖上设置有连通排油孔和回油孔的支路,该支路上设置控制支路导通或关闭的手动泄油阀19。
[0028]所述手动泄油阀19包括旋盖191、基座192、阀芯193、密封圈194和弹簧195 ;所述阀芯193可转动设置在支路40内并与支路40内壁紧贴,支路40外端口处的后盖4上设置有所述基座192,基座192的中部设置有方孔1922,阀芯193的外端设置有与上述方孔1922嵌合的方台1931,方台1931上成型有转柄,转柄伸出所述方孔1922并与所述旋盖191连接,阀芯193的中部径向设置有通油孔1933,阀芯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油槽1934,通油孔1933和泄油槽1934均与排油孔46配合,阀芯193的内端与后盖4内壁之间设置有将阀芯193顶在基座192上的弹簧195。
[0029]手动泄油阀19的设计使得齿轮泵可以手动切换,使用者将旋盖压入基座,便可自由转动阀芯进行功能切换,每转动90度为一功能位;所述阀芯的方台1931在弹簧195作用下嵌入方孔,该设计保证手动泄油阀切换完毕时不会产生移位。当通油孔1933连通排油孔46时,液压泵正常工作;当泄油槽1934连通阀芯下侧的排油孔46时,排油孔46与回油孔47直接导通,液压泵处于空压状态;当泄油槽1934连通阀芯上侧的排油孔46时,液压泵处于保压状态,即,排油孔46输出的油液不能回到油箱。
[0030]壳体的中部设置有连通吸油腔44和排油腔42的活塞腔43,活塞腔43内安置有换向活塞7,换向活塞7的中部为圆柱体,圆柱体外壁与活塞腔43内壁贴合并液密封,吸油腔44内设置有吸油孔48,活塞腔43内设置有回油孔47,排油腔42内设置有排油孔46 ;吸油孔48、回油孔47、排油孔46均竖直设置,且三者的外端均设置在后盖4的底部,所述后盖的底部设置有合流槽49,回油孔47和吸油孔48的下端口均设置在所述合流槽49内,后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该设计使得只需在底板上设置对应的若干油路,并在合流槽49和排油孔46处设置对应口径的密封环,即可在完成后盖固定的同时导通油液,完全无需外置的橡胶管,使得整体组装方便,杜绝油液泄漏,安全可靠,同时,可以在底板上设置对应密封环的环形凹槽,以避免密封环变形过大而失效。
[0031]换向活塞7右侧、排油腔42内设置有允许油液进入排油腔42的第一单向阀组件5,其允许油液从主腔进入排油腔,并阻止油液逆流;
换向活塞7左侧、吸油腔44内设置有弹簧复位装置8,换向活塞7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组件5和弹簧复位装置8配合的凸起71,72 ;吸油孔48内设置有允许油液进入吸油腔的第二单向阀组件6,其允许油液从吸油孔48进入吸油腔44,并阻止油液逆流。
[0032]后盖4的后部设置有电机轴连接部41,电机的电机轴伸入连接部41并与齿轮组件3的主动齿轮连接。
[0033]优选地,所述弹簧复位装置包括堵头84、弹簧83、钢珠82和压环81,堵头84螺接在壳体上,压环81螺接在堵头84的内端部并将弹黃83和钢珠82定位在堵头84内,使之不能弹出堵头84,同时,本设计可以通过调整堵头84旋入壳体的程度来调整本装置的最大工作压力,其维护方便。
[0034]电机带动齿轮组件3正转时,齿轮组件3将导油槽24中的油液输送至导油槽23中(导油槽24连通吸油腔44,吸油腔44通过吸油孔48连通底板上的油路I,油路I连通油箱,第二单向阀组件6通路),导油槽23中油液通过第一单向阀组件5进入排油腔42,排油腔42内的排油孔46通过油路II连通负载(即,千斤顶组件的顶头升高),同时,换向活塞7受到油压产生左移,当换向活塞7克服弹簧复位装置的弹力并左移至导油槽23与回油孔47导通时,导油槽23中油液不再进入排油腔42而是通过油路I回到油箱,此时,弹簧复位装置中弹簧通过钢珠给予换向活塞7左端突起的弹力即为本装置的最大工作压力。
[0035]电机带动齿轮组件3反转时,齿轮组件3将导油槽23中的油液输送至导油槽24中,由于第二单向阀组件6阻止吸油腔44内的油液进入吸油孔48,吸油腔44内的油压升高,换向活塞7右移,当换向活塞7右端的凸起71顶开第一单向阀组件5的钢珠时,吸油腔44与回油孔47导通,同时,排油腔42至导油槽23的油路导通;排油孔46的油液顺序通过排油腔42、导油槽23、导油槽24、吸油腔44、回油孔47回到油箱(即,千斤顶组件的顶头回缩)。
[003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车用起重设备,包括底板16,底板16的左侧安装有千斤顶组件10,底板16的中部安装有油箱15,底板16的右侧安装有电机14,所述油箱15和电机之间的底板上安装有所述的液压泵,电机14的电机轴带动液压泵内的齿轮组件3转动输油,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两条互不连通的油路161,162,其中,油路I 161连通合流槽49和油箱15,油路II 162连通千斤顶组件10和排油孔46 ;所述底板16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14正转或反转或停机。底板16上的油路简洁,加工方便,安全可靠。
[0037]优选地,所述电机14的工作电压为5V,电机的电源接入端设置有USB插头。该设计使得本装置适合在随车携带。
[0038]所述油箱的上部设置有加油口,加油口上旋有固定套13,当固定套仅作为一旋盖来密封加油口时,油箱采用软质橡胶制成,当油箱内的油液被液压泵输送至千斤顶组件内时,油箱可在气压作用下变形,以平衡油箱内外的压力,油箱需要制作的较大才能有较好的变形空间;
作为一种优化,可在固定套的中部设置有滤网,固定套将防油透气层压紧在加油口上,防油透气层可以平衡油箱内外的气压,然而,防油透气层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不能迅速的平衡油箱内外的气压,所以这一设计可以作为减小油箱体积的辅助措施。防油透气层可选用市场上的具有透气、防油的材料制成。本产品结构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
[0039]一种新型车用起重充气两用设备,包括底板16,底板16的左侧安装有千斤顶组件10和油箱15,底板16的中部安装有所述的液压泵,底板16的右侧安装有气泵组件9,液压泵4和气泵组件9之间的底板上安装有双出轴电机14a ;
所述气泵组件9包括固定在底板16上的泵体94和设置在泵体94内的曲柄连杆机构,泵体94上设置有气压输出管96和保压阀97,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93安装在电磁离合器的右传动轴185上,右传动轴185安装在泵体94上,右传动轴185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