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27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双孔耐高温密封条主要用于五金粉体涂装时保护螺柱、螺孔在喷粉、喷漆、喷油、电镀、电泳等工艺过程中不被损坏或污染。现有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制造都是经过多个工步完成,在此多个冲压过程中,需要多个单工序模来实现完成,浪费了生产企业大量的人力资源,其工艺工序繁琐,同时增加模具制作与维修的成本,无法实现快速的大批量生产。导致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高、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企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需要过个单工序模来完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能够完成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所有工步,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模具的使用量,缩减了企业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造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模具顶盖,模具顶盖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进液槽、出液槽和哑铃形槽,进液槽与哑铃形槽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与哑铃形槽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相同,所述哑铃形槽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所述模具顶盖上设置有上环形槽、两个柱形填充体、进液口和出液口,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凸起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通孔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后,进液口与进液槽相连通,出液口与出液槽相连通。

所述模具顶盖的上设置有气管,气管伸入柱形填充体内,柱形填充体为气囊,气囊充满气体后,气囊的外形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凹槽相同。

所述模具体内还安装有脱模机构,该脱模机构包括气缸、基板和脱模块,气缸固定安装在模具体内,气缸的顶杆连接在基板上,脱模板一端固定在基板上,另一端能够伸入哑铃形槽和下环形槽内。

所述脱模板伸入哑铃形槽的一端的形状与哑铃形槽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本体和模具顶盖,模具顶盖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进液槽、出液槽和哑铃形槽,进液槽与哑铃形槽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与哑铃形槽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相同,所述哑铃形槽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所述模具顶盖上设置有上环形槽、两个柱形填充体、进液口和出液口,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凸起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通孔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后,进液口与进液槽相连通,出液口与出液槽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空间,然后从进液口注入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液体原材料,待出液口出现液体时,停止注入原料,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具盖,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取出即可。一次成型,快速简单方便,模具制造简单,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质量高,一次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模具顶盖的上设置有气管,气管伸入柱形填充体内,柱形填充体为气囊,气囊充满气体后,气囊的外形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凹槽相同。通过气囊的作用,便于脱模,成型后,放出气体,填充体放气后,体积缩小,便于取出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

3、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体内还安装有脱模机构,该脱模机构包括气缸、基板和脱模块,气缸固定安装在模具体内,气缸的顶杆连接在基板上,脱模板一端固定在基板上,另一端能够伸入哑铃形槽和下环形槽内。通过脱模结构的作用便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脱模,其具体操作过程为,控制气缸的气缸顶杆伸出,气缸顶杆带动基板升高,基板带动托模板伸高,伸入哑铃形槽内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顶出。

4、本实用新型所述脱模板伸入哑铃形槽一端的形状与哑铃形槽相匹配。这样设置避免原材料液体从托模板处流出,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打开模具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上模具顶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俯视图;

图4为双孔耐高温密封条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 1、模具本体,2、模具顶盖,3、进液槽,4、出液槽,5、哑铃形槽,6、上环形槽,7、下环形槽,8、柱形填充体,9、进液口,10、出液口,11、气管,12、气缸,13、基板,14、脱模块,15、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6、通孔,1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模具本体1和模具顶盖2,模具顶盖2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进液槽3、出液槽4和哑铃形槽5,进液槽3与哑铃形槽5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4与哑铃形槽5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5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相同,所述哑铃形槽5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7,所述模具顶盖2上设置有上环形槽6、两个柱形填充体8、进液口9和出液口10,上环形槽6和下环形槽7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凸起17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8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通孔16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8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2后,进液口9与进液槽3相连通,出液口10与出液槽4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空间,然后从进液口9注入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液体原材料,待出液口10出现液体时,停止注入原料,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具盖,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取出即可。一次成型,快速简单方便,模具制造简单,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质量高,一次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模具本体1和模具顶盖2,模具顶盖2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进液槽3、出液槽4和哑铃形槽5,进液槽3与哑铃形槽5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4与哑铃形槽5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5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相同,所述哑铃形槽5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7,所述模具顶盖2上设置有上环形槽6、两个柱形填充体8、进液口9和出液口10,上环形槽6和下环形槽7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凸起17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8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通孔16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8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2后,进液口9与进液槽3相连通,出液口10与出液槽4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空间,然后从进液口9注入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液体原材料,待出液口10出现液体时,停止注入原料,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具盖,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取出即可。一次成型,快速简单方便,模具制造简单,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质量高,一次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模具顶盖22的上设置有气管11,气管11伸入柱形填充体8内,柱形填充体8为气囊,气囊充满气体后,气囊的外形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凹槽相同。通过气囊的作用,便于脱模,成型后,放出气体,填充体放气后,体积缩小,便于取出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模具本体1和模具顶盖2,模具顶盖2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进液槽3、出液槽4和哑铃形槽5,进液槽3与哑铃形槽5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4与哑铃形槽5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5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相同,所述哑铃形槽5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7,所述模具顶盖2上设置有上环形槽6、两个柱形填充体8、进液口9和出液口10,上环形槽6和下环形槽7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凸起17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8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通孔16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8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2后,进液口9与进液槽3相连通,出液口10与出液槽4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空间,然后从进液口9注入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液体原材料,待出液口10出现液体时,停止注入原料,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具盖,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取出即可。一次成型,快速简单方便,模具制造简单,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质量高,一次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模具顶盖22的上设置有气管11,气管11伸入柱形填充体8内,柱形填充体8为气囊,气囊充满气体后,气囊的外形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凹槽相同。通过气囊的作用,便于脱模,成型后,放出气体,填充体放气后,体积缩小,便于取出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

本实施例所述模具体内还安装有脱模机构,该脱模机构包括气缸12、基板13和脱模块,气缸12固定安装在模具体内,气缸12的顶杆连接在基板13上,脱模板14一端固定在基板13上,另一端能够伸入哑铃形槽55和下环形槽7内。通过脱模结构的作用便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脱模,其具体操作过程为,控制气缸12的气缸12顶杆伸出,气缸12顶杆带动基板13升高,基板13带动托模板伸高,伸入哑铃形槽55内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顶出。

本实施例所述脱模板14伸入哑铃形槽55一端的形状与哑铃形槽55相匹配。这样设置避免原材料液体从托模板处流出,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包括模具本体1和模具顶盖2,模具顶盖2铰接在模具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进液槽3、出液槽4和哑铃形槽5,进液槽3与哑铃形槽5的一端相连通,出液槽4与哑铃形槽5的另一端相连通,哑铃形槽5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相同,所述哑铃形槽5的底部设置有下环形槽7,所述模具顶盖2上设置有上环形槽6、两个柱形填充体8、进液口9和出液口10,上环形槽6和下环形槽7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凸起17相同,所述柱形填充体8的形状和大小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通孔16相同,两个柱形填充体8位于上环形槽的两侧,盖上模具顶盖2后,进液口9与进液槽3相连通,出液口10与出液槽4相连通。这样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空间,然后从进液口9注入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的液体原材料,待出液口10出现液体时,停止注入原料,一段时间后,打开模具盖,就形成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取出即可。一次成型,快速简单方便,模具制造简单,成型后的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质量高,一次成型,提高了成型效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模具体内还安装有脱模机构,该脱模机构包括气缸12、基板13和脱模块,气缸12固定安装在模具体内,气缸12的顶杆连接在基板13上,脱模板14一端固定在基板13上,另一端能够伸入哑铃形槽55和下环形槽7内。通过脱模结构的作用便于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脱模,其具体操作过程为,控制气缸12的气缸12顶杆伸出,气缸12顶杆带动基板13升高,基板13带动托模板伸高,伸入哑铃形槽55内将双孔耐高温密封条15顶出。

本实施例所述脱模板14伸入哑铃形槽55一端的形状与哑铃形槽55相匹配。这样设置避免原材料液体从托模板处流出,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