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57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成型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塑料成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成型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胶模具都有进胶装置,有的进胶装置温度不够高,其导致产品在成型之后,需要将残留于流道内的已经凝结的废品原材料取出,浪费材料,此外,这种进胶装置流道较长,导致注塑压力损失大,成型周期长,故生产的效率低。比如使用沙林料注塑的塑料件,由于沙林料成本高,进胶装置流道较长的注塑模具,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且由于注塑压力损失较大,导致产品胶厚不均、成型困难且缩水严重。

对此,公开号为104908244A,申请日为2015年5月26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成型模,包括分流板和热流道,热流道通固定安装在分流板上,热流道的入口处固设有电加热棒,热流道的出口处设有一热流道嘴,热流道的出口外壁上固定套设一冷却套,热流道嘴的前端定位一隔热片,冷却套内部设有管路,管路内通入冷却水。其利用电加热棒对热流道的入口处加热,能够保证塑料液体流入流道经过加热棒加热后压力升高,使得注塑压力大,确保产品成型周期短。

但,大多数塑料在加热后都会呈流动性非常高的浆液状,在电加热棒的加热作用下,虽然解决了压力损失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完成注塑后开模时,仍然会有料液会从注塑口中流出,对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会照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流道成型模,其在保证注塑压力的前提下,具有防止料液从注塑口中流出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流道成型模,包括动模、静模和喷头,所述喷头设于静模上,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加热线圈A、温控线和阀针,所述加热线圈A缠绕于喷头外,所述温控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喷头温度的温控头A,所述温控头A检测喷头温度并反馈在加热线圈A调节加热线圈A的温度,所述阀针设于喷头的喷头热流道内且可于喷头热流道上往复运动控制喷头的注塑口开、闭。

如此设置,通过在原先的喷头热流道基础上,在喷头热流道内设置一阀针来控制注塑口开、闭,不仅可以起到在开模时封闭注塑口,防止料液从注塑口中流出,消除对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以及材料浪费的问题,且在阀针的作用下,可以在开模前就截断注塑口和注塑件之间的连接,使得注塑件上的浇筑点较为美观,无需在通过后续的加工。同时,通过温控头A的设置来对喷头内的料液进行控温,避免料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既能保证注塑压力,又能降低注塑温度过高导致与注塑腔内料液温差过大而导致的缺陷,如局部缩水、应力痕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阀针受控于一气压控制系统,所述气压控制系统和喷头之间设置有降温腔,所述降温腔上设置有密封圈。

如此设置,通过气压控制系统对阀针的活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注塑口的启、闭;而降温腔的设置首先可以起到减少静模与阀针的接触面积,减少阀针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其次,降温腔的设置可将降低静模上热量传递到阀针的根部,从而降低阀针根部的温度,减小阀针的热涨,进而降低阀针与静模间的摩擦产热以及磨损损耗,提高阀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头靠近注塑口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温控头A插设于插槽内。

如此设置,将温控头A插设在插槽内,对喷头热流道的侧壁进行检测,使得检测出的温度更加贴近于喷头热流道中的温度,测量更加精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头外套设有空心腔体,所述空心腔体于喷头外形成有隔热空腔。

如此设置,空心腔体在加热线圈A的外侧形成隔热空腔,通过隔热空腔减小加热线圈A上产生的热量损失,使得加热线圈A的加热效果更佳,对喷头热流道的加热效果更佳,且可以减少热量传递到静模上,减少对阀针等部件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空心腔体与喷头间设置有保持件,所述隔热空腔位于空心腔体和保持件之间。

保持件的设置,首先将加热线圈A压紧在喷头上,保持良好的热传导。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喷头的头部设置有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隔热头,所述注塑口设于隔热头上。

如此设置,通过隔热头来降低注塑口处的温度,进一步减小注塑温度与注塑腔内料液间的温差过,做到减小甚至消除局部缩水、应力痕等缺陷的出现。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静模上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静模上设置有沿静模热流道边沿一圈设置的嵌设槽,所述嵌设槽上安装有第二隔热陶瓷片,所述第二隔热陶瓷片与嵌设槽内壁间填充有石英砂;所述嵌设槽内嵌设有加热丝和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检测静模上的热流通处温度并反馈在加热丝调节加热丝的温度。

如此设置,通过加热丝和温控探头来保证静模中的静模热流道温度,以此来保证静模热流道中料液的温度,保证静模热流道中料液的温度与喷头中料液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喷头上加热线圈A上需要有极高的热量才能将喷头内料液加热,同时也能避免在静模热流道中的压力损失;而石英砂和第二隔热陶瓷片的设置目的与喷头处保持件以及隔热空腔的目的相同。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静模上的料液进入通道上设置有加热线圈B和温控头B,所述料液进入通道与静模热流道连通,所述加热线圈B缠绕于料液进入通道外,所述温控头B检测料液进入通道处的温度并反馈在加热线圈B调节加热线圈B的温度。

如此设置,作用通静模流道加热,其目的都在于减少压力损失以及降低加热线圈A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静模上设置有第一水冷通道A和第一水冷通道B,所述隔热头插设于第一水冷通道A中,且所述第一水冷通道A不与隔热头和喷头的连接处导通;所述第一水冷通道B围绕于静模上的浇口腔外。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水冷通道A对隔热头进行降温,第一水冷通道B对浇口腔内的注塑料进行降温,减少注塑时两处的料液温差,同时又能够有效避免冷却水通过连接缝进入到喷头热流道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第二水冷通道,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竖直设置并于动模上的型芯内交汇,所述进水通道插设于出水通道内,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通道与出水管连通。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水冷通道来进一步提高对注塑料的降温效果,使其与第一水冷通道A以及第一水冷通道B的结合,使得注塑料可以更快的凝固,降低成型过程中瑕疵的产生,更好的形成完美的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阀针来控制注塑口开、闭,不仅可以防止料液从注塑口中流出,消除对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以及材料浪费的问题,且可以在开模前就截断注塑口和注塑件之间的连接,使得注塑件上的浇筑点较为美观,无需在通过后续的加工;

2、通过温控头A、温控头B、温控探头的设置来对进入静模后直至喷头中的料液进行持续控温,避免料液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在输送过程中温差过大,不仅保证了注塑压力,降低注塑温度过高导致与注塑腔内料液温差过大以及静模传输过程中温差过大而导致的缺陷,如局部缩水、应力痕等;

3、通过第一水冷通道A、第一水冷通道B和第二水冷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得料液快速成型,且减少注塑口与注塑腔中料液的温差,进一步降低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静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静模的局部剖视侧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冷通道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加热线圈A的截面图。

图中,1、静模;11、浇口腔;12、第一水冷通道A;13、第一水冷通道B;14、料液进入通道;15、静模热流道;16、嵌设槽;2、动模;21、型芯;22、进水通道;23、出水通道;24、进水管;25、出水管;3、喷头;31、空心腔体;32、保持件;33、隔热空腔;34、喷头热流道;4、气压控制系统;51、加热线圈A;52、加热丝;53、加热线圈B;61、温控头A;62、温控探头;63、温控头B;7、阀针;71、降温腔;8、隔热头;81、隔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热流道成型模,如图1和图2所示,动模2、静模1和喷头3,喷头3设置为四个,均固定设置于静模1上,动模2上设置有四个型芯21,静模1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四个浇口腔11,动模2与静模1合模后型芯21和浇口腔11间形成注塑腔,喷头3的注塑口与注塑腔连通进行进料。

参照图3和图4,静模1上设置有料液进入通道14和静模1热流道,静模1热流道与四个喷头3中的喷头热流道34连通,料液从料液进入通道14进入在静模1热流道中分流后依次进入到四个喷头热流道34中。

如图2所示,料液进入通道14上设置有加热线圈B53和温控头B63,加热线圈B53以螺旋的方式缠绕于料液进入通道14外,温控头B63插入在料液进入通道14的侧壁上,但不与喷头热流道34连通。参照图3,沿静模1热流道边沿一圈设置有嵌设槽16,嵌设槽16上安装有第二隔热陶瓷片,第二隔热陶瓷片与嵌设槽16侧壁间填充有石英砂,在嵌设槽16内设置有加热丝52和温控探头62,温控探头62插入嵌设槽16靠近静模1热流道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喷头3上设置有加热线圈A51和温控线,其中,加热线圈A51以螺旋的方式缠绕于喷头3外,在喷头3靠近注塑口的位置设置有插槽,温控头A61插设于插槽内。加热线圈B53、温控头B63、加热丝52、温控探头62、加热线圈A51和温控头A61均通过线路连接在控制器上形成控温系统,其中,温控头A61将检测出的温度反馈到控制器中对加热线圈A51进行调温,温控头B63将检测出的温度反馈到控制器中对加热线圈B53进行调温,温控探头62将检测出的温度反馈到控制器中对加热丝52进行调温。

其中,加热线圈A51和加热线圈B53均为弹簧式加热圈,弹簧式加热圈与加热丝52的结构相同,如图5所示,其均包括加热丝52、绝缘材料和金属外包材料,绝缘材料上设置有两个穿孔,加热丝52从绝缘材料同一端的一穿孔进入后于绝缘材料同一端的另一穿孔穿回,金属外包材料包覆在绝缘材料外形成条状加热线(即加热丝52),条状加热线螺旋缠绕后成弹簧状形成为弹簧式加热圈,其中,绝缘材料为云母软板。

参照图4,静模1上设置有气压控制系统4,气压控制系统4为一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一阀针7,阀针7穿过静模1插入到喷头热流道34中,通过液压缸的动作来控制阀针7做活塞运动,通过活塞运动使得阀针7缩回到喷头3中或顶出喷头3的注塑口,实现对注塑口的开、闭。其中,气压控制系统4和喷头3之间设置有降温腔71,降温腔71直径大于阀针7直径,降温腔71与液压缸的安装腔连通,在降温腔71应力液压缸的一端固定有密封圈,阀针7穿过密封圈进入喷头热流道34。

参照图4,在喷头3外套设有空心腔体31,在空心腔体31与喷头3间设置有保持件32,保持件32与缠绕于喷头3外的加热线圈A51抵接并保持加热线圈A51与喷头抵接,保持件32可以采用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陶瓷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在空心腔体31和保持件32之间形成有隔热空腔33来阻隔加热线圈A51上的热量与静模1间的热传导。

喷头3的头部螺纹连接有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隔热头8,注塑口设于隔热头8上,在隔热头8的内部设置有隔热腔81,隔热腔81包覆喷头热流道34一圈设置。

参照图1,在静模1上设置有第一水冷通道A12和第一水冷通道B13,动模2上设置有第二水冷通道,第一水冷通道A12、第一水冷通道B13和第二水冷通道组成水冷系统对注塑件进行冷却。其中,第一水冷通道A12贯穿静模1的两侧,参照图6,隔热头8插设于第一水冷通道A12中,且插入第一水冷通道A12的部位位于隔热头8的头部和连接部之间,使得第一水冷通道A12不与隔热头8和喷头3的连接处导通。第一水冷通道B13也贯穿静模1的两侧,第一水冷通道B13在浇口腔11出分流形成围绕浇口腔11外一圈的结构。

第二水冷通道包括进水通道22、出水通道23、进水管24和出水管25,进水通道22和出水通道23竖直设置并于动模2上的型芯21内交汇,进水通道22插设于出水通道23内,进水管24的一端贯穿动模2的侧壁、另一端进水通道22的底端连接,出水管25的一端贯穿动模2的侧壁、另一端与出水通道23的底端连通,使得冷却水可以从进水管24进入经过进水通道22后,在交汇处流入到出水通道23中,在经过出水管25流出形成循环。

料液从料液进入通道14进入后,进入静模1热流道,在静模1热流道中分流成四股,分别进入四个喷头3中的喷头热流道34中,在料液进入通道14、静模1热流道和喷头热流道34中依次通过加热线圈A51、加热丝52和加热线圈B53进行保温,降低在料液进入通道14、静模1热流道和喷头热流道34造成过大的压力损失。喷头热流道34中的料液从隔热头8的注塑口中进入到注塑腔中,在完成注塑后,气压控制系统4启动控制阀针7封住注塑口,在此同时,启动水冷系统,向第一水冷通道A12、第一水冷通道B13以及第二水冷通道中通水,对注塑腔中的注塑件进行快速冷却,最后开模后得到成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