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件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192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嵌件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件成型方法,通过该嵌件成型方法得到在成型品主体上设有部件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在成型品主体上设有部件的成型品例如有汽车的车门密封条。就无框车门的密封条而言,沿车身腰线延伸的两端部是通过模具成型的模成型部。由于该模成型部上的车窗玻璃滑动的部位容易因该滑动而受损,所以常在该部位设置滑动部件。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169687号公报中记述了将滑动胶带粘贴到密封条上的车窗玻璃滑动的部位上的方法。在该公报中还记述了一种嵌件成型方法,通过将滑动胶带装在模具上,并在该状态下在模具型腔内填充三元乙丙橡胶(epdm),而得到接合有滑动胶带的密封条。

在日本特开平7-112420号公报中有如下记述:对汽车玻璃导槽的挤压成型部进行硫化,通过压接辊将粘贴有叠层薄膜的玻璃滑动部件熔接在硫化后还有余热的所述挤压成型部上。该公报中还有如下记述:在所述玻璃导槽的模成型部的唇口部形成较浅的凹部,在唇口部还有余热时,将玻璃滑动部件压在所述凹部并使其粘贴在所述凹部,通过该方法使玻璃滑动部件的表面和唇口面齐平。

在密封条等成型品主体上粘贴滑动胶带等部件时,例如常用热熔接的方法。然而在热熔接时,空气会进入成型品主体和部件之间,二者之间容易局部地产生间隙。因为难以将热挤压部件插入玻璃导槽内侧这种结构复杂的部位中,所以很难对部件进行热熔接。部件越厚,热量就越难传递到成型品主体和部件的界面上,热熔接也就越困难。

综上所述,虽然在部件装在模具中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品主体的成型的嵌件成型方法已经广为人知,但普遍存在难以将部件临时固定在模具上以保证该部件不活动的问题。尤其是很难对薄膜状(或片状)的部件进行临时固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受填充在模具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流动压力等影响,该薄膜状部件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发明可以将嵌件简单可靠地临时固定在模具上并进行成型品主体的成型。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粘接剂将部件粘贴在模具上。

也就是说,本处所公开的嵌件成型方法是得到成型品主体上设有另外成型的部件的成型品的方法,

在用于所述成型品主体的注射成型的模具上,设置向该模具型腔开口的凹部,

通过粘接剂将所述部件粘贴在所述模具的凹部,

在此状态下通过向所述型腔注射熔融成型材料,进行所述成型品主体的成型,并且借助所述熔融成型材料的热作用,使所述部件和该成型品主体互相熔接起来,

脱模后,从所述部件上剥离并除去所述粘接剂。

根据所述嵌件成型方法,部件通过粘接剂粘贴在模具上,因此可以将部件简单可靠地临时固定在模具上。熔融成型材料与部件接触,受该成型材料的热作用,部件的该接触面熔融而形成部件和成型品主体互相熔接起来的状态,因此可以将部件牢固且无间隙地设置在成型品主体上。

这样一来,因为粘接剂设在模具的凹部,所以可以避免因受成型材料的流动压力作用,部件和粘接剂一起从模具上剥落的情况。而且,只要使模具的凹部的深度与粘接剂的涂抹厚度相同,就可以使部件的表面和成型品主体的表面齐平。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树脂材料制成所述成型品主体,使用与所述成型品主体不同的树脂材料制成所述部件。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部件上涂抹所述粘接剂,通过该涂抹的粘接剂将该部件粘贴在所述模具的凹部。这样一来,因为可以在模具外部进行涂抹粘接剂的作业,所以比在模具上涂抹粘接剂的做法更便于操作。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的所述凹部的深度与粘接剂的涂抹厚度相同。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部件为树脂薄膜。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品主体由弹性体制成。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品主体为由弹性体制成的汽车密封条,所述部件为设在所述密封条的车窗玻璃滑动面上的耐磨薄膜。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品主体为由弹性体制成的汽车玻璃导槽,所述部件为设在所述玻璃导槽的车窗玻璃滑动面上的耐磨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成型品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涂抹了粘接剂的部件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涂抹了粘接剂的部件粘贴在模具凹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从脱模的成型品上剥离粘接剂的过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密封条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该密封条的成型用模具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将涂抹了粘接剂的耐磨薄膜粘贴在一部分模具上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脱模后的带有粘接剂的成型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从成型品上剥离粘接剂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玻璃导槽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将该玻璃导槽安装在车身上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该玻璃导槽的成型用模具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成型品;2-成型品主体;3-部件;5-粘接剂;6-模具;6a~6f-模具;7-成型面;8-凹部;9-型腔;11-密封条(成型品);12-密封条主体(成型品主体);13-耐磨薄膜(部件);21-玻璃导槽(成型品);22-玻璃导槽主体(成型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优选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本质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其用途的意图。

在图1所示的成型品1中,2表示成型品主体,3表示设在成型品主体2上的部件。本实施例的成型品主体2由树脂材料注射成型而成。本实施例的部件3由树脂薄膜形成。成型品主体2和部件3互相熔接为一体。部件3的表面和成型品主体2的表面齐平。

在制造树脂成型品1时,如图2所示,将粘接剂5涂抹在部件3的一个面上。如图3所示,在用于成型品主体2的注射成型的模具6的成型面7的规定部位上形成用来粘贴部件3的凹部8。该凹部8向模具6的型腔9开口。凹部8的深度与部件3上粘接剂5的涂抹厚度相同。

这样,通过粘接剂5将部件3粘贴在模具6的成型面7的凹部8。这样一来,就将部件3临时固定在模具6上。在此状态下,将熔融树脂材料注入模具6的型腔9中,进行成型品主体2的成型(注射成型)。此时,部件3的表面受熔融树脂材料的热作用而熔融,因此形成成型品主体2和部件3互相熔接起来的状态,从而不会在成型品主体2和部件3之间产生间隙。因为粘接剂5装在模具6的凹部8内,所以可以避免部件3在注射成型时受树脂材料的流动压力作用,和粘接剂5一起从模具6上剥落或发生变形的情况。

脱模后,如图4所示,从部件3上剥离并除去粘接剂5。这样就得到成型品1。因为模具6的凹部8的深度与粘接剂5的涂抹厚度相同,所以部件的表面和成型品主体2的表面齐平。

粘接剂5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单组分湿气硬化型弹性粘接剂。这种类型的弹性粘接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固化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在所述脱模时,弹性粘接剂(粘合剂)很容易从模具6上剥落,并且在脱模后,也很容易从部件3上剥离弹性粘接剂(粘合剂)。

[实施例1(本发明在密封条上的应用)]

图5示出密封条11,该密封条11设在成型品即硬顶敞篷车的车门门板周缘的上端角部上,并且该密封条11抵接车身的车门开口部周缘而密封车内。该密封条11通过将部件即树脂制的耐磨薄膜13设在成型品主体即由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密封条主体12上而成。耐磨薄膜13设在密封条主体12的上端部的唇口部12a上,车窗玻璃随该车窗玻璃升降而在该唇口部12a上滑动。

图6示出用于制造密封条11的模具6。本实施例的模具6由密封条主体12的车内侧的面成型用的第1模具6a、密封条主体12的车外侧的面成型用的第2模具6b、密封条主体12的上侧的面成型用的第3模具6c、密封条主体12的下侧的面成型用的第4模具6d以及玻璃导槽主体12的空心部12b成型用的芯型6e构成。由这些模具6a~6d和芯型6e形成密封条主体12成型用的型腔9。

如图7所示,在第1模具6a的成型面7上形成有用于通过粘接剂粘贴耐磨薄膜13的凹部8。该凹部8的深度与粘接剂的涂抹厚度相同。

在制造密封条11时,如图7所示,通过粘接剂5将一个面涂抹了粘接剂5的耐磨薄膜13粘贴到第1模具6a的凹部8。这样一来,如图6所示,将模具6a~6d和芯型6e组合起来形成型腔9。将熔融树脂材料注入该型腔9进行密封条主体12的成型(注射成型)。如图8所示,从模具6脱出的密封条11的耐磨薄膜13上附着有粘接剂5。如图9所示,从耐磨薄膜13上剥离粘接剂5而得到如图5所示的密封条11。

与成型品1的情况相同,因为粘接剂5装在模具6的凹部8内,所以可以避免耐磨薄膜13在注射成型时受树脂材料的流动压力作用,和粘接剂5一起从模具6上剥落或发生变形的情况。耐磨薄膜13的表面受熔融树脂材料的热作用而熔融,因此形成密封条主体12和耐磨薄膜13互相熔接起来的状态,从而不会在密封条主体12和耐磨薄膜13之间产生间隙。因为模具6的凹部8的深度与粘接剂5的涂抹厚度相同,所以脱模后,从耐磨薄膜13上剥离粘接剂5,即可得到耐磨薄膜13的表面和密封条主体12的表面齐平的密封条11。因此,即使升降玻璃与耐磨薄膜13接触,耐磨薄膜13也不会剥落,该耐磨薄膜13能够可靠地发挥保护密封条11不受升降玻璃磨损的作用。

[实施例2(本发明在玻璃导槽上的应用)]

图10和图11示出设在成型品即汽车的车门窗框20的角部上的玻璃导槽21。该玻璃导槽21通过将部件即树脂制的耐磨薄膜13设在成型品主体即由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玻璃导槽主体22上而成。通过模具进行玻璃导槽主体22的注射成型,保证该导槽主体22连接在另外挤压成型的玻璃导槽(省略图示)上。耐磨薄膜13设在玻璃导槽主体22的槽底22a和唇口22b、22c上,车窗玻璃24随该车窗玻璃24升降而在该槽底22a和唇口22b、22c上滑动。

图12示出用于制造玻璃导槽21的模具6。本实施例的模具6由玻璃导槽主体22的背面成型用的第1模具6a、玻璃导槽主体22的两侧侧面成型用的第2模具6b和第3模具6c、玻璃导槽主体22的设有唇口22b、22c的正面成型用的第4模具6d、玻璃导槽主体22的一个侧面和正面角部成型用的第5模具6e和芯型6f构成。由这些模具6a~6e和芯型6f形成玻璃导槽主体22成型用的型腔9。

在玻璃导槽主体22的内侧面成型用的芯型6f和玻璃导槽主体22的设有唇口22b、22c的正面成型用的第4模具6d的各成型面7上,形成有用于通过粘接剂粘贴耐磨薄膜13的凹部8。该凹部8的深度与粘接剂的涂抹厚度相同。

在制造玻璃导槽21时,通过粘接剂5将一面涂抹了粘接剂5的耐磨薄膜13粘贴到芯型6f的凹部8。这样一来,如图11所示,将模具6a~6e和芯型6f组合起来形成型腔9。将熔融树脂材料注入该型腔9进行玻璃导槽主体22的成型(注射成型)。从模具6脱出的密封条11的耐磨薄膜13上附着有粘接剂5。从耐磨薄膜13上剥离粘接剂5而得到如图10所示的玻璃导槽21。

与成型品1的情况相同,因为粘接剂5装在模具6的凹部8内,所以可以避免耐磨薄膜13在注射成型时受树脂材料的流动压力作用,和粘接剂5一起从模具6上剥落或发生变形的情况。耐磨薄膜13的表面受熔融树脂材料的热作用而熔融,因此形成玻璃导槽主体22和耐磨薄膜13互相熔接起来的状态,从而不会在玻璃导槽主体22和耐磨薄膜13之间产生间隙。因为模具6的凹部8的深度与粘接剂5的涂抹厚度相同,所以脱模后,从耐磨薄膜13上剥离粘接剂5,即可得到耐磨薄膜13的表面和玻璃导槽主体22的表面齐平的玻璃导槽21。因此,即使升降玻璃与耐磨薄膜13接触,耐磨薄膜13也不会剥落,该耐磨薄膜13能够可靠地发挥保护玻璃导槽21不受升降玻璃磨损的作用。

[其他]

以上应用例为将本发明应用到汽车部件上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汽车部件,本发明当然还可以应用到一般的树脂成型品上。不管树脂成型品主体是由类橡胶弹性体制成,还是由实质上不具备类橡胶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都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应用。

在所述实施例1、2中,使用了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成型品的材料,但使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等其他弹性体也没有任何问题。

部件不仅可以由聚丙烯制成,还可以由聚乙烯、聚酰胺等其他树脂材料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