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搬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403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组装搬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用来搭载搬送物的承载架(carrier)的组装搬送装置。更详细为,涉及具有搬送搭载了搬送物的承载架的搬送路径和送回取出了搬送物的空承载架的送回路径的组装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我们知道具备用来搭载搬送物的承载架的组装搬送装置。组装搬送装置具有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搬送路径搬送搭载了搬送物的承载架。在搬送路径中例如从搬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设置一个或多个停止位置。在各停止位置,搭载有搬送物的承载架停止,对搬送物进行预定的作业。预定的作业结束时,搬送物被从承载架中取出。取出了搬送物的空承载架通过送回路径被送回到搬送路径的始端。
[0003]作为具备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的组装搬送装置,我们知道将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配置在建筑物的顶棚的组装搬送装置。如果将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配置在建筑物的顶棚,则成了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如果沿水平方向排列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则水平方向需要有宽阔的空间。并且,为了配置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有加固建筑物的顶棚的必要。
[0004]日本特开2013-237521号公报中公开了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的组装搬送装置。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由立在地面上的框体支承。承载架的搬送由丝杠进行。丝杠沿搬送路径延伸。丝杠由沿搬送路径的方向连接的多根丝杠单体构成。驱动丝杠的驱动装置配置在丝杠的一端。
[0005]根据日本特开2013-237521号公报记载的组装搬送装置,通过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能够减小设置组装搬送装置所必要的水平方向的空间。
[0006]并且,通过用框体支承搬送路径和送回路径,能够与建筑物独立地设置组装搬送装置,没有加固建筑物的顶棚的必要。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7521号公报
[0008]但是,上述以往的组装搬送装置使用的丝杠传递驱动力的效率低。这是因为由于丝杠的仰角,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被沿与搬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分散了的缘故。被丝杠分散了的驱动力产生扭转支承丝杠和驱动装置的框体的作用。
[0009]并且,上述以往的组装搬送装置中丝杠由连接的多根丝杠单体构成。使丝杠旋转的驱动装置配置在丝杠的端部。由于用一个驱动装置使整个丝杠旋转,因此有使用高输出的驱动装置的必要。结果,被丝杠分散的驱动力变大,扭转框体的作用变大。
[0010]并且,上述以往的组装搬送装置中,在加长搬送路径的长度的情况下,伴随于此,丝杠的整个长度变长,有使用更高输出的驱动装置的必要。并且,为了能够对抗扭转作用,有进一步提高框体的刚性的必要。
[0011]因此,上述以往的组装搬送装置有使用刚性高的框体的必要。结果,存在框体的结构变复杂、重量增加,组装搬送装置的设置困难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2]本申请公开了使框体的结构变简单、抑制重量、设置容易的组装搬送装置。
[0013]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组装搬送装置具备搭载搬送物的承载架、使承载架沿搬送方向行走的搬送路径和使承载架沿送回方向行走的送回路径、将承载架从送回路径移载到搬送路径的第1移载装置、将承载架从搬送路径移载到送回路径的第2移载装置、以及框体。搬送路径沿搬送方向延伸。将搬送搬送物的方向作为搬送方向。送回路径沿送回方向延伸,并且沿上下方向与搬送路径重叠。将与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送回方向。第1移载路径能够在与搬送路径的始端接续的位置以及与送回路径的终端接续的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第1移载路径具有使承载架行走的第1移载路径。第2移载装置能够在与搬送路径的终端接续的位置以及与送回路径的始端接续的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第2移载装置具有使承载架行走的第2移载路径。框体支承搬送路径、送回路径、第1移载装置和第2移载装置。搬送路径具备作为使承载架停止的位置设定的一个或多个搬送停止位置、与搬送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搬送驱动装置、以及配置于各搬送驱动装置的搬送驱动源。搬送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驱动承载架,同时使承载架在搬送停止位置上停止。送回路径具备作为使承载架停止的位置设定的一个或多个送回停止位置、与送回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送回驱动装置、以及配置在各送回驱动装置中的送回驱动源。送回驱动装置沿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同时使承载架在送回停止位置停止。第1移载装置具备第1移载驱动装置、以及配置于第1移载驱动装置的第1移载驱动源。第1移载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和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并且使承载架在第1移载路径上停止。第2移载装置具备第2移载驱动装置、以及配置于第2移载驱动装置的第2移载驱动源。第2移载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和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并且使承载架在第2移载路径上停止。
[0014]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组装搬送装置,由于能够简单地使框体的结构轻量化,因此组装搬送装置的设置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16]图2为从上方看组装搬送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3为从后方看组装搬送装置的后视图;
[0018]图4为表示组装搬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0019]图5为沿图4的X-X线剖切的右搬送路径的正面剖视图;
[0020]图6为从图4的Y方向看的第1移载装置50的后视图;
[0021]图7为沿图6的Z-Z线剖切的第1纵框的俯视剖视图;
[0022]图8为承载架的侧视图;
[0023]图9为承载架的俯视图;
[0024]图10为承载架的主视图;
[0025]图11为沿图4的Q-Q线剖切的第1移载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26]图12为从图11的S方向看的第1移载驱动装置的左侧视图;
[0027]图13为第1移载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8]图14为表示承载架进入第1移载驱动装置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9]图15为表示承载架进入第1移载驱动装置中、齿轮结合到被传动部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0]图16为表示第1移载驱动装置、第2移载驱动装置、搬送驱动装置和送回驱动装置的位置关系的简化图;
[0031]图17为沿图4的T-T线剖切的第1移载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32]图18为图2的第1左移载路径的俯视图;
[0033]图19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4]图20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5]图21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6]图22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7]图23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8]图24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39]图25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40]图26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0041]图27为组装搬送装置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组装搬送装置具备搭载搬送物的承载架、使承载架沿搬送方向行走的搬送路径和使承载架沿送回方向行走的送回路径、将承载架从送回路径移载到搬送路径的第1移载装置、将承载架从搬送路径移载到送回路径的第2移载装置、以及框体。搬送路径沿搬送方向延伸。将搬送搬送物的方向作为搬送方向。送回路径沿送回方向延伸,并且沿上下方向与搬送路径重叠。将与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送回方向。第1移载路径能够在与搬送路径的始端接续的位置以及与送回路径的终端接续的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第1移载路径具有使承载架行走的第1移载路径。第2移载装置能够在与搬送路径的终端接续的位置以及与送回路径的始端接续的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第2移载装置具有使承载架行走的第2移载路径。框体支承搬送路径、送回路径、第1移载装置和第2移载装置。搬送路径具备作为使承载架停止的位置设定的一个或多个搬送停止位置、与搬送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搬送驱动装置、以及配置在各搬送驱动装置中的搬送驱动源。搬送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驱动承载架,同时使承载架在搬送停止位置上停止。送回路径具备作为使承载架停止的位置而设定的一个或多个送回停止位置、与送回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送回驱动装置、以及配置在各送回驱动装置中的送回驱动源。送回驱动装置沿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并且使承载架在送回停止位置上停止。第1移载装置具备第1移载驱动装置、以及配置于第1移载驱动装置的第1移载驱动源。第1移载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和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并且使承载架在第1移载路径上停止。第2移载装置具备第2移载驱动装置、以及配置于第2移载驱动装置的第2移载驱动源。第2移载驱动装置沿搬送方向和送回方向驱动承载架,同时使承载架在第2移载路径上停止。(第1结构)。
[0043]根据上述结构,搬送路径具备与承载架的搬送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搬送驱动装置。并且,送回路径具备与承载架的送回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送回驱动装置。由于搬送驱动装置和送回驱动装置分别分散配置,因此扭转作用等的影响难以集中在框体上。因此能够简单地将框体的结构轻量化,组装搬送装置的设置变得容易。
[0044]在上述第1结构中,将与搬送方向和送回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搬送路径可以具有相对于搬送方向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右搬送路径和左搬送路径。右搬送路径和左搬送路径能够分别具备与搬送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搬送驱动装置。送回路径可以具有相对于送回方向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右送回路径和左送回路径。右送回路径和左送回路径能够分别具备与送回停止位置相对应配置的送回驱动装置。第1移载路径可以具有相对于搬送方向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第1右移载路径和第1左移载路径。第1右移载路径和第1左移载路径能够分别具备第1移载驱动装置。第2移载路径可以具有相对于搬送方向而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第2右移载路径和第2左移载路径。第2右移载路径和第2左移载路径能够分别具备第2移载驱动装置(第2结构)。
[0045]根据上述结构,搬送驱动装置、送回驱动装置、第1移载驱动装置和第2移载驱动装置分别配置在组装搬送装置的左右。因此,不需要将驱动力分配给左右的机构,能够使组装搬送装置的结构简单。
[0046]在上述第1、2结构中,搬送驱动装置、送回驱动装置、第1移载驱动装置和第2移载驱动装置可以分别具有将驱动力传递给承载架的传动部。承载架可以具有以承载架行走的方向为行走方向,沿行走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与传动部接触承受来自搬送驱动装置、送回驱动装置、第1移载驱动装置和第2移载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的被传动部。被传动部可以是具有在沿搬送方向行走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与搬送方向上相邻的2个传动部接触、并且在沿送回方向行走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与送回方向上相邻的2个传动部接触的长度的结构(第3结构)。即,被传动部的行走方向上的长度能够与行走方向上相邻的2个传动部之间的长度相同或者比它长。
[0047]根据上述结构,在搬送路径、送回路径、第1移载路径和第2移载路径中,使将驱动力传递给承载架的结构共同化。因此,能够使组装搬送装置的结构简单。
[0048]在上述第3结构中,搬送驱动装置、送回驱动装置、第1移载驱动装置和第2移载驱动装置可以是分别具有将承载架的被传动部从与传动部分离的状态引导到与传动部接触的状态的引导装置的结构(第4结构)。
[0049]根据上述结构,驱动装置的传动部与承载架的被传动部顺畅地从分离状态组合成接触状态。
[0050]在上述第4结构中,引导装置也可以是具有将传动部的位置与承载架的被传动部相配合地进行变更的位置变更机构的结构(第5结构)。
[0051]根据上述结构,驱动装置的传动部的位置与承载架的被传动部相配合地被变更。因此,驱动装置的传动部和承载架的被传动部顺畅地从分离状态组合成接触状态。
[0052]在上述第1?第5结构中的任一结构中,组装搬送装置可以具备使第1移载装置沿框体升降的第1升降装置和使第2移载装置沿框体升降的第2升降装置。第1升降装置可以具备与第1移载装置连接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