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49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膜层22分别黏合于该接合 部102的内淋膜层12与外淋膜层13。
[0030] 在使用上,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发泡效果的所述内淋膜层12、22分别设置于该底壁 1的内侧面111与该围壁2的内侧面211,通过所述内淋膜层12、22直接包围该容装空间 3,从而可直接隔热该容装空间3内容装的液体的热能,减少热能散失的机会,从而提高隔 热效果以避免该隔热容器烫手的问题,并提高保温效果。
[0031] 进一步地,当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包含高密度聚乙烯时,所述外淋膜 层13、23不会膨胀,于是该墨层24可选用一般墨水。由于一般墨水的价格较便宜,从而可 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因为涂布一般墨水的施工较简便,从而可减化工序并降低制造成本。
[0032] 又当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同时包含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时, 通过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混炼材料作为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设计,可降低所述 外淋膜层13、23熔点,可降低将该围壁2环绕成管状的过程中,使相叠合的外淋膜层23与 内淋膜层22相互黏合时的加热温度,以及使该翻折部202的内淋膜层22与该接合部102 的外淋膜层13相互黏合时的加热温度,所以还可省能源而降低制造成本。
[0033] 因此,所述外淋膜层13、23第二组份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不小于低密度聚乙烯 的含量,从而降低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熔点且维持阻隔水分的效果。较佳地,所述第二组 份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50wt%至70wt%,而所述第二组份的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 30wt% 至 50wt%。
[0034] 以下通过实验例与比较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其中,各实验例与各比较例皆 是制作成市面上700cc容量的手摇杯的尺寸。
[0035] 保温效果的测试上,在各实验例与各比较例中分别放入220克的冰块以及300cc 的25°C的水后开始计时,接着静置观察,直到冰块完全溶解时记录所需时间。冰块完全溶解 所需时间越长,表示容器的保温效果越良好。
[0036] 发泡程度则是先分别量测实验例1、2、3、4与比较例2的所述内淋膜层12、22在发 泡前与发泡后的厚度差异,以及测量比较例1的所述外淋膜层13、23在发泡前与发泡后的 厚度差异,并且比较发泡后的厚度相对于发泡前的厚度的膨胀倍数,其中,膨胀倍数越高表 示发泡程度佳。
[0037] 表 1
[0039] 参阅表1,由比较例1可知,由于所述内淋膜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而不会发 泡,所述外淋膜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而会发泡。然而,因为可发泡的所述外淋膜层是设 置于整个纸制容器的最外层,因此当热能穿过所述内淋膜层、该纸层21后才会受到可发泡 的所述外淋膜层的隔绝,因此比较例1隔热与保温效果确实不尽理想。
[0040] 反观,由实验例1、2、3、4可知,由于所述内淋膜层12、22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而 发泡,通过所述内淋膜层22直接包围该容装空间3,从而可直接隔热该容装空间3内容装的 液体的热能,减少热能散失的机会,从而提高隔热效果以避免该隔热容器烫手的问题,并提 高保温效果。因此,实验例1、2、3、4的保温效果,确实优于比较例1。
[0041] 又在实验例2、3、4中,因为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同时包含高密度聚乙 烯与低密度聚乙烯,可降低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熔点,进而可降低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 加热温度,所以还可省能源而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的高密 度聚乙稀的含量较佳可为50wt%至70wt%。
[0042]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必须包含高密 度聚乙烯,也就是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不能为Owt%。 这是因为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中的高密度聚乙烯具有阻隔水分的效果,又因 为所述内淋膜层12、22的第一组份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于是在加热以使所述内淋膜层 12、22发泡膨胀的过程中,所述纸层11、21中的水分会往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为主的所述内 淋膜层12、22方向流窜,从而能使所述内淋膜层12、22发泡。
[0043] 再参阅表1,由比较例2可知,一旦所述外淋膜层的第二组份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 量为Owt%时,所述外淋膜层的第二组份与所述内淋膜层的第一组份的材料皆为低密度聚 乙烯,由于所述外淋膜层的第二组份不含高密度聚乙烯而失去阻隔水分的效果,进而在加 热以使所述内淋膜层发泡膨胀的过程中,所述纸层中的水分会同时往所述外淋膜层与所述 内淋膜层流窜,从而降低所述内淋膜层发泡,从而降低所述内淋膜层的隔热与保温效果。也 因此,比较例2的所述内淋膜层的发泡程度(膨胀倍数)明显低于实验例1、2、3、4的所述 内淋膜层12、22的发泡程度。
[0044]另外,实验例1的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发泡程度最高,这是因为实验例1中,所 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份仅包含高密度聚乙烯,也就是所述外淋膜层13、23的第二组 份的含量为l〇〇wt%高密度聚乙烯的,可有效地阻隔水分向外流失,使所述纸层11、21中的 水分集中地朝内流窜,也就是使水分集中地朝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为主的所述内淋膜层12、 22方向朝内流窜,使所述内淋膜层12、22朝内发泡。因此,通过所述外淋膜层13、23在最外 层可锁住水分避免水分向外蒸散,进而提高所述内淋膜层12、22的发泡程度。
[0045] 反观,比较例1的所述内淋膜层12、22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100wt%,可由效 阻隔水分向内流失,使所述纸层11、21中的水分集中地朝外流窜,也就是使水分集中地朝 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为主的所述外淋膜层13、23方向朝外流窜,使所述外淋膜层13、23朝外 发泡。但前述朝外发泡的设计,再加上以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为主的所述内淋膜层12、22设 置于最内层而无法锁住水分避免水分向外蒸散,因此,比较例1的外淋膜层13、23的发泡程 度低于实验例1。
[004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发泡效果的所述内淋膜层12、22分别设置于该底壁 1的内侧面111与该围壁2的内侧面211,通过所述内淋膜层12、22直接包围该容装空间 3,从而可直接隔热该容装空间3内容装的液体的热能,减少热能散失的机会,从而提高隔 热效果以避免该隔热容器烫手的问题,并提高保温效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
【主权项】
1. 一种隔热容器,包含一个底壁,以及一个与该底壁相接合且共同界定出一个容装空 间的围壁,该围壁包括一个纸层,该纸层具有一个面向该容装空间的内侧面,以及一个相反 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围壁还包括一个被覆于该纸层的内侧面并可被加热 发泡膨胀的内淋膜层、一个被覆于该纸层的外侧面的外淋膜层,以及一个被覆于该外淋膜 层上的墨层;该内淋膜层是低密度聚乙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壁包括一个纸层、一个内淋膜 层,以及一个外淋膜层;该底壁的纸层具有一个面向该容装空间的内侧面,以及一个相反于 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内淋膜层被覆于该纸层的内侧面并可被加热发泡膨胀;该底壁的外 淋膜层被覆于该底壁的纸层的外侧面。
【专利摘要】一种隔热容器,包含一个底壁,以及一个与该底壁相接合且共同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的围壁。该围壁包括一个纸层、一个被覆于该纸层的内侧并可被加热发泡膨胀的内淋膜层、一个被覆于该纸层的外侧的外淋膜层,以及一个被覆于该外淋膜层上的墨层。该内淋膜层是低密度聚乙烯。通过该内淋膜层直接包围该容装空间,可直接隔热该容装空间内容装的液体的热能,减少热能散逸的机会,从而提高隔热效果与保温效果。
【IPC分类】B32B33/00, B65D3/22
【公开号】CN204701875
【申请号】CN201520041588
【发明人】李瑞卿
【申请人】统奕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