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收装置以及打印卷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05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够可靠地保持卡合部与卡合突起部的卡合。
[0043]在该情况下,优选为,钩构件还具备对是否位于锁定位置进行标识的标识部。
[0044]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卡合突起部设置在打印装置的下表面那样的情况下,在卡合突起部进入卡合承接部的状态下,卡合部被打印装置掩盖,使用者难以直接目测钩构件是否位于锁定位置。对此,通过具备标识部,使用者能够容易确认钩构件是否位于锁定位置。
[0045]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卷收轴的外周面沿着卷收轴的轴向设置有棘齿,所述卷收装置还具备凸缘装卸杆,所述凸缘装卸杆具有与棘齿卡合的棘爪,棘爪相对于棘齿能够卡合分离地设置在第二凸缘部,棘齿以及棘爪容许第二凸缘部相对于第一凸缘部向接近的方向滑动,阻止第二凸缘部相对于第一凸缘部向分离的方向滑动。
[0046]根据该结构,当使用者将第二凸缘部装配在卷收轴时,能够在感受到因棘齿与棘爪的卡合而产生的咔哒感的同时,使第二凸缘部朝向第一凸缘部滑动。因此,使用者使第二凸缘部不是一下子滑动,而是一点一点地朝向第一凸缘部滑动,从而装配在所期望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成为卷绕膨胀的主要因素的打印介质的过度的挤压。
[0047]本发明的打印卷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卷收装置、打印装置。
[0048]根据该结构,通过具备抑制了对打印装置的打印介质的输送精度造成负面影响的卷收装置,从而能够获取适当打印的打印图像。
【附图说明】
[0049]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卷收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0050]图2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打印卷收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0051]图3为使内部一部分露出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52]图4为打印侧动力传递机构以及卷收侧动力传递机构的构成图。
[0053]图5为卷收装置的动力输入部周围的图。
[0054]图6为卷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55]图7为从与图6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卷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56]图8为从与图6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卷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57]图9为卷收装置的右视图。
[0058]图10为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0059]图11为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0060]图12为凸缘装卸杆周围的图。
[0061]图13A、图13B为表示相关技术的卷收装置中的卷收在卷收轴的卷筒纸的图。
[0062]图14A、图14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收装置中的卷收在卷收轴的卷筒纸的图。
[0063]图15为用于说明卷收装置中的杆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卷收系统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卷收系统具备在卷筒纸等长条材料即打印介质以喷墨方式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卷收从打印装置输送来的打印完毕的打印介质的卷收装置。
[006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利用图中示出的“上” “下” “左” “右” “前” “后”进行说明,然而这些方向为便于说明而标注的,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0066]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打印卷收系统I具备打印装置100、设置在打印装置100的前方的卷收装置200。
[0067]首先,对打印装置100进行说明。
[0068]如图1至图3所示,打印装置10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装置外壳101。在装置外壳101的前表面的靠近左方的上半部分设置有配置有显示器、操作按钮等的显示操作面板102。在显示操作面板102的下方设置有墨盒更换口 103。另外,在装置外壳101的前表面的靠近右方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左右长的用纸排出口 104。打印后的卷筒纸S(参照图15)从用纸排出口 104朝向卷收装置200排出。在用纸排出口 104的下方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输入部插入凹部105。卷收装置200的动力输入部206 (后述)从前方插入输入部插入凹部105的右端部。
[0069]在装置外壳101的右侧面设置有废弃油墨罐更换口 106。在废弃油墨罐更换口 106的后方,在到装置外壳101的后表面的范围内,宽阔地设置有卷筒纸供给口 107。在卷筒纸供给口 107的内部设置有卷筒纸填装部108。使用者将以能够送出的方式卷绕的卷筒纸S从卷筒纸供给口 107向卷筒纸填装部108填装。
[0070]在装置外壳101,在从卷筒纸供给口 107的上方到装置外壳101的上表面的范围内,设置有开闭装置内部的封装盖109。封装盖109以设置在装置外壳101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的铰链111为中心旋转。
[0071]在装置外壳101的下表面,于四角安装有大致矩形厚板状的基底构件112。另外,在装置外壳10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靠近右方,左右并排设置有两个卡合突起部113 (参照图2)。各卡合突起部113突出形成为大致圆柱状。两个卡合突起部113与后述的两个卡合部230卡合。
[0072]如图3所示,打印装置100具备:卷筒纸填装部108、设置在卷筒纸填装部108的上方的引导单元114、从卷筒纸填装部108送出并运送卷筒纸S的输送部115 (参照图4)、设置在引导单元114的前方的打印部(省略图示)、统一控制这些各部的控制部(省略图示)。从卷筒纸填装部108送出的卷筒纸S向引导单元114引导并且输送,在利用具有喷墨头的打印部进行了打印后,从用纸排出口 104排出。
[0073]输送部115具备成为驱动源的输送电机116 (参照图4)、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列而被输入输送电机116的动力的输送辊。输送辊设置在引导单元114与打印部之间,将卷筒纸S旋转输送。
[0074]如图4所示,输送电机116的动力经由打印侧动力传递机构117向卷收装置200侧输入。打印侧动力传递机构117具备:与输送电机116的输出轴连结的小齿轮118、与小齿轮118啮合的打印侧第一中间齿轮119、打印侧轴121、经由打印侧轴121而与打印侧第一中间齿轮119连结的打印侧第二中间齿轮122、与打印侧第二中间齿轮122啮合的输出齿轮123。输出齿轮123与卷收装置200的输入齿轮281 (后述)啮合。
[0075]如图5所示,在输入部插入凹部105的右内部突出形成有从左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状的打印机侧卡合部124。打印机侧卡合部124与卷收装置200的卷收装置侧卡合部283 (后述)卡合。
[0076]接着,对卷收装置200进行说明。
[0077]如图6至图9所示,卷收装置200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基板201、立起设置在基板201的左边部的扁平长方体状的卷收支承部202、立起设置在基板201的后边部即打印装置100侧的卷筒纸导入台203。另外,卷收装置200具备:设置在卷筒纸导入台203的定位机构204(参照图10以及图11)、单臂支承在卷收支承部202的右侧方的大致圆筒状的卷收轴205、设置在卷筒纸导入台203的后表面右上的动力输入部206、装入卷筒纸导入台203以及卷收支承部202的卷收侧动力传递机构207 (参照图4)、设置在卷筒纸导入台203与卷收轴205之间的杆208。
[0078]卷收支承部202具备右侧的内侧壁211、左侧的外侧壁212。在内侧壁211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辊移动开口 213。在卷收支承部202的上部设置有把手214。使用者能够抓着把手214搬运卷收装置200。另外,在卷筒纸导入台203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对从打印装置100输送来的卷筒纸S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15。两引导部215之间形成为下倾斜面。
[0079]从打印装置100,以打印面朝上的方式,输送卷筒纸S。从打印装置100输送来的卷筒纸S在从卷筒纸导入台203经由杆208而到达卷收轴205的、从右侧面观察时呈大致“V”状的输送路径输送(参照图15)。
[0080]定位机构204用于对卷收装置200相对于打印装置100的设置位置进行定位。
[0081]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定位机构204具备:设置在基板201的后端部的定位板221 (参照图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定位板221的两个钩构件222、设置在定位板221上的滑动构件223、对滑动构件223向右方施力的定位弹簧231、设置在卷筒纸导入台203的右侧面的锁定解除手柄224(参照图6等)、连结锁定解除手柄224与滑动构件223的连动机构225、设置在卷筒纸导入台203的后侧下端部的定位盖226 (参照图6等)。
[0082]定位板22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定位板221的后边部,于左右两个部位形成有缺口部227。上述的两个卡合突起部113出入于两个缺口部227。各缺口部227形成为出入口侧扩开的大致矩形状。另外,在定位板221的大致中央突出设置有弹簧卡止凸部228。在弹簧卡止凸部228挂止有定位弹簧231的右端。并且,在定位板221的左端部设置有插通有后述的引导片238的引导件插通孔229。
[0083]各钩构件222在其大致中间部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定位板221。各钩构件222在将进入缺口部227的卡合突起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