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456阅读:1118来源:国知局
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辅助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



背景技术:

气体辅助成型技术主要是将高压氮气注入模具型腔内的塑胶熔体内,从而成型出中空的塑胶产品,而塑胶产品的外观仍然保持完整,可以达到节省塑胶原料,减轻产品重量,降低注塑压力及缩短注塑周期等效果,因此气体辅助成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见的气体辅助成型技术通常会用到气针,气针包括相互固定的针套及内针,针套与内针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气针的头部伸至模具型腔,气针的尾部接收来自外部的气体并经过进气通道进入模具型腔。不过,由于针套与内针相互固定,在经过多次成型之后,针套与内针之间的进气通道容易被堵塞,而且也很难实现内针的单独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能够有效解决进气通道容易被堵塞及内针不容易单独更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包括针套、内针及弹性件,其中针套形成有通孔,针套的尾部用于安装至模具的安装孔内,针套的头部用于连接模具的型腔,内针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针套的通孔内,内针与针套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弹性件安装在通孔且位于针套与内针之间,用来提供与进气方向相反的弹性力作用在内针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气体吹入型腔时,外部气体吹入至模具的安装孔并推动内针往进气方向移动,弹性件被相应压缩并积蓄反弹力,气体由内针与针套之间的进气通道进入型腔,当不再需要气体吹入时,停止外部气体的吹入,此时,弹性件复位并带动内针往与进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弹性件的存在,在使用时,内针与针套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因此,在成型过程中,进气通道不易出现胶体堵塞,而且,也更容易对内针单独进行更换。

较佳地,内针的头部形成堵塞部,当不需要吹气时,堵塞部堵塞在通孔的头部,当吹气时,内针被向进气方向推动,使得堵塞部向型腔移动,进气通道被打开,气体可顺利进入型腔以辅助成型产品。

可选地,堵塞部为形成在内针头部的法兰结构。

具体地,通孔包括针孔,内针包括安装在针孔的针体部。

具体地,针体部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主体部的外周面在靠近模具的型腔的一端沿轴线切除部分形成定位部,针孔具有主针孔及与主针孔连接且直径小于主针孔的定位孔,定位部的直径适配于定位孔的直径,使得定位部轴向移动地定位在定位孔,由于外周面被切除部分,定位部与定位孔之间形成有作为进气通道组成的间隙,同时,由于定位部与定位孔之间的间隙小于主针孔与主体部之间的间隙,使得气体不容易倒流。

较佳地,定位部的头部连接直径与其相同的堵塞部,堵塞部可移出地堵塞在定位孔的头部,当不需要吹气时,堵塞部堵塞在通孔的头部,当吹气时,内针被向进气方向推动,使得堵塞部向型腔移动,进气通道被打开,气体可顺利进入型腔以辅助成型产品。

具体地,定位部与堵塞部之间通过直径小于堵塞部的连接部连接。

具体地,内针具有与针体部尾部连接的限位台,通孔还具有限位台孔及连接在限位台孔与针孔之间的弹性件孔,弹性件孔与针孔之间形成台肩部,限位台可轴向移动地位于限位台孔且与限位台孔之间形成作为进气通道组成的间隙,弹性件位于弹性件孔,弹性件的尾部抵接在限位台,弹性件的头部抵接在台肩部,藉此形成稳定可靠的可移动结构。

具体地,限位台面向针体部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缺口进而在缺口处避开与弹性件的接触,从而在吹气时,气体可以更均匀、平顺的通过。

可选地,限位台为圆柱状,其面向针体部的表面的周缘形成对称的两小半圆形缺口,以达成更好的进气效果。

具体地,针套在靠近其尾部的外周面形成与安装孔配合的螺纹结构,以将针套可靠地固定在模具内。

较佳地,针套在靠近螺纹结构的外周面设有形成有供扳手操作的操作部,以方便安装针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的内针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内针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针套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沿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图1至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气针100包括针套10、内针20及弹性件30,其中,针套10形成有通孔11,针套10的尾部安装至模具(图未示)的安装孔内,针套10的头部连接模具的型腔,内针20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针套10的通孔11内,内针20与针套1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50,弹性件30安装在通孔11且位于针套110与内针 20之间,用来提供与进气方向相反的弹性力作用在内针20上,当需要气体吹入型腔时,外部气体吹入至安装孔并推动内针20往进气方向移动,弹性件30被相应压缩并积蓄反弹力,气体由内针20与针套10之间的进气通道50进入型腔,当不再需要气体吹入时,停止外部气体的吹入,此时,弹性件30复位并带动内针20往与进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弹性件30的存在,在使用时,内针 20与针套10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因此,在成型过程中,进气通道50不易出现胶体堵塞,而且,也更容易对内针20单独进行更换。具体地,弹性件30为安装在内针20上的弹簧。

请参阅图1、图3及图7,内针20的头部形成堵塞部21,当不需要吹气时,堵塞部21堵塞在通孔11的头部,使得进气通道50被封闭,当吹气时,内针20 被向进气方向推动,进而使得堵塞部21向型腔移动,进气通道50被打开,气体由进气通道50顺利进入型腔以辅助成型产品;具体地,堵塞部21为形成在内针20头部的法兰结构。

请参阅图1、图3及图7,通孔11包括针孔111,内针20包括安装在针孔 111的针体部22。针体部22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221,主体部221的外周面在靠近模具的型腔的一端沿轴线切除部分形成定位部222,针孔111具有主针孔112 及与主针孔112连接且直径小于主针孔112的定位孔113,定位部222的直径适配于定位孔113的直径,使得定位部222轴向移动地定位在定位孔113,由于外周面被切除部分,定位部222与定位孔113之间形成有作为进气通道50组成的间隙,同时,由于定位部222与定位孔113之间的间隙小于主针孔112与主体部221之间的间隙,使得气体不容易倒流;较佳地,定位部222的头部连接直径与其相同的堵塞部21,堵塞部21可移出地堵塞在定位孔113的头部;具体地,定位部222与堵塞部21之间通过直径小于堵塞部21的连接部223平滑连接。

请参阅图1、图3及图7,内针20具有与针体部22尾部连接的限位台23,通孔11还具有限位台孔114及连接在限位台孔114与针孔111之间的弹性件孔 115,弹性件孔115与针孔111之间形成台肩部116,限位台23可轴向移动地位于限位台孔114且与限位台孔114之间形成作为进气通道50组成的供气体通过的间隙,弹性件30位于弹性件孔115,弹性件30的尾部抵接在限位台23,弹性件30的头部抵接在台肩部116,藉此形成稳定可靠的可移动结构;具体地,限位台23安装在针体部22的尾部,例如,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以方便制作;较佳地,限位台23面向针体部22的表面的周缘形成有缺口231进而在缺口231 处避开与弹性件30的接触,从而在吹气时,气体可以更均匀、平顺的通过,可选地,限位台23为圆柱状,其面向针体部22的表面的周缘形成对称的两小半圆形缺口231,以达成更好地进气效果。

请参阅图1,针套10在靠近其尾部的外周面形成与安装孔配合的螺纹结构 12,以将针套10可靠地固定在模具内;针套10在靠近螺纹结构12的外周面设有形成有供扳手操作的操作部13,以方便安装针套10。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弹性件30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辅助成型用气针在使用时,内针20与针套10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因此,在成型过程中,进气通道50不易出现胶体堵塞,而且,也更容易对内针20单独进行更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本专利申请文件中的“结构之间的连接”并不代表一定是直接相连,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一般会作圆角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