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92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导轨7b的上端侧与曳引机支承梁11之间,并且以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la。顶部反绳轮20使轴与正面宽度方向一致,并且以在进深方向上位于轿厢悬吊轮12b与底坑部反绳轮18之间的方式,被固定于顶部反绳轮支承梁19,且配设于井道顶部la。此时,在从铅直上方观察时,顶部反绳轮20的进深方向的前侧的端部接近轿厢悬吊轮12b的向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端部。
[0040]对重悬吊轮21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悬吊对重4的大致重心位置的方式,使轴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地配设于对重4的上部。此时,在从铅直上方观察时,对重悬吊轮21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接近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
[0041]接着,说明挂绳。首先,作为主绳索的曳引绳索22的一端被轿厢绳索固定部24固定于轿厢绳索固定支承梁23上,该轿厢绳索固定支承梁23被架设于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轿厢用导轨7a的上端侧与曳引机支承梁11之间且沿进深方向延伸。从轿厢绳索固定部24垂下的曳引绳索22从乘用轿厢3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起跨在一对轿厢悬吊轮12a、12b上,并且从乘用轿厢3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被拉下。然后,从乘用轿厢3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起被拉起的曳引绳索22从进深方向的前侧跨在顶部反绳轮20上,并从顶部反绳轮20的进深方向的后侧垂下。
[0042]然后,从顶部反绳轮20的进深方向的后侧垂下的曳引绳索22从进深方向的前侧起跨在底坑部反绳轮18上,并且从底坑部反绳轮18的进深方向的后方被拉起。然后,从底坑部反绳轮18的进深方向的后侧被拉起的曳引绳索22在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起在绳轮6上卷绕多次后,从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垂下。然后,从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垂下的曳引绳索22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起跨在对重悬吊轮21上,并且从对重悬吊轮21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被拉起,该曳引绳索22的另一端被对重绳索固定部25固定于曳引机支承梁11。
[0043]这里,如图4所示,底坑部反绳轮18的直径被设定为,在乘用轿厢3急速下降而使得安装于乘用轿厢4的下表面上的缓冲器承接梁26抵接于轿厢缓冲器14的状态下,在底坑部反绳轮18与乘用轿厢3之间能够确保间隙。
[0044]根据该第1实施方式,电梯装置是将对重4配置于乘用轿厢3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的对重后置方式,曳引机5配设于对重4的上方,因此能够减小井道1的正面宽度尺寸。
[0045]曳引机5配设于对重4的上方,仅对重悬吊轮21配设于曳引机5与对重4之间。于是,能够在不增大顶部尺寸或不加深底坑深度的情况下,确保对重4在上下方向的行驶空间。
[0046]底坑部反绳轮18被配设为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横穿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进深方向的后侧的角部。于是,轿厢下设备(未图示)的设置自由度变大,而且在乘用轿厢3急速下降时,能够简单避免底坑部反绳轮18与轿厢下设备的干涉。
[0047]底坑部反绳轮18的向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深处侧突出的突出端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接近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于是,在底坑部反绳轮18与绳轮6之间行驶的曳引绳索22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变小,因此作用于底坑部反绳轮18和绳轮6的轴承上的轴向载荷变小,并且曳引绳索22的磨损得以降低。
[0048]此外,顶部反绳轮20的进深方向的前侧的端部在从铅直上方观察时,接近轿厢悬吊轮12b的向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端部。于是,在顶部反绳轮20与轿厢悬吊轮12b之间行驶的曳引绳索22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变小,因此作用于顶部反绳轮20和轿厢悬吊轮12b的轴承上的轴向载荷变小,并且曳引绳索22的磨损得以降低。
[0049]进而,对重悬吊轮21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接近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于是,在对重悬吊轮21与绳轮6之间行驶的曳引绳索22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变小,因此作用于对重悬吊轮21和绳轮6的轴承上的轴向载荷变小,并且曳引绳索22的磨损得以降低。
[0050]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1个轮构成底坑部反绳轮和顶部反绳轮,然而在曳引机与顶部反绳轮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基于抑制底坑部反绳轮的直径变大的观点,优选底坑部反绳轮或顶部反绳轮由2个反绳轮并排配设于曳引绳索的引导方向上而构成。
[0051]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曳引机的绳轮以使轴与进深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对重悬吊轮以使轴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的方式水平配设,然而也可以将曳引机的绳轮以使轴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的方式水平配设,而将对重悬吊轮以使轴与进深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
[0052]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一对轿厢悬吊轮的相对方向与一对轿厢用导轨的相对方向平行,然而只要能够在大致重心位置处悬吊乘用轿厢,则一对轿厢悬吊轮的相对方向也可以相对于一对轿厢用导轨的相对方向倾斜。
[0053]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重用导轨通过导轨托架而支承于井道的正面宽度方向两侧壁上,然而对重用导轨也可以通过导轨托架而支承于井道的进深方向后侧的侧壁上。
[0054]第2实施方式
[0055]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
[0056]在图5中,曳引机5使绳轮6的轴6a与正面宽度方向一致,并且使绳轮6朝向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绳轮6位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轿厢悬吊轮12b与底坑部反绳轮18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la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轿厢用导轨7b的进深方向的后侧。此时,绳轮6的进深方向的前侧的端部在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接近轿厢悬吊轮12b的向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端部。
[0057]对重悬吊轮21以使轴与进深方向一致的方式配设于对重4上。顶部反绳轮20使轴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并且形成为水平,以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位于底坑部反绳轮18与对重悬吊轮21之间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la。此时,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顶部反绳轮20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接近对重悬吊轮21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顶部反绳轮20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接近底坑部反绳轮18的向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突出的端部。
[0058]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0059]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电梯装置也是将对重4配置于乘用轿厢3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的对重后置方式,曳引机5配设于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轿厢用导轨7b的进深方向的后侧,因此能够减小井道1的正面宽度尺寸。
[0060]此外,曳引机5配设于乘用轿厢3和对重4的铅直投影面的外侧,因此能够在不增大顶部尺寸或不加深底坑深度的情况下,确保对重4在上下方向的行驶空间。
[0061]此外,底坑部反绳轮18被配设为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横穿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进深方向的后侧的角部。于是,轿厢下设备(未图示)的设置自由度变大,而且在乘用轿厢3急速下降时,能够简单避免底坑部反绳轮18与轿厢下设备的干涉。
[0062]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将尺寸小于曳引机5的顶部反绳轮20配设于对重4的上方,因此对重4的上方所需的空间变小,能够相应地增大对重4在上下方向的行驶空间。
[0063]第3实施方式
[0064]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
[0065]图6中,曳引机5以使绳轮6的轴6a与进深方向一致,并且使绳轮6向对重4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突出的方式,配设于井道顶部la的对重4的上方。对重悬吊轮21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悬吊对重4的大致重心位置的方式,使轴相对于进深方向倾斜并水平地配设于对重4。底坑部反绳轮18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以横穿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进深方向的后侧的角部,并且突出到乘用轿厢3的铅直投影面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对重4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的方式,配设于底坑部lb。
[0066]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从铅直方向上方观察时,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接近对重悬吊轮21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而绳轮6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接近底坑部反绳轮18的向对重4的铅直投影面的进深方向的后侧突出的端部。
[0067]此外,曳引机5的绳轮6与顶部反绳轮20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长,因此将2个反绳轮18a、18b并排配设于曳引绳索22的引导方向上而构成底坑部反绳轮18。
[0068]另外,其他结构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