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732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
背景技术
机车是牵引或推送铁路车辆运行,而本身不装载营业载荷的自推进车辆,俗称火车头。在机车上安装天线,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应答器为一个数据存储器和发送器,用于地面给机车天线发送地面固定信息和可变信息,以确保机车的正常运行。现有封装过程中应答器周边容易变形,造成应答器使用不稳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封装过程中应答器周边不容易变形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盖板及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外壳,所述外壳上盖有所述盖板,所述外壳内用于放置封装工件,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底板一端的两个第一立柱,所述底板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快速夹钳的第二立柱,所述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条,所述压条为两个,每个压条的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相应固定一个第一快速夹钳,每个第一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为6个,两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个长边的边缘,4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四个边角,每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三立柱。所述底板与外壳之间设有垫层。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为4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个长边的边缘,每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三立柱。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压条的另一端通过钢板相连,每个第一快速夹钳相应固定在所述钢板上。所述钢板上连接有手柄。所述盖板上面固定有支耳,所述支耳上设有销轴孔,所述压条上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穿入所述支耳上设置的销轴孔内。所述盖板上连接有手柄。所述排气孔为倒锥形排气孔,所述倒锥形排气孔底部的孔直径为1-1. 5毫米,所述倒锥形排气孔为13个。所述盖板的背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两个以上的倒锥形,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相邻倒锥形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灌封装置对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进行封装时,在盖板的四周加有快速夹钳,使灌封过程中周边不易发生变形而漏料,保证应答器不变形,具有使用稳定的优点。同时根据应答器壳底部的几何形状,工装底板布置了相应的垫层,保证应答器壳底部受力均匀。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底板;2·盖板;3.支架,30.第一立柱,31.第二立柱,310卡口,32.转轴,33.压条,34.第三
立柱;4.外壳,5.排气孔;6.第一快速夹钳,60.卡环,61.夹紧力调节螺母;7.支耳,8.销轴,9.第二快速夹钳,1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I上的盖板2及支架3,支架3固定在底板I上,底板I上用于放置外壳4,外壳4上盖有盖板2,外壳I内用于放置封装工件,盖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5。支架3包括设置在底板I 一端的两个第一立柱30,底板I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快速夹钳6的第二立柱31,第二立柱31上设有卡口 310,第一快速夹钳6上的卡环60下端卡入卡口 310上,卡环60上部设有夹紧力调节螺母61,通过夹紧力调节螺母61来调整对盖板2的压力;两个第一立柱30之间连接有转轴32,转轴32连接压条33,压条33为两个,每个压条33的一端连接转轴32,另一端相应固定一个第一快速夹钳6,每个第一快速夹钳6下方对应设有固定在底板I上的第二立柱31。盖板3固定在压条33上,压条33两侧的盖板I上设有第二快速夹钳9,第二快速夹钳9下方对应设有固定在底板I上的第三立柱34。进一步地,底板I与外壳4之间设有垫层。本实用新型根据应答器外壳底部的几何形状,在底板布置了相应的垫层,保证应答器壳底部受力均匀。第二快速夹钳9优选为6个,两个第二快速夹钳9对称设置在盖板2的两个长边的边缘,4个第二快速夹钳9设置在所述盖板2的四个边角,每个第二快速夹钳下9方对应设有一个第三立柱34。由于应答器整个外壳厚度薄,相对表面积大,在灌封过程中周边易变形而漏料,因此在工装盖板的四角及长边边缘中间位置设置了 6个快速夹钳。 进一步地,两个压条33的另一端通过钢板相连,每个第一快速夹钳6相应固定在钢板上。压条绕着转轴翻转,然后带动盖板一起翻转,这样便于外壳及封装工件放入盖板下方,为了便于压条的翻转,钢板6上连接有手柄10。盖板2上也连接有手柄10。进一步地,盖板2上面固定有支耳7,支耳7上设有销轴孔,压条33上设有销轴8,销轴8穿入支耳7上设置的销轴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销轴将盖板和支架进行固定,在支架的上部分翻转的同时,带动盖板也向一边翻转,方便封装工件及外壳放入盖板和底板之间。进一步地,盖板2上的排气孔5为倒锥形排气孔,所述倒锥形排气孔底部的孔直径为1-1. 5毫米,优选1. O毫米,所述锥形排气孔优选为60个。在注料量一定、料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排气孔与封装工件接触表面选择直径Φ1. O毫米,优选为60个孔,其作用主要是出气,溢出少量料,目的是保持内部压力均衡,电路板不变形。排气孔的直径大了会造成溢出料多,封装工件内部上下压力不均衡,使电路板变形。排气孔的直径过小,不好清理。进一步地,盖板2的背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两个以上的倒锥形,均匀排列在盖板背面,排气孔5设置在相邻倒锥形之间。盖板2的背面设置凸起,使封装工件的表面带有花纹,呈现一种预定的花纹,具有美观的效果。盖板设置的小方格图案,均匀分布Φ I毫米的排气孔,以便顺利排气,保证表面封
装质量。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应答器壳体厚度薄,相对表面积大,在灌封过程中周边易发生变形而漏料,因此在设计工装时,将盖板周围及支架上增加多个快速夹钳,来保证应答器不变形。当然也可以在盖板四角增加快速夹钳。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盖板及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外壳,所述外壳上盖有所述盖板,所述外壳内用于放置封装工件,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 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底板一端的两个第一立柱,所述底板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快速夹钳的第二立柱,所述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条,所述压条为两个,每个压条的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相应固定一个第一快速夹钳,每个第一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立柱; 所述盖板固定在压条上,所述压条两侧的盖板上设有第二快速夹钳,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三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外壳之间设有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为6个,两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个长边的边缘,4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四个边角,每个所述第二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三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条的另一端通过钢板相连,每个第一快速夹钳相应固定在所述钢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上连接有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面固定有支耳,所述支耳上设有销轴孔,所述压条上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穿入所述支耳上设置的销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连接有手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为倒锥形排气孔,所述倒锥形排气孔底部的孔直径为1-1. 5毫米,所述倒锥形排气孔为60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背面设有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两个以上的倒锥形,所述排气孔设置在相邻倒锥形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控制系统用应答器灌封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盖板及支架,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底板上用于放置外壳,外壳上盖有盖板,外壳内用于放置封装工件,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支架包括设置在底板一端的两个第一立柱,底板另一端设置第二立柱,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连接转轴,转轴连接两个压条,每个压条的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相应固定第一快速夹钳,每个第一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第二立柱;盖板固定在压条上,压条两侧的盖板上设有第二快速夹钳,第二快速夹钳下方对应设有第三立柱。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灌封装置,在盖板的四周加有快速夹钳,使灌封过程中周边不易发生变形而漏料,具有使用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B29C45/14GK202846804SQ2012205667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勇, 任长福, 赵文利 申请人:北京希格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